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懸劍傳  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

類別: 武俠 | 傳統武俠 | 蜀山懸劍傳 | 大明終始   作者:大明終始  書名:蜀山懸劍傳  更新時間:2022-03-06
 
門對鶴溪流水,云連雁宕仙家。

誰解幽人幽意,慣看山鳥山花。

——《春景》李白

一連幾個計謀都沒有得逞,史思明不再等候,決意主動進攻河陽。

史思明和行軍司馬圍著沙盤,商討攻打河陽城之策。

所謂的河陽城其實不是一座城,而是由三座城池組成,被稱為“河陽三城”。即北城、中潬城、南城。

北城位于黃河北岸,中潬城位于黃河中間一塊較大的沙洲,南城位于黃河南岸。三座城池以浮橋相連,彼此呼應,構筑成一套防御體系。

自河陽三城南下,可近逼洛陽;北上奔襲,可直趨上黨、太原;向東北方向行軍,又可挺進鄴城,進入燕趙之地。

河陽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和城池結構,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被稱為南北交通第一要津。

鑒于河陽城獨特的城池結構,行軍司馬建議,若要攻打河陽,必須先毀壞架設在黃河上的浮橋。

只有毀掉浮橋,才能切斷河陽三城之間的聯系,不會讓攻城一方陷入背腹受敵的局面。

然后伺機出兵,將駐守河陽三城的唐軍逐一擊破。

如何毀掉浮橋呢?

燕軍斥候偵查后回報:河陽城的兩條浮橋各長數十丈,連接黃河兩端,橋面鋪設在數百只小舟板之上。

兩座浮橋共有六、七十組,橋下小舟板用纜繩束之,相連而成,用纜索、鐵錨固定在江面之上。

浮橋的形制與曹操水軍用鐵鏈固定戰船頗為相似。

行軍司馬建議,可效仿周瑜赤壁之戰,用火攻之策燒掉這些連在一起的浮橋小舟板。

史思明深以為然,一聲令下,眾將依計行事。

數日后,燕軍水軍集結,抵達河陽。

水軍軍械司不分晝夜,迅速趕制了大批蚱蜢舟大小的“引火船”。這些引火船上布滿了硫磺、硝石等易燃之物。

這日天色將晚,黃河河道上開始起風。風勢讓澎湃的黃河水更加洶涌,掀起一浪又一浪的白頭潮。

只見成百上千只蚱蜢舟從黃河上游順流而下,數百艘燕軍水軍大型戰船緊隨其后。

蚱蜢舟快要接近浮橋時,操舟的燕軍水兵點燃舟船上儲存的硝石、松明、干枯蒿草等易燃物,然后一個倒翻,跳入波濤洶涌的浪花中。

風助火勢,“引火船”烈焰熊熊,沖著浮橋飄蕩過去。

按照燕軍火攻之策,這些“引火船”一但貼上小舟板,便可迅速將浮橋點燃。

浮橋燒斷后,緊隨其后的數百艘燕軍戰船一擁而上,就能將沙洲上的中潬城團團包圍。

中潬城與其說是城池,不如說是一座營寨。它的城墻僅有一人多高,是名副其實的“羊馬城”。

燕軍樓船遠高過中潬城的城墻,利用戰船上架設的投石機、床弩等攻城器械,能輕而易摧毀中潬城的防御。

圍住了中潬城,包圍河陽北城和南城的燕軍可一同發起進攻,讓河陽三城的唐軍陷入各自為戰,無法分兵援救的兩難困境。

中潬城是河陽的軟肋。燕軍司馬都能看出來,李光弼要是還看不出來,他就不是李光弼了。

未雨綢繆。

李光弼早就有了應敵之策。

當燕軍水軍抵達河陽時,李光弼就猜到了燕軍攻城之策。

他令軍械司連夜趕制了數百根百尺長竿,將長竿一頭固定在浮橋的巨木之上,另一頭氈裹上了堅硬的巨型鐵叉。

果不其然。

當燕軍“引火船”快要接近浮橋時,長竿竿頭上的巨型鐵叉立刻叉住了引火船”。

“引火船”仿佛被巨大的鐵手一把攥住,動彈不得。

一炷香的功夫,烈焰熊熊的“引火船”燒成了灰燼。被激流一卷,沉入河中,灰飛煙滅。

浮橋安然無恙。

尾隨而來的數百艘燕軍水軍大型戰船,堵塞在河道中,一大半戰船還來不及掉頭,就被洶涌的河水裹挾至浮橋。

長竿上的巨型鐵叉刺入船身,照舊將戰船死死叉住。

戰船仿佛掉入蜘蛛網的昆蟲,雖不停掙扎,卻無法掙脫。

唐軍士兵見此,士氣高漲。

李光弼早就在浮橋和河道兩側布置了投石機——石礮,用投石機拋射巨石砸向燕軍戰船。

戰船被鐵叉牢牢叉住,動彈不得,只能被動挨打。

從天而降的一塊塊巨石落在甲板上,將甲板砸出了一個個大洞,木屑四濺、雜物亂飛。

躲閃不及的燕軍水兵被砸成了肉醬,殘肢斷臂,血肉橫飛。

巨石砸在船側,洞穿船腹。

洶涌的河水涌進船艙。來不及跳船逃生的水兵被封在船艙中,被沉沒的戰船裹挾,墜入河底,活活淹死。

無數燕軍水兵拋下戰船,跳入水中,希望憑借水性躲過一劫。

埋伏在河道兩側的唐軍弓弩手萬箭齊發。箭矢密如瓢潑大雨,向泅水逃生的燕兵傾瀉而下。

白復奉命率領一隊神箭手,在浮橋附近逡巡。只要燕兵從水中冒頭,便一箭射去。

燕兵的腦袋猶如漂浮在水面上的葫蘆,清晰可見。神箭手們如同射活靶,箭不虛發,一箭開瓢,一擊斃命。

很快,江面上,漂浮起數千具燕兵尸體。

火攻、石砸、箭殺,一時間,戰船上、河道中,燕兵慘叫連連,仿佛人間鬼蜮。

射殺到最后,白復和猞猁兒都不忍下手。

白復一聲長嘆,收起弓箭,對猞猁兒道:“射殺手無寸鐵的燕兵,跟屠殺百姓一樣,我真的下不去手。收隊吧!”

身旁一名校尉大急,沖著白復嚷道:“違抗將令,可是要軍法從事的!”

猞猁兒怒目圓瞪,操起弓箭,對準這名校尉,怒道:“沒聽見白將軍下令嗎?!哪由得你在旁呱噪!”

白復上前,一把將猞猁兒的弓箭按了下去,避免事態擴大。

白復從容一笑,對這名校尉道:“活捉戰俘,比射殺他們更能威懾叛軍。按我命令行事吧,若大帥怪罪下來,我一人扛著!”

其余神箭手也早有此意,只是懼怕李光弼的軍法,不敢違令。此時,見白復主動擔責,眾人一致收手。

白復傳令下去,只要燕兵丟下武器,做出投降的手勢,便放燕兵上岸,由唐軍士卒將其綁縛。

為避免日后再生事端,白復命傳令官將此策略快馬稟報李光弼,并附上自己罷兵止殺的三個理由。

“投降不殺!”

唐軍響亮的口號回蕩在黃河兩岸,擊碎了燕軍最后一絲抵抗的氣力。燕軍軍心崩潰,紛紛繳械,舉手投降。

一時間,河道兩岸,密密麻麻跪滿了主動投降的燕兵。

這場激戰,不到半個時辰便已結束。

燕軍戰船大都已被擊沉,僅剩幾艘遠離浮橋的戰船。

戰斗剛一打響,這幾艘燕軍戰船見勢不妙,慌忙掉頭,屁滾尿流地原路撤回。這才得以幸免,全身而退。

遠處觀戰的史思明見大勢已去,只能鳴金收兵。

燕軍又失一戰。

史思明雖心有不甘,卻也無可奈何,只能籌劃下一場戰役。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