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幾里外的難民都涌向了蓮花鎮,更有罹難者死在了來往的途中,餓殍遍野,一片慘絕人寰的景象。
蓮花夫人坐鎮蓮花大陣,安排一些米鋪老板在鎮子周圍開設了幾處賑災的粥棚,用以幫助逃難而來的災民果腹。
不過效果微乎其微,沖突也就引起了。
武師仰雪峰因為重傷要進行修養,之前便已經預測到了之后會發生的情景。
于是他早就吩咐大師兄程安順帶著一批子弟去幫扶難民的安排事宜,這為蓮花夫人分擔了許多繁雜事務。
但是令眾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涌來的難民竟然足足有數十萬人。
然而,蓮花鎮的儲備糧食,根本不夠他們吃上一日的,到時候連本鎮的人都會餓肚皮。
無奈之下,蓮花夫人又求情于亓官玉泉,在他的幫扶下從其他城郡征調了一批糧食過來,并趕來百輛馬車。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將聚集在蓮花鎮的難民往別的城郡遷徙,好分擔一下蓮花鎮的負擔。
可是麻煩解決了,問題又出現了。
因為糧食的征調是由派遣的官員進行輸運,輾轉幾個城郡后這賑災的糧食竟然被克扣截流,得十不存一。
一些計量薄也對不上號來,讓抵達蓮花鎮的最后一批官員都傷透了腦筋。
好在亓官玉泉身邊的那個文人學士有大智慧,得知真相后當即大怒,大怒后又是大手一揮。
命令糧食的初運官員在每個糧袋中都填了一把沙子,然后再由官員運過來。
有難民吃到了嘴中的沙子,心中不解,大罵他諸葛文石欺人,可是作為老師的亓官玉泉還有任元青卻頗為贊賞他這種做法。
因為真正的災民饑腸轆轆是不會在乎粥里有沙子的,來蹭吃蹭喝的就不來了,這樣才能讓最困難的人活下來。
如果賑災糧干干凈凈,和普通糧食沒什么兩樣,用腳趾頭想想都會知道,一定會出現層層截流的情況。
真正吃到災民嘴里的,恐怕就沒有多少了。
而且更加吊詭的是,因此而餓死的災民,沒有人會為他們說話。
為難民運糧賑災這是“小善”,但這種小善往往是廉價的,甚至不外乎于僅僅是振臂高呼。
因為人性使然,許多事做起來并不是那么如意,而諸葛文石的計策,則可以說得上是“大善”,因為這種善它可以救命!
但是,好在時間是會識別出那個有遠見的人。
在幾日過后,再也沒有出現官員克扣截流的情況,蓮花鎮的難民也都能吃上了筷子可以立起的稠粥。
所以大潮退下后,那些真正的高人才會露出水面。
而諸葛文石...無須大刀闊斧,便是那個有遠見的高人!
夕陽西下。
忙碌一天后的林靜閑和李一并肩抱膝坐在屋脊之上,蓮花鎮縱觀全景和鎮外火紅的晚霞都可以在這里看得到。
天邊霞光零碎,映照在二人稚嫩的臉龐,一幅祥和靜謐的畫景。
落日劃過聳立的檐牙。
李一沉思許久,才說道:“林靜閑,世道在你眼中是個什么樣的世道?”
林靜閑詫異地看了他一眼,想了想后笑道:“我才看過幾個日頭?我才走過幾座橋?”
“無非是前些日子去過一趟泉津郡罷了,但我依舊是那井底之蛙。”
“若要我說世道如何,可以容忍以偏概全的話...”
他聲音頓了頓,展顏笑道:“很危險,但同樣很精彩!”
李一聞言嘴角上揚,雙手抱著后腦勺向后仰去,看著火烈晚霞,心情頗為悠然。
“年獸的出現,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一種警醒,告訴他們蓮花鎮并不是一個完全安全的地方,原來世界上還有許多我們沒有想到東西。”
“一開始人們都以為‘年’不過是神話中杜撰的傳說而已,直到‘年’降臨,我們才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世界的非凡。”
李一嘆息道:“但是,如果沒有仰雪峰師傅他們的幫助,我想著我們也許早就死在了這場天災之中...”
“不過呢,人生一世長如客,草木一秋短恰梭,許多人盡一輩子的心里都不可能看到他們想要看到的風景。”
李一突然間扭頭直勾勾地看向林靜閑,真誠道:“你相信長生么?”
林靜閑愣神看他,忽然灑然笑了。
“信又如何?不信又如何?不管是否有沒有長生,你心中不都是已經有答案了嗎?”
自從林靜閑和李一在蓮花鎮生活,十幾年來一直相安無事,但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因為“年”的降臨闡述了世界有多么大,世界上還有很多風景他們沒有看到。
“走出去”這一萌芽早已在二人心中根植,不管有無長生他們都要走出蓮花鎮,去更廣闊的天地馳騁一番。
至于這長生...不過是二人想要走出去的一個理由、一個幌子。
因為無論結果如何,這番奇妙的經歷便叫人渴望至極!
李一仰觀天穹,唏噓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昔蘇者游赤壁而賦,縱觀天下之大后留下此等腑肺之言,這讓后世之人都可拿來說道說道,可是這真正成仙長生之人...”
“是不是就如那鳳毛或麟角,一千年乃至一萬年都不見得一回呢?”李一神情有些慨然,自言自語道。
“林靜閑,你怎么想?”
林靜閑揉了揉下巴,緩緩道:“林東山曾與我說過,天下修行之事,無非是一個‘聞道’、‘見道’、‘知道’、‘得道’的過程。”
“至于你我二人在這談論鳳毛和麟角,這應該大抵算得上是‘聞道’吧!”
“‘年’出現,以及那芙蕖橋、金穗御劍、拄杖老人等等,則是‘見道’...”
“而天下所有修行者一生尋覓的,便是一個‘知道’的過程,其中佼佼者即可‘得道’成仙。”
林靜閑繼續娓娓說道:“‘知道’很好,‘見道’更好,這二者都給我們指明了一條路,一條如何去‘知道’的路。”
“至于得不得道,其實也并不是那么重要,難道不是么?”
1秒:m.23xs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