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新明  第一百八十九章 殺莽(上)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萬歷新明 | 摩碣   作者:摩碣  書名:萬歷新明  更新時間:2021-04-11
 
魏朝帶著注定要載入史冊的劉孟云送給他的甲骨文,返回了宮廷。他離開京師的時候,朱翊鈞行動還需要拄一根拐棍,等他返回時,皇帝的腿傷已經完全恢復,除了在小腿外側留下一道疤痕,已經與常人無異。

朱翊鈞曾經嘀咕過,自己是否難以擺脫萬歷皇帝腿疾的宿命,并已經做好做一個“瘸子皇帝”的心理建設,甚至覺得這樣挺帶感。

但歷史已經明顯的改變了,醫學院的成立,讓他的腿傷變成了一種可以輕易處置的輕微傷,他也因為醫學的進步,擺脫了原時空成年以后靠鴉片來止疼的悲慘命運。

和魏朝一同返京的,還有奔馳萬里的露布飛捷——劉顯在十一月大破緬軍于孟養。

萬歷五年六月,南下新軍結束了黃姜峒戰役,隨后帶著兩千狼兵開進了云南。十月初,大軍結束修整,劉顯、鄧子龍在黔國公沐昌祚和巡撫陳文遂率領的五萬云南兵的配合下,出兵攻擊緬甸。

此際緬甸國王為莽應龍,原為國王莽瑞體的妹夫。其原名信耶突,勇猛善戰又多智謀,跟著莽瑞體東征西討,立功無數。

莽瑞體在嘉靖二十九年被侍衛刺殺身亡后,東吁王朝分裂。莽應龍領兵平定自立各王,以其雄才大略第二次統一緬甸,并在其后二十多年的時間里,東征西討,威壓諸國,成就“緬甸三大帝”之一的歷史稱號。

劉顯和云南聯軍面對的,其實是一個疆域超越蒲甘王朝,西至曼尼普爾,東至林城(今老撾萬象)、景邁(今泰國清邁),北至中緬邊境轄地,面積近百萬平方公里,歷史上最為鼎盛的東吁王朝。

東吁朝在隆慶年間,先重擊暹羅,后平滅萬象(老撾),廢除明廷老撾宣慰司,立莽應龍次子為老撾王,聲勢達到頂峰。

莽應龍在軍事上非常成功,在東南亞能夠稱王稱霸,其實是與他執政能力高超分不開的。首先,在政治方面,他團結緬甸各民族,將樞密院內的權力均分于撣、孟、緬將領,各族無不服膺。

在經濟方面,莽應龍制訂統一的度量和貨幣制度,大力發展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農業,并發展紡織、冶煉和玻璃制造等手工業,國力由此強盛。

在文化方面,莽應龍從戰俘中傳入暹羅的音樂、舞蹈、戲劇、雕刻等文化藝術。為振興佛教,又于萬歷三年時年從錫蘭迎來佛牙。

在立法方面,莽應龍除令編纂《著名法典》和《法典九集》外,并將其親自判決的案件匯編成《白象王判卷》的法典,作為全國官吏審理案件的依據。

交通方面,由于戰爭需要,莽應龍下令興建由白古(今勃固)至東吁和至卑謬的兩條主要干線,為緬甸國內交通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劉顯到了云南之后,并未急于浪戰,先接見邊境將士、商旅和官員,并全面查閱錦衣衛近一年來的調查報告,這才全面摸清了東吁王朝的情況。

如此大國,人口千萬,非一戰可覆滅者。劉顯和鄧子龍聽從云南金騰屯田使羅汝芳的建議,先見了孟養土司思個一,示之以兵威,堅定其反緬之心。

莽應龍去年在孟養手中吃個敗仗,大軍十不存二,如何能不報仇。萬歷五年以來,莽應龍幼子明達錫帥軍五萬,號稱二十萬,進攻孟養。

孟養小邦,焉能抵抗大國?去年僥幸得勝,不過因為莽應龍疏忽大意,如今緬軍守住糧道穩扎穩打,思個一只能茍延殘喘而已。

因萬歷四年王凝顢頇錯失戰機,思個一本對朝廷失望透頂,曾放話出來不再受金字紅牌調遣。然而見了新軍一次演習,一次火炮齊射,立即五體投地,愿為劉大帥效犬馬之勞。劉顯見他服膺,就讓他聯絡其余三宣六慰中的土司,告知朝廷欲征伐緬甸之意。

搞定了外圍,劉顯還要獲得云南土霸王黔國公和巡撫陳文遂的支持。

接替王凝的陳文遂,在未知皇帝欲攻伐緬甸的情況下,鑒于明緬邊境的嚴重局勢,曾提出“檄諸夷,撫三宣,設將領,筑城垣”等十策,以應對東吁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

奏章上報朝廷后,張居正不敢再提“得其地不可耕也,得其民不可使也,而空費財力以事無益,使無辜之民肝腦涂地”的理由[注],全力支持陳文遂施政。

陳文遂得了朝廷首肯,傳檄三宣六慰,欲重申朝廷聲教。然而已經被東吁王朝脅迫或降服的各大土司,并無回應之意。唯有受東吁侵略,難以自存的八百宣慰司和猛鞏土司遣使與之聯絡。

陳文遂見形勢如此嚴峻,自家里也著忙起來,跟黔國公兩個人一商量,兩人都做好了局勢糜爛的準備。于是,還沒等朱翊鈞定下征伐緬甸,他兩個就已經調兵遣將,大肆在邊境筑城堡,置兵將——正好為劉顯的大軍到來做好了準備。

等劉顯率領新軍抵達后,陳文遂和沐昌祚都大喜。沐昌祚隆慶五年才接任黔國公,這些年被好幾任云南巡撫給壓制的苦悶無比,自覺一身武藝沒有用武之地。陳文遂的到來和朝廷積極備戰的態度,終于讓他振作了起來。

如此一來,內外上下同欲,劉顯和鄧子龍這才誓師出征。出征的理由早就找好了——緬甸國王莽應龍不聽皇帝聲教,對大國無禮;無旨意而攻伐三宣,隨意處置朝廷宣慰使,謀反之心已昭。因此朝廷震怒,降下天兵——爾等若不束手歸降,必將玉石俱焚!

凡大國征伐小國,必然要在政治上和輿論上都立得住。因此,朱翊鈞此前指令陳文遂以朝廷名義發文譴責緬甸,責令其不得再進攻孟養,威脅金騰之地。言辭很不客氣——這是中華上國的做派,你不聽我再打你就算師出有名。

莽應龍對譴責文字倒是并不挑理,國力在那里擺著,他雖然稱帝,但心理上還是個國王,也從未指望過中央朝廷能跟他這樣的西南蠻夷說話好聽。

雖然如此說,莽應龍在使者宣讀完敕書后還是出離憤怒了。因為中央朝廷和云南地方逛多年的情報滯后,朝廷的文書中的國王名諱居然是莽瑞體,明廷上下都不知道莽應龍已經于嘉靖三十年就接任莽瑞體繼位。——去年朱翊鈞接到的錦衣衛情報中,還寫著緬甸國王名字叫莽瑞體呢。

這份出自大國骨子里的輕蔑和忽視,讓莽應龍失去了雄主的冷靜。他大怒之下險些把陳文遂的使者給宰了——幸虧沒殺使者,否則到現在云南方面以及大明朝廷還未必知道現在的緬甸國王叫莽應龍。

莽應龍因怒興兵,再聚緬軍十萬,加上幼子明達錫手中的五萬,號稱五十萬,欲覆滅孟養——比原時空莽應龍徹底打下孟養的時間早了兩年。

因天氣炎熱,聚兵遲緩,等大軍齊聚,天時正好也進入了旱季。此際的劉顯已經完成大軍修整,在沐昌祚和陳文遂的配合下,也齊聚大軍,準備從隴川出發,一路摧城拔寨,兵峰直指阿瓦,拿下阿瓦后,即可進入緬甸膏腴之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到時候不愁莽應龍不與我軍決戰。

然而在沒有衛星和偵察機的時代,戰爭其實是無數偶然的集合。兩方主帥的各自盤算,都遇到了突發情況——誰都沒想到對方已經齊聚大軍。

結果兩軍派出的斥候,居然在蠻莫(今蠻昌)相遇,因明軍單兵作戰裝備和能力極強,斥候沒有損失,還抓了緬軍的幾個舌頭。

一審之下,劉顯險些跪下感謝蒼天。在更加酷熱的熱帶雨林中翻山越嶺的新軍,也全體士氣大振!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