組會結束后,眾人相繼離去,許秋單獨留了下來,和魏老師一起花了十幾分鐘時間,又過了一遍他自己的文章。
在討論的過程中,許秋從魏興思的神色看得出來,魏老師對這篇NC文章非常看重,重視程度明顯超過了自己之前發表的那篇AM。
倒是不難理解,如果這篇NC能夠順利發表,那就是魏興思在回國后第一次掛《自然》開頭期刊的第一通訊作者,算是一個小里程碑式的事件。
要知道,魏興思在國外做了十多年的研究,雖然AM、JACS這種老牌材料、化學類頂刊的一作文章有好幾篇,但《自然》開頭的文章,并沒有一篇是一作或者第一通訊作者的。
掛二三四五六七八作者,或者第二第三通訊作者的《自然》大子刊文章,魏興思倒是有,而且數量還不少,接近十篇。
總的來說,魏老師的科研能力可能不是頂尖,但PY功力屬實不錯。
NC作為《自然》的小子刊,和AM算是同級別的期刊,前者可能稍微比后者強上一線,但也不會強太多,最初給NC的定位就是回收那些沖擊《自然》主刊或者大子刊失敗了的稿件。
人們對NC的追捧,更多是因為它帶著“自然”這兩個字,就像當初《自然》期刊公司推出的所謂“NC第二”的Sci.
Rep.,后來撲街到了三區,或許就是期刊名稱上面沒有N的緣故。
畢竟,《細胞》、《自然》、《科學》這三大頂刊在學術圈里的地位是公認的,大多數研究者都渴望能三大頂刊上發表一篇文章,這樣才有機會混入學術界最上面的那個圈層。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世上大多數人是凡人,大多數科研工作者也只是普通的科研工作者,不可能人人都能取得驚世駭俗的成果出來。
他們自認發表不了CNS三大頂刊,發它們的大子刊難度也不小,拿《自然》的幾個大子刊《自然·材料》等來說,它們的影響因子和主刊差不多,40左右,甚至有的比主刊還要高,在上面發表的很多文章,影響力不見得比發在主刊上文章的差。
主刊上不去,大子刊也不行,這個時候掛著“自然”前綴的NC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發一篇NC,出去開會的時候也可以吹一波牛。
偽·大佬:“哈哈,我們課題組今年喜提了一篇《自然》的子刊。”(其實是一篇NC)
真·大佬甲:“恭喜恭喜,有空過來玩啊。”(去年剛發一篇《科學》)
真·大佬乙:“大佬,合作伐?”(今年剛發一篇《自然·材料》)
雖然別人心里上可能想著“啥子刊呀,名字都不說,一定是NC吧”,但至少面子上不會落下。
也算是鄙視鏈吧,能發CNS主刊或者大子刊的人,會覺得NC也就那樣,不過連NC都發不了的人,連被鄙視的資格都沒有,很難混進他們的圈子之中。
兩人討論過后,魏興思看了眼時間,說道:“現在瑞典那邊應該已經七點多了,我聯系一下馮盛東。”說完,他在微信聯系人里翻找了一番,撥通了一個微信電話。
許秋心說,今天可是周日哎,早上七點多,就直接給人家打電話?
沒想到,二十多秒后,電話還真接通了。
魏興思沒有避諱許秋,直接開了免提。
“喂,魏老師?”馮盛東主動打招呼,說的是中文,他的聲音聽起來年歲不大,按照許秋的推斷,估計三十多歲的樣子。
“哎,馮老師,沒打擾到你吧。”魏老師語氣溫和。
“沒有,沒有,我剛洗漱完,正給自己做早餐呢。”馮盛東那邊的環境整體比較安靜,應該是在家里或者教職工寢室中,隱約可以聽到聽筒中有熱水壺燒水的聲音。
“那就好,”魏興思沒有過多閑聊,直入主題:“我這剛給學生開完組會,我們有一個工作想沖一下NC,是Nat.
Commun.那個NC,你也知道的,這期刊對機理研究方面的要求比較高嘛,找你主要是想拜托你幫忙測一下TAS、TRPL的數據,然后寫一些分析放在正文里。”
需要對方測試的主要是TAS,通過這項測試可以明晰皮秒級別時間尺度下共混薄膜內部的電荷輸運情況,至于TRPL只是附帶的,畢竟這兩種測試需要的樣品是一致的,不測白不測嘛。
“可以啊,沒問題,”馮盛東語氣頓時活絡了起來,“近期我這邊機時還剩下不少,你們把樣品盡快寄過來,我親自幫你們測試。”
雖然魏老師沒有仔細說,但在學術圈里這種程度上的幫忙,基本相當于許諾馮盛東在文章中掛一個通訊作者了,當然,馮盛東的老板Tnu也可能會來分一杯羹,畢竟用的儀器設備都是Tnu名下的,而如果對方有學生參與了測試,那么該學生也會掛名作者,不過排名不會太靠前。
“那行,”見對方滿口答應,魏興思也是放松了下來,進一步解釋道:
“我去瑞典前,我學生做的這個體系光電轉換效率是7.5左右,現在已經突破到8.4了,打破了PDI非富勒烯受體領域的世界紀錄,沖擊NC的希望非常大,而且文章主體基本寫好了,就缺你這個機理方面的研究,想著再把把工作的質量往上提一提。”
“是不是你之前在這邊的時候,跟我說的那個大四本科就發AM的學生,是叫許秋,對吧?”馮盛東問道。
“沒錯,”魏興思驚訝道:“我當時就隨口一提,沒想到你還記得。”
“那當然,想想我大四的時候還不知道在哪里玩著呢,研二才發第一篇文章,現在的學生,真是一代比一代厲害了啊,”馮盛東自嘲般的感慨了一句:“你看我混到現在都沒一篇AM。”
“你搞物理方面的理論研究發什么AM啊,不都是PR系列嘛。”魏興思頓了頓,說道:“對了,他現在就在我旁邊呢,許秋,和馮盛東老師打聲招呼。”
“馮老師,你好。”許秋客客氣氣的問好。馮盛東是助理教授,聽起來好像和助教差不多,其實他可以帶碩士生也可以帶博士生,類似于博導,還是很NB的,就算通過不了六年的考核期,不能直接成為終身教職,也可以轉其他教職,多干幾年再評副教授也還是有獲得終身教職的機會。
“你好,許秋同學。”馮盛東也熱情的回應,說起來,兩人還真的是同學,就是差了好多屆。
魏興思插話:“許秋,你和馮老師聊一聊樣品的事情,這個要趕快落實了,把樣品寄過去。”
“好的,”許秋向馮盛東復述了一遍他目前的行文思路:“開發了一種新型3DPDI分子,涉及了三維化、稠環化、引入硒原子這三種的分子結構優化方法……”
講述期間,馮盛東一直沒有出聲,許秋本來以為對方在認真聽,直到看到微信彈出提醒“當前通話信號差”……
許秋內心吐槽了一番國際線路,“喂”了幾聲,沒聽到回應,便掛掉電話又重新接通,然后他從中間斷掉的地方講了一遍,著重介紹了一下TRPL測試相關的內容。
馮盛東對這方面內容也是比較感興趣,說道:“等下我們加一下的實驗結果發給我看看。”
“好的,”許秋應和了一句,切換話題,“我們這邊要準備樣品的話,樣品制備方面有什么要求嗎?”
“嗯……”馮盛東考慮了一會兒,說道:“基片用石英玻璃片,尺寸大小不用太大,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就可以,還有就是薄膜要均勻,每個體系準備三個重復樣品,樣品真空密封,通過快遞直接寄過來。對了,也別忘了準備空白樣品。”
“石英玻璃片,1平方厘米大小,三個重復樣品,空白樣品,真空密封?”許秋將他剛才記住的重點,以反問的語氣說了出來。
“沒錯。”馮盛東道。
“那樣品體系呢,三代3DPDI分子,每種都要準備單獨組分和共混薄膜的嗎?”許秋和馮盛東商議道,TAS對他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測試手段,他很想順著無線電波信號去把馮盛東的技能給復制過來,但是做不到。
不過,這種偏向理論方面的技能,復制過來的主要也是實驗操作相關的影像資料,重點是模型構建、數據分析方面的,也很難速成。
“嗯,這思路可行,單獨和共混的樣品可以很直觀的進行對比、分析,而且三代分子之間也可以做相互比較。”馮盛東笑了笑道:“實在不行,你就把所有能夠想到的樣品都做一遍,反正多做總是沒錯的嘛。”
“好的。”許秋沒什么問題了,轉頭看向魏老師。
魏興思一直在旁聽,見許秋和馮盛東已經基本談妥,也沒再廢話,直接結束話題:“那今天就先這樣,不耽誤你吃早點了,之后有什么問題我們三個再聊。”
“行,拜拜。”馮盛東道。
“拜拜。”魏興思主動掛斷了電話,把馮盛東的微信名片推送給許秋,隨后說道:
“你等下加一下馮老師的微信,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和他聊,爭取盡快拿到結果,把文章投出去。”
許秋點頭回應,向馮盛東發送了好友請求。
魏興思突然說道:“這段時間辛苦你了,我等會兒和吳菲菲說下,把你每個月的補助提升到博士生的標準。”
“謝謝魏老師。”許秋道了聲謝,現在他從一個人變成了兩個人,開銷確實大了不少。‘莫不是魏老師也知道了他和學妹的事情,所以就多給他發了一些補貼?’
“應該的,你現在這工作量比組里幾個博士生都強了。”魏興思笑了笑,說道:“行,那你先去忙吧。”
許秋“嗯”了一聲,回到216,馮盛東已經通過了他的好友請求。
打開電腦,許秋用的數據圖片,以及文章中對應的描述部分發送給了馮盛東,對方還像魏老師一樣催了一句“早點寄送樣品”,看來也對這篇NC非常上心。
瞬態光吸收光譜TAS的樣品,所用到的基片是石英玻璃,相較于普通玻璃,石英玻璃具有高的光譜透射,可用于宇宙飛船以及分光光度計光學系統。
像魏老師實驗室中,測試溶液的穩態光吸收光譜UVvis用到的比色皿就是石英玻璃制成的,不過許秋他們主要做的是光伏電池器件,溶液測試比較少,多為薄膜測試,采用的玻璃基片都是由載玻片裁剪而成的普通玻璃。
因此,實驗室里面沒有石英玻璃,需要去物資處領用。
許秋剛走出216的房門,想到物資處的小姐姐(老阿姨)們是雙休,而今天是周日,物資處并不開門,便又折返了回來,嘀咕了一句:“先配溶液吧。”
他看了眼辦公桌前的韓嘉瑩,學妹正忙著寫文章,察覺到許秋的目光后,她抬起頭朝他展顏一笑。
許秋同樣微笑回應了一下,沒有打擾她,自己走進實驗室。
陳婉清正在從旋涂手套箱中出來,她在剛才許秋不在的時候,找到了FTAZ的小樣,并配置了一個FTAZ:IDTICIN的溶液,打算嘗試一波器件。
許秋迅速接替她的位置,感受著學姐留下的余溫,在手套箱中找到自己的樂扣盒,查看各材料的儲備情況。
一、二、三代3DPDI材料,均有100毫克以上的儲量。
材料都不少,許秋也就沒有省著用,每個體系都配制了1毫升的溶液待用。
一共七個體系,包括三種3DPDI受體材料的單獨組分,P3TEA,也即與第三代材料最佳匹配的給體材料的單獨組分,以及三種受體材料和給體材料的共混溶液。
其中,雖然第二代分子的最佳適配給體材料并非P3TEA,而是PCE10,不過為了數據的一致性,許秋統一換成了P3TEA。
畢竟第三代分子才是主角嘛。
配好溶液,許秋再次返回辦公桌,思考著接下來該做什么。
然后,發現自己好像沒什么事情可干了。
文章基本寫完,實驗現在也沒法做。
許秋雙手一揮,開始劃水。
請:m.laidu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