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賀明的回復來的很快,還沒等魏老師宣布組會結束,許秋就收到了消息:“我們這邊的積分球有兩種,一種是國產的,價格2萬6,另外一種是進口的,價格6萬8。”
緊跟著,邱賀明發送過來的幾張他們自研的,也就是國產積分球圖片。
許秋點開圖片,隨意瀏覽了一下。
從外部看上去,積分球就是一個通體白色的圓球,內部則是中空的,用樣品卡槽,可以裝入樣品進行測試,球體的“赤道”位置上有兩個小孔,方向呈現90度夾角。
倒數第二張圖片,是一個人用手掌拖著積分球。
以手掌做為參照物,許秋大體判斷了一番,積分球的大小和人腦袋應該差不多大,直徑大約20厘米左右,放入TRPL測試艙內并不難。
最后是一張介紹積分球工作原理的圖片:
“積分球的內壁是良好的球面,與理想球面的偏差應不大于內徑的千分之二(本產品偏差為小于千分之一),球壁上開一個或幾個窗孔,用作進光孔和放置光接收器件的接收孔。
為獲得較高的測量準確度,積分球的開孔比應盡可能小,開孔比定義為積分球開孔處的球面積與整個球內壁面積之比(本產品有兩個垂直開孔,開孔比為2.8)。
球壁上涂有理想的漫反射材料,也就是漫反射系數接近于1的材料,常用的材料是氧化鎂或硫酸鋇,將它和膠質粘合劑混合均勻后,噴涂在內壁上(本產品選用的是高漫反射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燒制而成,其在可見光譜范圍內的光譜反射比都在99以上),這樣,進入積分球的光經過內壁涂層多次反射,在內壁上形成均勻照度。”
許秋稍作思考,便理解了其運轉機制:
一束激光脈沖從入射孔射入積分球,照射到樣品表面,產生熒光,熒光在積分球內壁漫反射的作用下,經由出射孔射出,被檢測器捕捉。
由于TRPL儀器的入射光子數是已知的、可控的,記為A,球面上各處被收集到的熒光光子數可認為是相同的,那么就通過公式計算出總共產生的熒光光子數,記為B。
按照定義,單位時間內,發射二次輻射熒光的光子數與吸收激發光初級輻射光子數的比值,就是熒光量子產率,那么只需要計算B/A即可。
‘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許秋分析完畢,看到邱賀明又補充了一條消息:“你們課題組已經買了TRPL儀器,如果有購買積分球需要的話,國產的我可以做主,給你們便宜到2萬2,進口的便宜不了,只能按照原價買,都是老顧客了,給你們報的就是最低價。”
“國產的和進口的積分球,兩者的有什么差別嗎?”許秋追問道。
“進口的工藝好一些,精度高一些,誤差小一些,不過國產的我們現在優化的也非常不錯了,不然也不可能上架出售。”邱賀明回復。
了解了基本情況后,許秋向魏老師匯報了產品報價,積分球簡單的工作原理,以及國產和進口產品的差異。
“這么貴啊,”魏興思最先關注到的就是價錢,他之前只是聽說過積分球這玩意,但沒有用過。
頓了頓,魏老師向鄔勝男問道:“必須要用到積分球嗎?”
“嗯,對的,”鄔勝男點點頭,“如果沒有積分球,只能設定參比進行測試,得到的就是相對于參比的相對熒光量子產率,有了積分球,就可以測定絕對熒光量子產率,我看文獻中報道的大多都是絕對量子產率。”
“那就買吧,國產的兩萬,進口的七萬……”魏興思考慮了一會兒,拍板決定道:“先買一個國產的試試吧,反正我們可以先用標樣看看他們測試的數值,和文獻中的數值偏差情況,如果誤差可以接受,就用國產的;如果誤差太大……那就再說吧。許秋,你直接和邱賀明講一下,讓他們盡快發貨。”
“好的。”許秋點頭應和,給邱賀明發送消息,表明了國產積分球的購買意向,對方表示“過段時間會親自送過來,因為是精密儀器,快遞不保險”。
魏興思得知后,補充道:“這段時間許秋、田晴、鄔勝男你們幾個,看有什么TRPL儀器方面的問題,整理一下,到時候統一問邱賀明。”
組會結束,眾人返回216,各自忙碌起來。
許秋繼續撰寫韓嘉瑩的B3T6系列工作,目標期刊為ACSAMI,這篇文章他和學妹共一,他排在第一位,學妹第二位,學姐三作,魏老師四作掛通訊。
其實,在科研圈里,普遍認為提出大的實驗方向和寫文章的人,尤其是文章主要撰寫者,對一篇工作的貢獻比例是很大的,而實際干活的人、做實驗的人貢獻相對就比較小。
就比如,一個博士生指導兩個本科生幫他做實驗,最后博士生自己寫文章的話,一作肯定是博士生的。
因此,像之前許秋寫的那篇EES,理論上許秋和韓嘉瑩共一的話,許秋應該排在前面的,但他也不可能讓學妹白白干活,自己把所有的文章都占了,而這篇ACSAMI文章的排序才算是正常情況。
韓嘉瑩和陳婉清各自完善著合成路線,并為明天去張疆合成做準備工作,包括用CHEMDRAW軟件繪制ACS標準下的分子結構、合成路線,計算各原料的相對分子質量,換算投料比例,聯系深城光電公司,購買單體原料等等。
吳菲菲和孫沃進入里間實驗室,開始制備二維鈣鈦礦電池器件,繼續優化實驗條件。
鄔勝男端坐在電腦前,雙手放在鍵盤上,直視著電腦屏幕,盲打碼字,開始了綜述寫作,她的綜述計劃書目標期刊是AFM,AM的子刊,影響因子10的一區期刊。
段云也進入了實驗室,基于他在組會上匯報的想法,制備著新的熱電器件。
只有田晴似乎還沒有進入工作狀態,她捧著數位板,寫寫畫畫,似乎在記錄著五一小長假旅行時的點點滴滴。
第二天,周四,假期正式結束,學校的校車正常開放。
陳婉清、韓嘉瑩帶著鄔勝男前往張疆,主要是帶著新來的博后熟悉一下張疆的實驗室位置,以及藥品、實驗耗材的領用方法。
而邯丹實驗室里少了三個人,瞬間變的空曠了不少。
之后的幾天,眾人有條不紊的工作著。
很快來到了周日。
因為五一小長假的緣故,這周的周六是照常上班的,許秋連續肝了三天的文章,終于把ACSAMI的文章寫完。
許秋現在寫文章、改文章經驗已經接近20篇了,已經是一個“SCI論文寫作熟手”了,到了他這個程度,就連魏老師都已經挑不出太多的毛病,文章改起來的速度飛快。
晚上,文章順利投出,同時許秋還得到一個好消息,他的NC和EES兩篇文章都已經送審了。
期刊投稿后,通常在投稿后臺是可以看到實時的稿件處理情況,有些描述的比較具體,有些則比較模糊。
雖說是好消息,但也是在許秋意料之中的,畢竟這兩個工作在整個有機光伏領域中確實是拔尖的。
編輯搞科研的能力或許不強,但鑒別一個工作好壞的能力通常還是非常強的,不然也當不了NC、EES這樣頂刊的編輯。
另一方面,也和魏老師的投稿風格有關,雖然他在平常工作中喊口號喊的很激進,有6的效率就叫囂著沖刺8,但在投稿時卻偏向于保守,一般文章投出去,心里大致就有六七成的把握了,這也導致之前吳菲菲的第一篇CM文章,就投低了,把本來能上AM或者JACS的文章投到CM去了。
雖然很多期刊的拒稿率會達到80甚至更高,就比如JMCA期刊,直接把“請注意,JMCA的拒稿率目前約為提交稿件的80”這句話寫到了審稿須知里面。
但其實很多都是倒在了編輯審稿的第一步,直接被編輯拒稿,因為有些人會抱著隨便投投的想法,或是投稿風格比較激進,哪怕工作質量一般,也想沖沖頂刊。
就比如,不少亂七八糟的稿件都會朝《自然》,許秋之前逛論壇的時候看到過:
“前段時間在家做飯做煩了,寫了篇《溫度臨界場下的蛋白質變性分析》,投到了Nature,返稿意見大修,讓補充分析實驗,我就又增加了一些對比試驗,包括鈉鹽催化劑、不飽和脂肪酸浸潤,還有無氧下的實驗,返修后被直接接收。
個人感覺,投稿不是很難,關鍵是要多做實驗、多深入分析、聽聽家人的意見吧。
不說了,我要去做紅燒肉了,祝各位朋友論文得中,改天請我吃肉!”
再比如:
“上午導師通知我準備再延期一年,心情非常差,晚上喝了一瓶江大白,重溫了一遍林正嚶的僵尸片。
突然腦中文思如泉涌,連忙拿出筆和演草紙。想著那就破罐子破摔了,索性睡前把我這篇一時興起所寫的《湘西趕尸軀體正逆運動學及笛卡爾空間軌跡規劃研究》投到了Nature上。
結果剛刷了十分鐘微博就收到了編輯的直接錄用通知,說我的研究內容很好,填補了國際空白……承諾下一期就能刊出。
第二天給我導師看了一眼文章,獲得了表揚,說我寫的不錯,讓我投《XX醫學院學報》試試,有很大機會能中。
還跟我說不要在意這點蠅頭小利,說國內現在破除‘唯SCI至上’,未來國內期刊一定會嶄露頭角的。
我一聽也是這個道理,就給編輯發了一封退稿信,現在還沒有收到他的回復,他是不是給我拉黑了……”
PS:震驚!今天是作者君的生日,居然沒有請假,也沒有斷更,這番誠意滿滿,是不是值得投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