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建筑師  第572章 特區規劃顧問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重生之大建筑師 | 比拉夫大王   作者:比拉夫大王  書名:重生之大建筑師  更新時間:2021-06-21
 
“林工,這是我們政府辦公室的張主任。”旁邊的工作人員連忙給他們做介紹,互相問好之后在沙發上坐下。

張主任率先恭喜了林樓在拉脫維尼亞獲得的榮譽勛章,以及貝聿銘等大師對他的贊譽和成為新中國有史以來最年輕教授的榮譽。

甚至還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說起來,清華也是我們深大的恩人,深大的建筑系就是清華援助成立的,林工你現在既然是清華的教授了,可不要忘了我們深大建筑系啊,要是有時間的話,來給我們的學生做個演講吧?當然,您要是愿意來深大授課,那就更好了!”

深大是中國最年輕的高校之一,林樓讀大三的時候才剛剛創立,創校初期,深大接受了包括清華、北大、人大等在內的高校援助師資力量。

“沒有問題,那我這次就在特區多待兩天吧,看看深大什么時候有空!”林樓爽快地答應下來,對于培養建筑人才,他一向熱心,雖然區區一次演講沒辦法為深大的學生帶來根本性的提高,不過能讓他們開闊一些眼界也是好的。

“哎呀,那實在是太感謝您了!”見林樓答應地這么爽快,張主任很高興,“我這就給深大打電話聯系,肯定是就著您的時間來,您什么時候方便,咱們就什么時候辦!”

說完他當著林樓的面給深大打了個電話,深大建筑系好多老師都是從清華過來的,比其它院校更清楚林樓的本事,一聽說他要過來演講,可是高興壞了,馬上協調好了時間,請林樓明天下午去學校做演講。

主題什么的完全由林樓自己定,他們根本不做限制,林樓愛講什么就講什么,而且還說要向學校申請最大的禮堂。

第一件事就這么順利,張主任感覺林樓應該挺好說話的,不像其他青年天才那么難打交道,于是又寒暄了幾句,便說明了請他過來的目的,“林工,是這樣的,不知道你聽過沒有,我們特區在剛開始搞城市建設的時候,邀請了一家外國公司擔任城市規劃顧問,之前人家也給幫著出了不少方案,讓我們特區的城市建設為全國其他城市提供了不少寶貴經驗。”

林樓微微點頭,這事他是知道的,在特區建設之初,確實得到了國外事務所的幫助,讓他們少走了一些彎路。

“但是呢,這家外國事務所的服務費也不低,而且還都是外匯,現在特區倒是都是需要用錢的地方,尤其是外匯!剛好之前簽署的顧問合同馬上就要到期了,關于要不要續約,特區政府有一些意見分歧!”張主任繼續介紹情況。

“有人認為,既然人家之前做得不錯,那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建議繼續雇傭這家事務所來為特區的建設出謀劃策;而還有一些人則認為,這家事務所之前雖然做了很多貢獻,但也不是沒出問題,而且一年上百萬美元的顧問費實在是太貴了,特區承擔不起啊!所以能不能換一家機構,最好是國內的機構來為特區的城市建設出謀劃策?”

這件事林樓同樣很清楚,客觀的說,特區在前期建設中確實有很多地方做得不錯,這是第一個為城市規劃立法的城市;第一個將法定圖則覆蓋全市;第一個將土地與規劃統一管理;第一個嘗試近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第一個土地招拍掛和住宅商品化;第一個碰到土地資源緊缺無地可建;第一個劃定基本生態線把50用地法定為永久生態用地進而迫使產業升級率先走向新經濟的城市。

這些舉措為全國其他城市的規劃建設起到了很好的探索效果,沒有辜負特區試點的歷史責任,但這并不代表特區的規劃就毫無問題。

這家外國事務所雖然收費高昂,卻也是有實力的,現如今歐美發達國家在城市規劃領域的經驗遠比國內單位豐富,他們很清楚倫敦、巴黎、紐約這些大都市在發展過程中遇到過什么問題,又是怎么解決的。

而國內的單位在這方面則有所欠缺,所以等替換了城市規劃顧問之后,顧問費倒是省下來不少,但特區在后期的城市規劃中出的問題卻是越來越多了,很多問題都一直延續到林樓穿越過來的時候,被市民詬病不已。

這就是典型的省小錢賠大錢了,雖然說就算繼續雇傭這家事務所,估計他們也無法預料特區會發展地如此迅猛,也依然會出現各種問題,但是只要他們能憑著自己的經驗多避免那么一兩個問題,這里面挽回的損失就絕不是幾百萬美元的事情。

林樓繼續點頭,這個消息和他昨天從黃亞翔那兒了解的一模一樣,特區政府這次請自己過來,并不是想讓他做某個具體項目的設計工作,而是有意愿邀請他擔任特區的城市規劃顧問,讓他來接替這家外國建筑事務所為特區服務。

當然,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一次就決定,這次過來只是先互相接觸接觸,了解了解,看看林樓有沒有這個意愿,更重要的是看他有沒有這個能力,要是沒有的話,那就啥也不用說了,還是繼續考慮延續合同還是換其他單位吧!

“兩種意見都有道理,最后大家商量了下,還是先請幾家國內單位的代表過來聊一聊,如果有合適的,就盡量選用咱們國內的單位,要是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那么就和這家外國事務所續約!”張主任繼續介紹。

“當說起國內人選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就是吳委員了!但是林工您比我更清楚,吳委員實在是太忙了,光北京城的規劃就夠他忙的了,我們實在是不好意思打擾人家!”如今在國內,吳委員肯定是城市規劃領域毫無爭議的第一人,他們想到吳委員也不奇怪,沒想到才是怪事兒來著。

但是就如同張主任說的那樣,吳委員手頭的工作實在是太多了,既要給北京做城市規劃方案,又要負責清華建筑系的日常工作,還要寫書等等,你要是換個小點的、城市規劃比較簡單的地方,讓吳委員幫忙把把關,他或許還忙得過來。

可特區這種全國矚目的新城市,規劃工作要忙的可就太多了,吳委員肯定顧不過來啊,“然后很快就有人提到了林工您,說吳委員在做北京城市規劃的時候,您也幫了不少忙,做了許多貢獻,而且您在國內的期刊雜志上發表了很多高質量的文章,把城市規劃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分析地很清楚。”

“再加上您經常出國,對歐美發達國家的城市化進程有著更直觀的了解,所以我們決定邀請您過來談一談,聊聊您對特區未來城市規劃的想法。”從張主任的話里可以聽出,他們就算不是把林樓放在備選的第一位,也是很靠前的行列中。

畢竟現如今國內對現代化城市究竟需要什么樣的規劃方案,了解地實在是太少了,大多數規劃單位都只能通過國外資料來了解歐美發達國家是如何做的,由于經費、閱歷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他們的了解大多都是片面而且滯后的。

像林樓這樣能夠系統性地閱讀資料并且發表文章,更重要的是可以經常去國外實地考察的城市規劃人才實在是太少了。

“我確實寫過一些文章,也幫助吳委員做了一些工作,但你讓我突然就說對特區城市規劃的意見,那還真是有點難為我了,我雖然讀過一些特區的資料,了解了一些東西,但這些東西都是不成系統的,再沒有系統性了解的情況下就發表意見,似乎有些不夠慎重!”林樓謹慎地說道,雖然他后世讀過很多關于特區規劃的論文,對特區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知之甚詳,但在這個世界,他來特區的次數還真不多。

也就是路過香江的時候,要是時間寬裕的話會過來看看黃亞翔,從明面上來看,他對特區的了解并不深刻,在這樣的情況下,大發議論是不合適的,也容易給人留下輕浮的印象,這對他競爭這項業務可不太好。

是的,自從那天晚上聽黃亞翔說起這事兒后,林樓就打算正式參加這個業務的競爭,并且盡力想要拿下來了。

一來他知道特區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到底做錯了什么,如果能夠挽回的話,不僅可以替特區節省下大量的經費,同時也能為全國其他城市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畢竟全國都在關注特區,學習特區的先進經驗么!

二來當初她剛跟著吳委員學習的時候,就已經立下志向,要像柯布西耶、黑川紀章、吳委員等人一樣,同時在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兩個領域都做出卓越的貢獻,如此才不枉費自己穿越一回。

而如今,他在建筑設計領域已經有了不容置疑的優秀作品,海東博物館項目奠定了他大師的地位;但是在城市規劃領域,就只有幫助吳委員在北京城市規劃中做了一些東西,另外在諸多期刊雜志上發表了一些文章,還缺少實踐的機會。

眼下特區政府主動邀請自己過來,這樣的好機會可萬萬不能錯過,一旦錯過,就算日后同樣有機會,估計也輪不到特區這么重要的城市了。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北上廣深都是全國排名最靠前的四座城市,在國內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力。

在這四座城市里,北京的城市規劃一直都是吳委員在負責的,那怕到了他穿越過來的時候依舊如此,林樓頂多只能給吳委員當副手,輪不到他掌舵;而上海和廣州的城市規劃方案也都由各自地方的規劃設計單位負責,同樣輪不到他插手。

所以在四座超一線城市里,唯有特區能給他這個機會,而且還是創立之初才有這樣的機會,要是錯過那就太可惜了。

“沒關系,沒關系,特區雖然有著特殊的歷史任務,但是在城市規劃方面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延續了以往國內其他城市的規劃風格,有很多問題也是類似的,林工要是覺得不了解特區的情況不太好,那可以說說對眼下國內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常見問題的看法么!”張主任倒是也理解,人家確實不太了解特區的情況,讓人家說實在是有點為難人了。

又謙虛了幾句,林樓講了起來,“通過對大量數據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對國外城市化經驗的學習,我和吳委員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覺得八十年代的中國城市規劃,存在著這樣幾個共同的問題!”

林樓擔心自己太過年輕,所以把吳委員又拉了出來,而這些話也確實是他和吳委員一起認真探討過的。

“首先,從改革開放之后,中國進入城市化快速增長時期,十年時間里中國的城市人口增加了五千萬,這頂得上許多世界大國的總人口數量了,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占比也從125%增加到185%,城市數量從193個增加到434個!”

“這樣速度是世界罕見的,而在絕大多數城市的規劃方案中,對城市化速度的預計都大為不足,導致規劃方案往往都比較滯后,跟不上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速度!”而且這種高速增長還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

“是啊,對于這種速度我可是有直觀的體驗,特區成立之初我就在這里工作了,我是眼睜睜地看著特區從一座小漁村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一說起這個,張主任也頗為感慨,畢竟全國沒有那個地方的城市化速度比特區更快了。

“林工,您指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正中要害啊!當初我們最早做規劃的時候,上級一直讓我們膽子再大一些,但我們總想著建設一座城市哪有這么容易,結果……”他兩手一攤,“特區速度讓我們全都跌破了眼鏡!”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