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于順的描述,歐陽辯的心理很是沉甸甸的。
他一開始的打算是先發展慶州的經濟,但現在看來這個打算是很難奏效的,沒有穩定的環境,經濟是發展不起來的。
想一想,剛剛搞個什么市場之類的,然后西夏人就沖進來搶掠一番,把人給殺了,貨物給搶了,甚至還放了一把火,這樣的經濟怎么發展得起來?
怪不得這些邊境如此的窮困,不是他們不想發展經濟,而是根本就沒有這個土壤。
第二天,歐陽辯帶著人到處去巡察,入眼的就是破敗和貧窮,人煙更是寥寥。
不過也是正常,經濟不好,又隨時有戰爭的可能,正常有條件的人都會往內地遷徙,不會留在這里的。
再往外走,歐陽辯才發現其實慶州城還算是好的,因為慶州城在永興軍路還算是靠內地的,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更接近西夏邊境的地方,更是百里沒有人煙,有人的地方就是城堡了。
不過這番巡察倒是給了歐陽辯一些思路。
歐陽辯讓人給在德隆府的姜汝成去信,德隆府離慶州城不算特別遠,大約過了十天的時間,姜汝成就風塵仆仆趕來,跟著他來的還有以前銀監衛和一大幫的勘探人員。
這幾天經過各方的消息,歐陽辯將這次的宋夏之戰給拼湊成型。
五月份的時候,西夏的梁乙埋率領十萬軍隊在距離荔原堡的附近建造鬧訛堡與荔原堡對峙,不過那地方其實是西夏的地方,并沒有侵入宋境。
環慶經略使李復圭卻認為這是西夏的挑釁,派部將李信率軍連夜出擊,可惜打敗了,李復圭殺了李信,為了一洗前恥,李復圭派兵攻破西夏的金湯、白豹和西和市,斬首幾千余。
七月份的時候,李復圭再次攻伐西夏,不過這次梁乙埋有了準備,在洛河川埋伏重兵,大破宋軍。
于此一役,夏國并不罷休,于是傾國之力,入侵環慶,這才導致了這場慘劇。
不過這場戰爭也算是到了尾聲了。
在宋軍的頑強抵抗之下,梁乙埋大軍在大順城、荔原堡接連失敗,柔遠寨又久攻不下,只得轉移目標攻擊懷安鎮,然而也是久攻不下,再次轉移攻擊西谷寨。
粱乙埋率數萬大軍在華池境內各城寨戰斗九日,連遭失敗。
這時,朝廷及陜西各路在其他戰線對西夏展開牽制性反擊,在大夏邊境東翼,宋將折可適出兵夏葭蘆川;
中路知渭州蔡挺進軍葫蘆河;
環慶東側宋將劉紹能在直羅鎮伏擊人侵的夏軍接連獲勝。
尤其是居住在西翼青唐一代的吐番首領董氈乘機東進攻擊夏國西境。
夏國太后驚恐萬狀,梁乙埋擔心夏國國內空虛,興慶、靈武有失,只得領殘兵敗將而歸。
這場歷時不到二十天的戰爭,不僅讓環慶路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也讓西夏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不過這正是歐陽辯的好機會,也是他著急姜汝成到來的原因。
他要繼續建造城堡!
按照宋朝的防守設施分級,一般來說,城最大,寨次之,而堡最小。
在環慶這個無險可守的平原地帶,城寨的作用自然是很大,但孤城難守,這次西夏就是采用圍城,然后讓騎兵繞城攻擊,宋朝只能落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但如果有很多小堡壘呢?
如果環慶處處有堡壘,堡壘之間相互呼應,西夏的騎兵豈敢進入?
這樣的話,堡壘往內的地方不就是大片的良田了么?
有了安全的環境,可供種植的良田,人煙就會稠密起來,這樣,環慶就會繁華起來。
根據歐陽辯的分析,其實宋軍和西夏的戰爭之中,宋軍的勝率其實更高,到了后期宋軍更是差點將西夏滅國,前期之所以敗績更多,主要還是因為后勤的原因。
因為邊境經濟太差,無法供養大軍,所以導致士氣不振,更加無法深入西夏作戰。
現在供應邊境的糧食都是從內地運送過來的,在路上就要消耗很多,如果在這里就能夠產出糧食,還有夠自己產生軍費,那么要投送軍隊進入西夏就容易了。
“您要我們勘測筑造堡壘的地點?”姜汝成皺眉道。
歐陽辯點點頭:“沒錯,我要你根據地勢,然后考慮到城堡之間的相互聯動,這一點王韶會幫你們,你們要選好地點,然后給出建造圖紙,這些我要匯報朝廷。”
姜汝成點點頭:“這次我帶來的人足夠多,四散出去倒也足夠,大約一個月之內就能夠給你,不過,筑造堡壘不會引起西夏的再一次攻伐嗎?”
歐陽辯笑了笑:“這次西夏也算是被打痛了,正好是建造堡壘的機會,而且堡壘不是城,目標也不算大,有西湖城建筑公司,每個堡壘估計很快就能夠建好,等建好了,就不怕了。”
水泥是個好東西,以前建造城堡是非常困難的,但現在有了水泥鋼筋,這個難度降低了十倍不止。
關鍵是有西湖城工程公司這個龐然大物,整個環慶路一起動工,估計也能夠在短時間內建造完成。
宋朝有了西湖城公司工程公司,已經堪稱這個時代的基建狂魔了。
姜汝成自然沒有問題,而且頗為欣喜。
這對他來說又是一個大工程。
環慶路這里修建了城堡,那么永興軍路也都得建起來吧,還有河東諸路、宋遼邊境,到時候都得建起來,這個工程可不比在國內修路差。
歐陽辯的打算可不僅僅這些,他想要的更多!
一個龐大的計劃已經產生了。
歐陽辯寫了一封大約一萬多字的奏疏,大約也可以稱為萬言書了,讓人快速傳遞回汴京城。
趙頊看到歐陽辯的來信,在通覽之后不免為歐陽辯的奇思妙想而激動。
趙頊在興奮了許久之后,才冷靜了下來,仔細地考量了許久,終于決定下來。
趙頊悄悄召集了首相韓琦、次相張方平、參知政事王安石、蘇頌、樞密使韓絳,還有三司使薛向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