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一陣子,兩人才發現虞允文沒有跟上來,還是跟一座雕塑一樣站在那邊一動不動。
陸游走上前呼喚著虞允文,虞允文才驟然驚醒,驚訝的看著陸游,少頃,才意識到自己走神了。
“要去哪兒?”
“去看看農會,我對這個農會很……不,我要去刺探一下農會的情報。”
陸游換了一種說法。
虞允文看著他的眼神頓時變得十分復雜。
少頃,虞允文緩緩點頭,艱難地邁開腳步跟著陸游一起前進了。
這座村莊的農會正處在緊張的工作之中,身處秋收的一年關鍵時刻,農會會長馬大壯和農會指導員錢高陽正帶領農會組織村子里的勞動力們展開全面的秋收任務。
家家戶戶都撲在地里收割糧食,農會工作人員也基本上都撲在地里,農會內只剩下指導員和五個掌握算術能力的工作人員留守,處理復雜的數學計算和文字記錄工作。。
這些都是要交給上級鄉農會和朝廷相關部門審核的重要資料,不能有錯誤。
王祈帶著陸游和虞允文抵達的時候,看到的就是六個農會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工作的場面。
是不是的還能看到渾身大汗的農民跑過來跑過去,扯著大嗓門兒呼喊著收割糧食的重量。
“會長和指導員在嗎?”
王祈走上前朝著門里頭喊了一聲,指導員錢高陽抬起了頭。
看著站在門外的王祈,他疑惑道:“我是這里的指導員錢高陽,這位同志,你是什么部門的?有什么事情嗎?”
王祈笑道:“哦,我是鴻臚寺的主事王祈,復興會員,來這里有點事情,高陽同志,能請你出來一趟嗎?稍微耽誤一下。”
既然是復興會員來了,錢高陽也只好放下手頭繁重的工作,走了出來,看到了王祈,還有跟在他身后的陸游和虞允文。
“鴻臚寺?那不是負責接待外國使者嗎?王同志來這里做什么?”
打量著衣著十分考究的虞允文和陸游,一身粗布短打的錢高陽不自覺的微微皺起了眉頭:“這兩位是?”
“他們是南朝宋國來的使者,對咱們的村莊很感興趣,過來看看。”
王祈笑著說道:“兩位都是副使,這位姓虞,這位姓陸。”
“南朝宋國使者?”
一聽這話,錢高陽立刻眉頭緊鎖,頓時按捺不住心中不滿,開口道:“王同志,
現在在秋收,
村子里都忙瘋了,
哪有功夫接待他們?在中都城里轉轉不就行了?到這里來干什么?添堵啊?”
或許是因為對南宋的厭惡,錢高陽說這種話都沒有絲毫掩飾,聲音也不小,
虞允文和陸游聽的真真的。
兩人頓時感到一陣尷尬,眉頭也皺了起來。
王祈倒是沒什么異樣,
笑著問道:“這么忙嗎?”
“他們畢竟是南朝使者,
想來村子里看看,
咱們也不好反對不是嗎?”
“王同志,這是你們鴻臚寺的事情,
你們處理就好,別給我們添麻煩行嗎?”
錢高陽一臉苦澀道:“現在是秋收時節,村子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部出動,
都去地里收割糧食了,
整個農會也全部出動了!咱們這幾個人還是因為能寫會算才留下來處理文字工作,
你知道我們多忙嗎?”
王祈趕快賠笑臉。
“我知道我知道,
秋收的時候大家伙兒都很忙。”
“知道還來?不求你們幫忙,你們也別添亂啊。”
錢高陽又掃了面色不佳的陸游和虞允文一眼,
開口道:“秋收忙完了,馬上還有集體農莊的事情要折騰,還要去中都學習兩三個月,
臨走前一堆事情等著安排交接,快忙瘋了,
求求你了王同志,把他們帶走吧!”
錢高陽頂著一張苦瓜臉朝著王祈拱拱手,
轉身就進入了農會辦公室繼續工作去了,完全不想繼續搭理他們。
王祈無奈轉過身,
朝著陸游和虞允文攤開雙手,一臉無奈。
“看來他們忙的很,咱們還是不要添亂了吧?工作最重要。”
“哼!”
虞允文很不爽,轉身就走。
陸游面色也不好,但感覺到這似乎也不是他們的錯,而且在人家地盤上,也不好說什么,
點點頭,便跟著王祈離開了這里。
走在鄉間小路上,虞允文依然很生氣,腹中一股邪火刺激的他有種不吐不快的沖動,
他感覺自己多年修身養性的功夫都在這里破功了。
他受不了,便陰陽怪氣的嘲諷王祈。
“小小一個農會的官兒就能把王主事駁倒,看來王主事還真是十分仁慈啊,如此不知輕重之輩,也能在明國做官?”
王祈知道虞允文是什么意思,對此不屑一顧。
“秋收乃國之重事,農會能對秋收如此上心,是好事,不是壞事,若是此人為了迎奉吾等而放下手頭如此緊急的工作……虞副使便認為這是好事?難道南朝的官員都是如此嗎?”
王祈反手一拳把虞允文打的措手不及。
一陣愣神之后,虞允文無話可說,只能一甩袖子徑直往前走。
陸游算是搞清楚了,見虞允文失態,立刻面帶愧疚之色的向王祈道歉。
“剛才那些話絕非虞副使的本意,他只是有些失態,還請王主事不要在意。”
“我怎么會在意這種事情呢?”
王祈笑了笑,搖了搖頭:“看到農會的負責人如此上心工作,我是很高興的,這樣的人越多,今年的秋收工作就能完成得越好,大明就能多出更多的糧食儲蓄,農民手上就能多出更多的錢糧。”
陸游聞言,心下越發無奈。
又走了幾步,陸游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詢問道:“方才,我聽到了關于集體農業之類的說辭,敢問何為集體農業?是明國的新政策嗎?能稍微說一說嗎?”
很明顯,相較于態度問題,陸游更在意明國的政策。
他已然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明國推出的新政策一定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既然是好政策,就應該了解一下,到時候帶回去匯報給趙昚,看看南宋能不能也搞一搞,萬一成了呢?
對于這個要求,王祈則是略帶遺憾的搖了搖頭。
“這個政策是陛下才提出不久準備試行的,事實上大明也沒有推行這一政策的經驗,目前也不知道結果如何,但是這一政策的提出是為了解決農業生產和水利交通建設之間的矛盾。”
“能否再說說?”
陸游繼續詢問。
王祈點了點頭,就把自己知道的關于集體農業推行的一些前因后果告訴了陸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