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云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辛棄疾
白復為何急匆匆離開?
因為縈繞在他心頭的這團亂麻,終于被他找到了線頭:
李俶用硯臺將墻面砸出蛛網一般的裂痕,帶字的墻壁如同一張巨大的拼圖。
“若把所有殘碑原石都找全,象拼圖一樣拼起來,不就是這般模樣嗎?”
白復靈光乍現,終于想出恢復殘碑文字的辦法。
碑林發現的殘碑,被鑿成了數百塊原石,用于修復其他名貴的石碑。由于不可能將這些殘碑原石重新鑿下來,所以白復一直無法復原殘碑全貌,也就無法知道殘碑上甲骨文字的排列順序。
因此,雖然白復破譯出了甲骨文字,但依然無法得知這塊殘碑所記載的內容。
拼圖之法讓白復找到了思路:
雖然不能將這些殘碑原石重新鑿下來,但可以將名貴石碑上的修補痕跡拓下來。這樣,大概就能知道每塊原石當初從殘碑上鑿下來的樣子。
然后再將拓片剪成殘碑原石的形狀,如同拼圖一樣,聚在一起。按照拼圖的方法,將這些犬牙差互的拓片,嚴絲合縫一一拼好。
就能拼出整塊殘碑原貌,也就能知道甲骨文字出現的先后順序。
最后,再將甲骨文字和漢字一一對應,就能破譯出這塊殘碑的碑文!
窗戶紙一經捅破,其實方法異常簡單。
白復欣喜若狂,把和李俶比斗之事丟出腦海,飛檐走壁,風馳電掣趕回弘文館。
此法果然可行,兩天以后,白復終于破譯出殘碑的內容:
殘碑主人,其家族世世代代為周王室典藏史。家族數代人在整理上古文獻時,考據出青銅九鼎的來歷,并用殷商甲骨文字隱晦將其刻在石碑上。
白復在隱太子府邸找到的石碑是上卷,弘文館這塊殘碑是下卷。
大禹九鼎到了商紂王時代,商紂王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才力過人,能夠手格猛獸,公認是商朝數百年來,才華僅次于商湯之君王。
商紂王雄才大略,渴望能效仿大禹,再次擁有盤古開天辟地之力,建立豐功偉業,超越堯舜禹三帝。
但由于盤庚按商湯遺志,將商湯悟出的記載八鼎奧秘的人間殘本全部焚毀,祭祀于天,將盤古之力重新歸還于天。商紂王不知如何才能重新獲得八鼎之力。
于是商紂王不斷提高祭祀九鼎的儀式,到最后,竟然拿奴隸做人牲來祭奠九鼎。這種殘忍暴虐的祭祀沒有召喚出八鼎的盤古之力,卻意外激活了嗜血的第九鼎。
第九鼎為凌駕其他八鼎,獨享其尊,再次將魔掌伸向了商紂王,深深影響了紂王的心智,商紂王慢慢開始驕奢淫逸。
史書記載:“商紂王,好酒淫樂,嬖于婦人,寵溺妖女妲己,惟妲己之命是從。于是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巨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益廣沙丘苑臺,多取野獸飛鳥置其中,大聚樂戲于沙丘,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百姓中如有人膽敢抱怨,諸侯中如有人膽敢反叛,商紂王就用炮烙重刑將其殘忍殺戮。
微子數諫不聽,遂離開都城,遠遁避難。
比干赤膽忠心,以死諫,被紂王剖心虐殺。
箕子懼怕,詳裝瘋癲,但也沒能幸免,被紂王囚禁。
殷商大師、少師一看大事不妙,連夜出逃。
當時,西伯昌、九侯、鄂侯為天下三公。九候有一個女兒美貌賢淑,嫁給紂王。因不喜紂王整日淫樂,紂王大怒。不僅將其殺死,還將其父九侯殺害。
鄂侯忠逆耳,紂王就將其剁成肉醬。
西伯姬昌聽聞九侯、鄂侯慘劇,私下哀嘆。紂王手下佞臣崇侯虎就將此事告訴紂王。紂王勃然大怒,將西伯昌囚于羑里城。
三公或殺或囚,紂王愈發淫亂不止。
此時天下大亂,為防止生靈涂炭,也為擺脫第九鼎的控制,百年來默默矗立在殷之廟堂的八鼎秉承天命,再次現世。
八鼎選擇最仁德的西伯姬昌作為傳承之人,救民于水火。
西伯姬昌曾經在太廟明堂中觀覽過九鼎,對其造型、雕刻圖案、銘文依稀還有印象。
在八鼎的引導下,囚禁在羑里城的西伯姬昌,頓悟天道,從八鼎的八卦中推演出易經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
以陰陽的對立變化,來闡述天道。因道周普無所不備,后世稱之曰《周易》。
姬昌在羑里城推演八卦的神秘行為被獄卒發現,報告給紂王。
紂王擔心姬昌參透出八鼎的奧秘,于是將姬昌長子伯邑考殺掉,做成肉羹,送給姬昌食用。
紂王對手下奸佞費中和惡來說:“若姬昌得道,則能通過卜卦預知未來,定不會吃其子做成的肉羹。”借以試探姬昌。
姬昌由易經卦象得知愛子遭劫,翌日,裝作渾然不知,忍痛吃下長子伯邑考之肉羹,以蒙騙麻痹紂王。
紂王接到獄卒的匯報后,哈哈大笑,以為姬昌卜卦只是浪得虛名而已。于是,放松對姬昌的警惕,最終釋放了姬昌。
西伯姬昌依據從八鼎獲得的智慧,逃出紂王的魔掌,按圖索驥,找到被八鼎雪藏在山林的呂尚,拜呂尚為軍師,壯大實力,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勢。
為了避免被第九鼎控制,變成第二個商紂王。姬昌把八鼎中蘊含的武力傳與呂尚與二子姬發,把治國智慧傳給四子姬旦,從而平衡八鼎的力量,對抗第九鼎。
此后,姬昌病重,在給姬發的遺囑《保訓》中,姬昌告誡姬發,治理天下應遵循八鼎的仁德和智慧,以中道治國:
“順測陰陽之物,咸順不逆,舜即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