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的心頭好則是新買來的馬兒—千里。
他每天雷打不動的去打最嫩的草回來喂馬,一有時間就牽著出去溜溜。
還好馬兒脾氣比較溫順,石頭一個人也能拉的住,宋明曦跟了幾回見沒什么問題就放心了。
“千里,姐姐說鮮草不擋餓,你的胃還比較細,要少食多餐哦。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你乖乖的,我每天打多多的草回來,曬干給你當宵夜,這樣你就能長得壯壯的,跑起來會更快的,像你的名字一樣,一日千里!”
“對了,我現在可以把千字文整篇都背下來了,你想不想聽聽?你肯定想的,畢竟你是姐姐看中的,一定是個非常好學上進的馬兒,我這就背誦給你聽。”
石頭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經地搖頭晃腦起來,聲音雖稚嫩,吐字卻清晰。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宋明曦站在廊下聽了好一會兒,見他小小的身影在那兒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在心里暗暗嘆了一口氣。
她在想是不是該讓石頭去上學?這小子很喜歡讀書也很有靈性,之前是心疼他要走路上下學,畢竟楊柳村到鎮上有幾十里路,可現在買了馬車,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想到這,宋明曦上前拍了拍他的小肩膀:“一個人在這里嘀嘀咕咕做什么呢?”
石頭猛地回過頭來,看到宋明曦,咧嘴笑道:“姐姐,我在和千里說話呢。”
“說什么呢?”
“嘿嘿......”石頭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宋明曦笑著問:“想不想坐馬車出去走走?”
石頭眼睛一亮:“可以嗎?”
“當然,去把娘和妞妞叫上,咱馬上就能走。”
石頭歡呼一聲,扭頭就跑:“娘,妹妹......”
一家人套好馬車,喜滋滋地坐了進去,出發去了鎮上。
除了宋明曦,幾人還都是第一次坐馬車,又是自家的,感覺很新鮮,一路上都興奮不已。
馬車很快,不到半個時辰,青河鎮就到了。
宋明曦先把馬車寄存,順便打聽了一下鎮上學堂的情況。
鎮上一共有兩家學堂,每家都有兩個夫子。
其中一家是位四十多歲的秀才和他的童生兒子,童生一般給剛入學的學生啟蒙,秀才的學生年紀會稍大一些。
另一家學堂要比第一家大,兩個夫子都是秀才,不過,這家束脩更貴,規矩也更多,不僅筆墨紙硯要由學堂統一購買,而且學生必須統一著裝,因此每人每季都要交一定的置裝費。
所以這家學堂,普通百姓是上不起的,學生大多來自鎮上家底不錯的人家。
宋明曦對第二家學堂印象不是很好,在心中先打了個叉叉,連教書育人的先生都滿身銅臭味,風氣太差。
因此打聽了第一家學堂的地址,宋明曦就領著三人上門了。
石頭尚且一無所知,跟著宋明曦身旁邊走邊看,忽聞一墻之隔傳來朗朗的讀書聲,他一抬頭,這才發現自己正站在一家名為文培學堂的大門前。
石頭詫異地扭頭去看宋明曦,問道:“姐姐,咱們怎么到這來了?”
他記得,村長家的孫子就在這兒念書。
宋明曦捏了捏他的小手,笑道:“帶你過來看看,怎么,不想來?”
石頭愣怔了一下,清澈如水的眸子里倏的爆發出一陣狂喜,隨即又一點點黯淡下去。
他想來,當然想來,可是,他家太窮了啊,聽說所有的銀子都用來蓋房子和買馬車了,如果再送他來讀書,姐姐肩上的擔子就更重了,他不想姐姐那么辛苦。
石頭抿了抿唇,下定決心,剛要說自己不想來,就被宋明曦牽著小手上前。
塞了幾文錢開路,門房也沒多說什么,領著幾人就進去了。
學堂地方不大,據說只有兩個班,一個是啟蒙班,都是初入學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另一個班的學生則是十歲以上有一定基礎準備科考的。
幾人一路走來,朗朗讀書聲不絕于耳,處處彌漫著一股濃郁的書香氣息,目前為止,宋明曦還挺滿意的。
忽然,一道嚴厲的聲音傳來。
“我說過多少遍了,為什么總是記不住?你看看你做的事,太讓夫子失望了。”
宋明曦腳步一頓,抬頭看去,只見堂屋廊下一個夫子背著手一臉怒氣,對面站著一個約莫十來歲身量單薄的少年。
此時正低垂著頭,稚嫩的嗓音細細弱弱的:“夫子,我只是,想幫家里做點活。我家現在困難,我爹病了要吃藥,我娘一個人地里的活干不了,我想......”
“你想你想你想,你想什么?”夫子嚴厲地打斷,語重心長地道:“我早就說過,從入學的第一天,你們就成了清貴的讀書人,讀書人的手是握筆寫字的,怎么能去干粗活呢?你看看你的手現在都粗糙成什么樣了?用這雙手去翻書本,書頁都能被劃破。”
宋明曦越聽眉頭皺的越緊,這說的什么話?干粗活與讀書又不是什么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關系。
夫子還在疾言厲色地訓斥:“你家困難,其他人家就不困難了嗎?沒聽說過‘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嗎?你讀書好了,以后出人頭地,一切困難不就迎刃而解了嗎?現在的窘境只是暫時的,你缺錢,可以跟夫子借,下什么地呢?如果想幫襯家里,你可以去找個抄書的活,夫子會阻攔你嗎?”
學生的頭快埋到了脖子里,聲音更是像蚊子似的:“鎮上抄書的學生很多,我的字寫得不算頂好,書鋪的老板給的價太低了。”
“你不反思一下字為什么寫的不好嗎?就是因為你用這雙本該拿筆的手去拿鋤頭了,你把本該習字讀書的時間浪費在干粗活上了。你要謹記,你是讀書人,讀書人就該做讀書人的事,別被旁的雜事亂了心思。”
“夫子,我......”
“好了好了,我不想聽你說,這事只此一次,下不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