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的目光看著朱先生。
朱先生抿完茶后,思慮了一會后說道:
“這應是你尚未練成的緣故,這功法之綱要我曾經和他討論過,此功講究的是以心入魔,以神控魔。
但是這入魔容易控魔難,在打斗中,隨著殺意的釋放,自身的魔性會越來越強,這侵蝕靈臺倒是正常之事。”
“那不知先生可有什么方法可解決這弊端?”小六出聲詢問到。
“這倒是不難,此功講究是的以神控魔,那就只需加強神識清明,便可以保護自己不會被魔念所侵蝕。”朱先生輕笑著說道。
“加強神識清明?”
小六聞言不由思索著,突然,他想到了什么。
“先生所說的莫不是指道藏佛經。”
“燕副捕頭果然聰穎,某些書籍中蘊含天地之理,經常誦讀可有清掃靈臺,靜心長明之功效。不過有的經書又過于繁雜,老朽在這向你推薦三部,皆是言雖簡,卻意無窮之書。”
“還請先生示下。”小六恭敬的起身抱拳道。
朱先生也是笑了笑說道:
“其一便是我道家的《道德經》,此書分上下兩篇,共八十一章,是春秋時期道家先祖老子所著,此書雖只有五千余言,但書中所含之理卻是浩瀚無極。
想當年武當派的祖師張真人便是從中領會了這以柔克剛,以靜制動之理,方才創出了太極這種奧妙難測的神功。老朽一直以來也都在研讀此書,而每次習讀,卻都是有著全新的收獲。”
朱先生首先推薦的便是道家的《道德經》,這書確實是千古奇書,其中所蘊含的道理之深,讓人難以想象當初寫它的作者到底是何種人物。
尤其是在這個武俠世界,這《道德經》更是不得了,因為當年的武林神話,武當派的張真人便是從中得到啟發,這才悟出了太極這一全新的武學之道。
是的,太極不止是拳、劍、內功、它是一種全新的武學之道。
而正是這種武學之道的誕生,才使得武當能夠和傳承千年的少林寺平起平坐。
太極拳、太極劍、太極玄功這每一個都是當世絕頂的神功。
不過這可并不意味著《道德經》是什么珍貴的武功秘籍,《道德經》實際上還是一本哲學典籍,它流通廣泛,幾乎每家書店里都能買到。
張真人當年能夠創出太極神功,雖說確實是從《道德經》中得到了啟發,但這是有前提的,一是你要有很高的悟性,二你本身的武學積累要足夠才行。
簡單來說,《道德經》對于絕世高人而言,是一本高深到足以啟發他們武道之路的高深秘籍,但對于普通人、或者是悟性不是那么高的武者來說,這就是一本哲學典籍。
不過就算不能啟發普通人,但其中那些精妙玄絕的大道理,以及一句句經文中所蘊含的道韻,確實是可以讓誦讀的人,達到靜心凝性狀態。
小六聞言,嘴角露出了一絲輕笑,不過他并沒有表態,他等著朱先生繼續說下去。
“這第二部便是先秦奇書的《陰符經》,《陰符經》是何人所著已經無人能說清了,有人說是上古軒轅黃帝,有人說是縱橫家鬼谷子。
但不過不管何人所著,其中短短三百余字,卻是道盡天地生殺之機,陰陽造化之理,可以說這是一部不下于《道德經》的千古奇書。”
小六聞言,嘴角再次露出了一絲輕笑。
朱先生繼續說道:
“而除了這兩部奇書以外,還有一本,這本實際上更適合你現在這種狀況,這本書便是佛家的《心經》,此書意在明心見性,講究諸法空聞,可以說是十分適合你。”
小六聞言,嘴角不由再次露出了一絲輕笑,因為這三本書,他剛好都曾經讀過。
不過由于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再加上他當時又沒有過目不忘的能力,所以他現在已經忘得差不多了,背也是只能背得一小些段落了。
他這過目不忘的能力,不能作用于從前的記憶,真是有些可惜。
不過也無大礙,不記得了,重新再背不就好了,對于現在有過目不忘能力的他來說,背書怕是這世界上最簡單的事了。
“多謝先生的指點,小六待會就去書店買書去。”小六抱拳謝道。
“書店買書,不用不用,剛好老朽這里就有這三本書。”
說著,只見朱先生轉身從書架上取下了三本書來。
“先生這怎么使得,這您還要看呢。”小六連忙推辭道。
“不礙事,老朽聽聞燕副捕頭有過目不忘之能,正好想親眼見識一下。”朱先生輕笑著說道。
聽到朱先生的話,小六面容不由一滯,他不用想都知道這是誰說的,這肯定是那位畫畫老人說的,看來那位老人家跟蹤自己很久了,居然連這都知道了。
“既然先生想看,那小六也就獻丑了。”
既然被人知道了,小六也是不藏著了,正好這也可以解釋他為什么短時間內會變得識字的原因,有這能力,學會識字很難嗎?
在朱先生的眼皮底下,小六飛快的翻看完了三本薄書。
朱先生看著小六一盞茶不到的功夫,就把這三本書翻完了,不由有些驚異,因為小六剛剛根本不是在看書,而是在翻書。
“全記下來了?”
“全記下來了。”
小六點了點頭,這三本書合起來都沒有六千字,再加上曾經自己看過有些許印象,自然是一下子就記下來了。
不過就是《道德經》的內容和自己曾經讀得有些不大一樣,小六知道這是由于版本不同的關系。
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有過目不忘在,這難不到他。
朱先生有些不信的拿書抽考著小六。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天地,萬物之盜也。”“萬物,人之盜也。”
朱先生一一提問,小六一一回答,那是一句不差,一字不錯。
最后朱先生甚至拿出他在書上所做的筆跡來考小六。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我在這句話的旁邊寫了什么?“
“寫了生死相依,利害相傾。”小六不假思索的答道。
聽到小六說出了正確的答案,朱先生不敢相信的看著小六,直搖了搖頭。
“難以置信,這世上竟然還有如此天才?”
“如此體格、如此天賦、再加上百脈具通,簡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