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梟雄傳  第三十九章 若耶溪畔話種糧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南朝梟雄傳 | 小河有水   作者:小河有水  書名:南朝梟雄傳  更新時間:2021-03-29
 
了卻了這一樁事,韓端心情大好,睡覺也格外香甜,第二日準時起床,站蟬練槍,吃過朝食,又去見過父親,將收陶折等人以及借糧之事向他說明,然后才帶了蔡恒張和以及十余名家丁,前往田莊去查看秋糧收割的情況。

韓家共有四處田莊,大者六七十頃,小者二三十頃,最遠的一處離石塘二十來里,正處在若耶溪旁,今天他們去的正是這兒。

站在田埂之上,看著農人們歡快地忙著收割、在稻床上打谷,鼻尖稻香飄揚,滿目谷浪起伏,韓端心里也是感慨萬分。

四百年前,此處還是一片荒野,一旦海中風暴大潮沿江河上溯,或會稽山山水盛發,此地便成為一片澤國,等潮水洪水退去,卻又成了一片沼澤。

直到東漢永和五年(140年),馬臻任會稽太守,才發動百姓筑堤修壩,建成鏡湖,上蓄洪水,下拒咸潮,使山會百姓免了水、旱、潮三害之苦。

但馬臻卻因鏡湖淹沒了一些世家豪強的冢宅良田,而被豪強誣陷入刑,最終被害,令人可悲可嘆。

如今的鏡湖,納會稽山南三十六源之水,旱則可泄湖灌田,使山會九千多頃良田得以旱澇保收,這全都是馬臻的功勞。

正想得出神,卻聽得前方不遠處有人叫喚,韓端抬頭一看,卻原來是他的叔父韓鈺和韓鈺的兒子韓章。

韓錦只有這一個兄弟,雖然已經分開另住,但其實并沒有分家,現在韓鈺就管著若耶溪這處最大的田莊,不過他平常也不在這里,只有在春耕秋收等農忙季節,才會過來住上十天半月。

這個時代,叔侄關系是非常親密的,叔侄之分,與父子相同,因此,韓端一聽韓鈺呼喚,便連忙跑到他面前俯身行禮:“侄兒見過阿父。”

韓鈺含笑虛扶道:“六郎今日怎么到地里來了?糧食還要曬干才能運回去入倉呢。”

韓端也笑道:“我是想來看看今年的收成到底如何。”

“只要侍弄得當,每年收獲的糧食都懸殊不大的。”

韓家這一處田莊就在若耶溪旁,引水灌溉比鏡湖周圍其它地方還要方便,只要溪水不干,就沒有干旱之虞,再加上土地肥沃,畝產谷近十石,出米近六石,可以說在會稽郡內,都算得上是一等一的良田。

陸訪處心積慮地算計韓錦,想謀取這一處田莊也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和韓鈺說著話,又轉過頭與韓章見禮,韓章是韓鈺家中的長子,比韓端大五歲,在家族中排行第三,所以韓端要稱呼他為三兄。

“三兄,這兩年你隨阿父管理田莊,可能獨當一面了?阿父可還等著你接手之后,回家去享福呢。”

“去年一年下來,田莊的事情就已經弄清楚了,可阿爺說還要兩年,才能放心將田莊交給我。”

韓章有點不滿地看了一眼父親。

他已經娶妻生子,可因為在家里沒有正式的職事,就只能和以前一樣領著兩千錢的月例,如果能夠接替父親管理田莊,他就能拿到兩萬錢的月錢,日后就用不著老是伸手向父親要錢了。

至于吃穿等日常用度,都是由家中統一安排,倒是用不著他操心。

韓鈺笑罵道:“豎子,剛知道點皮毛,就敢說已經全弄清楚了?這莊子關系著全家老小的吃喝,若是有個閃失,如何向你世父交待?”

世父指的就是韓錦,這個稱呼代表的是嫡長且繼統的伯父,整個韓家獨一無二。

韓端也在一旁湊熱鬧:“三兄,你說你將莊子里的事情都弄清楚了,那我現在就考一考你。”

對于未來的家主,韓章雖然是兄長,也要保持足夠的尊敬,他拱了拱手,輕咳了一聲:“六郎盡管問來。”

“那我問你,秋收過后,照例要種麥和各種綠肥……”

不等韓端說完,韓章便搶著說道:“這個我清楚得很,除了搶種麥以外,麥田中還要種苕子,另外,也要種植蕓薹、冬葵,既可食用,也可肥田。”

南北朝時期的農業,其生產工具和耕作栽培技術與漢朝比起來,又有了創新和發展,生產力水平明顯高于兩漢魏晉,間作、套作、混作,以及種植綠肥,都已經普及開來,這在齊民要術中有明確的記載。

韓端當然也知道這些,但他見韓章說得頭頭是道,便臨時想了一個刁鉆的問題:“我要問的是……種一畝麥要多少種子?”

“這個……”

這個問題韓章還真有點搞不清楚,幸虧莊子里專門有一頃多種子田用于培育良種,韓章費力地計算了一下,最終得出一個大概數字:“一畝應當要二十斤種子吧?”

韓端當然也不知道,他只是看韓章得意的模樣有點不爽,故意刁難。

不過,這難不倒韓鈺這個管了十多年田莊的老管事,他笑吟吟地背著雙手:“下種可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簡單。”

“首先得看地的肥力,田地肥沃的種子就少一些,然后還要看水源和氣候,越是往后,天氣越冷,種子出芽少,所需的數量就更多。”

“家里這片田莊,無論肥力、水源都是上佳,只要在半個月內下種,每畝只需十五斤種子即可,下得少了,產量就少,下得多了,明年開春后麥苗密集,就會出現倒伏,同樣影響產量。”

“種田看似簡單,其實大有學問在里面,所以我要你多學兩年,兩年過后,我認為你弄明白了,才能將莊子交給你。”

聽完韓鈺的解釋,韓章才知道自己果然還差得遠,韓端也是若有所悟。

按目前的農業水平,要想再提高糧食產量已經非常困難,除非在種子和肥料上想辦法。

一想到稻種,就不免會想到占城稻,但占城稻是在北宋初年才引入中國的,距今還有四百多年,也不知他們那兒,現在有沒有開始種植這種高產、耐旱且又早熟的稻谷。

有時間可以派人去閩地打聽一番。

還有蕓薹,也就是后世人們所稱的油菜,現在百姓種植它,是拿它當白菜來食用,還沒有想過用它的種子來榨油。

油菜也分了很多種類,不知道現在的蕓薹出油率高不高,不過,可以少量種植,明年試驗一下。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