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王陵,建在玉都城外百余里的西北之郊。
不出所料,劉璟下旨,將身經四朝的太皇太后喬鳳,與武王合葬于宋武王陵。
至于太后喬婧,劉璟則力排眾議,并未將母親的棺柩送往趙國平梁的宋懷王墓,而是孤單葬于宋武王陵中的一處偏殿。偏殿之中,金銀珠寶、華服飾品,應有盡有,乃宋武王陵中最最奢華的一處地宮。
閉陵那日,劉璟長跪于母親的棺柩前,一言不發……
母親,孩兒不知,你心中是否有宋懷王的一席之地,就算有,你也不必去那平梁城外的宋懷王墓,因為宋懷王并沒有死。他既然不在那里,你孤零零一個人睡在趙國,又有什么意思?
亦或,你心中的人,竟是你永不愿吐露姓名的人嗎?他究竟是誰,究竟安葬何處,孩兒并不知曉,所以也無法將你們葬在一處。
宋武王陵距離玉都不遠,比歷代宋王陵都近。你安葬于此,便離孩兒不遠。
這些年,孩兒忙于為仇人盡責,卻一日也未關心過母親的喜怒哀愁。你且在這里安眠數十年,等到孩兒百年之時,便建一座屬于孩兒自己的陵寢,將母后移去那里,讓孩兒于地下為你盡孝。
孩兒將喬鳳那個老太婆與宋武王合葬了,外人皆以為此乃人之常情,卻不知,孩兒是想讓那對冤家死后也不得安寧。
宋武王生前所愛,并非喬鳳,否則為何從未立后?喬鳳的后位,是宋懷王登基之后才追加的。他們二人死后長眠一處,從此便是千百年地相互折磨
孩兒兢兢業業地替宋武王當差數年,便也讓宋武王替孩兒報了殺父之仇吧。
可是,孩兒心中的仇恨,又豈止喪父喪母之仇!
孩兒為宋國鞠躬盡瘁,而宋國卻于孩兒有如此血海深仇孩兒一日坐于宋國王座,便一日如坐針氈。至今坐于王位,并非孩兒貪戀權柄富貴,實是除了這個位置,孩兒再不知該到何處去報血海深仇。
母親,宋國囚了你一生,你可曾憤恨?
你到死都沒有違逆老太婆的命令,是否只想保住孩兒名正言順的王位?你保住了孩兒的王位,孩兒便也不能枉坐了這個位子!
宋國令孩兒成了不孝之子,毀了孩兒的終身,亦讓孩兒背負了孩兒原本不愿背負的痛苦和悔恨.孩兒會將這一切,一樁一件,不惰不漏地還給宋國!
理罷愁緒,劉璟緩緩起身,獨自沿著地宮的昏暗甬道向陵墓外走去。
忽然一道白影躍進了宋武王的墓室。
劉璟面無表情地跟上去,隨手掩上了墓室的石門。
“沒想到,父王竟來得如此遲。”劉璟對著空空的墓室道,“天下的不孝之子,今日雙雙齊聚于此,真應該開一壇這地宮里的老酒,好好敘一敘。”
宋武王的棺柩之后傳來熟悉的聲音:“我云游四方,前不久回到平梁,才看到你寄來的書信,得知太皇太后病重。雖然馬不停蹄,卻還是未能趕來見我的母親最后一面。”
劉璟冰冷道:“父王離開宋國二十余年,有些人,見與不見,對父王來說,又有什么分別?”
趙王的聲音平靜:“璟兒,這些年,多謝你。我能理解你的不易。我對你,也有很多愧欠。”
劉璟輕嘆一聲,說:“陵墓幽深,這里沒有旁人,我便對父王說幾句真心話。這些年,拜一走了之的父王所賜,我必須加倍努力,日夜勤勉,才能保住王位,保住性命。長大之后,我自以為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民,惟愿當一位名垂青史的宋王。我也曾幻想,若是父王沒有‘戰死沙場’,而是一直陪著我,教我讀書、教我為政,我會不會長成一個更好的人,會不會在面對兩難抉擇之事時,能夠做出更好的選擇……”
趙王仍隱在石棺之后,打斷劉璟道:“璟兒,你已盡力,換做是我,我也不會做的比你更好。我今日前來,除了祭拜,也是想來見你一面。”
劉璟冷笑:“一直隱在暗處,便是父王所說的‘見面’嗎?”
趙王道:“我面容可怖,不愿再嚇到你。”
劉璟不在意道:“父王是想對我說什么嗎?”
趙王道:“如今九州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父王想讓你答應我,不要為了擴張宋國的版圖而興兵伐楚,不要為了一己私欲而攪擾萬物康寧。你既想當一位名垂青史的宋王,便應明白,何謂明君。”
劉璟淡然道:“依父王之見,何謂明君呢?”
趙王道:“我的父王也問過我同樣的問題。當年我的回答是,‘澤萬民為先,其次有宋。’今日,我的回答仍是如此。”
劉璟慢慢朝宋武王的石棺后走去,邊走邊把右手放到了腰間懸掛的長劍劍柄之上,道:“所以當年宋武王沒有立你為太子。所以今日,你不是宋王,而是趙王。”
“璟兒……”趙王話音未落,只聽“唰”的一聲,宋王劉璟長劍出鞘。
墓室無光,不見寒芒。
劉璟繞過石棺,一劍刺向趙王,使的正是烏衣劍法中的一招“與虎謀皮”。
趙王立即移步后退,亦拔出懷王劍相擋,用烏衣劍法中的“兔走烏飛”一式,化去了劉璟的劍鋒。
劉璟一驚,不知趙王竟也會使烏衣劍法,而且使得行云流水,毫無破綻,定已溫習多年。
漆黑中,兩王劍鋒頻頻相交。相較之下,劉璟的烏衣劍法略顯生疏。劉璟換了些別的劍法,卻在招式上無法與趙王所用的烏衣劍法相媲美,只好又換回了烏衣劍法。
劉璟屢出殺招,趙王便也不再退讓。
十幾招過后,劉璟雖得先機,卻自知劍法不敵趙王,于是幾步躍到墓門前,按下機關,石門便徐徐開啟。
劉璟退出墓門,大喊道:“有刺客!”
墓道盡頭,劉璟的近身侍衛凌飛持劍而來。
趙王喝道:“璟兒!不可一錯再錯!”
劉璟有凌飛相助,便不再慌亂,一邊刺向趙王的后頸,一邊道:“你死在此處,有父母親人相伴,總比平梁城外的荒地要好!這便是——孩兒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