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當皇上  章四十 天命在秦不在驪?(5K)

類別:  | 搞笑吐槽 | 我真不想當皇上 | 無處安放的夢   作者:無處安放的夢  書名:我真不想當皇上  更新時間:2020-12-07
 
“什么?大乾九皇子?封為秦王?”

聞聽此言,場中眾人盡皆一怔,這等消息倒還真是首次聽說。

畢竟大驪為中原文化之中心,很少關注他國動向,更何況區區大乾一皇子的冊封之事。

若非之前這什么九皇子趙政,做下過當街射殺東廠提督之子的那般大事!

那么這在座之人,恐怕不會有一個人聞聽過什么大乾九皇子之名。

而黑衣青年在驟然怔神之后,旋即便回過神來,忍不住又一次放聲大笑!

“哈哈哈哈!先生莫不是想說……這什么九皇子所封之秦國,正要大興,甚至就此王天下么?”

言語之間,戲謔調侃之意清晰可聞。

畢竟拿大乾小小一皇子的一郡封國,來與堂堂占據三州之地的大驪王朝相比較,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甚至敢直言天命不在大驪,而在這什么邊僻之地的小小秦國?

哈哈哈哈!卻還有比之更為可笑之言論么?!

這什么先生,怕不是下棋下傻了吧!

“世事如棋局局新……焉知今日之弱秦,不會成明日之大秦耶?”

溫謙依舊不急不惱,只是輕啜茶水,不甚在意般淡然而道。

“先生……”

那黑衣青年聞言剛欲開口,卻被父親一眼又給堵回口中。

心有所想卻不能直抒胸臆,便只能悶悶不樂的對付起碗中茶水來。

“哦?謙兄何出此言?莫非這九皇子入秦之后……又有何等驚世之舉么?”

魏鞅卻心思機敏,聯想到之前這位九皇子那番驚世之舉,不由便出聲詢道。

他心知以謙兄之才,如何會無緣無故,便無端扯出九皇子趙政與秦國出來?

必是這九皇子入秦之后,又有什么出人意料之舉才是!

“先生果然大才!卻是一語中的!”

溫謙聞言頓時輕笑一聲,當場舉杯敬先生一杯淡茶之后,這才在眾人期待之中,緩緩開口而道。

“九皇子趙政……哦不,如今理應稱為秦王才是,秦王入秦之后,卻是做了三件大事!”

說罷,率先伸出一指而道。

“第一,秦王入秦之時,正逢秦川郡百年罕見之大旱!百姓顆粒無收,災民餓殍遍地……”

堂中眾人聞聽此言,盡皆愕然不止,卻是都未曾想過,這秦王剛剛封王,便會遇上這等天災人禍?

也不知這秦王小小年紀,不過一十二歲而已,卻又會如何處置此等危困局面?!

“面對如此困局,秦王入秦第一日,便定下強秦三策!首當其沖第一策,便是賑濟災民,維穩民生!”

眾人聽到強秦三策之語,頓然便升起幾分好奇之心,而后又聽到第一策為賑濟災民,當下便都頷首認同。

“但秦川本就窮困,再遇此等百年大旱,府庫早已虧空,如何又有余糧再行賑災之事?須知秦川所需賑災糧草缺額,已達百萬之石!”

百萬之石一經出口,座中之人無不面露驚愕!

畢竟面對如此巨大之賑災缺額,秦王一小小十二少年,又該如何處置才好?

倘若換做自己,面對如此局面,卻又該如何應對?

能否最終籌集糧草,順利解決此等危困之局么?!

念及至此,在座之人,卻都半晌無語,心中在倉促之間,竟也未能想到合適之法。

“秦王面對如此局面,當機立斷便召開首次國宴,召集秦國文武,宴請秦川世族,卻無玉食珍饈、美酒佳肴,僅以粗食淡飯以對。”

溫謙言及此處,略有停頓,待再次輕啜一口茶水之后,這才繼續說道。

“眾世族雖有不解,無人敢言也,后秦王當眾宣布,大開私庫,為國捐糧十萬之石!”

此言一出,堂中眾人無不大驚,卻是從未聞聽一國之君,以私庫彌補國庫之舉!

如此所為,倒還真令人驚愕莫名,贊嘆不已!

“可即便如此……這秦王確有愛民之心不假,但賑災缺額高達百萬石之巨!卻是他一人能夠湊齊的么?”

黑衣青年略一遲疑,雖感嘆于秦王的愛民之心,但卻并不認同此種治國之法。

若國家有難,動輒便以國君私庫填補,卻又何談治國理政之法呢?

更何況,一國之缺,數額之大,如何是一家私庫足以填補的?

“非也非也,秦王率先捐糧,僅為以身作則而已!試問在秦王領頭所捐之下,眾位秦川世族,文武百官……又焉有不捐之理?”

溫謙只是笑著擺手,緊接便道出了秦王此舉的真正目的!

此言一出,頓令眾人恍然,才知秦王此舉用意所在!

但即便如此,大開私庫為國而捐之事,卻也足以令人敬服!

“既如此……舉一郡之力籌集災糧,即便有百萬之巨,卻也不在話下了啊!”

韓彧笑而拂須,對于秦王此等應對之策,當場出聲而贊。

“秦王雖年少,但倉促之間能想出這等應急之法,更有如此魄力率先捐糧……殊為不易也!”

眾人聞聽此言,盡皆頷首以對,心中都認為秦王此舉,堪稱如此困局之下,最佳應對之法!

“此乃秦王所定強秦第一策也!”

溫謙說著放下茶盞,再次豎起兩根手指而道。

“這第二策,便是大興商貿,疏通商道之策!在募集夠足額糧草之后,秦王便當機立斷,從漢陽而出,直入虎牢邊境,欲要打通虎牢商道,以作三國經貿樞紐!”

振興商道一策,倒也還算一著妙棋,畢竟秦川接壤大驪、北狄,天然便有通商之利。

但很快那名黑衣青年便想到問題關節所在,當場疑惑而道。

“振興商貿倒也還算一記良策,可依先生之前所言,秦川困苦潦倒,府庫虧空成疾,如何又再有余力,去擴充虎牢商道呢?”

如此之問,倒也合情合理,眾人盡皆望向溫謙,想聽他又會如何應對。

“秦川府庫自是無力,然秦王初封為王,各種賞賜賀禮相疊而加,卻有數十萬金之多……”

溫謙剛剛開口,卻是話都未及說完,便又被黑衣青年大笑打斷而道。

“哈哈哈哈!這秦王莫非……凡事都只知大開私庫以求解決么?”

談笑之間,似是以為這秦王又打算打開私庫,為國而捐一般。

“此言差矣……秦王非是欲以私庫墊于國庫,而是以私庫出五十萬金,成立華夏商社,再由華夏商社出資代秦川打通虎牢商道……”

溫謙輕輕搖首,開口還未說兩句,卻又被對方強行打斷而道。

“哦?如此多此一舉,不還是由他秦王出資么?”

黑衣青年戲謔而笑,卻不知這秦王直接出資,又與成立商社再由商社出資,有何不同之處了?

“呵呵……這位公子倒是頗為性急,秦王之所以特地成立商社,自是有其道理所在!”

溫謙雖被連續打斷,但卻不急不惱,依舊笑呵呵般淡然而道。

“秦王所成立之華夏商社,待打通虎牢商道之后,不向郡府百姓收取分毫,僅得虎牢商道百年經營之權而已!”

說罷,不待眾人回應,卻是又緊接而道。

“而后秦王又改制稅法,對外宣稱虎牢商道免除一切關稅、雜稅,僅按額收取市稅而已!”

“好!秦王果真大才!!”

話音剛落,便聽魏鞅當場擊節而贊!

“如此奇思妙想,令人贊不絕口啊!”

在座之人,無不為人上之人,學識淵博,心思機敏。

故而溫謙只是寥寥數語而已,便足以令眾人聽懂秦王強秦之策,不禁紛紛而贊!

黑衣青年直到此時才恍然大悟,響起自己方才那般跳梁小丑之舉,頓覺面上臊紅,心中羞愧不已。

其實這樣不能完全怪他,只是他今日所受刺激實在太多太過猛烈!

想他大驪國相之子,天資聰穎,自幼不凡,早被公認為大驪天之驕子一般的絕世人物!

可誰料今日接連遇上魏鞅、溫謙這兩位千年難遇之大才也就罷了!

偏偏那蠻荒大乾之地,隨意出了個什么九皇子趙政,其年歲比之自己還小不說,行事風度卻令自己都有些望塵莫及之感!

這……究竟都是些什么樣的妖孽啊!!

“其實不論賑災濟民,亦或大興商貿之舉,嚴格說來都只算良策而已……唯有這強秦第三策,卻當真乃神來之筆,必將帶動秦國由此大興!”

就在眾人紛紛感嘆于秦王年少英杰之時,溫謙隨后之言,卻頓令眾人驚愕,卻不知究竟何等之策,竟稱得上神來之筆,甚至足以帶動秦國大興?!

“這第三策!是為稅法改制之策!”

溫謙再度豎起三根手指,其所言之策,頓令魏鞅目中放光,頗為激動般坐直身軀!

“秦王于虎牢關、秦龍塞兩處邊關重鎮巡視而回之后,駕臨漢陽僅僅三日,便再次大開國宴,假借慶賀賑災濟民之功成圓滿,實行千古罕有之稅法改制之舉!”

如此之言,頓令堂中之人盡皆放下手中茶盞,目不斜視般望向溫謙,面露期待好奇之色。

而溫謙稍作停頓之后,似是仍然撼動于如此千古稅改之策,心中醞釀許久之后,這才朗聲宣示而道!

“秦王于國宴之中,當眾宣示!秦川之田賦稅制,將由丁畝田賦制,改為攤丁入畝,地丁合一之全新稅制!!”

“什么?!”

攤丁入畝,地丁合一!

這八個大字一出,卻第一次結結實實的驚到了堂中眾人!

要知這攤丁入畝之策,又豈是兒戲之言?!

黑衣青年甚至于心神驚駭之下,當即便忍不住豁然起身,一臉難以置信般失聲叫道!

“這!這怎么可能?!”

他猛地伏在案前,雙眼死死盯住溫謙,匪夷所思般追問而道!

“如此之策!我卻不信會有哪家何氏,愿意接受此等稅改之策!!”

此時此刻,就連魏鞅與韓彧都被‘攤丁入畝,地丁合一’這八個大字震懾當場!

一時腦中思緒紛亂,竟久久難以言語!

其實越是位高權重之人,越是對治世理國研究最深之人,就越是明白,攤丁入畝之策自然于國有百利而無一害!

但此等稅策,實則是動了天下世族名門之立身之本!

即便是兩國圣皇想要強推此策,都將面臨無法想象之巨大阻力!

而他一介小小秦王,不過年僅十二而已,竟也敢力推此等千古罕有之稅改之法么?!

“哈哈哈哈!如此自掘墳墓之策!自然不會有哪氏何族愿意接受!”

溫謙驟聞此言,卻是今夜以來,第一次頗為失態般放聲大笑!

“但秦王之手段……卻令秦川世族,即便心有不滿,最終卻依舊不得不從啊……”

如此之言,頓令堂中眾人更為驚愕!

什么?如此離譜之稅改之策,竟被那秦王果真力推而成?!

“這!如何、如何會……”

黑衣青年如遭重擊般栽倒在榻,卻是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那小小秦王如何能迫使眾多世族,接受這等匪夷所思,完全就不可能被接受之屈辱稅法呢?!

“莫非……他殺光了所有秦川世族不成??”

黑衣青年驟然抬頭,難以置信般失聲叫道!

他卻是抓破腦袋,都想不出此等離譜稅策,究竟該施行何種手段,才能夠推行而開,迫使眾族俯首聽命?!

“那倒不是……秦王在國宴之中,當場斬殺了五名大族族長,埋伏數百甲士逼迫在場所有世族簽字畫押,而后第二日便開始在郡中推行攤丁入畝之法!”

如此狠辣手段,令魏鞅與韓彧都忍不住輕輕頷首,只有黑衣青年繼續不可思議般的追問而道。

“所以就這樣?就這樣殺了五位族長……眾多秦川世族便自此屈服了么??”

黑衣青年的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

這若是在大驪國中,眾多世族會不會就此反叛還都兩說,如何會如此輕而易舉便束手就擒?!

“自然不會如此簡單……不過三日時間,在這五族的帶領之下,秦川共十一族總計集結了兩萬余名家兵,將整個秦王王府團團圍困,逼迫秦王收回成命,放棄稅改之法!”

溫謙聞言,頓時輕笑一聲,緩緩搖首著所說之言,終于令黑衣青年長舒口氣,心中暗道這才正常嘛,畢竟哪門何氏會如此輕易,肯接受這等要命般稅改之法呢?

“秦王雖身旁僅有數百甲士可堪使用,但他顯然早已預料到會有今日之困,早在數月前巡視邊境之時,便從大乾征北大將軍處暫借兩萬踏北鐵騎……”

“什么?秦王借調了兩萬鐵騎?如此動靜,那些秦川世族卻是如同豬狗一般,竟恍若未聞般前去送死么?!”

黑衣青年聞聽此言,卻是又一次忍不住打斷而道!

此刻在他的心里之中,那些個秦川世族早已如同豬狗一般無可救藥,竟是連這等最基本的消息都打探不清,還敢擅自圍困王府?!

但此言剛出,在座之人,卻都是一副仿佛看傻子的眼神看著他。

尤其他父親那副恨鐵不成鋼的眼神,更是看得他心中發毛,不明白自己所言卻又有何不對之處?

“這等性命之安危……試問秦王如何會讓旁人知曉此事?否則他為何會去邊境調兵,而不向大乾朝堂請命調兵呢?”

溫謙疑惑般的眼神,頓令黑衣青年恍然大悟,忍不住便當場一拍額頭,心中這才想清楚此間來龍去脈!

如此局面,必是那秦王早就料到會有此之困,為了應對秦川世族可能之舉,特意前往邊境調回兩位騎兵,以作機動。

而在秦王班師回朝之時,那兩萬騎兵自然遠遠跟在其后,不被任何人有所察覺。

再然后趁著秦王回返漢陽三日之后才開國宴這段時間,開始緩慢動身,悄然埋伏至漢陽之外。

屆時,只消漢陽城內燃起烽煙,遮天蔽日,城外騎兵自然會收到訊息,開始加急進軍,奔赴漢陽城保駕勤王!

以騎兵之強大機動性能,短短十里之路,不消半個時辰便可輕易馳達!

而那些圍困秦王之秦川世族,又無論如何也不敢傷及秦王半分!

若是秦川世族果真出此下策,秦王也只要拖延稍許,兩萬鐵騎便可輕易馳援!

屆時,兩萬臨時組成的農兵家兵被兩萬精銳鐵騎所包圍,那下場……

卻還再用多言么?

“據說那一日,整個秦王府前的那條大路,盡皆被鮮血染紅啊……”

溫謙驟然間幽幽一嘆,卻是令堂中眾人,盡皆凝神馳往。

似乎深陷于年少秦王之凌厲手段,久久難以自拔……

“吾嘗困惑不解,何以魏鞅棄大驪而從弱秦也?

后追憶往昔,邀月閣之大盤滅國棋局,棋道圣手溫謙執魏連戰八勝,后惜敗于魏鞅執秦之手!

當日,謙直言而嘆:‘吾執魏八勝而敗于秦,實乃大魏大一統之勢,由秦所終也!’

‘今日之弱秦,恰逢世之明君,焉知不可為明日之大秦乎?’

‘棋道正合天道,今大魏既終于秦,實為天命在秦,不在驪也!’

可笑吾當日不以為然,今日回想,方知強可變弱,弱可變強,舉凡治國入世,盡皆事在人為耳!”

——《大驪新語》·韓新

請:m.miaoshu5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