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哥叫李定國  第一百三十六章:會見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我大哥叫李定國 | 鄖陽小君子   作者:鄖陽小君子  書名:我大哥叫李定國  更新時間:2021-03-01
 
劉進忠親自接見了竇十五,甚至,執禮甚恭:

“罪臣劉進忠見過天使,此生能得天使容顏,罪臣縱死無憾!”

劉進忠匍匐在地,向竇十五請罪道。

“哈哈,將軍說的哪里話,將軍能夠棄暗投明,便是大幸,某來的時候,我家侯爺已經有言在先,只要將軍投正,過往一切,既往不咎!”

竇十五一把將劉進忠拉了起來,親手拍打著他膝蓋上的灰塵,開口道。

兩人都是軍中悍將,自然知道對方的話語不過是一個臺階罷了!

這兩人說了一陣場面話,劉進忠將府邸內最高的兩棟房屋,安排給了竇十五眾人住下,甚至,更是以貴賓之禮,邀請竇十五帶著他的親信,在宴會上上座。

壽宴很是熱鬧,更是邀請了好幾處戲班子。

這個時代,還沒有京劇這個劇種。

此時的戲班子,以徽班、漢調、昆曲、秦腔為主。

歷史上的京劇,實際上是清朝中期的產物。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

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

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劉進忠邀請的,卻是昆曲。

在這個時代,昆曲是最具有表現力的戲曲。

昆曲原名“昆山腔”(簡稱“昆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后世又被稱為“昆劇”。

昆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昆曲發源于元末明初14世紀的蘇州昆山,后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

自明代中葉以來,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是被譽為“百戲之祖”的南戲系統下之一的曲種。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

浩大的城守府內,很是熱鬧,絲弦錚錚,快班吧嗒,鑼鼓聲韻,戲臺上那別具一格的唱法,只讓人目不轉睛。

就在一片祥和之中,卻是沒有人注意到,在城門處,去而復返的沈瑞,乘著十六人大轎,身后跟著幾十個兵卒,正在朝著城門而來。

而潮州城因為劉老太爺的大壽,使得劉進忠下令暫停收取入城稅。

城門吏正待上前檢查,卻見沈瑞已經探出頭來。

“原來是續順公,小的多有得罪了!”

城門吏連連彎腰作揖。

“無妨,我這轎中卻是無人的。”

沈瑞笑呵呵的開口道。

“公爺,得罪了!”

小吏說了一句告歉,然后掀開轎子門簾,正要探頭檢查。

哪知道下一刻他脖頸一涼,只覺得一股寒氣已經抵在了自己的嗓子眼上。

“進來!”

城門吏大驚,眼睛適應了黑暗之后,這才發現,原來沈瑞的轎子里,竟然藏了四五個悍卒,甚至,一邊更是放著上白桿火槍、弓箭、腰刀等物。

“公爺饒命啊,小的只是混口飯吃,我什么都沒有看見!”

城門樓嘴上哀求著,身體卻是順從的走進了大轎內。

“你這小兒,卻是好生不知好歹!”

沈瑞冷笑一聲,手腕下壓。

用刀子頂著城門吏的親信,已經伸手扭斷了小吏的脖子。

“加快速度,趕緊進城!”

沈瑞看著腳下還在抽搐的尸體,下了一個命令。

而值守城門的士卒,正在詫異自家百戶怎么進了公爺的轎子檢查,哪知道,跟隨在轎子周圍的沈瑞親兵,已經一臉帶笑的走向了他們。

“咔嚓,咔嚓!”

這些士兵,靠近了毫無防備的城門守軍,還不待對方反應過來,已經伸手扭斷了他們的脖子。

續順公沈瑞進城,道路上的百姓士紳,早已被阻攔在了很遠的地方。

此時急著進城的百姓,卻是看到一行行軍卒,朝著城內進入,甚至,還有兇神惡煞的清兵,驅散了他們。

這是發生了什么事?

百姓們詫異不已。

沈瑞帶領的士兵,控制著城門,涌入了城內,而鑼鼓喧天的城守府,還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

“續順公到!”

門口,老管家大聲唱喏一句,然后親自陪著沈瑞進入了城守府。

“公爺見諒,我家主人正在招待貴客,多有怠慢,多有怠慢!”

老管家忙不迭的道歉道。

“無妨,我與劉兄,乃是多年故交了,來這里,我就像是進了自己家一樣隨便!”

沈瑞笑呵呵的帶著護衛,踏入了城守府的門檻。

而他的身邊,竟然跟隨著百十個親兵。

這明顯是不符合朝廷規矩的,只是,老管家已經忙糊涂了。

按照慣例,像沈瑞這樣的大佬到來,劉進忠是需要親自出面相迎的。

甚至,還需要走出院門迎接。

然而,此時的劉進忠正在陪伴竇十五,而劉進忠的兒子又太小,并不能獨立迎接客人。

老管家知道自己是不夠級別的,他硬著頭皮迎接,早已忐忑不已。

再說了,自家知道自家的事情,他作為劉進忠的老管家,卻是劉家的心腹的,自然知道這個時候,主人正在陪伴的,可不是什么貴客……

諸番事情湊到了一起,老管家竟然忽視了沈瑞帶領的護衛,超過了規定的一半之多!

沈瑞邁過了照壁,卻是駐足不前了。

“國公爺,請這邊來!”

老管家開口數遍,卻見沈瑞依舊是仿佛正在觀看那一個照壁一般。

照壁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筑特有的部分。

明朝時特別流行,一般講,在大門外的屏蔽物。古人稱之為:“蕭墻”。

因而有禍起蕭墻之說。

在舊時,人們認為自己宅中不斷有鬼來訪,修上一堵墻,以斷鬼的來路。

因為據說小鬼只走直線,不會轉彎。

另一說法為照壁是中國受風水意識影響而產生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稱“影壁”或“屏風墻”。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