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王子一行走下觀禮區,悄悄繞到了一片建筑群后面的隱蔽處。
這里停著一輛連貼牌都沒有貼牌,正兒八經的大明旭日丙型小汽車。
亞瑟疑惑道:“這是中國人的汽車?我們不去防空洞嗎?”
利頓勛爵連連搖頭道:“王子殿下,您怎么能和他們一起避難呢,那些防空洞都是讓印度勞工挖的,但是因為大饑荒的突然出現,導致勞動力嚴重不足,所以這些防空洞雖然挖了,但沒有完全挖……”
“也就是說,在選擇建造漂亮的觀禮區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別墅群,以及建造堅固、深邃的防空洞之間,你選擇了前者?”亞瑟王子問道。
“王子殿下,現在不是探討這些技術性問題的時候,我想咱們還是快點上車吧!”利頓勛爵連忙建議道。
等到終于和亞瑟一道上了汽車,利頓勛爵擦了擦汗。
和這種愣頭青王子說話真累。
選擇造別墅還是造防空洞,這不是廢話嗎?
沒有漂亮體面的地面建筑,誰知道我大英強大無比啊?如何才能拍出好看的照片,讓維多利亞陛下高興啊!
她一高興,我這個勛爵不就說不定能往上挪一挪了嗎?
至于說造房子的回扣,那肯定也比挖洞多吧!
難道真要學《新柏林》報紙上說的,像明國人那樣修建鳳都等地的下水道,還說什么“下水道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良心”之類的蠢話嗎嗎?
與此同時,讓阿禮國、利頓等人疑惑的是,明國的飛機群在即將抵達的半途,忽然稍稍偏離了方向,朝著加爾各答飛去。
“難道明國人根本不知道我們在辦慶典,他們只是單純的想要轟炸加爾各答?”
不少人心中生出了這樣的疑惑。
但是很快利頓就想到了什么。
幾十秒鐘后,加爾各答上空升起的巨大的蘑菇云,也證實了他的猜測。
能造成這樣當量的爆炸,肯定不只是飛機上投擲的炸彈發生爆炸能夠產生的效果。
唯一的解釋,就是明國人準確地轟炸了加爾各答兵工廠,兵工廠內堆積的大量炸藥發生了連鎖爆炸。
英印政府有七處兵工廠,生產水平還算不錯。
當年英國人支援阿古柏叛軍與左楚交戰,用的步槍就是印度兵工廠生產的。
但是,目前能夠生產高射加農炮的兵工廠,就只有加爾各答兵工廠了。
隨著它的爆炸,印度再也沒有能力生產威脅大明飛艇的高射火炮了。
至于飛機?
想用這種原始高射炮打下大明的梟龍戰機簡直在癡人說夢。
而且,兩位皇家工程院的火炮專家也葬身在這場大爆炸中。
他們作為工程師雖然地位也不低,但利頓還是沒有邀請他們參加大會,而是加班加點指揮懶惰的印度工人生產大炮。
他們的死,意味著短期內,英印政府也不可能在其他的兵工廠復制生產了。
看到升騰起的蘑菇云,從來沒有見識過這樣猛烈爆炸的貴族們更加恐慌了。
沒有被疏導去防空洞的貴族爭相逃跑。
歐洲貴族還好一點,他們人數本來就不多,又有士兵的幫忙,大多數都逃了出來。
而人數最多的印度王公,全都擠作一團,誰也不讓誰,反而一個都走不了。
阿禮國則牢牢霸占最好的位置,無論是印度人還是歐洲人,來一個打一個,一時之間仿佛斯巴達再生。
甚至他還看到了一個印度女人,缺了兩個大門牙,居然也想到自己這邊來占一點空間。
阿禮國一個紳士之拳,就把她打下臺階,去和法國特使做朋友去了。
已經坐上汽車的利頓勛爵倒是沒有被爆炸嚇到,而是擔憂起來:“看來真的有叛徒出賣了帝國……好在王子殿下,咱們這輛汽車是最高機密,知道的人不超過三個,絕不會有人對汽車做什么手腳。”
“那就好,我們趕緊走吧!走隱蔽的路,千萬別被明人發現!”亞瑟王子顯然也被大爆炸嚇破了膽,連連催促。
“放心吧,這是原裝明車,性能沒話說!”
利頓勛爵也沒有安排駕駛員,而是親自扭動鑰匙,一踩油門,隨著發動機的隆隆聲,旭日丙型汽車發動了。
在四下無人的時候,利頓早就公車私用,不知道在印度曠野上飆了多少次車了。
汽車,永遠是男人的浪漫。
哪怕貴如勛宗,飚起汽車那也叫一個心情舒暢。
甚至他還有過載著尼克松一路死亡狂飆的狂野經歷。
很難想象,某一天朱富貴會載著維多利亞去秋名山飆車。
但現實就是如此。
也不知道是為了逃命,還是癮頭上來了管不住手和腳,利頓將油門踩到底,超過70邁的速度嚇得亞瑟王自鬼哭狼嚎。
“王子殿下,您看,正如我說的那樣,這輛汽車很棒吧!”
“你說什么?風太大了,我聽不見!”
天可憐見,70邁的速度,風還不至于讓人聽不見鄰座的聲音。
實在是大明的飛機已經開始轟炸帝國營地了,巨大的爆炸聲讓人震耳欲聾。
那些躲進防空洞的,伯爵以上的高級貴族,甚至都不是被大明的炸彈炸死的。
而是因為爆炸產生了輕微的地殼震動,印度苦力偷工減料,爭取工時建造出來的防空洞便出現了大面積坍塌。
對于這些老兄,在事后看到作戰報告的朱富貴只能表示,敢坐印度飛機的都是猛人,敢進印度防空洞的,更是猛人中的猛人。
祝他們在班加羅爾,啊呸,是在加爾各答安息。
看著幾乎被犁平的會場,被堵在觀禮區區域的印度王公們瑟瑟發抖。
尤其是駐扎的五萬英國軍隊,幾乎承受了焚天燒地的狂轟濫炸。
大明的飛機來了一輪又一輪,炸彈、燃燒彈,仿佛不要錢的飽和落下。
英國軍隊有的舉槍射擊,有的四散而逃。
但根據目測,至少有五分之一的,也就是六千英軍被直接炸成碎肉,或者燒成焦炭。
而活下來的英軍,至少有一半人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