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1158  一千二百七十五 明國的需求還不夠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啟明1158 | 御炎   作者:御炎  書名:啟明1158  更新時間:2022-05-25
 
辛棄疾是個聰明人,稍微點撥一下,他就明白了蘇詠霖的意思,蘇詠霖對此是毫不懷疑的。

“您的意思是……”

蘇詠霖嘆了口氣。

“我也不是什么功課都沒做過就直接否定了這個計劃,我找來了民政部給出的人口增長數據,讓內閣給我做了一個人口增長預計和受教育人數的增長預計。

最后內閣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做了詳細的計算,按照學部提出的普及方案,結合民政部估計的大明人口增長速度來分析,我看到了很有價值的推算。

學部的這個計劃是按照我之前設定的計劃作為基礎來執行的,朝廷投入大量資金,耗費大量心血,在縣、州、行省分別設立三個等級的學府。

學齡幼童大約五六歲入學開蒙,在每一級別的學府經過至少三年的學習,然后接受層層學府的選拔和考核,最終從行省學府脫穎而出。

這是我設定的未來計劃,也是他們這個計劃的基礎,如果完全按照這個計劃來執行的話,那么大約在十年之后,平均每年就會有差不多二十萬以上的高級人才從行省級別的學校結業。

而十五年左右,這個數字會上升到三十萬,二十年以后,這個數字會達到五十萬,再往后,這個數字就要超越七十萬,八十萬,最后超過一百萬。

幼安,我問你,每年,一百萬掌握豐富學識的高級人才會從學校里面結業,朝廷打算讓他們做什么呢?成為官員?參軍?經商?做工?

這些行當加在一起,每年,能承擔一百萬人的工作需求嗎?如果不能,這些人就要回家耕田種地了,除了耕田種地這個行當,沒有哪個行當能夠承擔每年一百萬人的工作需求。

我們耗費那么多心血和錢財,傳授那么多重要的專精的知識,終于把人培養出來了,結果沒事情做,只能讓他們回家務農,這種極大的落差感,你能稍微感受一下嗎?”

面對蘇詠霖的問題,辛棄疾沉默了。

他不得不承認蘇詠霖所說的很有道理。

一個人從五六歲開始學習,經過至少九年的教育之后,掌握了十分豐富的學識,整個人的思維也全然不同于幼時,已經可以開眼看世界,并且知道了世界之廣闊和自己的渺小。

然后官府告訴他,好了,你們已經學有所成,回家務農去吧。

這感覺……

只能說不是很愉快。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辛棄疾要是自己這樣掌握豐富學識的人只能回家種田,就算是沒有這些年的經歷,他大概也會產生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想法吧?

“如此說來,張元他……”

蘇詠霖點頭。

“他考不上宋國的科舉,沒有其他的門路可以謀生,又不愿意認命,轉身便投靠了西夏,然后給宋國帶來了好水川之敗,宋君臣集體震驚,最后開創了一個殿試不黜落考生的規矩,避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之后呢?之后發生了什么?之后就發生了宋廷從始至終都沒有解決掉的冗官,耗費宋大量錢財,導致朝廷增設了太多太多毫無意義的職位和流程。

宋國根本不需要培養那么多的后備官員,它消耗不掉,用不掉,只能讓他們毫無意義的皓首窮經,熬到白頭,所以這些情況,我在建立大明的時候都有考慮在里頭。”

辛棄疾已經理解了蘇詠霖所說的,并且認為他說的是對的,所以無話可說。

蘇詠霖卻好像想到了什么似的,忽然笑了出來。

“就眼下來說,培養出來那么多有豐富學識的學子,他們能做什么呢?有愿意做什么呢?就拿宋的科舉來說,多少學子寒窗苦讀,可是朝廷所需要的人始終就那么多。

幾十萬人競爭三年一度的幾百個名額,多少人為了一個名額皓首窮經,有用嗎?說到這里,我反倒真的覺得封建統治者很有些前瞻性。

他們知道自己不可能要得了那么多官員,知道自己養不活那么多人上人,所以不發展教育,搞愚民政策,這樣才能讓他們統治的更長久。

人付出那么大的努力和心血學習知識和本領,到頭來卻要去做文盲都能做好的事情,大方向上暫且不論,我們就從個人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為一個人來想想,這個人會怎么面對這種現實?有人會認命,不假,但是也有人不會認命,比如張元。”

看著蘇詠霖的眼睛,辛棄疾意識到自己想問題想的實在是有點太簡單了。

“如此說來,舊王朝不發展全民教育,反而是正確的決策了?”

“對他們來說是的。”

蘇詠霖開口道:“反正他們只想著更好的剝削享受,不發展教育,牛馬更多,上等人更少,享受的時間就越多,但是對于我們來說,我們必須要從根本的角度上看問題。

張元的事情,宋國的冗官,其根本原因在什么地方?就在于朝廷,乃至于整個國家,并不能給那么多的掌握豐富知識的讀書人以充分的發揮他們才能的崗位,朝廷和國家要不了那么多的讀書人,養不起!”

辛棄疾沉默了一會兒,無奈地點頭認可:“您說的的確是這樣,朝廷要不了那么多的官員,養不起。”

“所以說,朝廷真的是缺少人才嗎?不缺的,一個落第士子投靠西夏,都能把宋軍打成那樣,足以說明人才對于一個舊王朝來說是絕對夠用的,甚至溢出的,他們的發展狀況和科舉制度,是完全匹配的。

你讓他們普及教化,養出那么多的讀書人,卻不給他們出路,讓他們怨天尤人,最后,他們會怎么做?他們會把這個王朝送走,換一個新的,上等人從來不傻,他們知道他們要什么。”

蘇詠霖頓了一會兒,深吸了一口氣,開口道:“而我們更要知道我們要什么,我從來不否認普及教化的重要性,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必須要給人才準備足夠的崗位讓他們可以發揮才能,否則,就是為李元昊們做了嫁衣,害人害己。”

辛棄疾面色沉重的點頭。

“您的苦心,我已經完全了解了。”

“我們不能愚民,我們要讓每一個人都掌握學識,發揮出自己的價值,然而在當前階段,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經夠用了,更大規模的普及教化維持在消除文盲這一階段,已經足以應付大明目前的需求。

若要持續發展教育,就要求大明國可以提供足夠人才們發揮才能的崗位,而崗位不是平白無故誕生了,需要發展來提供,這就是我常說的,發展才是硬道理。”

“可是這樣的情況并不正常吧?大明不能止步于此吧?”

辛棄疾開口道:“普及教化是遲早的事情,不是嗎?”

“當然是,只是根據當下的情況來判斷,我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在十年內就能為那么多受教育的人才提供足夠的崗位。”

蘇詠霖苦笑道:“發展是硬道理,卻也是特別困難的一件事情,我竭盡全力在推動,可眼下,我沒有十足的把握,我不能給后人埋坑。”

說著,蘇詠霖又向前走了幾步。

“我是有明確的計劃的,我投入那么多錢搞火器,火器研究出來了,很多新東西就出來了,比如焦炭,還有質量更好的鋼鐵。

制造火器、煉焦、練出優質的鋼鐵,這些都需要匠人,需要很多很多的匠人,這就提供了需求,有了需求,我們才可以放心的培養人才。

比如工科學子就有了用武之地,他們結業之后,就不會擔心沒有事情做從而不得不回鄉耕種田地,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以至于最后怨恨大明。”

辛棄疾聞言,思考一陣,明白了個中原委,遂長嘆一聲。

“看來有些同志把問題想的太簡單了……”

蘇詠霖苦笑。

“他們的本意是不壞的,甚至是為人們著想的,立足于千年萬年的事情,教育和農業一樣,都是國之根本,只是國家要做的不單單是普及發展教育。

發展教育對于大明來說并不難,我們可以做到,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不能不給他們提供崗位,我們不能讓他們寒窗苦讀那么多年之后,發現自己的所學毫無用武之地。

那不僅僅是對他們生命的辜負,也是對朝廷投入大量資金資源、花費大量時間構建起來的這樣一個教育的現狀的辜負,更是對累死累活耕田種地給朝廷繳納賦稅的農民的辜負。”

1秒:m.motanku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