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哪里逃  第七七八章 草原的畜牧革命

類別: 仙俠 | 古典仙俠 | 妖女哪里逃 | 開荒   作者:開荒  書名:妖女哪里逃  更新時間:2021-12-03
 
雖然李軒本人對‘黃河水清’一事不甚在意,甚至認為這是黃河上游大規模干旱的預兆。

不過他還是低估了此事對于大晉民心,對大晉士林的影響。

隨著黃河河水越來越清澈,整個大江南北都為此躁動了起來。

到了十月中旬,這股子妖風已吹刮到了草原上。

所謂‘妖風’一詞,是由‘前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現任‘寧遠右布政使’張九齡單獨認定的。

與張九齡同屬‘寧遠都指揮使司’的其他文官們在聞得此事之后倒頗是歡喜,與有榮焉。

畢竟故老相傳,圣人出則黃河清。

這個應運而出的圣人,自然不可能是監國長公主,也不可能是那幾位輔政的閣老。。只可能是當世理學護法,真正執宰朝政的汾陽郡王李軒。

這位汾陽王不但是當世聲望崇高的鉅儒宿學,一身浩氣琉璃,還著作有《格物》,《政論》這等經世致用的鴻篇大作。

關鍵是其文治武功,也足以與昔日扶保幼主,使姬周得兩千四百年天下的儒家圣人‘周公旦’比較。

他們認為‘黃河水清’這一天兆可謂正合其時,是天意對汾陽王功績的認可。

張九齡實在受不了這些同僚對李軒的吹捧之詞,他一大早就從衙門里面跑了出來,冒著風雪往‘寧遠城’的北面方向走。

朝廷在不久前設立的寧遠都指揮使司,其管轄范圍大約就是昔日寧王藩的轄地,也就是韃靼左翼加上朵顏三衛的地盤。

寧遠都指揮使司的首府,也設在了昔日寧王藩的王都‘大寧城’。

張九齡準備趕去的地方較遠,叫做‘大寧第九衛’。

那是大晉討平蒙兀之后,將眾多韃靼部落打散整編出的一個衛所,一共有三個千戶所,二十四個百戶,分布于大寧北面那一片廣達三百里的草原上。

在破敵山那場大勝之前,汾陽王曾經上奏朝廷,請朝廷在漠南漠北直接開衙設省,編戶齊民。

可此舉卻遭到幾位輔政大臣,還有以他張九齡為首的眾多清流的群起反對。

當時的許多朝官都認為在草原一地只能仿效漢唐,采用羈縻之策。堅信汾陽王設立流官,編戶齊民之策絕不可行,他們斷定這只會將蒙兀人激怒逼反,并為日后埋下無窮隱患,讓朝廷在平亂過程中耗盡國帑。

汾陽郡王無可奈何,只能退一步,轉而在五軍都督府的架構內,于漠南漠北籌建四大都指揮使司,用于爭取幾位輔政大臣的支持。

當時還擔任左僉都御史的張九齡,還為自己挫敗汾陽郡王的企圖得意不已。他想如此一來,一旦漠南漠北有失,那么責任都是汾陽王的。

四大都指揮使司隸屬于衛所軍系統,也就沒可能從戶部拿錢,從朝廷獲取資金支持。

他沒想到的是,李軒數日之后就在‘破敵山’取得國朝以來未有之大勝,全殲了蒙兀近百萬大軍,一戰將蒙兀的國運打崩。從而挾輝煌戰功南歸,壓服了整個朝堂。

然后他張九齡就被李軒委以重任,平調到了草原,擔任寧遠都指揮使司的‘右布政使’。

大晉的都指揮使司,是沒有布政使這個官職的。

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是大晉太祖在各地行省設立的機構,三司之間彼此平行,不相統轄。

不過李軒在漠南漠北設立四大都司,就是為了日后設立行省做準備,所以在這四大都司之下,另設了布政使司與按察使司,一主政,一主刑。

張九齡這個右布政使,就是寧遠布政使司的副貳——他從左僉都御史這么重要的職位調過來,居然還是一個‘副貳官’。

張九齡自然是不愿來的,哪怕是官升三級,他也不愿來漠南這苦寒蠻荒之地。

可那位汾陽王義正辭嚴,說是看好他的才能與人品,想要將他的才德用于地方,造福萬民。

如今蒙兀既已降服大晉,那就是大晉之民。那邊數百萬百姓正嗷嗷待哺,等待張九齡這個儒門大才去解救,去撫育,去教化。

張九齡沒有選擇,他知道自己只要開口拒絕,李軒就一定會將他貶官奪職,永不敘用。

且理由光明正大,滿朝文武都不會有任何異議。

張九齡最終選擇了隱忍,他在離京當日寫下了‘守得云開見月明’一行字,贈予那幾位同樣被‘平調’漠南漠北的同僚。

張九齡的想法是且讓那位汾陽王得意一時,等到日后天子親政之刻,那么今日他張九齡承受的屈辱,會一樣樣從汾陽王那里討回來。

那時他還要世人都識穿李軒擅權妄為,威福自專,實為亂臣賊子的真面目!

可這前提是自己必須生存于朝堂中,最好是能在未來某日,取得與天子接觸的機會。

所以張九齡到了大寧之后,還是做了一些實事的。

這‘大寧第九衛’,就是他親手整編出的一個衛所。

張九齡雖然對李軒在草原編戶齊民之策嗤之以鼻,可對于李軒的政令卻做的很到位,不敢有半點紕漏。

這是擔心被李軒找到籍口,將他貶斥到更偏遠的地方,比如正大戰綿延的西安,云南。

張九齡知道這位汾陽王從來都是面厚心黑,表面仁義道德,正人君子,可背地里卻是荒淫無度,心黑手辣。

在戰場上取一個文官的性命,對于汾陽王來說會是很麻煩的事么?

張九齡在大雪中策騎跋涉二百余里,終于在下午的時候,來到了大寧第九衛的衛堡。

——這是一個簡陋的石城,臨時堆砌的石頭墻只有大約兩人高,面積則是百丈見方。

里面的設施也很簡陋,只有一些低矮的木房與石頭房。

不過在石城之外的二十里地,卻散落著大量的蒙兀包,足足有一千多帳,周圍還有大量的牛馬牲畜。

據說汾陽郡王有意拿出部分繳獲自蒙兀貴人的金銀,給這些牧民們修建磚石結構的房屋。

不過今年是肯定來不及了,漠北一帶早在八月中旬就開始封凍,漠南也在不久前開始大雪連綿。

這種天氣根本就沒法修房子,所以漠北那邊的牧民沒有編戶齊民,他們今年還得逐水草而居。

‘大寧第九衛’在這邊定居下來后,暫時也只能住在蒙兀包內,然后給牲畜們修建簡易的木棚用于保暖。

張九齡對此不屑一哂,他想這些畜牲沒有吃的,那么牧民們要這些磚石屋子有什么用?

磚石做的房子保暖是保暖了,可能夠讓那些畜牲不餓死么?

沒有了牛羊牲畜,這些牧民們又該怎么活?

張九齡暗暗期待,汾陽王想當然的以為漠北牧民,也能像中原百姓一樣治理,那就等著出亂子吧!

如果汾陽王敢從中原調糧,賑濟這些定居的草原牧民,那么他一定會狠狠的參汾陽王一本。

朝廷稅賦都是民脂民膏,不能這么白白花出去。

不過就在張九齡騎著馬,靠近那座石堡的時候,發現一群人從石堡里面沖出來。

其中為首之人‘寧遠左布政使’薛白,也就是當今張少天師的兄長,傳說中汾陽王的大舅哥。

此人原任‘工部都給事中’,在七月中旬的時候官升七級,被調往漠南擔任寧遠左布政使,也就是他現在的主官。

張九齡望見薛白之后,不由微覺疑惑,心想這個家伙為何會來大寧第九衛?

薛白看見他之后也略覺意外,然后他就神色淡然的微一頷首:“既然來了,那就一起去吧。”

他策馬前行,直往遠處一戶牧民家奔了過去。

此時第九衛的衛指揮使韓東也策騎跟上,與張九齡并肩而馳。

他語聲隨意的向張九齡解釋究竟:“這次薛大人過來,是來巡視我們第九衛的青貯之政。前日那場大雪之后,這附近是真找不到一點牧草了,所以薛大人已同意了我們第九衛解封青貯,讓牲畜過冬。”

“哦?”

張九齡當即精神一振:“那么本官倒是期待備至了。”

他知道汾陽王在漠南‘編戶齊民’的成敗,就取決于這所謂的‘青貯’之政。

此政一直都是薛白親自負責,除了他信任的那些親信部屬之外,完全不假他人之手。

不過張九齡也做過了解,知道這所謂的‘青貯’,無非就是將春夏之季的牧草收割存儲起來,在地窖存放到冬天使用。

可春夏之季的牧草放到冬天,要么腐敗爛掉,要么就是變成枯草一堆,牲畜們還能吃么?就不怕牛羊吃壞肚子病死?

張九齡當時就差掉笑掉大牙,朝廷討平蒙兀的時間是七月上旬,在漠南推行青貯之法的時間,也是在這前后。

所以他們保存的牧草大多來自于初秋,只隔了三個月時間。

可這樣也不行,那些牛羊們不會吃這種不新鮮的草的。

韓東聽了之后,卻哈哈大笑:“什么期待備至?你是想看我們汾陽王笑話吧?我家殿下睿智英明,格局高遠,你怕是想多了。”

韓東是去年衛所整軍之后憑借戰功,以寒門之身升職‘衛指揮使’的。從那時起,他就自認是汾陽王門下走狗。

不過因職司的關系,他與張九齡接觸較多。

由于汾陽王的緣故,韓東最初對張九齡此人厭惡至深。

不過這家伙在公務上盡職盡責,對第九衛的牧民也照拂良多,讓韓東稍稍改觀,偶爾也肯開臉與張九齡說說話。

“對了!”韓東又想起一事:“我聽說今年黃河的水清了?是因汾陽王吧?”

張九齡的臉當即就是一黑,他神色淡淡:“據說是比往年清了些許,可那又如何?什么圣人出,黃河清,都是子虛烏有之事。”

韓東就不屑的一聲嗤笑:“什么子虛烏有,古人說的‘河清海晏,圣人治世’中的河清,不就是指黃河?詩經上說‘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意思是一個人想在有生之年見到黃河變清,幾乎不可能。我請教過讀書人,你休想蒙我!”

他想這家伙大約是見不得汾陽王好的,就不再與張九齡說話了。

他們一群人很快就馳入到一家牧民的圍欄內。

張九齡敏銳的注意到在那帳篷北面,有一個小土臺。

這土臺五尺見方,只有人的膝蓋高。

讓張九齡在意的,是土臺上供奉的一尊小小的木質佛像。

張九齡觀其造型,發現正是近日漠南一帶普遍流行的‘南無尊勝冠軍菩薩’。

漠南的韃靼人不知怎的,認定了這個從雪區傳來的菩薩,就是汾陽王的本尊。

他們一方面感激汾陽王分給了他們牛羊帳篷與牧場,一方面則認為汾陽王能在戰場上戰無不勝,所向無敵,那也一定擁有斬妖除魔的大神通。

所以牧民們紛紛將‘南無尊勝冠軍菩薩’請入家中奉養,一方面表達感激之情,一方面則欲借‘南無尊勝冠軍菩薩’的佛力辟除邪魔。

此事朝廷早有查知,卻不好處理。

官員去問的時候,這些牧民都會說他們拜的是冠軍菩薩,與大晉的汾陽王無關。

張九齡也懶得理會,不打算追究。

此事對于汾陽郡王來說暫時無礙,可等到未來天子成年收權之際,卻是一個可讓汾陽王萬劫不復的罪名。

且等到那些牲畜大規模餓死,這些無知的蒙兀人,只會對汾陽王深通惡絕。

所以張九齡很快就把注意力,轉移到了不遠處的那座羊棚。

此時就在那羊棚的前方,正有幾捆密實的草團被牧民們逐一解開。

“唔?這些牧草氣味倒還不錯,有些許清香。”

薛白從地行龍上翻身下馬,然后大步流星走到羊蓬前方。

他先是略含喜意看了那些牧草一眼,然后就又目現精芒的看著旁邊的羊棚:“現在開始投喂吧,看看這些牲畜喜不喜歡。”

那些牧民的臉上,也早就浮現起了期待之色。

他們得令之后,就毫不猶豫的將那些牧草,都一一叉到了羊棚前的簡易食槽上。

張九齡也聞到了草團里面的一絲甜香味道,還發現這草團內部的牧草,竟然都是青綠顏色。

他不能置信的看向了韓東:“這些牧草,真是從地窖里面取出來的?”

他想這怎么可能?那些地窖里面的牧草,不該全爛掉壞掉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