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縱橫天下  第七十章 名將速成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漢末縱橫天下 | 雨落未敢愁   作者:雨落未敢愁  書名:漢末縱橫天下  更新時間:2020-11-13
 
對于外面的風風雨雨,此時在朱儁書房中的呂煜是沒有任何感覺的。

當然...

在呂煜心中,他早知道李儒是不會放過他的了。

這是雒陽,這是董卓的大本營。

這是虎穴。

但同時,這也是得取功名的最好地方。

富貴險中求。

若是真的怕死,何必出來爭鋒天下?

此時的呂煜,就像是一塊海綿一般,瘋狂的汲取著朱儁留下來的知識。

對于戰爭寶貴的經驗。

朱儁大大小小打了上百場仗,在書房中有記錄的只有三場。

而且這三場筆墨都是很新的,顯然是寫上去沒多少天。

平定交州、征討黃巾,擊退張燕。

這是朱儁打過的三場大仗。

其中征討黃巾寫得最仔細,內容也最多。

其中的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

畢竟征討黃巾之后,朱儁才威名滿天下的。

黃巾之戰,是朱儁的成名戰。

加之這三場戰役都是新寫,越久的,自然都是記憶越模糊的了。

譬如交州的那一塊,具體的戰局都沒怎么描述,主要是初起時如何招募家兵,如何訓練家兵,如何解決家兵的糧食問題種種瑣屑。

呂煜是先看完前面的交州部分,才去看內容最后的征討黃巾部分。

畢竟是成名戰。

朱儁印象深刻。

不僅僅是從戰術分析,甚至還從地理位置分析了黃巾軍為什么會失敗。

這是一個新的角度。

之前呂煜都沒有想過的角度。

每一個字,呂煜都細細端詳。

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以“周窮救急、平均財富”為號召,以善道教化百姓,輔以治病救人,勢頭很大,不過起義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被剿滅。

張角本人是冀州巨鹿人,起義的總指揮部設立在河北南部。

然而起義主要卻發生在河南地區。

太平道信眾號稱遍及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余人,小方六七千人。

另外就中平五年,黃巾余部郭泰等于西河白波谷起事,攻略太原郡、河東郡等地來看,太平道勢力在并州也有分布。

如果真能在如此廣泛的區域內全面開花,東漢朝廷是很難招架的。

但可惜的是,起義因為叛徒唐周的告密,是提前發動的,這就導致了準備上的不充分。

因此在武器、盔甲和各種軍事物資上就籌備不足難以和官軍抗衡。

青州、徐州的黃巾軍是在黃巾起義主波覆滅后才爆發,而荊州、揚州始終沒有大規模的黃巾活動。

冀州西部的太行山脈后來興起了戰斗力驚人的黑山軍如果黃巾起義準備充分應當能獲得這一批優質兵源。

河南的黃巾形成星火燎原之勢,與河南地區一馬平川的平坦地形有很大的關系。

在這種大平原地區信息傳播速度高,人員容易集結所以黃巾大起義在河南地區廣泛爆發而在青州、幽州、并州這種多山的地區,則并沒有明顯的活動。

山地出產更加果勁善戰的兵源,同時山中的銅鐵礦脈也可用于打造武器盔甲等裝備。

后來黑山軍與袁紹纏斗多年也未被徹底消滅,青州黃巾也擊殺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并一度打敗曹操足以說明這些出自山區的義軍戰斗力要強于光和七年起義的黃巾大軍。

但青州和太行山區在黃巾大起義時并沒有明顯活動,因此張角所率領的主要都是來自平原地區的義軍。

幽州也極可說道,因為這里不但多山,又是邊區,與胡地相接民風更加果勁,還是著名的產馬地。

如果黃巾起義能夠得到幽州信徒的廣泛支援那么必然不會僅堅持半年多就告覆滅。

不過,此前幽州由名臣劉虞擔任幽州牧數年治理尚可,階級矛盾相對較輕;而又有名將公孫瓚鎮守太平道信眾可能不敢輕動這是一個方面。

但我們由出身幽州涿郡的劉備在黃巾之亂中立功來看幽州是有黃巾軍活動的,但規模較小。

這里還有另一個原因,即作為邊地的幽州長期遭受鮮卑、烏桓等胡人的侵擾,人民對胡人同仇敵愾,民族矛盾會掩蓋階級矛盾。

看著看著,呂煜都要忍不住拍手稱快了。

“老師征討黃巾,縱橫天下,當真是讓我輩心向往之。”

楊修一邊幫著呂煜整理,也在一邊點頭。、

“確實如此,若我也能去平定黃巾之亂就好了。”

每個男孩都有一個縱橫天下的夢想。

楊修也不例外。

“接下來,就是朝廷的整體部署了。”

也只有在朱儁此處,才能看到數年前朝廷為平定黃巾之亂而準備的整體布局。

呂煜繼續看了起來。

靈帝時期的羌亂和鮮卑侵擾,雖然對國力造成了巨大的損耗,但也使得常備軍的戰斗力得到保持,是朝廷能夠成功鎮壓起義的武力保障。

他的師傅朱儁與皇甫嵩、盧植等將領也都具備較高的軍事才能,同時,朝廷又廣泛利用各地豪強世族的力量,征發義兵對抗各地的黃巾軍。

扎根地方的義兵對于散布各地的黃巾有著很大的牽制作用,但由于義兵首領如曹操、劉備、孫堅等人紛紛成為后來的諸侯,義兵的作用其實是被夸大了。

后來討董的各路諸侯當中,絕大部分在黃巾之亂中還看不到身影,而曹操、劉備的義兵在平定黃巾之后即被朝廷解散,足以證明義兵作用應當有限,而且導致朝廷對地方失控的關鍵還是董卓之亂而非黃巾起義。

就鎮壓黃巾的大戰略上,朝廷以外戚何進作為大將軍鎮守首都洛陽,遙控全局并率領左右羽林軍作為后繼部隊,并調兵守護洛陽周圍的八關,防止黃巾起義滲入京畿地區,確保了指揮中心的穩定。

第一階段的戰區劃分:

在外部,東漢朝廷明確了黃巾義軍主要以河南、河北兩個地區活動,其指揮部位于冀州,但河南義軍規模遠大于河北的形勢,因此對平叛軍進行了明確的戰區劃分。

盧植率北軍五校的精銳部隊從孟津渡過黃河北上,會合冀州本地官軍進攻張角三兄弟指揮的黃巾軍本部。

而皇甫嵩與他老師朱儁率領步騎四萬進攻潁川黃巾,以對抗河南黃巾。

需要注意的是,潁川西臨洛陽,北接黃河,既是平叛軍東出虎牢關之后作戰的第一線,同時又可以與黃河以北的盧植部互相呼應。

顯然,由于朝廷這樣的布置,盧植所部由南向北攻打冀州黃巾,朱儁、皇甫嵩所部由西向東攻打潁川黃巾軍,兩軍夾河而峙,就徹底切斷了河南河北黃巾軍之間的聯系。

之前呂煜一直認為黃巾起義無統一調度,各自為戰,是因為黃巾軍的組織能力,以及張角等人的軍事能力不行。

但現在看來,這恐怕并非出于張角等人缺乏軍事素養的緣故,而是一開始指揮中心和大部分的黃巾軍隊就被切割開來導致的。

顯然,如果一開始皇甫嵩、朱儁選擇從洛陽南出伊闕,攻打南陽的黃巾軍,河南河北的黃巾就很可能取得聯系,黃巾起義將不會短時間遭到鎮壓。

但南陽郡作為人口數百萬的大郡,其黃巾規模聲勢也不容小覷,既然河南的平叛軍首先攻擊潁川黃巾,那么南陽郡方向東漢朝廷必有所應對。

對于南陽方向,朝廷是令本地部隊在南陽郡南部設防與黃巾軍周旋,避免黃巾之亂向荊州深處如襄陽等地乃至整個南方擴散。

孫堅北上時曾招募淮泗之兵,朝廷在廣大的南方召集兵力支援了南陽郡南部的官軍,這樣就成功地將黃巾軍的活動控制在河南范圍內。

第二階段的戰區劃分:

在平定潁川、汝南的黃巾軍之后,皇甫嵩、朱儁又進行了分兵,皇甫嵩北上到兗州東郡鎮壓卜已率領的東郡黃巾,朱儁則南下攻打趙弘率領的南陽黃巾,這是第二次戰區劃分,又將整個河南的黃巾軍以西北東南向的斜線切割成兩半。

此前盧植、董卓相繼壓制冀州黃巾,雖然獲得勝利,但在黃巾軍依托城塞分層次抗擊,不輕易進行野戰的戰略下未獲得決定性進展,這應當也與離冀州較近的東郡黃巾在側翼騷擾官軍有關系。

等到184年8月皇甫嵩成功地鎮壓了東郡黃巾,從東南方向北上,就對冀州黃巾產生三面合圍的形勢,張氏兄弟也在皇甫嵩的鎮壓下相繼覆滅。

而朱儁自東面西進用兵南陽,和在南陽郡南面活動的官軍同樣對義軍形成三面包圍,甕中捉鱉的形勢,雖然南陽黃巾抵抗極為艱苦卓絕,亦在當年11月徹底覆滅。

這場平定黃巾之亂的戰役,調度有方,就像是進行一場精密的手術一般。

看得呂煜是大呼過癮。

同時他心中也是在感嘆:

黃巾起義被朝廷平定的同月,西涼之地就爆發了羌人北宮伯玉的叛亂,豪強韓遂、馬騰等人相繼加入,聲勢不下于黃巾起義,則如果黃巾起義能夠多堅持一段時間,結果尚未可知。

不過,即便是擁有如此多的名將,但王朝還是難免的沒落下去。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毫無疑問便是董卓之亂了。

黃巾之亂是將東漢打趴下了。

而董卓之亂直接是把東漢打成植物人,直接動彈不得,只得讓生生的看著自己被漢末群雄分食得干干凈凈。

看完朱儁的手記。

不知不覺,天都有些陰沉啊!

遇到喜歡的事物,當真是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

在一邊,楊修臉上雖然已經有些不耐煩了。

但只要呂煜在此處,他便會有耐心。

“老師確實有領兵之才,便是區區戰時記錄,便是讓我受益良多。”

呂煜雖然是個穿越者。、

但也不是全才。

這時代的組織形式,戰場調度,人員安排。

這些都是需要他來摸索的。

而朱儁的這些手記,無疑是在讓呂煜朝著名將的方向蛻變,速成。

這些知識,對呂煜來說,當真是無價之寶。

就光光是軍營駐扎,在看了朱儁的手記之后,呂煜才發現其中有這么多的門道。

軍營之中,人員眾多,最底層的就是兵,在往上就是兵長、校尉、騎都尉、中郎將、驃騎將軍、神威將軍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郎將這個職位,中郎將一職起源秦朝時期,一直延續到三國。

正常來說,中郎將是在駐守在皇宮內外的將軍,主要負責保護皇帝安全,和觀察周圍的風吹草動。

也就是說,中郎將在一般情況,是不會出現在軍營之中的。

而且在秦漢時期,中郎將已經是武人的能達到的最高職位。

這個時候的呂布就是被董卓官拜中郎將,基本屬于武人中最大的官。

朱儁討伐黃巾的時候,也是領了右中郎將的官職去討伐的。

其次校尉、都尉等,也是軍營中的重要成員,校尉相當于將軍的副官,幫助將軍駐扎軍營,布置軍事防范策略等等。

還有一些不同與主戰兵的兵種。

比如炊事兵,在軍營之中,有專門的的一批軍人,是不用上戰場和敵人廝殺的,也就是炊事兵,又叫做火頭軍。

負責給將士們做好飯,在《曹操注孫子兵法》提及:“車駕駟馬,卒十騎一重。養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裝,廄二人主養馬,凡五人。步兵十人,重以大車駕牛。養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裝,凡三人也。”

再就是軍醫。

軍醫在軍營之中的地位不低,屬于軍官行列,但在古代卻很少人愿意干,因為長途跋涉,還有性命之憂。因此軍營中的軍醫待遇是很好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是軍醫興起的時候,那時軍醫多是方士,條件簡陋,很多軍醫都沒有真本事,或者只懂得一點簡單的包扎,和處理外傷的藥方。

呂望在《六韜》中曾提到軍中有“方士三人,立百藥,以治金瘡,以痊萬病。”

但即便是這樣,軍醫也不能隨便逃離,否則會殃及家屬。

而這些兵種,呂煜在成皋牛頭山那邊,都是沒有的。

后面還有偵察兵,騎兵,呂煜便更加沒有了。

扎營,運糧,轉戰,突襲,后撤.....

每一個點,都對一個領兵之人至關重要

到這朱儁的書房,呂煜就像是倉鼠進入滿是干果的箱子里面,瘋狂的吞噬,消化這些有用得東西。

尤其這些知識,對呂煜來說,是日后完完全全能夠用得上的。

拜朱儁為師,當真是拜對了。

這不是雙贏。

這是三贏。

他贏了三次。

在這個時候,呂煜才明白老師的重要性。

他若是沒有朱儁,恐怕還要摸索許久。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