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哥叫李定國  第十四章:八旗殺到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我大哥叫李定國 | 鄖陽小君子   作者:鄖陽小君子  書名:我大哥叫李定國  更新時間:2021-03-29
 
“只管順著山澗走,這云南雨水充足,山澗里能夠看到暴雨沖刷的痕跡,我們沿著這個,必將走到怒江邊的。”

磨盤山距離怒江不過二十來里道路,他就不相信了,還走不到怒江邊了!

胡國柱拄著長刀,皺眉看看身邊一眾無精打采的軍卒。

上午跟著他們逃出包圍圈的,還有五千余人,不過是半天的功夫,竟然只剩下兩千多人了!

“親衛,給我殿后,再有私自脫逃者,殺無赦!”

胡國柱滿腔怒火。

吳三桂扭頭,看看只剩下一小半的士兵,不由得長嘆一聲。

這些兒郎跟著他,一起從山海關殺到了彩云之南,卻不想在他最失意的時候,竟然紛紛棄他而去。

“大杰呢?”

吳三桂詢問道。

夏國相扶著擔架,一刀砍斷一根伸出來的枯枝:“王爺,高將軍在前面帶路呢!”

他惡狠狠的啐了一口,言語里帶著七分火氣:“馬鷂子那個混蛋,竟然率部潛逃了!”

從磨盤山逃離的時候,馬鷂子還跟在他們身邊,誰知道等到擺脫明人追兵之后,卻不見了馬鷂子,一番清點,這才發現,這廝將他的兵卒也給帶走了!

“罷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吧!”

吳三桂無力的說了一句,卻沒有看到,就在夏國相剛才斬斷的枯枝里,有一條半尺長的紅色夾子大蜈蚣,從樹心里爬了出來。

那東西,正半邊身子掛在樹枝上,一對火紅的大鉗子,尖端黑的發亮……

“啊!”

吳三桂剛剛走過斷枝,身后一名親兵就猛然捂著脖子,痛苦的嘶吼起來。

夏國相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正巴在親兵衣領上的蜈蚣,在它扭過頭來反咬自己之前,使勁摔在了樹干上。

“吧唧!”

夏國相一腳將蜈蚣踩成了肉泥,急切道:

“有沒有被咬到你?”

夏國相剛剛尋問一句,卻看到那士兵手捂著的脖子處,已經腫起了一個雞蛋大的毒包,甚至周圍的皮膚都變黑了!

“忍著!”

夏國相拔出長劍,猛然劃破了毒包。

“啊!”

親兵皺緊了眉頭,止不住的慘呼道。

“現在感覺如何了?”

夏國相幫他擠了毒血,開口詢問道。

“倒是不那么漲了,只不過被咬的這一片又疼又燙的……”

云南的毒物,委實太過厲害,幾乎就在士兵被咬的下一刻,夏國相就給他放出了毒血,卻還是見到那士兵脖子上青紫了一片……

……

若說蜈蚣、蝎子、毒蛇厲害便也罷了,畢竟整個天下,這些東西都是帶毒的。

但是,士兵們時不時被不知名的昆蟲咬中了,會中毒;被飛蛾咬了,也能奇癢難耐,甚至隨手拍了一個青蛙,都能中毒死亡,這就讓人難以理解了……

吳軍走的很是艱難,縱然夜幕降臨,卻也不敢停下來休息——因為晚上的毒蟲會更多。

……

磨盤山后山,一些標準圓臉的低矮士兵,正抱著一個大壇子,挨排挨的發放東西。

“小侯爺,這個給你,捏碎化水,擦在身上,就能防備蟲咬了。”

一個棕黑色皮膚的土司兵,從壇子里掏出一枚鴿子蛋大,圓不溜丟的黑黢黢丸子,遞給了竇逐北。

土兵的話語很是難以聽懂,若不是原主與這些人已經接觸了好幾年時間,竇逐北根本就聽不懂土兵在“嘰哩哇啦”的說些什么。

“大兄弟!謝謝你了!”

竇逐北真誠的道了謝,那廝嘿嘿一笑,又嘰呱了一陣,這才離開。

他伸手將丸子放在鼻翼下輕輕聞了聞——

“嘔!”

竇逐北差點沒被熏吐了。

臭,很臭!

比前世他曾經因為好奇使用過的“臭蚊香”,點燃后的味道還難聞!

李定國不知道什么時候走了過來,他一邊將藥丸捏開,兌了水之后,朝身上涂抹,一邊笑道:

“逐北,這是土人才會制作的東西,這玩意,要比蚊香還好用呢!”

竇逐北捏著鼻子,將藥丸化開,擦拭在身上。

惡臭撲鼻而來,就仿佛食人花的那股“香味”一樣……

他只覺得自己的鼻子都要失聰了……

李定國哈哈一笑,卻是席地而坐,然后隨手將火把插在地上:“來跟我講講,我總覺得你昨天的那個戰壕,還是可以變化的……”

這就是名將的嗅覺嗎?

竇逐北不由駭然……

……

怒江之畔,多羅信郡王多尼,和多羅平郡王羅可鐸正站在北岸。

吳三桂搜集了左右一百里內的所有船只,用繩索橫在怒江上,形成了一道簡易的浮橋。

而貝勒杜蘭已經帶著本部三千大軍,渡過了怒江。

“平郡王,此戰過后,天下必當定鼎啊!”

信郡王多尼大笑起來。

“是啊!”羅可鐸野笑了起來:“張煌言無根,不足為慮,李來亨雖然悍勇,然而夔東乃是山區,雖然便于防守,然則沒有依靠,終將滅亡!“

“是啊!”多尼冷哼道:“我們而今所慮者,便是廈門鄭氏了!”

“不足為慮!”羅可鐸搖搖頭:“鄭芝龍在我們手上,縱然鄭成功不降,只消我們將鄭芝龍家眷全部斬殺,必然能活活氣死鄭成功,若此,鄭氏就四分五裂了,到時候,廈門等地,反手便可取之!”

“哈哈哈哈!”

兩人仰天大笑,這個花花世界,就將是他們滿人的了!

皇帝已經下旨,滿人不用干活,便有鐵桿莊稼,只可惜前些年殺得太狠,使得天下人丁稀少,皇帝前年統計,全國竟然只剩下一千零六十三萬丁口了。

雖然還有明統區沒有統計,但,此間也不過只有數十萬丁而已!

(丁口,指的是婦男。什么意思呢?就是說16--60歲之間,擁有民籍的家主、主母、子女,至于小妾、下人、逃人、匿人,民辦青樓……這些都是不計數的,丁口數量乘以六,大約便是正常人口數據。)

(明朝丁口數據--官方為六千多萬,實則不可信,因為士人不納稅,百姓們都投靠士人名下,成為逃人、匿人,保守估計,明末人口在四億以上。)

清兵依次開始渡河,有了吳三桂給他們架設的浮橋,這河流湍急的怒江天塹,倒是化作了通途……

……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