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野生動物園  第182章 大鯢的清澈溪澗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我有一座野生動物園 | 可口的橘子   作者:可口的橘子  書名:我有一座野生動物園  更新時間:2021-01-31
 
第二天一早吃完飯,方野就和文職人員開會討論起來其它各個展箱的設計,這么多展箱他一個人確實有點忙不過來,要查找的資料實在是太多了。

文職人員前面一段時間搜集了不少資料,這時候都派上了用場,包括各種動物原本的生境,適宜的溫度和食物,提出各自的想法和意見。

除了一般的展箱,兩棲爬行館里面還有一些空間更大的展區,一個面積為2050平!

目前預備的兩個一個是給竹葉青,另一個是給中國大鯢。

同屬于中國名氣很大,比較有特色的兩棲爬行動物,給它們的展區當然要有排面一些。竹葉青的體型雖然小,用一間大型展區也不算浪費。

中國大鯢俗稱娃娃魚,雖然叫魚,但其實并不是魚,而是現存體型最大的兩棲動物,最大的體長可達兩米,是中國的國寶之一。

發現的最早的化石距今有1.65億年,可以說是動物界的活化石!同樣被稱為活化石的大熊貓歷史也不過才800萬年。

比起一般的青蛙蟾蜍,大鯢對于生存環境要挑剔很多,在自然界里凡是有大鯢出沒的棲息地,都是植被覆蓋率高達8090的茂密山林,周圍一定要水源充足有山澗小溪,大鯢需要靠濕潤的皮膚來輔助呼吸,而茂密的叢林既可以遮擋陽光,又營造了濕度較大的空氣環境,避免它因為皮膚干燥而窒息。

成年大鯢就算有爬上陸地的能力,也只敢在緊挨溪水的陸地活動,因此山溪和流水是大鯢這種兩棲動物生存的必備條件!

除此以外1628度的水溫是大鯢最舒適愜意的,當水溫低于4度或者高于33度時,大鯢的攝食量就會減少,行動趨于遲鈍,生長緩慢。

大鯢對于棲息地的地質地貌也很有講究,它喜歡棲息在石灰巖地區,在河水長期的侵蝕下,這些地區會產生許多有回流水的自然溶洞、暗河和洞穴,成年的大鯢一般是獨居的,一但認準一個洞穴就不會輕易搬家。

這些洞穴不但成為大鯢最好的避難所,在這里避光休息、躲避天敵,還是它們孵化后代的后花園,正是因為有這種特定的隱蔽繁殖場所,大鯢才得以代代相傳延續了上億年。

而且大鯢對于水質也有很高的要求,說是有潔癖也不為過,適宜生活的水質必須清澈潔凈富含礦物質,水溶氧量不能低于5毫克每升,幼體發育成長階段,水氧含量甚至要高于5.5毫克每升,已經接近人類的健康飲用水標準。

茂密的森林、濕潤的空氣、適宜的溫度、隱蔽的洞穴、流動的河水、潔凈的水質、豐富的食物,這一系列的條件對于大鯢來說基本是缺一不可。

正因為對生存環境要求的苛刻,大鯢也被視為環境指示生物,被稱為“煤炭里的金絲雀”,在野外能看到大鯢的話,說明這里的環境是相當不錯的,基本上可以稱為世外桃源了。

然而隨著人類活動增多,環境污染,現在野外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已經處于極度瀕危,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隨著中國大鯢人工養殖技術的突破,大鯢甚至被搬上了餐桌,許多保護區也從大鯢的養殖場購入幼鯢進行放生。

看似大鯢的保護形勢一片大好,其實最近幾年一項關于大鯢的研究顯示,中國大鯢種群至少包含了5個不同的演化支系,也就是5個不同的亞種,無序的引種養殖和放歸已經極大的破壞了大鯢的基因多樣性,野生大鯢可能正在無聲無息地滅絕中。

基因污染危害的另一個典型例子是家牦牛和野牦牛的雜交,雜交帶來的基因污染會讓野牦牛的體型變小,失去一些對高原耐寒、含氧量低的適應特征,能選擇的生存范圍變小,會因此帶來一系列的影響。

因此展出大鯢不光是展示這種遠古的活化石,更是有很高的保護教育價值,看到大鯢面臨的危機是很令人警醒的。

首先作為環境指示器,大鯢對于能導致物種滅絕的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高度敏感,如果它們先一步走了,那么其它的物種也將逐漸步入后塵。

再一個可以引入關于基因污染的展牌,告訴游客基因污染的危害,不能隨意亂放生!一定要有科學指導的進行放生,否則不是為善,而是在進行作惡。

前面浣熊展區的科普展牌介紹過放生造成的物種入侵,兩相結合效果更好。

給大鯢設計展區環境,自然要模仿野外的山澗溪流,瀑布水潭。

大鯢的展區是狹長的一面,寬度為2.5米,長12米,里面先布置上一條彎折的小溪,溪水最淺處為2030厘米,最深處的水潭有一米深。

溪水底部鋪上一層小鵝卵石,上面再鋪上一些大鵝卵石,一看就是溪水經年沖刷,把石頭的棱角都抹去了,一個個圓潤光滑。

裝上水循環系統保持水體的凈化,冷水系統模擬自然的水溫,控制在18度左右,噴淋、造霧、照明系統模擬自然的降雨、晨霧等等天氣。

溪水是游客的這面,這樣游客可以近距離觀賞到水平面以下的水體剖面,大鯢在無比清澈透明的水里活動,水里還會放上一些青鳉。

青鳉是一種小體型銀色半透明的魚類,同樣對于水質變化敏感,喜歡水質清澈的凈水,作為大鯢的鄰居剛好。

展區對面是黑色濕漉漉的溪岸,有山石聳立,一處滴水的巖壁下方,有一個凹進去漆黑的洞穴,仿佛神秘的溶洞一般,這里可以作為大鯢的居所。

選取湖南海拔7001200m左右生長緩慢,耐陰性強的石菖蒲、蕨類、棕竹和苔蘚作為植物,零零散散種上一些,再放置幾塊沉木搭在溪岸。

涓涓水流順著巖壁不斷往下滴落,時緩時急,有些直接低落到水中,有些打在蕨類翠綠的葉子上,棕竹在水中投下斑駁的影子,大鯢和青鳉在無比清澈的水中游動嬉戲,這樣的環境里一定會生活得無比愜意。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