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曲南家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
來到曲南家,方野他們和家里的女主人,還有曲南的幾個孩子“扎西德勒”問好了一通。
小女孩小男孩,臉上都是被曬得有點發黑,戴著民族首飾,衣著淳樸。
藍鯉掏出來幾包之前準備的糖果巧克力,和小朋友們笑道:“你們好啊,這個是給你們的禮物!”
小孩還有些害羞,沒有拿。
曲南看了一下禮物,和孩子們說了兩句什么,孩子們才收下了,對著他們不斷道謝。
勤勞的女主人熱情地端上來酥油茶,還有一些吃食,她也不會說漢語,只是不斷做手勢示意他們喝茶吃東西。
方野嘗試了一下,感覺酥油茶味道還不錯,奶香醇厚,咸里透香。
多吉笑道:“喝點這個有好處,可以緩解高原反應,還能預防嘴唇裂皮!”
“是嘛,那得多喝點。”
一般觀察大多數獸類最好的時間段是早上天剛亮,和晚上天快黑的時候,這個時間段動物相對活躍一些。
天黑前還可以出去尋找雪豹,不過方野沒那么著急。
就待在屋里,和藏民聊聊天也不錯,了解一下呂老師他們在這邊做的工作,看看當地人與雪豹之間是怎么相處的。
見方野有興趣了解,曲南也是娓娓道來,自己所知道的地方傳說,還有一些社區關于動物保護的事情,多吉幫忙給兩人翻譯。
曲南道:“雪豹,是空行勇士的坐騎!”
多吉幫忙解釋了一下,在藏傳佛教里,空行是一種護法神,女性稱為空行母,男性稱為空行勇士。
方野聽著他們講,了解逐漸深入起來,頻頻點頭。
在這邊,有著山神圣湖的文化。
在吐蕃王朝之前,山神崇拜是雪區共同的信仰,每一個部落都有自己特定的神山,居住在這個山上的神靈被作為部落的“保護神”而得到崇拜。
這種信仰文化一直延續下來,藏民認為神山像人一樣有著喜怒哀樂,既有庇護人的神山,也有懲罰人的神山。
所以這邊生活的藏民,對自然更加尊重。
曲南說,和諧的關系對人和動物都是有好處的,不管是人,還是昆蟲野獸,都有平等生存的權利。
這種眾生平等呵護的文化,對野生動物的態度天然就更好一點。
對他們來說,一只雪豹,就像是山神的坐騎一樣,行走在山脊線上,是很敬重的。
當科研人員過來,做對雪豹的調查的時候,請求村民的幫助。
當時這邊開礦很厲害,開礦都是在當地百姓的神山圣湖上面。
所以老百姓很高興,因為如果說要保護的話,他們就有權利去管這些,包括外面來了盜獵或者是一些來開礦的人,而保護神山以及周邊是有功德的,得到了村子里很多牧民的支持。
方野聽得有些感嘆!
當初保護大熊貓的時候,都是對周邊村民不斷進行宣傳,人們一直在問,為什么要保護熊貓,保護熊貓和自己有什么關系。
但是到了雪區這邊,藏民不覺得保護動物,愛護野生動物是一個特別的事情,而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等建立三江源國家公園以后,百姓保護的機制也被采用下來,成為這邊的一個創新。
在國家公園里生活的每一戶人,雇一個監測員,每個月1800塊錢的工資,去做雪豹的監測項目,布置一些紅外相機,采集資料,進行反盜獵的巡護。
因為村民對當地野生動物分布,還有山路的地形都更了解,再一個高海拔地區,本地人習慣在這邊生活,科研人員翻山越嶺,會出現各種不適。
其中也有扶貧的考慮,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曲南作為監測員,主要任務就是在雪豹和各種野生動物出沒的地方布置相機,每個月檢查3到5次,主要是看看相機有沒有壞,有沒有電,儲存卡滿了沒有,檢查的過程中也會進行巡山,順便清理垃圾。
當然,人獸沖突也是一直存在的。
像有的村子,一年能被雪豹捕獵兩百多只牛。
只不過這種神山圣湖,尊重動物的文化在沖突的過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群眾容忍度高了很多,讓雪豹這種動物,能在高原上有一個很好的種群。
山水自然他們這邊過來,做了調查研究后,對于這種人獸沖突,也是想方法去解決。
其實人獸沖突的問題,歸根結底反應的是人之間的沖突,不同人群在對待野生動物之間的分歧。
因為像他們這樣的科研人員,外界喜愛野生動物的人,希望雪豹在這里生存,但是并沒有付出什么,而當地百姓是實實在在付出的。
不管百姓愿不愿意保護,這種代價由當地人來承擔并不公平。
所以一開始做了一個人獸沖突基金,一部分由國家公園出,另一部分由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出,牧民給自己的牛每只投保3元。
每個村子里有審核員,牧民發現牛被吃了,可以聯系審核員過來拍照,然后審核員上傳記錄,申請補償。
基金成立后,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損失,也讓牧民更愿意參加到社區保護的工作里。
后面又申請了國家公園的特許經營,也就是現在大貓谷的體驗項目。
監測雪豹的這些人,對雪豹的習性掌握了非常多,帶著游客來進行一些體驗,也可以對藏民進行補貼。
第一年的特許經營開始了以后,收入還不錯,當地政府和百姓一起討論,錢怎么花。
藏族的社區是非常注重公平的。
雪豹的保護,不光是一個人的努力,也是全村人的努力,所以利益是要共享的。
最后商量出來,當導游的這些監測隊員拿45,還有45歸集體,可以給老人買養老保險什么的,剩下10投入到豹吃牛的保險里面。
方野聽得贊嘆不已:“真不錯!”
昂賽這種模式就是一個很好的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例子。
也不是單純的給村民補償,而是尊重村民,推動村民成為保護的主體。
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有許多人在不斷地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