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組會。
鄔勝男和莫文琳兩個人的兩篇AM文章,在一次大修后均成功被接受。
不過,她們兩個人都沒有獎金拿。
鄔勝男是因為她是博后,已經拿了每個月2W的工資,相當于直接買斷了所有的科研勞動產出,發文章屬于分內之事,自然就沒獎金了。
莫文琳是因為她發的文章算做龔遠江那邊的成果,魏興思都不是第一通訊,自然不可能給她發錢
就是不知道龔遠江那邊有沒有獎勵莫文琳了,大概率是有的吧,畢竟是一篇AM呢。
許秋坐在魏興思旁邊的位置,可以看到所有人的表情,他看著鄔勝男和莫文琳兩人都挺淡定的,并沒有因為獎金的事情而縮在角落里“嚶嚶嚶”。
四個本科生新成員,暫時沒有加入組會的資格,因此這次組會還是之前的九人參與。
把本科生排除在組會外,這倒不是魏興思這邊的特例,也是絕大多數課題組的做法。
一方面,大多數老師對本科生的定位都是“過柱子”、“洗基片”、“投反應”的工具人。
另一方面,本科生比較不穩定,隨時都有可能直接跑路,如果讓他們參與了組會的話,就會有泄密的風險,而不似研究生,被導師把持著畢業的途徑,自然不敢造次。
當然,如果導師認可了一名本科生,也會同意其參與組會,比如之前的許秋和韓嘉瑩。
組會開始。
吳菲菲:“上周綜述已經投出后,我確立了新的研究方向。我打算把基于苯乙胺(PEA)有機間隔層的二維鈣鈦礦標準體系,其中的PEA替換換為噻吩乙胺(TEA),上周試著測試了TEA體系的光源GIWAXS,結果還不錯,由圖像可以看出……”
許秋在旁邊暗暗點頭,吳菲菲這個思路比較“有機光伏”化,很有可能就是從有機光伏領域得到的靈感。因為在有機光伏領域中,用噻吩取代苯是一個非常常用的思路,經過這樣的改進后,通常材料的性能不會變差,即使變差,也不會降低太多。
對于沒有有機光伏基礎,只研究鈣鈦礦體系的課題組來說,就很難想到這個思路。
總的來講,吳菲菲的思路還是比較保守的,選擇了一個大概率能發表文章的體系,沒有去挑戰太創新的方向。
段云和吳菲菲合作的“鈷納米線摻雜PVDF熱電材料”工作,主要數據到手,段云已經開始整理文章。
許秋看段云的樣子,大概率是想要抓緊時間把這個工作“賣掉”,畢竟留給段云的時間可不多了,估計他也不想臨走前還拖著個小尾巴。
這段時間,各大公司、政府部門已經開始秋招,各種招聘、選調生的宣講會幾乎每天晚上都有。
因此,段云現在每天晚上都不做實驗,要么去聽一聽感興趣的宣講會,要么刷一刷學校的招牌信息網站,開始廣投簡歷,試圖找工作。
連帶著陳婉清也有些急,跟著聽了不少宣講會。
雖然學姐現在算是有了藍河那邊的半個offer,只要她想去基本上問題不大。
但誰不想找更好的工作呢,學姐也想著騎驢找馬,試一試能不能有更好的機會,錢多事少的那種。
而且,大多數宣講會都會贈送禮物,比如U盤、本子之類的小玩意,有時候遇到晚上六點的宣講會,組里的人吃完飯后會組團一起去聽。
孫沃起身匯報,這次的結果不錯,因此他在匯報的時候底氣比較足:
“上周,試了試基于苯乙胺、正丁胺有機間隔層的二維鈣鈦礦標樣體系,進行氯化銨添加劑、DMSO溶劑退火的思路……
“其中,苯乙胺、正丁胺的體系的標樣沒有重復出來文獻的數值,分別只有5.22和4.87……
“在經過氯化銨添加劑、DMSO溶劑退火兩步操作后,器件性能得以提升,分別達到了7.22和6.99……
“進行了光源GIWAXS表征,結果表明……”
魏興思點點頭:“不錯,繼續努力。”
雖然像苯乙胺、正丁胺這樣的標樣體系,國際上目前最高效率已經能做到超過15。
但不管怎么說,相較于孫沃之前做出來的0、0.01、0.5這樣的結果,進步已經非常大了。
田晴:“上周測試了H22基準給體材料的兩項激子性能,其中激子結合能約為280毫電子伏特,激子擴散距離約為13.7納米,和傳統的聚合物給體材料相當……”
這個結果在許秋的意料之中,再一次印證了非富勒烯體系的之所以NB,是因為非富勒烯受體材料本身,而非與之匹配的給體材料。
田晴:“同時,許秋AM文章的封面已經繪制完成。”
封面圖片,許秋已經驗收過了,還是熟悉的田晴式卡通畫風格,非常的不錯。
圖片的主體是一個領獎臺,ITIC、PCBM和PDI這三種典型的有機光伏受體材料,以擬人的形式表現了出來。
其中,ITIC被放在領獎臺的中間,也就是冠軍的位置,其分子兩端的ICIN基團就像是兩只高舉著的手臂,旁邊亞軍的位置是PCBM,一個帶著側鏈的胖乎乎的圓球,另一邊季軍的位置,是PDI,一個長條狀的分子。
這幅圖片寓意著ITIC類型的非富勒烯材料的崛起。
雖然有踩二捧一的意味,但學術圈就是這樣的,自己開發出來的材料自己都不敢說好,那別人就更加不會認可你。
何況,現在說的還是事實。
接下來,有機五人組開始匯報。
陳婉清IEICO4Cl的工作,上周測試了光源的GIWAXS和RSoXS,目前數據基本補齊,目標期刊JACS。
這次學姐換JACS投了,主要是因為她投AM一直被拒稿,也被拒出了火氣。
明明自己的工作還是非常厲害的嘛,怎么就中不了呢?
于是,學姐表示:“之前投的AM就是最后一次投,不管你這次中不中,我都不會再投你這個期刊了,有本事你就再拒我一次。”
許秋的IDIC4F的工作,現在數據已經完全補齊,他在組會上匯報了上周測試的光源數據,主要是RSoXS結果:
“結果表明,這個體系的相純度比較高,相對純度在1:0.95……”
“聚集相的相區尺度在30納米左右……”
“好,很好,”魏興思稱贊了一句,頓了頓又問道:“文章寫的怎么樣?”
許秋盤算了一下,答復道:“進度大概六成吧,順利的話,這周應該能出稿。”
這篇《自然·能源》的草稿,許秋寫的很認真,每句話都精心打磨過,因此寫稿的速度比較慢,如果是換做其他文章,哪怕是AM這種級別munication文章,他花一周的時間基本上就能肝出來。
“慢點也好,慢工出細活。”魏興思點點頭。
韓嘉瑩上周J2的工作投出,開始整理J3體系的工作,并著手撰寫文章,目前進度為一成左右,也就是剛開了個頭。
鄔勝男上周“六合一”的工作投出,開始整理mITIC體系的文章,目前進度三成左右,IDICM體系依然在順位排隊中。
莫文琳上周補充完整了兩個三元體系,H22:ITIC:IEICO和J1:ITIC:PDI4B4T的數據,開始撰寫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莫文琳同步進行的兩個三元體系,從給、受材料上來看有些落后了。
比如H22,有升級版的H43,ITIC,也有升級版的IT4F,IEICO、J1也有對應的更優體系,不過她還是選擇繼續做了下去。
一方面,實驗都已經完成了,這個時候換體系顯然不合適。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現在兩個體系發表之后,更優的材料可以繼續發文章嘛,又不影響。
反正,這種文章就算自己不發,也會有同行發的,那倒不如便宜自己。
在聽學姐、學妹她們匯報的時候,許秋也在暗自思忖:
“等目前這波文章消化掉,ITIC的體系就已經研究的差不多了,要想辦法再給自己以及手下的四個妹子找點新的活兒干了。”
組會后,許秋主動留了下來:“魏老師,學校要求我們直博生必須進行教學實踐,也就是要當一學期的助教或者助管,算做兩學分……”
魏興思當即說道:“那就來我的課上掛一個助教吧,今年我給本科生開的課和之前一樣,《材料科學前沿講座》,到時候周三上課的時候,你露個面,之后就不用來了,因為這課也沒課堂作業,你的精力主要還是放在科研上。”
“好的,”許秋拿出了之前準備好的助教申請表:“這里需要簽字。”
魏興思爽快的將文件接過,并簽上他的大名。
學校里研究生的教學實踐,對科學碩士和博士生是強制性質的,專業碩士則不需要參與,具體分為助教和助管兩種。
其中,助管是幫材料系行政機構的老師們辦事,比如在系辦公室里幫忙打印文件、整理文件之類的,基本每周都得去一兩趟,在老師的眼皮子底下,沒有劃水摸魚的機會,就比較辛苦,所以選擇這個的學生不多。
大多數都是選擇助教。
助教一般都是找自己的導師掛名,學校會發四個月的補助,之前幾年都是不進行區分,所有類型的助教都是每個月1500,現在降價了,除了《大學物理》、《數學分析》之類的大課助教,也就是涉及到批改作業、講習題課的助教意外,其他助教的補助都減半,只有一個月750。
這個降價也沒毛病,因為許秋本科時也上過不少課,大多數的助教都是開學的時候能見到一面,然后期末考試監考的時候再見一面,其他時候都不會出現的。
當然,很多課程客觀上也確實不太需要助教這個崗位,比如一些只有三五個人選修的課程,搞個助教來難道在下面聽課充數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