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  第十章 橫掃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大唐不良人 | 庚新   作者:庚新  書名:大唐不良人  更新時間:2020-11-15
 
十里外,百濟都城泗沘城的高大城墻,已經隱隱在望。

不久前才經歷過戰火,所以泗沘附近的樹木早已砍伐一空,不少地方還殘留有焦土,一些草叢和泥地里,還能看到隱約的箭簇,一些大石上都有刀劈斧砍的痕跡。

那一戰,泗沘城是動用了投石機的。

也不知大唐的將士究竟用了怎樣的勇氣,才能冒著矢石,完成半個月征服百濟這樣的壯舉。

細細的雨絲飄落,猶如煙霧。

蘇大為抹了一把臉上的細密水珠,伸手拍了拍身下的龍子,安撫一下愛騎焦躁的情緒。

剛要和安文生再說點什么,蘇慶節一聲驚嘆,將他和安文生的注意力又吸引過去。

原來阿史那道真已經講到太宗征高句麗時最緊要的部份。

“援兵即潰,白巖城主孫代音眼見無望,終于舉城投降了。不過太宗并沒有真的縱兵劫掠,而是用大唐府庫里的錢財封賞所有攻城的將士,平息了將士們對財富的渴望,并且將白巖城改名為巖城,命孫代音為巖城刺史。”

蘇大為眼露驚訝。

這一點是他沒想到的。

他還留意到,左近的蘇慶節、婁師德和王孝杰都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若是平常的將令,一怒興兵,說屠城,便會屠城。

但似太宗這般,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能駕馭住士兵的貪念,來獲得政治上的成功,說明太宗的頭腦非常清醒。

白巖城屠了容易,但往后其他城,只怕會更加殊死抵抗。

赦免白巖城滿城老幼,這是仁。

以府庫錢財,代替劫掠之財,賞賜將士,這是信。

任命孫代音為巖城刺史,這是義。

這一手玩出來,除非是狼心狗肺之人,否則絕不會再背叛太宗。

而且,就算孫代音想叛,只怕白巖城的百姓,也必會有人感念太宗的仁德。

再則,附近各城,見到投降不但沒有降罪,反而得到封賞,繼續得到重用,只怕抵抗的心也會動搖幾分。

果然不愧是天可汗,這一手玩得漂亮至極。

哪怕是今天,對蘇大為等人來說,也極有借鑒意義。

安文生在一旁嘆道:“難怪太宗能得四方之才投奔,恨不能早生幾年,隨太宗一起征戰。”

“老安,你不是說你討厭官場,不出仕嗎?”蘇大為白他一眼。

“咳,如果是太宗朝,我愿為國效力。”

“呵呵,有見地。”蘇大為向他豎起大拇指。

“你們倆別岔開話題,白巖城之后,唐軍如何了?”蘇慶節追問。

“兵馬在白巖城經過十天的休整后,六月十一,太宗留下一萬多人駐守剛攻下來的幾座城池,率領五萬人,向著遼東最后一座堅城安市城殺了過去。”

咯噔!

所有人心里一動,知道阿史那道真終于說到戲肉了。

都聽說昔年太宗征高句麗,惜頓挫于安市。

終不得遼東。

但其中細節如何,還真沒多少人清楚。

老一輩都沒怎么提這件事,他們這些大唐府兵二代,勛貴二代,自是不知其詳。

“六月二十日,大軍到達安市,立即對安市發起了猛攻,二十一日,高句麗北部酋長高延壽、高惠真率領十五萬援軍,也向安市城殺過來。”

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

五萬,對十五萬。

還要加上安市城。

這仗,不好打。

“決戰之前,太宗與左右眾將曾言:若我為高延壽,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與安市城互為犄角,占據要地堅守不出,再派騎兵縱掠唐軍糧道。

中策是帶著安市的百姓撤離。

下策,是與唐軍決戰。

我料,高延壽必是要與我軍決戰。”

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說這話,大家都捧場,要換個人這么說,一定會被懟回去。

人家十五萬人,你這才五萬人,人家不尋求決戰,難道跑來浪費錢糧旅游來的?

“決戰之前,太宗又做了幾件事,首先是讓阿史那社爾,也就是我阿耶率一萬突厥騎去引誘高延壽軍,交戰后便佯敗,以輕慢其心。”

說起自家老爺子當年的雄姿,阿史那道真頗有些眉飛色舞之感。

“決戰之日,高延壽率十五萬大軍,列陣四十余里,在唐軍前耀武揚武。

太宗心生一計,派一名使者向高延壽表示怯戰之意,并說只要兩國修好,給大唐一個面子,好方便撤兵,并且不小心透露大唐‘缺糧’的秘密。

高延壽大喜過望,加上前天剛將大唐的突厥騎追砍了數十里,以為唐軍真的不敢戰。

二十二日,天還沒亮,太宗便下達總攻命令。

先是留二萬人守大營,防備安市城的敵軍偷襲。

接著命李勣率一萬五千名步騎兵,在西嶺列陣。

還令長孫無忌率領一萬一千名精騎,從山的北面迂回包手抄到高句麗軍的背后。

最后是太宗親率四千步騎,登上北嶺,指揮作戰。

高句麗這邊,見唐軍只有一萬多人在前方布陣,皆放肆嘲笑說唐軍不自量力。

太宗在山上看到長孫無忌已經繞到敵后了,立刻下令擂鼓進兵。

一時間,戰鼓號角,響徹戰場。

從前方,后方,還有太宗從側面,一齊向高句麗軍猛攻。

直到這個時候,高延壽才發覺大事不妙。

忙下令高句麗軍兵分三路阻擋唐軍進攻。

可惜為時已晚,高句麗軍陣型都還沒布起來,聽到號令,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又被大唐鐵騎殺到面前,一時大亂,不能抵擋。

而且當時還電閃雷鳴,天降大雨,高句麗疑唐軍有法術,徹底亂了。

對了,雙方正在鏖戰時,從唐軍中殺出一位身披銀甲的猛將,單人獨騎,沖入高句麗軍中。”

說到這里,阿史那道真終于停下來,需要喘口氣。

而蘇大為則是與安文生、蘇慶節,異口同聲道:“薛仁貴!”

“對啊!”

阿史那道真一拍大腿:“被你們說中了!”

蘇大為翻了記白眼,心說:薛仁貴,我兄弟啊,他的事跡我能不清楚嗎。

“總之這一戰,太宗以三萬人,大破高句麗軍十五萬,狂追高句麗軍近百里,最終殺傷二萬余人,俘獲五萬匹馬,五萬頭牛,一萬領鐵甲,其余輜重器械無數。”

聽到這些戰利品,包括蘇大為在內的眾將,都是摩頭擦掌,露出興奮之意。

三萬破十五萬,這戰績,無論放哪里都是一個奇跡。

而太宗李世民,就善于打出這樣奇跡般的戰績。

“對了,說了半天,你還是沒說,安市城最后怎么回事?”

“別急,高延壽那里還沒結束,他戰后收攏了三萬殘軍,依山固守準備與我軍持久戰,結果被三萬唐軍給圍了,拆掉了所有的橋梁,斷了高延壽軍歸路。”

“等等,三萬如何圍三萬?兵書不是說十則圍之,一比一怎么圍?”

蘇大為問。

阿史那道真兩手一攤:“你問我,我怎么知道,大概就是薄薄的站了一圈吧。”

“呃。”

“結果第二天高延壽就出來投降了,太宗鄙夷了一番后,將三萬高句麗俘虜挑選三千五百名酋長,遷往內地,其余的三萬余俘虜,則放了回去。”

“放了?”

這一下,又大大出乎蘇大為和婁師德人的意料。

俘虜是敵人的有生力量,不殺也不能輕易放啊。

太宗行事每每出人意表,但細思又大有深意。

蘇大為略微一想道:“唐軍此時必是糧草轉運困難,養不起閑人了。”

阿史那道真、蘇慶節等人向他看來,蘇慶節有些驚訝道:“阿彌你腦子反應倒快,想來應當是如此了。”

“對了阿彌。”

阿史那道真接著道:“俘虜沒有全放,其中有三千多名靺鞨族士兵,全被坑殺。”

“坑殺?”

“這是為何?”

阿史那道真依舊是兩手一攤:“不知道。”

蘇大為在龍子背上,擺手道:“等等,讓我想想,這批俘虜,太宗其實是用了三種辦法處理,一是遷酋長回內地,二是放了大部份,三是坑殺了數千靺鞨族士兵。”

“所以太宗此舉有何深意?”

“我想到了,那些部落酋長在各村勢力盤根錯節,把這些人帶回中原,就是質子,既可為質,又可以從他們嘴里套取當地情報,還可以讓這些酋長勸降當地,這是一石數鳥之計。”

“那放的那些人?”

“剛才我就說了,唐軍缺糧,那哪里是三萬俘虜,那是三萬張吃飯的嘴,若是不喂飽,這些饑餓的士兵一但嘩變起來,又是一樁麻煩,放了他們,既減輕了我軍的包袱,又可以令他們在高句麗軍中散布唐軍的強大,還有優待俘虜,可以瓦解高句麗軍的戰心。”

安文生在一旁聽了撫掌道:“阿彌此言大妙,定是如此。”

“文生,你變了,你以前不愛拍馬屁的。”

“滾!”

安文生沖他沒好氣道:“還有第三條,你看看猜不猜得中。”

“要不我們都在掌心寫出來,再對一下?”

“賊你媽,誰跟你玩猜謎游戲,這第三條,我料你多半是猜不出。”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