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宰相  一千兩百四十章 三年不鳴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寒門宰相 | 幸福來敲門   作者:幸福來敲門  書名:寒門宰相  更新時間:2024-11-13
 
這一晚。

陳睦、蔡京、蔡卞、黃履、蘇頌等十余命章黨中的高官顯宦,都坐在參知政事王安禮府上。

廳堂外夜漏正在滴水。

王安禮府上的女使已是給眾人換了好幾碗茶湯飲子了。

王安禮道:“據孫樞相所述,朝廷要棄西安州,懷德軍這一軍一州換取涼州,再拿一筆錢給契丹黨項,以為贖賣涼州之費!”

此言一出,陳睦、蔡京、蔡卞、黃履、蘇頌等人一片嘩然。

蔡京拍桌而起道:“與其割地于人,倒不如勸陛下,畢其功于一役,發六路兵馬直取興靈,先鏟除此后患,再與遼國為難!”

蔡京這驚世駭俗之論一出,黃履先撫掌大笑道:“好!正是此理!”

蘇轍則作色道:“直取興靈,此乃失心瘋之言!”

蔡京為蘇轍一駁,眼神一厲,他與蘇轍不和,此乃章越幕中公開的秘密。

蘇頌見二人要吵,當即持中之論道:“再發六路兵馬取夏絕對不可,時機還不成熟。”

“但是西安州,懷德軍也是本朝不知費了多少錢糧兵馬取來的疆土,如今一朝棄之,從此不敢再望邊事。”

蔡京道:“諸位不必多言,此事我們兄弟二人已有主張,不用數日可見分曉。”

王安禮推椅道:“你們兄弟二人,又有何高見?”

蘇轍譏道:“怕又是什么雞鳴狗盜之法吧?”

蔡京笑道:“是不是雞鳴狗盜之法,數日后可見分曉!”

蘇轍道:“依我看不是散布流言或弄些許讖語或說書人這些下作手段!”

蔡京被蘇轍說中了大半,笑中帶著幾分涼薄又有幾分譏諷道:“蘇子由,莫看不起這些手段,天子尚避天變,百姓豈不聞此。”

王安禮道:“只要用得上就好,切莫待割讓二州,弄得木已成舟,等滿朝嘩然后再作計較。”

蘇頌道:“如今丞相不在朝中,一切請大參主之!”

王安禮聽了也是底氣不足。

說到底他與章越都是嘉祐六年的進士,為官不過二十年,以往是聽兄長王安石的,后是以章越馬首是瞻。

其實他對于變法不變法也介于可與不可的態度,現在被章越拉入陣營,之前為樞密副使,現在薛向去世后,遞補為參知政事。

不過無論是之前翰林學士,樞密副使還是參知政事任上,無論天子還是朝野都沒有對他寄予厚望。

只是在營救蘇軾之事上,王安禮表達了堅決的態度。

王安禮聽此當即道:“西安州,懷德軍絕不可棄,此事我當全力周旋。”

眾人皆喜道:“全仰賴大參主張!”

蔡京從王安禮府上離去后對蔡卞道:“眼下丞相不在朝,我等唯有推官位最高的王大參來打頭陣。”

“不過全憑王大參一人穩住內朝是不夠的,至于外朝還要安排些言官打打邊鼓。”

蔡卞聽蔡京之言道:“兄長放心,此事我來安排!”

蔡京笑道:“那我在朝外太學和民間制造輿論!”

蔡卞看向蔡京,似章越不在朝,蔡京如魚得水一般,表現極為活躍。

蔡京看了一眼蔡卞,便猜到他心底在想什么。

“阿卞,丞相常言語,何為帝王術?那就是荀子的‘漢家自有制度,以王霸道雜之’。你要行王道,就必須以霸道的手段行之。”

“你要行霸道,就要打著王道的名義!蘇子由是讀書人,書讀了一肚子,卻沒什么手段。蘇子瞻也是一般。”

“為何要制造輿論?你對聰明人可以說真話,但對普通人就一定要說假話!是是非非,黑黑白白才會害死人!”

蔡卞斥道:“這是什么歪門邪道!丞相從未如此說過。”

蔡京笑道:“丞相雖沒如此說過,可他卻在看著,心底如明鏡一般!”

蔡卞知道章越馭人都是外松內緊,看似給你一個很大的空間,但背后永遠有一雙眼睛緊緊地盯著你。

定力寺。

一處三開間的禪房前。

僧人們正在打掃庭院,掃帚揮動時沙沙作響。

明媚的春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撒在禪房石階的青苔上。

李夔坐在禪房門前的小板凳上看著書,他身后的禪房窗戶和門都是緊閉著。

章越身居禪房之中,他雖足不出戶但也對各個官員,以及朝政上的動態是了若指掌。

一切消息都是通過李夔替自己傳遞的。

當然在章越心底,會在自己不在朝這段日子,對下面的官員進行一個打分。

用一個很經典的話說‘領導表面不說,但心底什么都知道’。章越也是過來人,下面官員對自己的理解和揣摩,自己當初也這樣揣摩過上面。千萬不要以為在領導看不到的地方辦什么,領導會不知道。

章越看看自己不在朝,下面人能將事情辦成什么樣子。

黃履在三司頂了王珪,甚至天子,他一點也不意外。他與黃履,韓忠彥的交情,都是經過漫長的時間考驗。

但呂惠卿在河東的豬突猛進確實是出乎自己的意料。

呂惠卿對事的判斷,往往處于事情未明時。在眾人還在遲疑不定時,反而是身在太原的呂惠卿,對朝局之事如此上心,表現得比自己更焦急。

這也令章越判斷對了,要以靜制動。只要你不著急,總有人會比你更著急。

反對對遼議和,又不是他章越一個人的事。

眼下這不是最要緊的,身在定力寺的章越,遠離了塵世的喧囂,抽身日常繁重的公務。

這也給了他一個思索未來之事,對日后進行布局的機會。

比如章越一直用力的‘宋A’。

宋A現在五支股票,還有鹽鈔交子茶引棉布等期貨可炒,金融投機氣氛頗濃。當然這也是朝廷如此一大項收入,還有一大項則是經章越改進后的鹽鈔和以及相當于后世銀行官營質庫。

這些都是在王安石熙寧之政時忽視的,特別是質庫。王安石被認為是末業,他曾一度慶祝說,兼并之家在市易法的壓縮下,現在只能落魄地去經營質鋪了。

任何改革都要理論體系支撐。

王安石偉大之處在于,他提供了完整的理論體系。他開變法之先河,并打破了士大夫言必稱三代之制,從法先王到法今日。

這是熙寧變法能夠成功的地方,而變法的實際操盤還是呂惠卿來辦,呂惠卿在理論水平上不如老王,但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上實操都堪稱是屈指可數的天才。

可是王安石在質庫,鹽鈔,交子這幾樣上都看走眼了,相反章越和呂惠卿都意識這可以給朝廷帶來的巨大利潤。

王安石變法說是‘民不賦而國用足’,其宗旨在于摧兼并,濟貧乏。不過在實際上執行過重估計了價值中勞動價值,而忽視邊際效用的價值。

但熙寧變法打擊面過大,兼并家未必破之,但大量中產為之受累。

章越繼王安石變法而為之,他采用了大衛李嘉圖的地租理論為熙寧探索,元豐新政的理論指導。

地租理論就是將物品的價值分為了工資(勞動價值),利潤(工資以外的余額),地租(工資利潤以外的余額)。

工資對應是無產階層,利潤對應是資產階級,地租對應是地主階級(大資產階級)。

打個比方以眼下棉紡織業來說,雇工賺取是工資,紡織業主賺取是利潤,而將土地和資本出租給紡織業主是地主階級賺取的地租。

所謂的地租就是純粹用資產賺取的利潤。

章越是將民間工資利潤的收入盡可能地分給民間百姓和企業主,鼓勵他們的勞動積極性,促進勞動效率,而對土地和資本納入國營或收以重稅。

所以用理論指導變法,就如同做選擇題一般輕松,你很容易就可以知道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比如說質庫(銀行)和交引所必須堅決國營或混營,既可以增加朝廷收入,也可以阻止產生大資產階級以動搖國本。

從熙寧的破兼并轉為抑兼并。

逐步用國營的質庫來取代司農寺設在各地的常平司來收取青苗錢,市易錢。除此之外,朝廷還是盡可能管住自己的手,不要賺取不屬于自己的利潤。

恰恰對于王安石看不上鹽鈔交子和質庫的利潤,朝廷必須絕對重視,絕對不能用殺雞取卵的思維去經營。

比如章越任相至今主要辦了兩件事,一是打擊民間私鑄錢幣,偽造鹽鈔交子。二是禁止官鑄當二錢當三錢,甚至當五當十錢。

眾所周知如今是錢荒。

而錢荒之下歷朝歷代都有私鑄貨幣的習慣,這不僅民間豪強在私鑄,不少官員富商也在私鑄。私鑄貨幣和偽造,這都是嚴重打擊了朝廷鹽鈔交子的推廣。

而朝廷當五錢當十錢說白了都是從民間搶錢。歷史上北宋為了支撐對西夏用兵,頻頻用此招數,官鑄錢幣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最后不僅嚴重打擊官鑄貨幣的信用,也使百姓怨聲載道。

作為封建社會的紙鈔,都知道交子和明朝的錢鈔失敗了,卻不知道南宋會子卻成功了。

會子也有官方濫發而瘋狂貶值的日子,比如在隆興北伐和端平入洛間朝廷濫發十幾倍,導致會子一度要崩潰。

但南宋朝廷還算是重視貨幣信用,拿出真金白銀從民間大量回購會子,又將貨幣信用給挽回來了。當然到了王朝末期,經濟先于政權崩潰時,就算現代國家也是難免貨幣成為一堆廢紙。何況現代國家還未崩潰,貨幣成紙也不在少數,包括不僅限于津巴布韋。

至少在南宋滅亡前,會子還是相當成功的。

為了保障鹽鈔交子的流通使用,就必須嚴厲打擊私鑄和官鑄當N錢。

理論還是要先于實踐的,實踐又反過來更好地補充和完善了理論。

總而言之,選擇干什么永遠比干什么更重要。

章越當初在熙寧變法之初,就將自己這套理論寫給了官家。

可惜官家沒有仔細看。說給老王聽,老王聽了也是半信半疑,不過至少沒有在交引所的事上找章越麻煩。

現在章越如今借著賦閑在寺廟里重新整理了一下,以目前交引所的火熱以及青苗法,市易法的罵名,是令官家應是重新認識到自己這套理論。

這三年來,章越一面為攻黨項之事打卡,一面小心翼翼地試探變法。

為新政找出一條路來,經過試探和完善,章越已是初步地確定了可行之處。

如今正是到了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時候了。

復相之后,以此定下元豐之政的基調。

不過章越也明白事情并非這么輕而易舉的。

歷史上為明朝續命二十年的張居正變法,最重要的成果不是一條鞭法,考成法,而是清丈田畝。

張居正的清丈將萬歷初年朝廷的記載五百一十八萬傾田畝一下子增至七百八十六萬傾,查出了隱匿田畝兩百六十八萬傾。

為了要清丈田畝呢?就是針對地租下手。

被譽為封建改革第一改革良法的攤丁入畝,就是將丁稅攤入田稅。

按人頭繳納的丁稅被免去,全部攤入以地租為主的田稅中。

這項改革使清朝人口爆炸性增長,雍正年實行后,到了乾隆初年便突破一億,乾隆后期直接突破了三億。

這兩項成功的改革都是針對地租下手,為王朝續命甚至中興。其本質都是盡量減少價值中地租的比例,盡量提高勞動的比例。

但這兩項變法也觸動了地主官僚階級的利益。

雍正一直被黑但他是皇帝,清朝的皇權登峰造極,所以無甚問題。

而張居正呢?

沒有張居正那個權力,推行不了這項改革,但有了這個權力,又觸動了皇權。張居正被清算后,這項政策也逐步人亡政息。

現在章越的權柄遠遠不如張居正,也不如熙寧初的王安石。

然行大事,必須有大權!

章越自言自語地道:“若能在我執政期間推行這項改革,無疑是比滅黨項,收服幽燕還要更困難,也更有挑戰的事。”

“當年王荊公已走了第一步,熙寧變法之中方田均稅法,便是此項。”

“可惜此項政策時斷時續,從景佑、慶歷、皇佑、嘉佑時都曾實行過,但是都不了了之。”

“熙寧之初何嘗不大力推行,但不過反對者甚眾。地主官僚地方皆是反對,如今已是基本停滯。”

“新法之中確實良莠不齊,比如青苗法,市易法,均輸法皆有問題,但是免役法,農田水利法以及方田均稅法都是良法。”

“但新舊兩黨,現在都把新法當作一個整體看。”

“好的,就都說好。不好的,就全部都說不好。不能夠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改之。”

章越說到這里時,筆尖懸于紙張之上,最后微微一嘆。

片刻后,章越又將筆于硯臺上點了點頭,于紙上落字。

無論如何,人還是要向前走的。

不能停!

自那日在王安禮府上商議后。

京師暗流涌動。

汴京的酒樓茶肆以及太學,便是輿論集中或散布之處,也是皇城司刺探的地方。

至于傳媒渠道,則是說書和社戲,邸報小報等等。

但眾人都沒有想起,這場議論掀起之處竟是太學。

太學!

熙寧變法之后,太學擴招,如今為兩千四百人。

又值省試,大多數士子還逗留京師并未離去。

太學生和士子大多數是年輕士子。這個年紀也是最有血誠的時候。

當朝廷要棄涼州,與遼議和的言論,在京中傳得有鼻子有眼時,這些人首先就坐不住了。

呂惠卿在河東大勝的消息傳來,讀書人們不理解,為什么朝廷在西面屢屢勝利,卻要拋地給黨項人。

為什么我們明明贏了?

反而要向黨項割地讓步,甚至還要賠款!

朝廷內部有奸臣啊!

那奸臣到底是誰?

那就是樞密使孫固!

樞密使孫固坐在馬車中上朝。

孫固如今負責對遼議和之事。如今遼使就要入京,但遼使咄咄逼人之勢令他頭疼。

一旦自己的條件不能滿足遼國的述求,那又當如何?自己還能開出什么條件?

細思之間,孫固馬車停下了。

“怎么回事?”

“樞相!馬車前方有士子遮道!”

孫固皺眉道:“斥開便是!”

“回稟樞相,人太多了,趕不了!”

孫固聞言挑開車簾一看。

卻見前面密密麻麻地都是身穿白色襕衫,頭戴黑冠的讀書人,他們整齊肅穆地站在道路兩旁,在外面還有不少正在圍觀的百姓。

孫固心道不好,自己被攔住了。

孫固還未說話,但見為首一名士子撥開長衫下擺,在泥濘的道路上直直拜下道:“樞相,這是草民等人聯名所寫的文書,還望樞相聞知!”

孫固在車簾之后含糊道:“知道了。你們散去吧!”

孫固心道,好啊,公然上書言事,還是當街脅迫朝廷大臣,以后你的仕途到頭了。

尋即孫固又想到,算了,一個草民懂什么,朝廷不可能同時打遼國,黨項。

否則有亡國之危。

一個讀書人懂得什么國家大事。

一不做二不休,既是有了主張,便要堅持到底。我所為之事,千秋功過自是有人評說。

當文書遞至孫固手中時,士子們依得吩咐緩緩散開……

孫固松了口氣挑開車簾正要說幾句,卻見這名遞血書的士子高聲道:“樞相,人可以忍辱負重!難道國家亦是如此嗎?”

“常言士可殺不可辱!學生愿灑盡一腔熱血報效朝廷!”

頓了頓這名士子長吟起來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孫固心道,是,橫渠弟子?難道是太學生?

但見此人目露決絕之色,忽然拔刀就頸。

孫固大驚欲出言阻止,但為時已晚。那名士子連片刻猶疑也沒有,果真用他的一腔熱血灑在大道上。

左右同窗見此慌上前伏在他尸旁大哭。

一旁圍觀百姓也是搖頭,皆視對方為忠良,孫固為奸臣。

孫固見此一幕,驚駭得說不出話來,手拿文書手頓時抖了幾抖,旋即神情又隱去,對身旁人催促道:“快走!快走!”

馬車重新上路。

孫固面色凝重坐在馬車上,聽得許多人伏尸大哭之聲。

孫固沉默半響,等哭聲遠去后嘆道:“留此有用之軀報效國家不好嗎?”

孫固回到朝中向天子言述此事,孫固道:“陛下,臣查過了此人乃太學生,確實出自于張載門下,省試第一百七十二名!”

官家聞之命人查此人成績,一旁石得一報道:“是二甲第五十七名!”

官家聞言,頗為難過地道:“可惜,可惜!國家正需此忠貞之士!”

孫固道:“如今民間輿論都在反對對遼議和之事上,臣揣測這背后似有人在煽動!在暗中煽動士心民心!”

官家神色一凜道:“到底何人在辦此事?朕定是不饒!”

孫固道:“臣不知。陛下可命皇城司去查探!”

官家道:“朕曉得。”

孫固道:“臣之前早就勸說陛下罷去呂惠卿,此人乃奸佞,一味貪功,還妄圖索求假節度使之節。如今呂河東獲勝,反是令議和之事陷入被動。”

“而京師里這些讀書人有血勇不假,但辦事不知后果輕重,不知一旦宋遼交兵之局如何收拾。”

“一旦交兵,河北無險可守,京城也是難守。”

官家聞言默然,這話孫固已是說了很多次。

孫固見天子不言語,心底有數道:“陛下,臣請辭位!”

官家問道:“這是作何?”

孫固道:“彗星之天象,兩府都有責任,臣或也是其一。”

官家道:“此不干卿事,你若走了,朕又有誰可以托付?卿勉力為之!”

孫固道:“今日事一出,臣要負此萬世罵名,不過蒙陛下擢為樞密使,正因臣反對宋遼交兵,如今臣唯有勉力為之。”

官家道:“卿且大膽為之!朕會為你撐腰!”

孫固方才也是以退為進,既討了天子這句話,他也有了底氣言道:“既陛下有這句話,臣唯有萬死以報答陛下!臣告退!”

孫固走后。

官家神情落寂道:“一個兩個都是如此,章卿如此,你也如此嗎?”

“石得一,吩咐下去,皇城司全力查探這些日子散布流言之人!”

石得一稱是后退下。

官家定了定神,拿起這名死諫的士子卷子讀了起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