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武人來說,認投,這兩個字,有著非凡的意義。
認投,有兩個意思。
走投無路;還有就是強者為尊,求收留。
從根上說,解氏兄弟是因為他們不合群,花錢大手大腳,然后傻乎乎的將自己逼到了絕境之中。
至于沒朋友,這個問題非常好理解,就像是雞窩里混進來了兩只鴨子,誰瞅誰都不順眼。同時趕考的士子,大家都是靠著吟詩作對撐場面,忽然來了兩個打把勢賣藝的主,能混到一起去嗎?
導致解氏兄弟在士子群中很不適應,因為大家都會他們愛搭不理的很不待見,更不要說借錢了。
大家都不熟,好不好?
思來想去,解氏兄弟只能騙自己:李逵最靠譜。打虎英雄,大家都是一掛的,投誰都是投,干脆就投他吧。
加上昨天李云還給了他們一包肉,讓他們感受到了雪中送炭的溫暖。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就來了,求收留這種話是說什么也說不出口的。但是可以變相的改變一下策略,不如說借錢。
雖然最后錢沒有借到,但是住處找著了。
不僅如此,吃飯的飯轍也找著了。出門的時候,他們倆人一人分到一摞烙餅,還有一塊燙手的,包裹在襖子中的泥巴。
李云似乎心情很好的帶他們漲漲市面,頭前走著,還時不時的回頭讓他們跟上。解千也好,解萬也罷,都沒有投了李云的準備。他們原本的想法是投李逵,畢竟打虎英雄在沂州可謂是家喻戶曉,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李逵大名的鄉人。即便他們壓根就不知道李逵長什么樣,就按照自己對大英雄的理解,通過胡說八道,以訛傳訛,豐滿了打虎英雄的樣子。
面如重棗,一臉的絡腮胡子。
身高至少一丈,要不然他按不住老虎。
拳頭有缽頭那么大,滿臉橫肉,看人一眼就忍不住將錢袋奉上的兇神惡煞。
反正說什么的都有,最后,差不多被人傳成了比妖怪弱一點的怪物。
解千和解萬對于李逵很是敬重,至少他們將李逵當成最大的競爭對手就能看出他們對李逵實力的肯定。可是李云……差點。
不僅僅是差一點,而且是差很多。
尤其是當李云將兩塊燒的硬邦邦的泥土塊分給他們的時候,感覺智商受到了嘲諷和侮辱。這玩意怎么可能是他們午飯的菜品?
對此李云也不解釋。只留下兩人面面相覷的私下猜測,解萬小聲的問:“大哥,這位似乎不太靠譜啊!這泥土滾燙滾燙的,也不知道該怎么吃?”
解萬小心翼翼的對著泥土嗅了嗅,只有木炭熏烤之后留下的煙熏味,其他的什么味道都沒有嗅到。
解千長嘆一口氣,哀怨道:“可惜李逵只有給安排住的地方之后,就不搭理他們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解千也納悶,好在他的心態很好,寬慰兄弟道:“好在今日是文試最后一天了,過兩日就該是我們的擂臺了,忍一忍就過去了。要是奪得了第一名,我們就有錢拿了。可惜我的賠率太小,就算是贏錢也沒有多少。”
不得不說,解千完全符合大宋人對武人的終極定義。
不合群,不通文理,豪爽且沒算計,還有就是爛賭。
倆兄弟只是說自己兜里沒錢了,壓根就不敢說因為前天看到李逵興奮不已,去關撲押注了。一高興,把錢都換成關撲券了,導致吃飯的錢都沒有了。
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吃了一頓霸王餐。掌柜和伙計都異常氣憤,但是看到了他們手中的兵刃,還有兇神惡煞的面相,加上高大粗壯的身板,認識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重要性。
同樣的考場流程。
一樣的考試規矩。
不會因為是最后一天的考試,考生們會有懈怠。
大宋的科舉從太祖太宗時期,注重辭藻的堆砌,沿襲了南北朝時期的文風,華麗卻空洞;
然后到推崇詩詞歌賦的追求,甚至一度只注重詩詞,只要能在科舉的時候,寫出一兩首好詩詞,進士身份就穩了;
到了仁宗時期,文壇大宗師歐陽修極力推廣古風,讓文章回到了本質,崇尚言之有物。歐陽修時代,也是大宋文風的一個轉折;
最后,也是最近的一個時代是王安石時期。他是務實派的代表,雖然本身詩詞歌賦文章都樣樣精通,但卻更加注重務實的作用。因為他固執的認為,只有務實的官員,才是最可靠的官員。于是,大宋的科舉的側重點,一下子轉變到了策論上來。
策論,策論。
策在前;論在后。
策是問策,是解決辦法的能力。
論,是文采。
可見,大宋的科舉走過了一百多年的路之后,突然發現,能夠處理事務,為君王排憂解難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而策,也就成為科舉越來越重要的評判標準。
相反,原先非常重要的詩詞歌賦的地位大大不如。甚至有的年份還出現了不考詩詞的省試和殿試。畢竟經過了省試和殿試的大佬們都知道,應試的詩詞,很難有佳句,而且詞臣多半不靠譜。比如說柳永,還比如說蘇軾。
坐等新鮮考題出爐。
范純仁站在州學的大廳之中,仔細從每一個表情嚴肅的士子臉上劃過,然后沉聲道:“沂州解試策考題:府庫困紓,量入焉,量出焉?”
意思就是,朝廷錢不多了,該量入而用,還是量出而用?
這其實就是一道財政稅務題,但引申出來的含義就不一樣了。
大宋變法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
還不就是因為冗兵冗官土地兼并之后,失去了大量的稅收和徭役基礎。底層百姓苦苦掙扎在生存線中,造成政局不穩,財政不足?
保守派認為,錢不夠用,應該削減戰爭,國家干預,讓商業繁榮,緩解財政危機,從而穩定王朝的根基。
變法派則認為,錢不夠用,是因為底層百姓的錢不夠用,應該從大戶中拿出一部分錢來補貼底層百姓,從而穩定王朝的根基。
不管是保守派,還是變法派,都有一個共識,天下的財富是恒定的。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地有盡時,財有竭時。
這也是保守派和變法派最大的分歧所在。
保守派認為殺富濟貧是暴政,比如說徭役法變成募役法,就是讓大戶出錢,老百姓得利。大戶也是一個錢一個錢積攢起來的家當,為什么要替代赤貧的百姓擔負本就不該是他們承擔的徭役?
變法派的理由就更簡單了,軍隊支出不能削減,官員的福利不能降低,那么想要穩定社會,只能是讓窮的吃不起飯的人先吃上飯。至于其他的,先熬過去這段時間再說。
其次就是,仁宗時期,大宋的財政因為戰爭出現了赤字。好在仁宗時期出現赤字僅僅是幾年時間,大部分時間大宋府庫還是源源不斷地收入賦稅。但是到了神宗時期,財政赤字的缺口越來越大,不得不火線提拔變法派,皇帝期待用王安石的變法徹底改變大宋財政上的困難。
解釋到這里,都應該知道了,這是一道路線題。
變法還是保守,選一樣吧!
可對于士子們來說,任何一個選擇都是千難萬難的生死抉擇。大家都是粉嫩的學子,連參加省試的機會都只有一小部分,連官員都不是,卻要面臨決定仕途命運的選擇。這已經不是一場普通的解試,而是他們人生中最為重要修羅場。
更可怕的是,不管是作何選擇,最后的結果都是錯的。贏家根本就不存在。
一道不過尋常的解試策論題目,突然搖身一變,變成送命題。
就是這么難?
難到所有人都戰戰兢兢起來,都一臉緊張的不敢下筆。
左看看,右瞧瞧。都不知道該怎么選,選保守吧,變法派知道了肯定摩擦他們。當然,這需要他們一路過關斬將,通過省試之后,站在殿試的舞臺上,被大佬們圍觀的時候;選變法派吧,出題的那個老賊是保守派大佬,還想不想過解試了?
范純仁老爺子趁著出題的機會,讓整個沂州的士子都恨上了他。成功從老大人,升格成為老賊。
可是,老爺子卻興趣挺高,自顧自的說起來:“看到諸位賢達高興的愣住了,老夫欣慰不已,如今大宋內憂外患,正需要堅守本心,恪守君子之道的賢達披荊斬棘,繼往開來。諸位,老夫就不耽誤你們做題了。”
說完大搖大擺地離開了考場。
可以說,考場上大部分考生都在罵范純仁不當人子,故意陷害他們。
但也有例外的,比如說解氏兄弟,他們就不在乎。本來他們來沂州參加解試,也沒有指望靠著文試獲得舉子身份,去汴梁參加大宋三年一次的掄才大典。
他們出現在沂州的原因就只有一個,武試奪魁,然后去汴梁大殺四方,獲得大宋的武進士稱號。文章,對他們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事。因為肯定墊底。
還有一個人也不在乎,那就是李逵,事實上,李逵都已經開始下筆寫了起來。
這題目對其他人很難,是一道非常要命的送命題。
但對他來說,解決大宋財政的問題,并不難?
更簡單的是,只要在考卷上用筆書寫辦法,就更容易了。
天才一秒:wap.2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