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縱橫天下  第八十二章 惜才之名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漢末縱橫天下 | 雨落未敢愁   作者:雨落未敢愁  書名:漢末縱橫天下  更新時間:2020-11-21
 
蔡邕見到朱儁從懷中拿出紙來,臉上有迷惑不解之色。

“朱公,你這是...”

“這是公明那小子寫的詩賦,你看看。”

也不等蔡邕多想,朱儁便將呂煜寫的詩塞在他懷中了。

蔡邕雖然微愣,但知曉朱儁如此做,肯定是有道理。

朱儁也不是無聊的人,不會來做什么無聊的事情。

“這...”

只是看第一章,蔡邕的眼睛就圓瞪起來了。

他嘴巴長得很大,一臉不可置信的模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好詩!

短短的一首詩,卻是將什么意境都表現出來了。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

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

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在這個時候,便是蔡邕,心中也是被勾起了思鄉之情。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油然越入眼中。

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凈!

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

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

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

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

它的構思是細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

妙,太妙了!

蔡邕都忍不住拍手稱快了。

“好詩,好詩。”

這第一張紙的詩便如此,那后面的,又會是什么內容呢?

他有些迫不及待了。

蔡邕將第一張寫著的紙端端正正,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塌上,他這才去拿第二張紙來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只是看了一句,豪氣便從紙上鋪面而來,也讓蔡邕忍不住贊嘆一聲。

“好詩,好句!”

他再看下去。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尤其是讀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之后,蔡邕忍不住再次鼓起掌來了。

“呂公明好大的豪氣,好大的自信,難怪他敢在寒衣節祭祀大典上駁斥董卓,如呂公明這種人,還有什么事情是不敢做,做不出來的呢?”

只是讀到此處,蔡邕便忍不住將眼睛閉起來了。

呂公明的詩賦實在是太好了。

好到他一時間有些不敢相信他能夠看到這樣的作品。

實在是...

太讓人感動了。

文人相輕,但文人也喜歡看那些錦繡文賦。

而呂煜的詩賦,對蔡邕來說,無異于是一餐饕鬄盛宴。

“呼”

他深深吐出一口氣,對著朱儁一本正經的說道:“你拿呂公明的這些詩賦過來,我見了,自然會死命保住呂煜的,即便是我死了,也要保住呂公明。”

像呂公明這樣的大才,又是忠漢,又是有才氣,又是有品德。

太難得了。

而且...

這個呂公明才及冠沒有多久,他還年輕啊!

年紀輕輕便有如今的成就,日后,恐怕又是另外一個關西孔子。

不止是關西孔子楊震那般。

說不定會成為第二個孔夫子。

想到此處,蔡邕都忍不住的全身發抖起來了。

他仿佛是見到一個即將永垂青史的才人,圣人出現。

可惜...

他寫的是詩,若是春秋一樣的典籍,那才是流傳千古。

不過一想,蔡邕又自嘲起來了。

若呂公明在這種年紀能夠寫出春秋這般巨作,那么...

便是孔夫子再世,都要汗顏了。

“我拿那小子的詩賦過來,自然也是有這個意思的。”

見到蔡邕如此震驚,重視的程度,朱儁也明白,他那個徒弟的作品,恐怕還真是非同小可。

他作為老師,自然也是非常驕傲的。

雖然這詩賦不是他教出來的。

但怎么說,他也是呂煜的老師。

“不過...僅僅是議郎你一個人,恐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更多人來保那小子。”

蔡邕輕輕點頭,他不是遲鈍之人,馬上明白了朱儁的計策,亦或者是呂公明的計策。

“呂公明想要我們以惜才之名保下他?”

朱儁輕輕點頭。

“那小子是這樣說的。”

“好!”

既然是要惜才,便是要有大名聲,最好是要朝中諸公,士林大儒,還有那些太學生們都知道了才行了。

“我有一個主意,三日后我會開一個詩會,便在雒陽外的伊闕,便叫伊闕詩會。”

伊闕乃是雒陽美景之地,尤其是下了雪之后,景色就更加怡人了。

這里兩山夾峙,形若門闕,伊水流經其中,宛如一條長龍穿門而過。

“屆時我邀請朝中諸公,太學博士,博士弟子,也允許寒門士子,太學生在旁觀望,等人到了,我將呂公明得詩賦展覽出來...呂公明的才名,便會天下皆知,到那個時候...不用你我開口,肯定是會有人站出來替呂公明說話的。”

“這個主意好!”

朱儁拍了拍手,心中懸著的一塊石頭,也是放下一半了。

“也算那小子有些本事,不然的話,這件事恐怕是要麻煩了。”

這能叫有點本事?

呂公明的這些詩賦...

都可以流傳千古的啊!

便是他,大半生也沒做出多少來。

當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