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馬嵬》李商隱
“楊玉環這個靠山固然強大,但玄宗畢竟年事已高。多一條太子的門路,豈不是雙重保險?”
想到此處,尹鳳藍親自下場調教,將畢生所修的秘術、壓箱底的功夫悉數相傳。
得知“鳳蘭尹”幕后的東家竟是楊國忠的三姨太,張良娣也是又驚又喜:
“有了楊貴妃這座靠山,自己才不會重蹈覆轍,落得前兩任太子妃韋妃和杜良娣的下場。”
利益高度一致,命運息息相關,兩人一拍即合。
太子妃張良娣正式拜入彩衣社門下,成為尹鳳藍的嫡傳弟子。
隨后,在尹鳳藍的悉心調教下,張良娣狡黠善變,施展床底功夫,狐媚君王,一步步贏得太子李亨的寵愛,為李亨誕下二子:興王李佋、定王李侗。
正因為尹鳳藍和太子妃張良娣的師徒關系,所以馬嵬坡兵變,楊氏一門盡誅,亂軍唯獨放過了尹鳳藍和楊亦蟬。
肅宗靈武登基后,張良娣母憑子貴,被冊封為淑妃,將后宮大權逐步攬入囊中。
淑妃張氏勾結內侍宦官李輔國,巧言令色、干預政事,栽贓陷害,逼死建寧王李倓,驅逐布衣宰相李泌。
收復兩京后,尹鳳藍和張良娣分別從成都和鳳翔回到長安。兩人再次聯手。
尹鳳藍隱退幕后,利用彩衣社,暗中操縱著朝堂時局。
乾元元年(758年),通過策劃公孫大娘行刺肅宗一事,淑妃張氏立下救駕之功。肅宗大為感動,力排朝臣眾議,將張淑妃晉封為張皇后。
成為皇后之后,張氏野心勃勃,圖謀廢黜太子李俶,讓自己的兒子入主東宮。
這一切,還得靠師父尹鳳藍在宮外策應。
彩衣社握有大量朝臣不堪入目的證據,必要時,這就是一把利器,可以脅迫百官低頭。
另一方面,尹鳳藍銘記腳踩兩條船的深刻道理,即便是將太子妃張良娣收為弟子,尹鳳藍還是多留了一個心眼。
楊府認親后,尹鳳藍又把女兒楊亦蟬押在了永王李璘身上,慫恿楊亦蟬背叛白復,嫁為永王妃。
馬嵬坡分兵后,永王李璘隨玄宗入蜀,以楊亦蟬為交換籌碼,乘機拿到統領江陵的兵權,割據江東。
肅宗靈武登基、永王李璘之亂被平定,尹鳳藍斷了擁立其他皇子的念想,讓楊亦蟬徹底跟著玄宗,成了楊婕妤。
玄宗暗中策劃政變的蛛絲馬跡,便通過楊亦蟬這條暗線,秘密送到張皇后的手里。
大明宮叛亂平定之后,玄宗被軟禁在太極宮,高力士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洪江市西北),內侍宦官王承恩流放到播州(今貴州ZY市),宮女如仙媛被放逐歸州(今湖北秭歸縣),玉真公主被趕回玉真觀。楊亦蟬這才恢復自由之身,以楊婕妤的身份操持興慶宮。
看完張皇后的密信,尹鳳藍陷入沉思。
她千算萬算,也沒想到白復這個來自巴蜀的寒門子弟,竟然能出將入相!
早知如此,自己又何必花這么大心思布局。自己費盡心思拆散白復和楊亦蟬,卻替青鸞公主做嫁衣,便宜了白復這小子。
張皇后的意思,是讓楊亦蟬伺機接近白復,與白復重修舊好。借助白復,拿下軍權,為日后擁立定王李侗登基,獲得大唐軍界的支持。
尹鳳藍卻另有心思,現在還不是讓楊亦蟬與白復重修舊好的時候,她還有件更重要事需要楊亦蟬去做。
這件事倘若辦成了,她將改寫大唐的命運!
白復拜相后的第一次朝會,正是每月初一、十五舉行的朔望朝,在宣政殿上朝。
按照禮部定下的規矩,白復換下武將戰袍,改穿大團花的綾羅紫袍,束金玉飾腰帶。
晨星隱沒,雄雞報曉,白復帶著侍從,策馬行走在拂曉前昏暗的大街上。
穿過望仙門,來到望仙橋。望仙橋亦稱為下馬橋。到了這里,百官必須下馬,步行至昭訓門。昭訓門這里是大明宮的第一道宮墻。白復平日辦公的公廨金吾衛杖院就在昭訓門的西面。
穿過昭訓門,就算正式進入大明宮。向北步行百步,便來到含耀門,這是大明宮的第二道宮墻。中書省、門下省、御史臺、弘文館、侍制院、國史館就在第二道宮墻內。
中書省和門下省中間,從西至東,分別是月華門、宣政門和日華門,穿過這三門,便是中朝——宣政殿。朔望朝便在宣政殿舉行。
白復到得早,日華門還沒有開。一群同樣等著上朝的官員在日華門前踱著步,等待開門進殿。
此時,天還沒大亮,光線朦朧幽暗,要不注意,還不大容易看清人臉。
兩名內侍宦官來到白復的馬前,躬身一禮,道:“是白大人吧,您這邊請。”
從白復拜相之后,白復的畫像就傳遍了內侍省。讓每一名宦官和宮女都銘記白復的長相,以便更好地服侍。
這兩名宦官是專門伺候白復的,早已在日華門等候多時。見到白復出現,趕忙迎了上來。
白復曾為左千牛衛中郎將,也算經常出入大明宮。被宦官如此貼心照顧,也算是第一遭。
白復不由感慨,怪不得大家都愿意當官。當了官,更要想盡法子當大官。官大一級壓死人啊!
兩名宦官打著一對紅燈籠在前面帶路,把白復帶到日華門旁的一個小庭院。
這個小庭院名為“集賢齋”,是早朝前官員用膳的地方。
小庭院干凈整潔,院內有十數張胡榻,桌桉上擺著碗快。數十名宦官腳步輕盈、忙前忙后,給就坐的官員端茶倒水,盛裝糕點、飯食。
這個庭院雖小,卻是天下官員神往之地。能在這里用早膳的,都得是三品以上的高官。普通官吏只能在上朝的路上,在馬背上湊合吃兩口。
這一點點特權,就拉開了重臣與朝臣的區別。庭院門檻雖淺,絕大部分官員一輩子也踏不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