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第一閑王  第252章 造反有理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貞觀第一閑王 | 狼中豪杰   作者:狼中豪杰  書名:貞觀第一閑王  更新時間:2021-04-03
 
李世民恍如未見,嘴里繼續介紹著游樂中心的諸多項目。

走啊走,終于來到一座房子面前。

“這里啊。”李世民的聲音中有著一絲期待。

“聽說是玩泥巴的地方,小孩子不就喜歡玩泥巴嗎?咱們也去見識一下。”

玩泥巴?

走了半天的路,圣人此行主要目就是帶著自己來玩泥巴?

天啊!魏大人啊,你為撒還不回來啊!

這個時侯,所有人都開始想念魏征,要是他在,只怕早就鬧起來了,這泥巴也不用玩了。

圣人這是趁著魏大人不在京師,瘋狂的玩耍啊!

大家懷著不同的心思進了房間,里面十分寬敞,中間是一張很大的沙盤,上面全是用泥巴和石頭組成的圖案。

李世民腳步猛然加快,走到沙盤前細細看了一回,心中十分滿意,嘴上問道。

“眾愛卿可知這是什么?”

沒有人回答,因為大家都不知道,大家看著沙盤,感覺有些懂了,又感覺什么也不清楚。

李世民很是得意,這些都是小楓子來信中詳細介紹過的玩意,除了自己,這些大臣自然是不懂的。

他一抬眼,發現所有人都仔細的盯著沙盤細看,好似上面有珠寶玉器似的。

就知道會有這樣的效果,小楓子發明的這玩意十分好,非常有用!

沙盤的旁邊擺著幾個盒子,盒子中有五顏六色的各種旗子。

將旗子拿在手中,這位大唐天子慨然而嘆。

“這便是咱們今天要來學習的玩具——沙盤推演,大家不妨在這里將局面推演一下,看看明天該如何談判,拿出具體的章程。”

眾大臣這才恍然大悟,圣人哪里是來玩耍的,分明是為了渭水之盟。

沙盤上將雙方現在的形勢看得一目了然,包括北境的偽梁還有其它小部落,大家推演一番形勢,自然能得出最佳答案。

怪不得圣人并不著急廷議,原來是將廷議放在了這里,胸有成竹!

這一定又是韋公公的杰作,所有人都找到了答案。

不少人在心中暗自猜測,要是這位小宦官如果不是殘缺之人,只怕會成為長安城的新貴,圣人的心腹,他的前程將無比光明。

天色陰沉,細雨蒙蒙,交織的雨絲隨風飄飛,氤氳成一片迷蒙的雨霧。

整個山谷籠罩在一片淡淡的雨幕之中,只見溪澗縱橫,樹木叢生,沒膝的野草隨風搖曳,颯然有聲。

韋楓將臨時療養院建立在山谷之中,他對此十分上心,將文神醫和自己編訂的管理暫行條例印刷成冊,已經發了下去,楊岌對韋大人佩服無比,一絲不茍開始執行。

療養院的內部布置一切學著驪山的樣式,打理得干干凈凈,布置得井井有條,一看就是個宜住人的好地方。

雖然在里面治病救人的郎中水平不高,但有治療總比沒治療要好,有專人照料,再加上潔凈的飲食、干凈的住所,比舊時在骯臟的床鋪上等死要強出百倍。

幾天下來,有不少受傷、生病的士兵已經康復出院,因而韋楓在軍中備受尊敬,涇州兵馬對這位來自長安的韋公公好感倍增。

韋楓成功抓住了士兵們對健康的欲望,他知道再好的計劃,也得由士卒來實行,所以這段時間都呆在療養院和士卒們培養感情,這算是臨陣磨槍,不亮也光。

“韋大人!”

“拜見韋公公!”

見到楊岌親自陪著韋楓前來巡視,療養院中的士兵們紛紛退到路邊俯身行禮。

楊岌掌握著涇州大部份兵馬,認識他的士兵自然不少,而將軍身邊的韋公公一身宦官服飾,顯得光彩照人。

韋楓故意穿上宦官衣服,他要趁此機會在公眾場合展示自己,為以后實行公共關系作好鋪墊。

這里離長安很遠很遠,沒有一定的影響力,做起生意來只怕沒有這么容易。

定襄郡的行動肯定要得到自己的幫助才能順利展開,所以韋楓打定主意要將這邊的事情全部完成后才會回京。

無論是掖庭宮還是長樂門,韋楓都已經不想呆了,在那些地方打卡簽到,已經有些煩了。

自己這副身體不到二十歲,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

有一句話說的十分正確,“習慣了就成了合理的模式。”自己在外面呆久了,朝廷自然也就習慣了,只要自己有正當的理由。

韋楓一一點頭還禮,對著楊岌笑道:“看起來將軍做得很用心啊,要不然我也沾不了這光。”

楊岌手握長須,跟在寧州時的樣子已經截然不同,方面闊口,滿面紅光,須發都梳得整整齊齊,看上去十分威嚴。

他知道眼前的這一切都是因為韋楓的緣故,自己很快就會去長安面圣,到時還需要韋公公指點一二。

因此他恭恭敬敬的說道:“都是大人的功勞,未將只是費些辛苦罷了。”

“將軍謙虛了,此事我會上報圣人,涇州兵馬在將軍的指揮下勇敢無畏,敢打勝仗!”

兩人相視一笑,彼此都明白了對方的需求。

看著十分干凈整潔的療養院,韋楓感慨油然而生,這樣連鎖的模式推行起來比自己想像中要簡單一些,輕松一些。

他現在算是個甩手掌柜,編寫出了管理制度之后,余下便是指點一二。

在這里打造療養院,不光為楊岌添彩,還能服務于將來的戰事。

梁師都已經被唐朝打疼了,這段時間十分老實在,沒有任何異動。

但是事關他老子突厥人的安危,前面就是刀山火海,他也會出兵接應。

除了關注梁師都,韋楓的心思和精力還放在薛延陀那里。

借糧不過是自己伸出的橄欖枝,涇州缺糧,突厥人那里更缺糧,所以事情不會拖很久,大家餓不了幾天肚子。

薛延陀答應借糧,這就表示了他們要趁這次機會脫離頡利老兒的決心。

造反有理。

韋楓當然喜歡他們造反,還要引誘他們造反,鐵勒部自分裂后就成了散沙一團,突厥這次鎩羽而歸,當然是造反的絕佳時機。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薛延陀部幫了大唐不小的忙,讓很多百姓免于餓死,這樣的隆恩重義當然不能相忘。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