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您為何會這般堅信,大伯、二伯他們,此時就在籌謀攻略西域之事?”呂征神情帶著些許疑惑,對自家父皇說道。
“涼州相距我大唐京畿,何止千里之遙,如果說西征的兵馬,其中一部分開始回撤自己的駐地,那再調集起來,只怕又要浪費不少時間。”
對攻略西域一事,呂征并沒有不看好。
只是涼州北疆已經平定,按照戰前所定,將突厥所部勢力,驅逐出涼州后,曹操所領的神策軍,將留守涼州駐防,而孫堅所領龍武軍,則回撤到所部防區。
盡管說參謀院那邊,對新增各部戍邊大軍的調動名單,已經商定出來,并且已譴派人手,以八百里加急趕往涼州。
但想要將此消息傳遞到涼州,那沒有半個多月的時間,斷然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涼州相距燕京,實在是太遠了。
“那是你并不了解,你大伯、二伯他們的野心。。”
呂布笑著看向呂征,說道:“朕所說的野心,并不一定是爭霸之心,在此之前,他們為了我大唐安定,可謂是做出了很多犧牲。
征兒,這么跟你說吧。
曾幾何時,你大伯、二伯他們,完全是可以統率麾下文武,在這亂世之下,闖蕩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
但是受北疆之地,異族頻繁侵掠的影響,他們選擇跟朕一塊去了并州,并且在抗擊異族侵掠的期間,初步完成了勢力合流。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心中的爭霸之念,漸漸的消散了。
亂世之下,最不缺的就是有野心的諸侯,可人人都去爭霸了,那北疆之地的安定,誰來確保呢?”
呂征在聽到這里的時候,神情變得嚴肅起來,對于上一輩的恩怨,他這個小輩,知道的并不多。
一直以來,在呂征的認知中,曹操、孫堅他們,跟隨自家父皇征戰四方,那本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隨著年齡的增長,呂征也發現了一些不同,不過他需要忙的事情太多,而曹操、孫堅他們又戍守在邊疆,所以這種念頭也就慢慢消散了。
可今日聽到自家父皇所講這些,他才發現事情遠沒有他所想的那么簡單。
“征兒,你要記住一點。”
呂布神情正色的說道:“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很多事情都是機緣巧合之下,才造成的一種局面。
你大伯、二伯他們,其實跟朕一樣,都是有著極大野心的,想要在這亂世之中,證明自己的能力。
不過在一些領域上,朕所表現出來的強勢,還有朕所締造的大唐,叫你大伯、二伯不在想著爭霸的事情了。
大唐,不是一天建成了,很多事情你不能只看表面,要懂得剖析其中的真意,大唐的天子,也并不像你所想像的那么好當的。”
在栽培呂征的這些年,呂布一直都在刻意回避,自己與曹操、孫堅的那種復雜關系,以確保呂征,能站在一個帝王繼承者的角度,來通盤的去考慮問題。
如果說不是自己很強,不管是在軍事方面,還是在政務方面,靠著自身的優勢,力壓著曹操、孫堅。
那呂曹孫合流的勢力,難免會在此期間,出現分崩離析的可能。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管是呂布也好,亦或者曹操、孫堅也罷,他們都沒有再思考這方面的問題了。
大唐能在這亂世中創建出來,那不僅是呂布之功,也是曹操、孫堅之功,更是麾下那幫文武之功。
大唐,承載了太多太多,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呂布必須要將存在的一些隱患,徹底的給他拔除干凈。
用曹操、孫堅率部攻略西域之地,換取大唐西疆的絕對掌控,這是呂布所必須要做的事情。
等到曹操、孫堅真的攻略下西域之地,那大唐西疆所戍守的大軍,便徹底歸呂布所掌控了。
到了呂布他們這種高度,所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已經不僅僅局限于一點,他們必須要通盤做出考量。
“所以說,所謂的攻略西域之謀,就是父皇與大伯、二伯,所做出的交易?”
呂征雙眸微張,難以置信的看向呂布說道:“并且在大伯、二伯的心中,也同樣是這樣想的?”
呂布點點頭,沒有回答。
“這……”
瞧見此幕的呂征,覺得自己腦袋有些發蒙,自家父皇與大伯、二伯間的情誼,那是從黃金賊亂就開始的。
且在這爭霸期間,他們一路上并肩作戰,一次次對抗來犯大唐的強敵,甚至期間遇到了無數威脅,可即便是這樣,他們的這種情誼,都沒有受到任何破碎。
可眼下卻出現了交易,這讓呂征一時間不能接受。
“征兒,你要明白一點。”
呂布看出來自家太子的情緒變化,神情淡然的說道:“大唐,是一個中央集權的政權。
處在大唐治下的每一支軍隊,都必須要聽從大唐天子的號令,也必須要聽從朝廷的號令。
但是在此之前,為了整體的發展,朕叫你大伯、二伯,統率著麾下兵馬,去往西疆坐鎮,并且還不斷擴編他們麾下的兵馬。
這在短時間內沒有什么,但若是時間長了,肯定會出現藩鎮割據的情況,這一點,朕看出來了,你大伯、二伯他們也看出來了。
與其說,這是朕與你大伯、二伯他們之間,所存在的一種交易,倒不如說是你大伯、二伯他們,想要換一種活法更為準確。
通過這樣的一種調動,他們統率著麾下強軍,領著麾下的猛將悍將,去征戰被異族肆虐的西域之地,而朕則通過調動,徹底掌控西疆之地。
同時通過內閣、參謀院,更深層次的完整調動,使得所謂的藩鎮割據,不會在我大唐治下出現。”
快速的開疆擴土,就是會出現藩鎮割據的苗頭,不過對于呂布來講,他絕對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
所以當初曹操、孫堅率部鎮守西疆的時候,他就已經想好了應對之策,這也是曹操、孫堅他們所想到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