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項南和張三豐在武當山閉關靜修時,張松溪又奉命跑了一趟峨嵋派,下聘禮并商定婚期。
武當派下聘禮,自然不是尋常財寶之類,而是項南親手所繪的《小無相功》一部。
峨嵋派的劍法、掌法均有可取之處,但內功卻只是《全真內功》,以及殘本的《峨嵋九陽功》,并不算高明。
相比起來,少林寺有《易筋經》、武當派有《純陽無極功》,這兩門都算得上是頂級內功心法。
也因此這兩派的潛力,就比峨嵋派高得多。
后世到了《笑傲江湖》時期,峨嵋派雖然還是大派,但聲勢已遠不及少林、武當,甚至排在昆侖派之后,與崆峒派相提并論。
而在《倚天屠龍記》世界,崆峒派根本就是跳梁小丑般的存在。殷天正都已經重傷垂死,照樣一招打爆崆峒五老。
峨嵋派與崆峒派并列,已經算得上是墮落了。
因此項南特地抄錄《小無相功》一部交給峨嵋派。
小無相功,是道家至高無上的內功心法。不僅威力極強,不遜于任何一門少林寺絕技,而且還可據以此運使各家各派武功,而不被人看出端倪。
據項南自己親身實踐看來,小無相功是比九陽神功更高級的內功心法。以這門內功做為聘禮,足以彰顯他的誠意了。
張松溪走后不久,一日,項南與張三豐演武時,忽然感覺“會陰穴”、“長強穴”兩穴異動,隨即有絲絲熱氣從“會陰穴”通到脊椎末端的“長強穴”去。
人身“會陰”“長強”兩穴相距不過數寸,但“會陰”屬于任脈,“長強”卻是督脈,兩脈的內息決不相通。
但項南匯聚有董天寶、楊康、李慕白、宋青書四人內力,之后又吸收了張無忌、玄冥二老、阿大的內力。
全部聚在一起,足有上百年功力,令得他經脈中的真氣格外充盈。可以說,項南要想沖破任督二脈,可是再容易不過。
可他并沒有強沖經脈,而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讓它自然沖破。
果然歷經三個月的修行之后,他體內的真氣終于達到峰值。而在他演武的時候,真氣加速運轉,終于沖破任脈、督脈的界限,令任督二脈互相連通。
這內息一通入“長強穴”,登時自腰俞、陽關、命門、懸樞諸穴,一路沿著脊椎上升,走的都是背上督任各個要穴,然后是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臺、神道、身柱、陶道、大椎、痖門、風府、腦戶、強間、后頂,而至頂門的“百會穴”。
這股內息沖到百會穴中,只覺顏面上一陣清涼,一股涼氣從額頭、鼻梁、口唇下來,通到了唇下的“承漿穴”。
這承漿穴已屬任脈,這一來自督返任。任脈諸穴都在人體正面,這股清涼的內息一路下行,自廉泉、天突而至璇璣、華蓋、紫宮、玉堂、膻中、中庭、鳩尾、巨闕、經上、中、下三脘,而至水分、神厥、氣海、石門、關元、中極、曲骨諸穴,又回到了“會陰穴”。
如此一個周天行將下來,郁悶之意全消,說不出的暢快受用。
內息第一次通行時甚是艱難,任督兩脈既通,道路熟了,第二次、第三次時自然而然的飛快運轉,頃刻之間,連走了一十八次。
而內息運行一周天,勁力便增加一分,項南只覺四肢百骸,每一處都有精神力氣勃然而興,沛然而至,甚至頭發根上似乎均有勁力充盈。
讓他忍不住仰天長嘯,嘯聲遠遠地傳了出去,在山谷之間回蕩不休,猶如千軍萬馬,又似晴天霹靂。
把武當派眾人都嚇了一跳,而張三豐更是又驚又喜。
他身為武學大宗師,自然知道,項南這一表現,正是打破玄關,沖破任督二脈,龍虎相交、水火互濟,從此內功大成,躋身絕頂高手之列。
而他當年成為絕頂高手,都是五十歲之后的事了。可項南如今還不滿三十歲,就已經有如此成就,實在是令他都驚嘆不已。
“青書,了不起!”張三豐稱贊道。
此時,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殷梨亭、莫聲谷等人也都跑了過來,“師父,發生何事了?”
張三豐隨即將項南打破玄關、打通任督二脈的事說了一遍。聽到這一消息,武當五俠都驚奇不已。
他們都知道內功大成有多難,他們練功練了幾十年,到現在也沒有打通任督二脈,距離大成還差得遠。
而項南練武的時間,還不到他們的零頭,就已經達到這種境界。真不愧是真武大帝器重的人,果然天賦異稟、資質極佳。
“都是真武大帝垂賜。不然單靠我自己修煉,都不知要等多久呢。”項南謙虛的道,他知道,自己內力只是大成,距離圓滿還差得很遠。
等將來打通奇經八脈,再將全身經脈連成一線,那才是真正的圓滿。
就在項南在山上苦修之際,各門各派的反元勢力,都開始慢慢崛起。
他們采取各種手段,與元廷為敵,比如暗殺小股元兵、刺殺朝廷大員、焚燒庫房糧倉,甚至起兵造反。
六大派是中土武林的代表,在江湖上的地位極其崇高,擁有十分強大的號召力。
更何況它們門人、親朋,更是遍及江湖,不是一方豪強,就是幫派高層。
因此當它們要與元廷為敵,報仇雪恨之時,江湖中人自然紛紛響應。
而自古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這些江湖人物,都身懷絕藝,又膽大包天,一旦群起造反,造成的破壞性是極大地。
不到半年時間,華夏大地已經遍地烽煙,給元廷統治造成了極大地打擊。
只不過他們現在還是各自為政的多,并沒有凝成一團,將力量集中在一起打人。所以雖然造成了不少破壞,但還談不上動搖元廷的統治。
畢竟死傷一些士兵、官員其實沒什么要緊,元廷可以繼續征募士兵,繼續派遣官員。
除非是真的起義造反,攻城略地,讓元廷徹底失去對該地的統治。
再慢慢由點及面,由一縣一城,到一州一府,最終席卷天下。
只是各門各派雖有聯系,但誰都不服誰,誰也沒有那個能力領袖群倫,因此只能是一盤散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