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治法,也要有治人!”蔡確對向七,黃顏,邢恕等心腹言道。
“當今官場之上,士風敗壞至極,碌碌無為,循規蹈矩之輩比比皆是,就算有一二有才干的循吏,但也是貪贓枉法之輩。”
“這些年我實痛心于此,王荊公改制遲遲不成,就是因為官場消沉疲弱,不能振作。不少人才寧可附于司馬光,也不支持變法。變法派內部也是派系林立,以至于不可一心一意。”
“故讓你們在太學中物色有忠直敢勇之氣的太學生,日后作為吾等的臂助,只有這般才可以刷新政治,為朝局生起死回生之效!”
一旁邢恕道:“左丞所言極是,下官竊以為變法不在于如何變,而在于能否下達民情。朝廷再好的政令,都要依托官僚為之,可惜太多地方官員們對朝廷之令陽奉陰違。”
蔡確心知。
章越和自己都欲在太學生中選用官員,所以二人之沖突再所難免。
兩邊對人才爭奪必是白熱化,但選用如何的策略呢?
黃顏道:“學而優則仕,是從圣人那邊就傳下來的傳統。”
“入太學就是要做官,咱們大可以銓舉為手段。”
蔡確道:“也要對品行進行考察!”
邢恕道:“這話有理,可是官員數量就那么多。”
向七道:“如今太學已成為網羅天下人才之所,咱們要捷足先登!不可后于人一步!天下皆知蔡公將為右相,我不信有人如此不識大局所在。”
“對那些不識時務者,不向我等靠攏者,壓著他一輩子便是。”
邢恕,黃顏聽了欲言又止。
向七道:“壓著他出不了頭罷了,又不如何他?若不賞罰分明,向我等靠攏者則無好處可賞。”
黃顏則道:“會不會偏狹?”
向七看了黃顏一眼道:“當年荊公主太學時也是這般。方才說學而優則仕,我看不錯。但凡以后是太學中學正,學錄,齋長都要以附我者則用之。”
“不附我者則罷之。”
原先王安石在太學中,通過直講教授這一層面,控制太學生。
連參知政事元絳為了讓族孫元伯虎為內舍生,都要賄賂直講。
之后虞蕃案中太學直講中龔原(王安石門生),沈銖(王安石外甥),沈季長(王安石妹夫),葉濤(王安石侄女婿)都因收了太學生錢財而被罷。
熙寧年太學風氣,確實令太學生爭相奔競。
之后章越為宰相后,將直講助教舉薦內舍生,上舍生的權力大大削弱了。
在品德方面,由學生中的學正,學錄,齋長和直講,助教共同推薦。同時太學內部考試嚴格實行,從外調官員來考核,而不是內部考核。
太學風氣為之肅然。
現在向七所議得到了蔡確的贊許。
散去后,邢恕道:“連品德什么的都不考察了。不是所有人都可入,便如所有人都不入。怎有這等話?”
向七道:“先將人招攬了,再去潛移默化地更正。”
“天下的事沒有好處,不去先利己再去利人,誰來為之?”
邢恕道:“章公在太學中言語‘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之言語在太學中深入人心’。章黨中太學派皆如此也。”
“一味以‘學而優則仕’來籠絡讀書人,會敗壞了士風,如熙寧時讀書人又回到奔競之路上。”
向七大怒道:“和叔兄,你莫要忘了我們是為何來到左丞門下?”
“我得罪了沈括,你出身章公幕下,卻又附和司馬光,叛出門墻,你在我這里大談什么士風!”
邢恕長嘆一聲,他當時見章越遭到新黨和舊黨圍攻,就覺得章越不是成大事的料,生怕跟著對方在仕途上有所不利,故提前舍之而去,哪知道……
一步錯,則步步錯。
邢恕長嘆一聲,最后不言語了。
向七冷笑一聲大步而去。
向七騎馬回府一路上他想到很多事,路過汴京的碼頭時。
向七忽然停下將馬鞭給隨從一丟,然后自己坐到碼頭邊看著這些碼頭上的苦力從汴河上的漕船上卸貨。
他方才嘲諷別人,但自己又何嘗不是呢?
當年為太學同窗時,不過將章越看作小弟,甚至家境連自己都不如。他與章越言語時,沒少一副居高臨下的態度,甚至說些很裝的話。
但是這又有什么錯了?
他向七也是寒門出身,他最明白在底層是什么日子。
在底層生活,你千萬不能低調,你一旦低調就有人欺負上門來。所以不管里子如何,面子一定要護住,這是向七從小就懂得的事。他去求學,家里寧可全家餓上三天肚子,也要給他置辦一身體面的衣裳。
因為爹娘告訴他,你飯吃不飽別人看不出,但衣裳破了別人一眼就看出來了。
所以很多人說向七人品不行,但他們幾時了解過自己?
向七及第后急著攀附了一門好親事,對他來說是改頭換面了,但成親后這么多年,他的岳家和妻子從來沒打心眼里看得起他向七過。
那些年太學同窗有事,自己也忙前忙后沒少張羅,但又有幾個人將他向七的好放在心底里。
同窗都只知道章越,黃履,韓忠彥,因為他們官位高,反而自己官位低微,即便待人再好,別人也不會將你放在心上,反而覺得你在巴結他或對他有所圖。
向七熱臉貼到冷屁股上大傷自尊,所以他深恨這些,他也恨章越,韓忠彥他們。
韓忠彥也罷了,他韓家是名門,有個宰相父親,你章越算得什么?他記得章越拜國公之日,他親自登門道賀,但章越對他有所怠慢。
他也知道太多人上門,章越一時接待不過。但他生氣的是當日在場的官員有幾個知道,他向七曾是章越的同窗,還是曾經的同舍!富貴榮華之后,你章越就這般看不起人嗎?
向七看著這些碼頭上的苦力歇息時吹牛聊天,連連冷笑起身挖苦道:“幾個苦大力有什么好言語的。”
“說得這些官差好似認識你們一般。”
“以為恰巧和他們隔著幾張桌子吃上個飯,便算認識了?還稱兄道弟,你們也配?也不撒尿看看自己算是個什么東西?”
幾名苦力聞言大怒,又敢怒不敢言。
向七罵道:“看什么看!將這些人打一頓!”
說完向七左右上前拿起棍棒將這些苦力一頓好打。
見打得這么些人全部在地上打滾求饒后,向七才出了一口胸中惡氣。
此刻在梁園里。
韓忠彥和黃履二人正吃著一大鍋羊肉,左右有人溫酒,有人添柴加火。
大冷天中的庭院里,吃上這么一鍋羊肉,真是人間樂事。
二人說說笑笑。
韓忠彥吃了一大塊肥美鮮嫩的羊肉后,又將一碗溫得微微發燙的老酒下肚,無比愜意地打了個嗝。
韓忠彥道:“度之既決定以義治國,而非以人治國后。”
“總算是走到了正軌上,知道倚重咱們這般弟兄了。”
黃履道:“當初范文正公變法,就是倉促上陣。等想到要在民間攫取支持變法的官員士子時已是晚了。”
“后來的慶歷興學,就是退而結網之舉。”
“之后朝廷在全國各地大力辦學,興辦縣學州學,就是用從民間選才的手段,打破地方豪強對人才的壟斷。想想那時候,我和度之都是受益于此,才進了縣學,太學讀書,日后才有了這么一席之地。”
“說得好!”韓忠彥舉杯與黃履相碰道,“托范文正公之功,我們兄弟幾人方才在太學里同窗數年。”
黃履道:“之后王荊公變法,也是熙寧興學,太學生增至兩千四百人。他自撰三經新義,為變法之指導,從此太學中只講三經新義中的周禮以及字說。”
“到了章公的元豐之政后,刪了《字說》,對三經新義仍保留《周禮新義》,同時輔以《太學》,《中庸》,同時將《孟子》升格為兼經。以此打造新材。”
“但是我擔心,既是決定以‘義’治國,那么這對朝堂上‘章黨’肯定是不好的,因為此舉等于是派系中有派系。這會造成咱們內部的分化,甚至于瓦解。”
韓忠彥道:“分化瓦解就分化瓦解,我看沒什么,咱們既是要辦大事就要寧缺毋濫地選取人才。”
“最后一切都是為了改制來辦。”
“王荊公的不算,度之的改制到了這里才起了第一步,沒有好的人才助,怎么能成大事?”
黃履道:“我明白,可是廟堂上對改制還是反對的人不少,下面官員陽奉陰違的更多。”
“大家都認為已是要滅了黨項了,解了朝堂上的燃眉之急了,國庫現在也還算充盈,為何還要繼續改制?現在再說改制,怕是人心不服啊!”
韓忠彥喝了一大碗羊湯,笑著道:“這有什么費解。”
“我與你說一個道理,咱們有錢時才能借錢,身體康健時,更要愛惜身體。”
“不要等到山窮水盡了再來。”
“改制之事就如同家常便飯般,平日多折騰自己,才能不大折騰。”
“要治未病,治大亂于未萌。”
“似那等重病之后,再請個神醫來妙手回春的,救過來也只剩半條命了,這就和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是一個道理。”
黃履聞言又是驚訝,又是佩服對韓忠彥道:“可以啊,師樸,今日的話令我對你刮目相看啊!”
“為何以往不見你說出這么有真知灼見的話來!”
韓忠彥面無表情地夾起一塊羊肉道:“那時候我爹爹還在,太多話不能向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