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降城,帥帳。
“可汗,據所派十部千戶斥候來報,我軍在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邊陲地勢,皆已探明清楚。”
哲別恭敬的說道:“只是屯駐于此的漢軍,對前沿地帶極為警惕,這使得我軍所派斥候,無法深入探查。
另外右翼萬戶長闊闊出來報,說鮮卑單于拓跋燾,集結了十五萬大軍,有朝受降城方向運動的跡象。”
鐵木真微瞇雙眼,看向一旁的耶律楚材道:“耶律楚材,事情果真像你所說的那樣,這拓跋燾安奈不住心中的怒意,想要對我軍發動攻勢了。
本汗此番領軍前來,無意掀起戰爭,只是這事與愿違啊,我蒙古國想要發展壯大起來,是必然要先行擊敗這拓跋部才行。”
耶律楚材低首道:“大汗,只怕當前的局勢,并不想我軍剛來的時候那般平穩了,這雄踞漢室并州北疆的呂布,乃天下少有的雄主。
而且據臣所知曉的情況,呂布在他們漢室,被譽為當世猛將,其麾下所擁有的勢力,是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形成的。”
鐵木真倚靠在汗位上,靜靜的坐在那里,帳內聚集的眾將,一個個恭敬而立,帥帳內極為的安靜。
不知過了多久,鐵木真說道:“此次本汗統率的大軍,多半都是從漠北各部族之下,降服的俘虜。
原先本汗是想通過此次遠赴漠南之地,一方面探明兵出漠南的各處要道,一方面是整肅麾下各萬戶部。
但現在看來的話,我軍在這受降城待得時間長了,那并州牧呂布,絕對不會眼睜睜的坐視不管。”
“報……”
而就在這個時候,帥帳之外響起一道聲音,這讓鐵木真神情變得嚴肅起來,“進來吧。”
千戶長客臺恭敬走進帥帳,道:“可汗,據前線所傳軍情,在五原郡邊陲,所駐漢軍有異動。
漢室度遼將軍張遼,統率三萬大軍,距我軍所駐受降城以南三十里處,開始修筑大軍所駐營寨。
單說這駐軍營寨規模,至少能讓二十萬大軍入駐。”
轟……
此言一出,讓帳內聚集的蒙古眾將,一個個都心生驚駭,這小小的并州之地,如何能聚集這么多的兵馬啊。
速不臺激動道:“這不可能,單單是我軍在這并州邊陲一帶,就探明屯駐的漢軍,規模就達十余萬眾包括孫堅麾下各部兵馬。
那呂布就算再是漢室的當世猛將,也不可能聚攏這么多的兵馬,依靠這貧瘠的并州之地,他哪里來的那么多糧食?”
雖說蒙古部在此之前,從未跟呂布交過手,可盤踞在受降城的這十幾日,使得他們對漢室的一些情況,也算是有所了解的。
耶律楚材此時說道:“也并非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呂布并非是尋常的漢室諸侯,其從率部北上之際,就一直帶著極深的目的。
先前拓跋部、耶律部聯手侵掠漢室邊陲,所集結起來的大軍,更是遠超屯駐邊疆的漢軍。
在這樣戰局不利的前提下,卻硬是沒能突破漢軍防線。
而造成這一結果的根源,就是這漢室的并州牧呂布。
其所統率的精銳騎兵隊伍,突襲聯軍老巢,不斷調動拓跋部、耶律部精銳,最終才導致兩部聯軍的失利。”
似上述所講的內容,都是耶律楚材通過對所控部族進行詢問的,也正是基于這樣的前提,使得其心中對呂布是頗為的忌憚。
“這呂布難道真有這么強悍嗎?不可能吧,一個人就算是再強,那也無法硬撼兩部聯軍的攻勢吧?”
“呂布此人,我還是有些了解的,其出身在并州邊陲,自幼就在草原長大,成年后便參軍參與征戰。”
“看來這次呂布糾集這么多兵馬,是想對我蒙古軍展開強勢反擊啊,再加上拓跋燾糾集的大軍,只怕這一戰不好打啊。”
鐵木真看著帳內聚集的眾將,在那里小聲的議論著,本微瞇的雙眼睜開,迸射出一道精芒出來。
“長生天指引著我們前來漠南之地,為我蒙古國日后的擴張指明方向,本汗不管這呂布有什么想法,既然他糾集這么多兵馬前來,那我蒙古軍就不能不應戰。
即刻傳本汗令,命左右兩翼大軍,即刻朝受降城一帶回撤,放棄對漢疆、鮮卑領域的探查。”
鐵木真從汗位上站起,身上散發出不容置疑的威壓,環視恭敬而立的眾將,擲地有聲的說道:“本汗要讓漢軍,還有鮮卑軍明白,我蒙古軍到底有多強大!”
“領命!”
隨著鐵木真一聲令下,受降城內迅速派出一支支游騎,朝著不同的方向飛馳而去。
與此同時。
在受降城以南三十里處。
“主公,這鐵木真所率蒙古軍,盤踞在受降城一帶,一直都在刺探我軍所駐疆域,只怕其所謀甚遠。”
張遼神情嚴肅的說道:“雖說我軍腹地,并未有蒙古游騎突入進來,但邊陲一帶的地勢,只怕已被蒙古軍探明清楚。
如果說這次不能重創蒙古軍,就算這次他們不侵掠我云州邊陲,可也難保下次他們不會率部侵掠。”
呂布嘴角微微上翹道:“文遠,你所說的這些,本侯都已經知曉了,現在先靜觀其變吧,等拓跋燾所率大軍趕來,在做相應的打算也不遲。
另外這段時間你在五原郡做的不錯,能以三萬余眾兵馬,穩定住五原郡邊陲穩定,屬實是不容易的事情。”
自譴派麾下大將,統率各部兵馬,趕赴邊陲之地修筑防線以來,靠著棱堡群所構建的防線,使得漢室北疆邊陲的整體防御力大大提升。
不過在經歷這次蒙古部大軍威脅后,在呂布的心中也明白,似眼前所做的這些還不夠,若想確保云州之地的發展,就必須要將防線繼續向北推進。
只是供養這么多的軍隊,所帶來的壓力,是尋常人所難以想象的,所以這次呂布要吃掉蒙古部、拓跋部麾下,劫掠他們所攜帶的牛羊群,以此來增強自身勢力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