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豪賈  第一百八十七章:揚州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大明豪賈 | 風鵿   作者:風鵿  書名:大明豪賈  更新時間:2021-02-24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人生鼎沸,門庭若市,人山人海,欣欣向榮,好一片繁花盛開之地也”

“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杭州我雖沒見過,但其繁華我也是早有耳聞,但這揚州的富庶絕不亞于蘇杭之地,江南景秀,獨富一揚嘛”

韓雍也笑道。

“想當年煬帝營建東都,江都,修建大運河,龍舟,三征高句麗,弄得百姓苦不堪言,但這大運河確連通南北,造福于后世,運河漕渠,造就汴京,臨安富庶,至今百有余年,如今北至通州,南至杭州,因這大運河而繁富之地,不知凡幾矣”

劉建說道。

“煬帝雖為暴君,且修建大運河只為私利,然這大運河造福后世,從此南北漕渠再無阻隔,由大運河北上,可直達京師,只可惜中間那條黃河到處泛濫,前年水患,使中原一地數千萬人受災,宋元水患,甚至左右了時局,本朝便是因黃河水患而生,每年朝廷都要撥付銀兩萬計,十萬計用于黃河治理,從立國至今,投入治水銀兩沒幾百萬也有幾千萬兩白銀,以后只會更多,水患如此,與如此盛景,對比明顯啊”

韓雍嘆道。

“永熙兄所言極是,一條黃河,耗盡了我華夏多少人力物力,每年都有干旱,洪災,每年都會下大力治理,歷朝歷代,無不如此,要是有誰能夠徹底根治黃河水患,那必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造福后世的大事也”

“建德兄所言極是,要是真有人能根治黃河水患,流芳萬世都是輕的,成為我華夏一代圣賢,神明都不為過,只是黃河水患不是一地,數千里黃河,幾乎到處泛濫成災,沿途百姓苦不堪言,甚至黃河多次變道,或北上奪北海,或南下奪淮河,或當中奪濟水,如今黃河便是奪淮入海,以致淮河只得南流入長江,幾千萬兩白銀投入,確依然無法根治,怕是連神仙也無無根治之法吧”

韓雍說道。

劉建聽后,微微一笑。

說起治理黃河,劉建到是有一整套治理方案,只不過耗費絕對不會低,幾千萬兩都不止,最少都得上億兩白銀,而且還要投入幾百萬人力持續治理數年,才有可能徹底根治。

但如今大明上哪找幾億兩白銀,又投入幾百萬人力。

要是有誰如此,怕是明庭已經被人顛覆了吧。

不過劉建可不缺錢啊,主要是缺人,但以后劉建會四處征服,想想那些蠻夷土著,讓他們來出力不也挺好,用得了漢人出力嗎。

至于如何治理黃河,其實很簡單,首先是找到青海一地黃河源頭,將其保護起來,設立無人區,上游和中游則花費數年,數十年去植樹造林,防風固土,避免水土流失,至于下游,則放棄如今的河道,修建一條全新的河道,修建水泥堤壩,圍堰,混凝土水壩,眾多分流河道,湖泊等,兩岸修建綠化帶,多植樹,種花,種草,并定期維護,清淤,固定河床等等。

如此還怕黃河水患不徹底根治乎。

只是劉建如今肯定不可能把如何治理黃河說出,那完全是自討沒趣。

“自古天意難測,這種事誰說得準呢,說不定此天選之人早已問世,也有可能幾十,幾百年內也不會出現,這誰知道呢”

“建德兄話里有話啊,不過建德兄既然已經說起此事,想必就算不是圣人,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吧”

韓雍看了看劉建,笑道。

“永熙兄這是取笑我乎,我對黃河水患一無所有,又未實地考察過,如何能有辦法乎”

“哈哈哈,剛才相戲爾,建德兄勿怪,走我們去瞻仰一下揚州名盛如何”

韓雍笑道。

“吾正有此意矣”

二人相視一笑,便結伴在揚州城中游覽起來。

揚州歷史悠久,故而名山寶剎,名勝古跡眾多。

且商業繁華,從城內幾乎沒有空閑商鋪,街道上肩挨肩,腳并腳的行人,便可見一斑。

商鋪之中店伙計高吼的吆喝聲此起彼伏,行人進進出出于商鋪之中,各地均是一般。

四條主街,由四門連通城外,城內街坊,城外小巷,盡皆繁華地段,不同的是,內城多是商鋪,以販賣為主,而外城茶社,茶館,酒樓,酒肆,戲院等娛樂為主。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內城黃昏之后便會關門宵禁,但外城不會,故而這些娛樂場所,均在城外扎堆。

到半晚,外城燈火通明,很多酒肆,戲院,茶館均通宵達旦,更別說那揚州瘦馬所在的煙花風流之地了。

當然除去館驛在城內,各種客棧同樣也在城外,于是南來北往的客商,先在客棧安家,再四處流連茶樓,酒館之中,煙花雪月之地。

左右倡優環抱,聽著歌姬歌舞,家中還有瘦馬相陪,再淫詩一首,簡直賽過神仙矣。

不過這些劉建和韓雍都不愛好,故而二人只是沿街逛逛,再尋訪一些名山名盛游覽一番便是。

煙花雪月之地,還是讓給其他人吧。

一路游覽,二人又是一陣歡笑。

外揚州游覽三日后,二人乘船離開了揚州碼頭,沿大運河向北而去。

與劉家一樣,韓家也是一大富商,而且是在京城做貿易的,家中財資不比劉家少,故而韓雍北上,自己也是有兩艘大烏篷船的,加上劉家三艏大烏篷船,一行五艏,排成長排,沿大運河向北航行。

不日便離開揚州,進入淮安府。

淮安府便是如今蘇北一地,就面積來說,在南直隸中僅次于巨無霸的鳳陽府,但經濟相比于揚州,蘇州,就要貧窮許多了。

除去南部的山陽縣外,其他各地缺鹽,缺糧,百姓困苦,生活艱辛。

正因為淮北之地貧苦,缺糧,缺鹽,故而很多糧商和鹽商都來淮北販賣,私鹽貿易,由大運河而來,也見解造就了揚州的繁華。

畢竟在揚州養瘦馬的大部分都是這些私鹽商人。

沿著洪澤湖兩岸,山羊,盱眙,宿遷等地也因私鹽而興起。

私鹽盛行,腐敗必然滋生。

兩淮鹽政簡直就是個腐敗的大本營,官商勾結,令人發指。

有的官員與鹽商結成拜把子兄弟,有的官員與鹽商結成兒女親家,更有甚者直接入股經商,與鹽商打得一團火熱,官不是官,商不是商,官商不分,簡直成了一家人。

有這樣的官員作為掩護,那些私鹽商人,商販自然肆無忌憚,大量販運私鹽前來淮北貿易。

實際上不僅是淮北,如今大明各地鹽政均是一般。

官鹽很貴,而且質量還不好,故而質量優于官鹽且價格低于官鹽的私鹽就應時而生。

更別說鹽課是古代一項非常重要的稅賦,所謂的國家鹽稅正課,雜課花樣百出,在食鹽上陸續出現很多攤派與加征,同時地方政府還會在鹽利上再分一杯羹,明之后官督商銷食鹽,鹽商們包銷鹽,將繳納官方的所有費用同自己的高利潤綜合起來,平攤到賣給百姓的每一斤鹽上,這一來,也導致了古代鹽價長期居高不下,但即便如此,依然比官鹽便宜許多。

一路上看著淮北苦難,劉建心中暗嘆。

如今自己麾下食鹽價格可以說非常便宜。

除去南洋本身海水煮鹽池眾多,并不缺鹽以外,劉建還說服劉信,對百姓買鹽進行適當補貼,如此使得一斤優質食鹽只需要十文錢,同樣的情況,還是糧食,食用油及各種如醋,醬油等調味品的價格。

唯一讓劉建覺得不妥的是如今的銅錢還是以明朝的銅錢為主,而且依照明朝官方的標準七文為一分銀,七十文為一錢銀,但實際上如今民間劣質銅錢,銀兩非常多,所以實際上三四十文至六七十文才能兌換一分銀子,標準不一。

也造成如今劉建麾下貨幣實際上并不統一,優劣參差不齊,還是早日弄一統一貨幣更妙。

劉建心中思索著。

沿著大運河出淮北向北,便進入山東兗州府境內。

過東昌府,便進入北直隸的河間府,順天府就在眼前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