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陸有才可能是被他所看到的淮軍“小好”形勢迷惑住了,又可能是真的以為已經改朝換代。
所以,眼瞅著自家侄子當了大官,自個也不用種地到揚州享福去,那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肯定要想方設法幫一幫陸家族人,給他們在侄子手下安排些事做。
這樣,大伯在家族這一塊肯定臉上有面子,再說小四子身邊有些家里人幫襯也是好事,總不能好處都叫別人得了去吧。
這種心態是人之常情,沒有什么好詬病的。
因為不識字不會寫信的緣故,所以大伯是叫人給陸四捎的口信,大致就是這個陸有學在他們陸氏一門能稱“秀才”,以往祭祖時都是有學在操持,為人公正,陸氏族人有什么矛盾也都是有學負責調解,是個很不錯的人。
原本大伯是想直接叫小四子給有學安排個官做,卻被兒子文亮阻止了,說有學叔能做什么事要小四子自個安排,是當官還是干什么,小四子心里能沒桿秤?你這直接讓小四子給安排當官,萬一有學叔不是當官的料,把事情辦砸了小四子心里怎么想?會不會怪你這個大伯多事?
“小四子如今是大順朝的節度使,管的人多,辦的事也多,咱們陸家人這會最應該做的是不給小四子添亂,不能讓人家大順朝說咱們小四子任人唯親,那樣對小四子前程不好...再說了,要是小四子真聽了你的把咱們陸家人都給當了官,那別人有樣學樣,不亂套了?”
陸文亮對他爹安排陸家人到堂弟手下當差辦事是有意見的,陸家除了一兩個認字的其余都大字不識一個,哪是當官的料?再看看人家劉通會和鄭府尹他們,要么舉人老爺出身,要么進士老爺出身,說的話頭頭是道,那才叫做官的,哪像他們這幫泥腿子啊。
不過他爹執意要給有學叔安排,陸文亮也不好多說什么。
陸有才一想也是,便沒直接提讓陸有學當官的話,可陸四何等聰明之人,從大伯這番話就知道他老人家在想什么。
對親族這一塊,陸四態度是鮮明的,能用的就要用,不能用的給些錢財打發他們回去,生活上確是有困難的也肯定要照拂。畢竟,哪一天陸四要是完蛋了,他的這些父族、母族必定要是被他牽連的。
那么,自家享受造反果實,卻讓親族擔著殺頭危險卻無法從中得到半點好處,這算什么事?
你陸四不用人家,看著是大公無私,一心為公,可對人家公平么?
顯然不公平,也是極度自私自利的行為,說難聽點的就是搏自家名聲。
做領袖的就要胸襟寬廣,任人唯親本質上沒什么不對,前提是這個人如何個用法,又如何個管法。
歷代造反前輩們也大多都是親族被官府殺了大半,余下的都提著腦袋跟著干,沒辦法,不干也掉腦袋。
所以,僅忠誠這一塊,親族還真比外姓來得強,至少在創業初期,親族更值得信任。
兩天后,陸四見了這個叫陸有學的族叔,因為從前雙方并沒有見過的原因,所以起初的氣氛比較“僵硬”。
這個“僵硬”不是陸四擺什么淮揚節度使的架子,而是陸有學這個從沒見過族侄的“賬房”很拘束。
“四爹爹不必如此,小侄是晚輩,哪有長輩在晚輩面前這般放不開的。”
兩世為人的陸四于待人之道還是有些手段的,在其刻意化解下,氣氛便漸漸的開始活躍,陸有學不再如開始那般拘束了,話頭聊得也多。
但自始至終陸四都沒提給陸有學安排什么差事,只問了他些平日做的交易,以及陸家這一族的一些情況。
另外就是讓陸有學開出一份陸氏一族年輕人的名單,叫陸有學告訴這些年輕人,如果他們愿意跟著陸四干,都可以到淮軍中來。
最后,陸四留陸有學吃了晚飯,送他出去時方才道了一句:“有學叔明日可到興化就任縣令一職。”
這讓陸有學愣了好一會,繼而卻不是欣喜若狂,而是一臉為難道:“我這連個功名也沒有,怎么能做縣令呢。”
“誰個天生會做官,不會做慢慢做就是,具體如何做法,小侄這邊有些條條框框,屆時有學叔照這些辦就是。其他的,小侄想有學叔連那么麻煩的賬都能算好,又哪里真有有學叔理不順的地方。”
陸四將自己寫就的一份《縣鄉政權構建及治理》的小冊子遞給了陸有學,里面是關于如何在鄉村設立基層政權的辦法,具體為改舊明的保甲制為鄉村制,村設村長,鄉設鄉公所,從而形成縣、鄉、村三級直轄管治機構。
大順朝的府縣機構除了官名變動外,幾乎一成不變的沿襲了明朝制度,比如三班六房這一塊。
對此,陸四無意改動,三班六房設置既然能夠在明朝存在兩百多年,此后的滿清亦沿用,說明這個官府構架是沒有問題的,并且三班六房的設置其實囊括了社會管理的方方面面,屬于一個很健全的衙門設置。
既然如此,陸四就沒有必要搞一些自以為是的東西出來,或者生硬的將他前世的府縣機構弄過來。這年頭,弄個派出所、民政局、稅務局出來那得多尷尬。
興化以外地區的府縣設置因為淮軍“和平”接收的原因,三班六房人員基本上都留用,興化卻是被殺的精光,所以陸有學過去就是重新構建政權。
從無到有構建一個新的地方政權,肯定就要有人手。總不能光有一個縣令在衙門里,下面的三班六房一個人都沒有。
根據陸四的命令,200名在高郵養傷的淮軍傷兵將全員“轉業”興化,充任三班六房,另外從各部隊中抽出300名老弱調任興化,組成由縣令直接掌握類似治安部隊的武裝力量,使得負責清鄉的淮軍主力能夠陸續從地方抽出。
規劃中,淮軍主力部隊的傷員及服役期限滿三年的士兵都將陸續轉業到各府縣,從而一步步將原有的舊吏員衙役更換掉,從而保證淮軍治下的府州縣完全由淮軍自己的人員充任。
至于書辦這一塊,陸四準備在興化實施公開招募,條件很簡單,就是只要識字,不管你是什么人都可以在衙門應聘,聘上就可擔任具體職務,也是三年一考,合格晉升,不合格罷免,以此方式打破過去傳統的家族式對縣鄉政權的壟斷。
這是一次全新的大膽嘗試,也可以說陸四在興化推行的政策就是他對淮軍根據地的一次試驗。
能否有效果,能否向各地推廣,就要看陸有學對陸四意圖的領會及執行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