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武軍城。
處于河湟以北至河西走廊的要害之處。
宋朝先奪取的湟州,后取得蘭州。之前宋朝在湟州的布局只是屯田而已。之后奪取蘭州后,兵源勞役得到了源源不斷的輸入。
當年章楶為熙河經略使時,曾親率十數騎親自視察了整個湟州,勘探了全部地形。
他回朝后上疏認為湟州最要害的地方有三。
其一曰癿當,在州之南。其二曰省章,在州之西,為往青唐要地。其三曰南宗寨,在州之北,距夏國卓羅古廂監軍司百里。夏人交構諸羌,易生邊患,今若城之,可以控制。
況此三城正據鄯、湟腰背、控制之利,可斷其首尾之患。
章越得到章楶的稟告后,做出了結硬寨打呆戰的指示。熙河路宋軍在湟州數年內一口氣連筑十五堡寨,并行編戶齊民之策。
勸誘生番下山接受編戶,給之良田器具,種田種棉,并大量收編為弓手。
元豐四年三月末,宋軍以苗授為大將,蔡卞為監軍,王贍,劉仲武為副將率軍出湟州,城震武軍城,北瞰涼州,威壓朔方。
何灌為湟州知州在后方調度兵馬錢糧。
震武軍城又稱作古骨龍城,乃是上文所言南宗寨的外延。
隨著熙河路調令一起,無數兵械和軍糧從洮水經水路至蘭州,再從黃河轉輸至湟水,最后至湟州首城邈川城匯集。
等戰事一起,物資從邈川城起運至南宗寨,再從南宗寨至古骨龍城。宋軍正兵,弓手及征發的民役,一路之上源源不斷。
如此千里轉運對任何國家而言都是巨大的負擔及財政上的嚴重挑戰。但是大宋卻是輕而易舉地辦到了。
在連綿起伏的照壁山下,大通河河谷中,數萬番漢民役和近萬宋軍將士在此筑城。
在另一個時空歷史上,這也是北宋這個王朝在滅亡前,在西北的最遠距離。
再往前一步就是涼州。
當時宋朝君臣將相都是躊躇滿志,認為只差一步便可收復漢唐故土,再通西域。
但是往往如此,人在最高光的時候都常誤以為自己正站在一個新的起點。
自己下面將迎來的則是更高峰。殊不知后面的都是下坡路了。
帝國也是如此。
讀史令人興嘆。宋朝再攻下震武軍城后,再無寸進。
而這一刻時空,宋朝的觸角提前了幾十年抵至了此地,懷著收復漢唐故地,再造中興之志,在汴京的君臣將相們正躊躇滿志,以萬里江山為圖,親自揮筆書寫史冊。
數萬民役夯土,運輸大木筑城,宋朝筑城延續唐朝筑城之法,在墻壁中加入穿木,這樣可以使得城墻更加堅固。
蔡卞與苗授,王贍等人站在一處土坡高處看著地圖,面對著整個河谷,在何處何處修筑,在地圖上面一一規劃,并作出修正。
此地原是西夏堡地,但遭到阿里骨侵攻后,西夏右監擅自收縮防線,放棄了此要害之地
宋軍聞訊而動,根本不給黨項人反應過來的機會。
蔡卞數人皺著著眉頭,初春的日頭照在身上。他們全身貫注在筑城之中,以至于過于緊張汗水一顆一顆地從額頭上淌落。
蔡卞對眾人道:“諸位再看一下,從此筑城再過浩門河河谷,再延水磨溝路,便可至涼州或莊浪河谷。”
“到底是東移三里憑河而立,還是西移兩里憑險而守,而是往南一里扼守道路,諸位要下最后的決定了。”
眾將猶豫了一下,苗授道:“既要從湟州出攻取涼州。便不怕在此經營,誓要修得如鐵桶一般。”
“我看在震武軍城外,這,這,這,再修三個堡寨,將形勢全部完固,既扼守住要道,也不礙憑河,還能相互支撐,相互支援。”
蔡卞聽了心道你苗授還是真會拿主張,一點也不為朝廷花錢心疼。不過他心底也是傾向于此。
一旁的王贍道:“我看可以,今年何灌在湟州屯田大獲成功,得善田五萬余傾,收番眾一萬五千人。”
“既是有錢有糧,且兵強馬壯,咱們便不怕孤懸于湟州之外,同時也可以阻黨項沿此道再度侵攻青唐。”
“最重要是黨項現在于戰和猶豫不定,咱們正可以乘機在此扎下釘子,否則一旦黨項大軍來爭,一座孤堡怕是抵擋不了數日。”
苗授道:“我正是此意。黨項人一旦醒悟后,必全力來與我爭此地,到時候必有一場決戰!”
“既知如此,我等當先下手為強。”
蔡卞道:“劉將軍何意?”
苗,王二人看向正在監督筑城的劉仲武,苗授笑道:“此人是廝殺漢,不必問他便是。”
王贍也是認同這一說話,不過又言道:“不過此人幾個兒子倒是各個不凡。”
蔡卞最后道:“我也是如此主張,本待是九月時出兵涼州,但朝廷突然要我們進筑此城,必然是情況有了變化。”
“我揣測可能是契丹那邊要介入此事,故而朝廷是想在契丹沒有動作前,先其一步攻取涼州取得先手。”
苗,王不知道朝廷高層的動向,對蔡卞所言都是深信不疑。
蔡卞目光一銳道:“諸位便在此圖上畫押吧!”
苗授與王贍二話不說在圖上押字。
最后蔡卞在上面一一標準后,卷起了地圖放入竹筒中,再蓋上火漆音信然后對一旁的軍士道:“以金牌疾遞送至汴京!”
“諾。”軍士聞言立即背起這份繪著筑城細節和位置的城圖,手持金牌立即上京,將圖紙上呈官家御覽。
蔡卞等人目送軍士而去都不免感慨,帝國興廢便在此圖上之感。
這歷史大事參與感,其實對在場之人而言,也是更勝過加官晉爵所帶來的獎勵。
只是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此刻到底是已經站在了最高峰,或者是下一個高峰的起點。
蔡卞目望著這一切緩緩走下土坡,在成功地處置了熙河路上百名官員貪污之案后。蔡卞在熙河路獲得上上下下的敬畏,同時獲得了很高的威信。而且蔡卞還改革制定了熙河路的財政政策。
下大功的蔡卞,章越并沒有立即調他回汴京,而是讓他繼續留在了熙河路。
如今大戰將起,他卻作為監軍監督軍城的修建。
這或許是章越對他進一步的歷練。
不過這只是蔡卞的猜測,事實到底如何,誰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