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們任由火車把自己送到滬上。
下車時為第二天的上午十一點鐘,晚點約半個小時。
一行人乘坐有軌電車,直接入住陳念恩單位的招待所,開了兩間房。
方便陳念恩下午上班。
他這個月只能請三天半的假,極為順利地趕在中午前抵達,甚至有時間陪同舅舅和妹妹妹夫到附近的國營飯店解決午飯。
下午,他上班。
李大柱和李云生不敢閑著,他們拿著戶口本和各項證明到銀行兌換美元,再到華僑商店轉轉,打聽購買拖拉機的渠道,而李星星和夏明星則悠閑地先回招待所。
愛美的人非常注重形象。
反鎖門窗,拿毛巾被當窗簾遮擋門窗,熱水兌涼水,相互擦擦身,換上干凈的衣服。
小兩口清清爽爽地逛街去也。
工作?
報到?
不著急,不著急!
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拜訪趙海云。
夏明星清楚妻子的心事,主動提出來的。
拜訪,不能沒有禮物呀!
先到銀行兌換一千美元,按匯率,拿到兩千多rmb和同等面額的僑匯券。
工作人員給予善意的提醒:“你們可以到華僑商店用,可以送人,可以交換,唯獨不能進行買賣,不要輕信華僑商店門口的打樁模子。”
李星星不解:“什么是打樁模子?”
不懂,很不懂。
“就是倒賣票證的票販子!”工作人員解釋道。
李星星恍然大悟。
黃牛啊!
六七十年代的確是黃牛猖狂的時期。
她好奇地問道:“我聽人說什么華僑商店入場證,需要嗎?”
記不清華僑商店入場證是哪一年出現的,必須問清楚。
“那倒不用,沒這項政策。”
聽了工作人員的話,李星星頓時明白這玩意兒是后來出現的了。
仔細觀察手里的僑匯券。
最大面額是一百元,豎著的中間部位上方標有“滬上市僑匯商品供應證”的字樣,下面是面額和發行單位、發行時間、有效期等,蓋著好幾個圓章子,兩側和下方則印著糧食、食用油、棉布、黃豆等副券以及面額,十分復雜的樣子。
工作人員又道:“副券得由柜臺售貨員剪下來,個人剪下無效。”
李星星表示受教,“謝謝提醒!”
高高興興地逛華僑商店。
“我在滬上求學時,沒有華僑商店。”夏明星說道。
李星星眨眨眼:“最近幾年才有的呀!”
好像是五五年,保護僑匯政策進行不過五年左右。
甭看華僑商店的服務員同樣高傲,但沒友誼商店門童那種拒絕國人進入的派頭,畢竟有僑匯券的多是僑胞,來源于海外親友的匯款。
友誼商店對外,看在友誼的份上,來吧,花點小錢錢。
華僑商店對內,大家都是同一個老祖宗,來吧,花點小錢錢。
追根究底,就是國家急需外匯儲備,想盡辦法地讓大家使用外匯,給有外匯的人民群眾提供大量的物資供應。
凡是友誼商店有的,華僑商店里基本齊備。
甚至,有更多的進口商品。
高檔化妝品、高檔皮包皮鞋、電吹風、電冰箱、洗衣機、自行車……
還有工藝品柜臺、金銀首飾柜臺、服裝柜臺、煙酒柜臺、布料柜臺、副食品柜臺……
商品真是應有盡有,令人目眩神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