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全面介入么?”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大吃一驚,似乎這個面容和善,被各方認為是平衡者的第一書記,要玩一把大的。
“馬利諾夫斯基同志,你誤會了。介入程度要隨著美國的力量增加而增加,隨著美國的力量減少而減少。要控制在一個范圍!”勃列日涅夫帶著堪稱從容的笑容道,“要讓美國認為有勝利的希望,但又這么的觸不可及。”
軍人考慮的還是比較簡單,首先馬利諾夫斯基元帥認為的蘇聯大規模介入,北越就能取勝是做不到的。就算是有蘇聯的幫助,北越也無法和美軍在正面戰場上對壘,站在蘇聯的立場上,只能從失敗或者戰平上面選擇,直到美國人認為得不償失自己認輸。
所以這個介入的方式,無非就是四個階段,由“不介入”到“有限介入”,再到“積極介入”,直到“完全介入”的政策,美國投入多少力量在戰爭當中,蘇聯就投入多少力量,平衡美國的力量。
自從東京灣事件之后,勃列日涅夫上臺改變了赫魯曉夫不介入的政策,蘇聯防空導彈已經部署在了河內周邊。艾倫威爾遜在五角大樓,要美國空軍復制火燒東京的舊事,卻被美國人回避,就是因為美國人已經發現了蘇式防空導彈薩姆二,出現在了河內。
“馬利諾夫斯基同志,國防部拿出來一個計劃,提供北越方面要求的空軍力量。”勃列日涅夫思考片刻開口道。
這是進攻性武器,和防空導彈已經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了,這標志著蘇聯再一次從有限介入,轉到積極介入的領域。
“援助北越方面米格戰機?將其交付到河內方面,我明白了,勃列日涅夫同志。”馬利諾夫斯基馬上點頭道,他回到國防部就會安排。
“錯了,我們只援助武器,飛行員自然有朝鮮飛行員來駕駛,而這些援助的飛機,則修建在靠近邊境線的中國境內。”勃列日涅夫搖頭糾正道,“這樣一來,美國空軍就無法借助空中優勢,將我們援助的飛機摧毀了。”
蘇聯還是不能真的把軍隊派到當地的,所能做的就是輔助,能不能讓美國人付出代價,還要靠越南人自己。
現代化武器需要專業的人來操作,為此,蘇聯自然應該向越南派出大量軍事專家和技術人員,幫助越南制定作戰計劃,安裝、修理武器設備,訓練越南士兵,至于親自操作武器參戰么?能避免就避免。
就算是派出的專家和顧問,也應該以個人身份派遣,蘇聯肯定不能公開和美國人打起來,至于以后的情況以后再說。
該援助援助該緩和也要緩和,在葛羅米柯到達克林姆林宮的時候,勃列日涅夫又換上了平和的面孔,問及斯德哥爾摩會議有什么進展,然后道,“現在可以確定的是,英國肯定不會介入到越南戰爭當中,憑借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專心應付印尼這個群島國家的同時,在和美國一起登陸作戰是做不到的。”
“是的,勃列日涅夫同志。從戰后我們可以看出來,英國在竭力維持自己勢力范圍的利益,但和一九四五年相比,英國還是變弱了。雖然在某些領域還能發起反擊,但只能說還在掙扎階段。”
葛羅米柯所說的掙扎,無非就是剛果內戰,以及對印尼炫耀武力,至于很多地區英國都是處在收縮的階段,可能沒有這么快,但確實在收縮。
“還有法國,我們能看出來,歐洲各國的利益和美國還是有所不同的,英法還有捍衛自己利益國力的時候,不會無原則的跟著美國翩翩起舞。”勃列日涅夫拿出來了中央主席團某位女性委員的論調。
這是福爾采娃的話,葛羅米柯聽完之后苦笑道,“葉卡捷琳娜的孩子,我才剛剛見到,安排他去斯德哥爾摩會議學習一下。”
“那很不錯,這樣葉卡捷琳娜也許會高興一些,之前他兒子要申請去越南,我感覺整個中央主席團的氣氛都不對了。”勃列日涅夫松了一口氣,一副后怕的表情,“阿列克謝耶夫是吧,放到瑞典那個中立國鍛煉一下也不錯。我們可以在東南亞給美國找點麻煩,但主要方向還是要在歐洲,這一點無可更改。”
勃列日涅夫很清楚,對蘇聯的重要程度來說,就是從西向東歐洲、近東、中東、中亞、東亞這么安排的。這一點不會更改也無可更改。
歐洲最重要也不代表其他方向就不重要,事實上斯德哥爾摩會議就是拉攏印度,軍援越南就是向東亞擴張,其他方向的成功會讓蘇聯在歐洲方面更占優勢,這也是勃列日涅夫同意以這么高規格,讓柯西金主導斯德哥爾摩會議的原因。
在兩人商談的時候,馬利諾夫斯基也在制定援助越南的計劃,蘇聯現在和某大國的關系并不好,但在援助越南上有共同立場,蘇聯和越南又不挨著,海運的話將面對敵對陣營壓倒性的海上力量,要是被中途截停?那會非常丟臉,借用某大國的鐵路網完成軍援是必然的。
看起來援助越南的花費巨大,但和美國的軍費相比,這一點花費又算什么呢?蘇聯每花上一塊,美國人就要付出二十塊的成本應對。
倫敦這邊,艾倫威爾遜聽著無聊、乏味的斯德哥爾摩會議進展,閑著沒事直打哈欠,說不定妻子帕梅拉蒙巴頓和美國方面談軍售都比天天聽外交辭令有意思,他都不用親自關注,馬金斯已經在來內閣秘書辦公室的時候,把事情都轉達完了。
“我國防部的同事說,這可能是美國方面誠意最大的一次了。以前談技術轉讓或者軍售的時候,美國人如同葛朗臺一樣。”馬金斯一副夸張的口吻,表示很多國防部的同事都感覺自己不認識美國了。
“哦,是嘛。”艾倫威爾遜心說,還不是美國人想要讓英國皇家海軍走上武庫艦的歧路,這一次才這么熱心?
他昨天才召開了航空業關于超音速客機項目的會議,準備先論證論證,至于要論證多長時間,反正美國的超音速客機計劃不拿出成品,他就會一直論證下去。
當然要是法國人愿意的話,他可以提供一些技術上的幫助,讓法國人自己把協和客機自主建造出來,英法兩國應該報團取暖嘛,這都適應該的。
事實上除了英國在畫餅之外,第一個想要吃餅的是法國人,現在國際航空市場的格局很簡單,英國的彗星客機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美國仗著國力一直等到波音公司拿出來了自己的客機,但法國什么都沒有。
現在只不過不同于歷史上,英國的彗星客機全軍覆沒,和法國在報團取暖。而是變成了法國把超音速客機的項目,視為打破世界航空格局的契機。想要在當前的兩強格局下,撕開彗星和波音的鐵幕。
這不能怪艾倫威爾遜坐看這一切的發生,他是英國人,知道超音速客機是一個坑,但他沒有義務把法國拽出來,法國都把阿爾及利亞吞并了,得到這么大一個便宜,花點錢實踐一下超音速客機怎么了?
回家之后,艾倫威爾遜準備問一問妻子到哪一步了,帕梅拉蒙巴頓知道丈夫關心這件事,直接回答,“美國人要五百架的訂單,前三百架在英國制造,后兩百架要放在美國生產,還要我們的技術許可,交換條件是美國提供企業號的火控雷達、電子設備、和一系列的防空導彈支持,并且會派出一些技術專家,進入導彈戰列艦的建造過程。”
艾倫威爾遜眉毛一挑,這不就還是怕被英國忽悠,看一看英國是不是真的準備建造一艘導彈戰列艦么。美國人在這上面真的是不吃虧,不過幸虧英國是真的準備建造一艘導彈戰列艦,用以安裝現役美國的電子設備。
“我聽說白廳召開了經濟學家,進行了關于經濟發展的專門會議,怎么樣了?”帕梅拉蒙巴頓介紹完了這邊的情況,又問出了一個問題。
“那些騙子,能提出來什么有用的建議?”艾倫威爾遜拉個長臉嘀咕道,“只不過是給他們一個出聲的平臺,表明一下政府還是關注經濟發展的誠意罷了,經濟要是這么好發展,首相至于總是在外交領域下功夫么?”
反正艾倫威爾遜看來經濟發展無非就這么幾個方向,要么像是蘇聯那樣就當第三產業不存在。要么就像是美國那樣變成一個債務社會。要么就是第三種路線,每一條路都很艱難,蘇聯只發力于工農業注定不會過得這么好,但像是美國百分之十八的GDP是醫療產業?也太過分了。
美國還以某大國十分之一的鋼鐵產量、二十五分之一的水泥產量,創造了和某大國幾乎一樣規模的一萬億美元房產市場,這簡直比八千億美元的軍費看不到武器成品服役還要離譜。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