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明月之人宗門徒  第四十二章 入臨淄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秦時明月之人宗門徒 | 魚龍服   作者:魚龍服  書名:秦時明月之人宗門徒  更新時間:2021-03-28
 
秦王八年夏,七國該打的還是在打,而贏的一直是秦,或許是秦國這個王室姓氏占了便宜。秦國的版圖是越來越大,其他國是越來越小。

“秦王從幾年開始就在沒人能壓制住他了。”李海默說道。

“為什么?”曉夢和雪女不解。

“因為秦趙開戰了,長安君成蟜已經忍不住,必然會借這統兵的機會反叛。可惜了,如果他不反叛,秦王還拿他沒辦法,這是秦王和呂不韋送給他的刀,卻也是用來殺他自己的刀。”李海默說道。

對于長安君成蟜,李海默還是覺得可惜,他的天賦在歷代公子里邊是很高的,即使是后來的扶蘇實際上也不如成蟜。但是他遇到的是始皇帝,還有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呂不韋,所以他輸了。而且也是華陽太后和昌平君對他的期望太高了,才導致了反叛身死。

成蟜能文能武,從小就是被當作了秦王來培養,長大以后,即使嬴政即位,昌平君和華陽太后也還在告訴他,他有機會成為秦國的王。否則當秦王即位以后,所有人將他當作武將文臣培養,又將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武將能臣。而且在秦國的歷史上,公子做到大將軍的不在少數。只是連他的父親在他出生時都把他當成了王來培養,所以才取名成蟜。只是卻多了一個在趙國的哥哥嬴政,所以他失敗了。

而他的失敗其實也是必然的,楚國一脈在秦國扎根得太久了,從秦宣太后,華陽太后,兩代人,而昌平君也是楚人,還是楚國質子。所以擁有楚國血脈的成蟜,從出生起,就被打上了楚國的標簽。這在秦國本土士族來看是他們不允許的,也不愿再出一個宣太后,一個穰侯。

所以成蟜失敗了,呂不韋得到了他想要的,不僅僅是一人之下,而且整個秦國。連秦王都要叫他一聲仲父。到呂不韋也把自己推到了懸崖上,沒了成蟜,公子政就成了秦國王室唯一的血脈,所以也就得到了所有士族和軍方的支持,而他呂不韋也跟昌平君他們一樣,不是秦人。

“成蟜會看不到么?”雪女不相信成蟜看不到這點。

“從他爭奪了兵權以后,就不是他能不能看到的事情了。他看到了也是反叛,看不到也是反叛,他再也沒機會活著回秦了。”李海默說道。

“突然發現你們男人心真臟。”雪女說道。

“秦國朝堂要變了,七國真正的滅國戰要開始了。”李海默嘆息到。

而且弱小的韓國居然還真的用間成功,派鄭國入秦修建了鄭國渠,將本來的關中地帶建成了另一個巴蜀。活生生的將秦國脫了將近十年時間。但也為秦國可以迅速滅掉六國提供了超級糧倉。

“你們知道七國四公子是誰么?”李海默問道。

“七國太子?”曉夢疑惑道。

“不是,而是魏國公子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趙國平原君趙勝。”李海默說道。

“還有一個呢?”雪女問道,

“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齊國的孟嘗君田文。”李海默說道。

“為什么說他們是七國四公子,難道他們比七國王室公子還要厲害?”雪女問道。

“除了春申君黃歇,其他三個的確是七國王室公子。”李海默笑到。

“首先說信陵君魏無忌,作為魏國公子,先后挫敗了多次秦國兵鋒,即便是秦國武安君白起在信陵君手上也沒討得便宜,兩次擊敗了秦國大軍,一手竊符救趙,更是直接導致了秦國大敗,而后六國合縱,殺入函谷關,也是唯一一次函谷關失手,你們說他能不能算七國公子。”李海默說道。

“這個可以算。那平原君呢?”曉夢同意信陵君為七國公子。

“平原君趙勝門客眾多,在秦國武安君白起兵圍邯鄲之時,散盡家財,多方游走,請來了信陵君和春申君發兵救趙,而且在白起圍攻邯鄲時,讓妻妾進入行伍之中為兵士縫補衣物,導致整個邯鄲全民皆兵等來了楚魏兩國援軍,才守住了趙國,而在戰勝之后卻不請封賞。”李海默繼續道,可以不論是平原君還是信陵君也都到了晚年了。而他也一直懷疑,昌平君將詩經三百劍技擊士交給了信陵君而不是春申君黃歇。因為在人品上,無論信陵君還是平原君都比春申君要可靠。

“那春申君呢?”雪女問道。

“巧舌如簧,白起出兵楚國,被他一張巧嘴游說秦國朝堂,而退兵,以后又迎回太子為楚王,也就是現在的楚王,前年有作為合縱聯軍之帥合六國之兵攻秦。”李海默說道。

“最后就是齊國的孟嘗君了,七國士大夫都喜歡養門客,其實都是學孟嘗君的,孟嘗君號稱門客三千,入秦為秦相,歸齊為齊國相,最后入魏為魏國相。先后合縱攻秦,連秦攻齊。不是縱橫勝似縱橫。”李海默說道。

“說得好!就憑公子這一番話,當得起這杯酒。”鄰桌的一個錦衣老婦人鼓掌說道,讓身邊的仆從送來一杯酒。

李海默接過酒一飲而盡。這戰國四公子是后世評說的,在這時還沒有這個說法,但是可信度極高。

“敢問公子是哪一家公子?”老婦人再次開口。

“韓國韓非見過夫人。”李海默想也不想直接冒充韓非,反正現在還得也在小圣賢莊求學,冒充也值得信,而且韓非好酒好美色也不是白說的,不然怎么解釋自己身邊的曉夢和雪女。

“原來是韓國九公子。”老婦人點頭。

“其實除了七國四公子以外,還有七國四太后。”李海默說道,因為他發現說四公子,曉夢和雪女都不太喜歡聽,所以決定說四太后。

“還有四太后?”這下曉夢兩女都來了興趣,興致勃勃的看著他。

“九公子不介意老婦人也聽一聽吧?”錦衣婦人也湊了過來。剛好湊夠一桌麻將。

“第一個呢就是秦國已故太后,秦國宣太后羋八子,在位41年,壓制秦王不敢親政,而又保證秦國不亂且逐漸強大。”李海默說道。

“羋八子當得起這第一太后之稱。”老婦人點頭道。

“第二是韓國韓桓惠王后,韓國積弱已久,韓桓惠王時先后割秦近二十城,包括上黨,野王封大城,整個韓國聞白起而潰逃,畏秦深入骨髓,而韓桓惠王薨,韓王安立,韓太后游走與秦趙魏之間,以柔弱的女子之身卻豎起韓國之軀干,你們說當不當得這七國太后之稱。”李海默說道。

“自然當的,韓國之人都是慫包軟蛋,堂堂一國居然要靠一個女人才能挺起胸膛。”周圍的賓客也都在豎著耳朵聽。

“那第三個呢?”雪女問道,也想知道是哪個太后。

“趙惠文王后,也就是現在的趙國太后,當年邯鄲大戰事趙太后親自登城樓為將士補衣做飯,二今她成為趙國太后。但如今的趙國青黃不接,大將趙奢已死,文臣藺相如為入,就連平原君也病倒,整個趙國唯一可用之人也是已經八十的廉頗,而就是這樣的局面,趙太后也要頂在前面去支持住廉頗老將軍。同時敢用年輕的李牧為將守雁門關,一戰殺得邊關血流不止,匈奴不敢再踏入中原一步,雁門關外人頭鑄京觀百余座。至今無人敢夜間外出撒尿。所以我認為趙太后也可當的七國太后。”李海默說道。

“趙王昏聵,有大將而不用,聽信讒言,逼得老太后不得不出來為老將大將守住后方,丟盡了趙武靈王的臉。”老婦人怨憤的說道。

“那最后一位呢,公子快說,今天的酒錢我請了。”掌柜的也溜了出來坐在一邊崔道。

“最后一位則是齊國當今太后君王后。”李海默說道,然后看著老婦人的變化,只見老婦人先是一愣,然后是驚喜。

“何解?”掌柜問道,也是很開心,七國四公子有我們齊國,七國四太后還有我們齊國。

“很簡單,齊國自田單復國至今多久了?可還曾經歷過戰事,可曾加過賦稅徭役?臨淄城人口近百萬,乃七國第一大城,舉手遮天,行走肩碰肩,這是誰的功勞,齊王建還是君王后,不用我多說了吧。”李海默說道。

“我聽說儒家并不喜君王后,認為她德行有虧。”雪女不合時宜的說了一句。老婦人也神色黯然。

“只能說太史敫太過于重禮而忽略了儒家本意。儒之一字,人之所需,那什么是人需要的?金錢,地位還是香車美女,華服珠寶?又或者是臉面禮儀?其實都不是,人需要什么?首先是解決自己的溫飽,只有解決了溫飽,人才會去考慮其他,解決溫飽以后呢,我們需要什么,是不是要保證我們的生命安全,保證我們的錢財安全,保證我們不生病不受傷不出意外。”李海默看著四周,不僅僅是賓客,還有了許多儒生。

“所以我們首先需要的就是保證我們的溫飽和安全,那么在這些有了解決以后呢,我們需要什么?雪女你告訴我等你不用擔心溫飽并且生命安全也有了保障以后,你需要什么?”李海默看著雪女問道。

雪女想了一會兒才紅著臉說道:“有人關心,有人愛護。”

“對,就是這樣,當著這都得到解決之后,我們需要的是有家人的關心,有朋友的關注,有妻子丈夫的疼愛,因為我們需要有個家。”李海默說道,然后發現不少人恍然大悟,眼眶發紅。

“當我們有了家以后,我們需要什么?掌柜的,你說我進門就朝你吐口水,你還會歡迎我么?”李海默問道。

“我不拿刀砍死你就不錯了,還想歡迎你。”掌柜的笑著說道。

“你知道為什么會這樣么?”李海默單位道。

掌柜的搖了搖頭,所有人也都在想,這不是本能反應么?有什么為什么的。

“因為我們在有了前面的東西以后,我們需要別人的尊重,同時也要去尊重別人。這些年我們走南闖北去過很多城市,見過很多人,那我問你們,對于路上馬車很沖直撞,你們有什么辦法杜絕這種現象發生?”李海默問道

“頒布法令,加大刑法力度!”老婦人說道。

“真的有效么?王公貴族子弟誰人會在乎這個?”李海默說道,所有人也都點頭。

“但是我在一個忘了名的縣城見到過,他們不用任何法令就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李海默說道。

“什么辦法?”所有人問道。

李海默看向其中一個錦衣青年,然后說道:“這位公子,如果你騎馬疾行在管道上路過一個水潭,而水潭邊上有兩個老農,你會停下來牽馬走過去么?”

青年臉一紅,低聲說道:“不會。”

“不用不好意思,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但是如果那兩個老農遠遠看到你之后,在路邊跟你行了一禮讓你先過呢?”李海默又問到。

“那我會停下馬,讓他們先過。”青年想了想說道。

“所以這就是那個縣城的做法,他們縣學要求所有學子學習這門禮儀,在路上遇到車馬的就停下先行禮,等車馬過后再復行,于是不管是當地的車馬還是外來的車馬,在當地都是緩車慢行,但他們根本沒有法令約束。”李海默說道。

“這就是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尊重。”李海默說道。

“說的好!學了這么多年儒家,至今才明白,原來這才是儒家,先生當的我等一拜。”一群儒生走了上來,十分莊重的行了一禮。

“不用著急,之前的那些說的都只是儒生,而真正的國士無雙,大儒是什么?那就是在這些基礎之上,去實現自己的抱負,將自己的能力最大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說的就是這個,也是人在前四個需要得到滿足以后的最高要求,那就是自我理想和價值實現的需求。能夠使得五者得到滿足,就是真正的儒。”李海默說道。

“多謝先生指點。”所有人都站了起來,以儒家之禮向他行先生之力。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君王后與其父太史敫,究竟誰對誰錯呢?”李海默反問眾人。

“都沒有錯,卻都有錯。”李海默說道。

“君王后錯在未經媒妁之言而私自成親,在這件事里,老杜人你認為君王后錯在哪里?”李海默問道。

“錯在沒有尊重她的父親。”老婦人說道。

“大錯特錯,你知道一個父親最在乎的是什么嗎?君王后得做法將一個父親的一切都給摧毀了,君王后離家出走,她的溫飽,她的安全,都是太史敫最擔心的,然后還將本來完整的一個家給拆散了,最后才是把父親的尊嚴踐踏了,同時太史敫坐位齊國太史,一生的清白抱負也斗毀于一旦。所以君王后的做法,將太史敫的所有需求全都毀了。”李海默說道。

老婦人眼淚不停的落下,原來自己當初的任性,將父親得一生都給毀了。

“如果君王后能留書出走,走了以后時常有口信報平安,有話語告知太史敫自己有了丈夫的關愛,然后然后齊王登門下聘,那么這一切都不會發生。”李海默說道。

“但是太史敫沒有錯么?君王后是他的女兒是沒有錯,男兒志在四方,女子也需要愛人,他能給的是父親的愛,但是君王后也有入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結果作為父親,只因為一個媒妁之言,因為女兒對自己的不尊重,而去放棄了自己的家庭,至死不讓這個家重圓,也導致了君王后一生的痛苦。只因為他分錯了需要的先后順序,才導致就君王后和他自己后半生的凄涼。所以說,一句活該其實也不為過。”李海默說道。

“而且君王后最大的錯在于,至今不回家看一眼,給老父親上一炷香,不要跟我說什么家不給,儒家不讓。實際不過是拉不下臉去求儒家。求鄉里人。以君王后如今的權勢,整個齊國又有誰敢阻攔?但是終究是自己家長老父墳前,這樣做終究是不合適。那就從城外十里亭,三拜九叩而歸,君王后年老,齊王建代為行禮,試問天下那個儒家敢阻擋女兒給父親墳前上香,只要君王后敢做,誰敢阻擋,有一個算一個,看看本公子的劍是否不利了。”李海默說道。

“對,我們看看那個儒家敢阻擋,我們就去將荀夫子請出來。”一群人也都熱血上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