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一百十五章 大炮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 俊秀才   作者:俊秀才  書名: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更新時間:2021-12-29
 
比如說薩弗里在1698年創造出第一臺蒸汽機開始,直到1765年瓦特才大規模的改造了蒸汽機。

這還不算,瓦特在未來的二十五年時間里,不斷的進行各種改進,才最終形成了工業用的蒸汽機。

工業用蒸汽機,第一臺蒸汽機完全是兩種東西。

瓦特也是吸收了無數先人們的精華,才最終琢磨改造出來的。

當然了,這家伙也是一個矛盾的人。

在他拼命發明改造蒸汽機的時候,他是一個誠實、認真、堅韌的小伙子。

但等到他功成名就之后,取得了大量蒸汽機的專利之后,他便成為了所有想要改良改進蒸汽機的年輕人們的最大阻礙。

勇士終究會變成惡龍,這個故事在瓦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然了,柳銘淇不是瓦特,他是一道光,如此的……錯了,他就是一道照耀大康科學的光芒。

依照現在大康的科學發展水準,哪怕是再過五百年,都不一定有人能超得過他,更別說現在幾十年了。

如果真的有超過的,柳銘淇指定會給他磕幾個響頭——這就證明對方是來自于更加科學發達的年代,就跟能幫助大康崛起。

所以柳銘淇現在開始給這些墨家子弟們講理論知識。

他不會直接告訴這群學生們,這種蒸汽機因為壓力過大、冷熱交替過于繁復而爆炸的問題,只要你把汽缸壁和凝汽器分離開來,是兩個不同的區域,那就完全沒有了問題。

柳銘淇更不會告訴他們,什么叫做汽缸外設置絕熱層、用油潤滑活塞、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桿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壓力計……等等這些蒸汽機最關鍵的改進部位。

少年只會把蒸汽機運作的各種原理,還有它需要什么樣的功能,怎么運作,才能更好的發揮功用……等等知識,給他們講了一遍。

這一次只是粗略的。

未來的幾個月時間里,柳銘淇還會不斷的來給他們教導。

對柳銘淇來講,給他們上課,才能找到一點在現代教導學生的感覺。

這樣的感覺,還挺不錯的。

如果進展順利的話,相信三年之內,正式的蒸汽機就能做出來。

倘若在此之后,十年能把內燃機給搞出來,那這群人就太牛皮了。

倘若再過二十年,他們能把汽輪機給做出來,那么大康已經是天下無敵了!

只不過,想歸想,但真正要做的時候,還是腳踏實地的好。

想要二三十年就把人家兩三百年的路走走完,除了拼命追趕之外,還要一些運氣。

蒸汽機要做出來,那得等很久。

可大炮做出來,時間就用不了多少了。

畢竟大炮的工藝相對來說簡單,初期還不用刻膛線,只要解決好不要炸膛,以及火藥的問題,便已經成了大半。

就比如柳銘淇去大炮工坊的時候,便見到了三尊的大炮。

這些大炮形狀和樣式,都和柳銘淇見到的十七八世紀的大炮差不多,就是前裝滑膛炮。

現在還不是后裝炮發威的時候。

當金屬螺式炮閂、彈藥筒和膛線發明以后,后膛裝填才得以流行。

前面兩個條件都好說,但現在柳銘淇沒有機床,沒辦法在所有炮筒里面刻畫膛線,所以還是前裝滑膛炮更好用一些。

反正到了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也就是阿片戰爭的那個年代,這種前裝滑膛炮還在大規模裝備使用呢。

而且現在大炮的威力,還可以看你的炮彈的威力。

實心彈、散彈、開花彈……等等,這些炮彈方面,柳銘淇可以玩出花樣來呀!

鋼鐵工廠廠長兼大炮工坊主管的丁卓,就站在柳銘淇旁邊。

他見到柳銘淇去摸那些炮身,便有些得意的道:“殿下,我們這都是用純正的熟鐵來煉制的大炮,它除了渾然一體的結構之外,更重要的是炮壁身根本找不到小氣泡,密封性好不說,質量也完全過硬!”

聽到他這么說,柳銘淇還找了一個火折子,投到里面之后,借著燃燒的火焰觀察著里面的氣孔。

的確如同丁卓所說,這些大炮的密封性很好。

又因為它的材質非常過硬,所以不會像是我大明那樣,打著打著就炸膛了的情況發生。

“不錯!”

柳銘淇夸獎了他幾句,又干脆就叫上了一組炮手來,開始了實驗。

大不列顛標準的一組炮手總共有六人。

分別是瞄準、投彈、火藥、移動、清理……等等各方面。

分工得非常細。

這種很細的分工,也帶來了放炮的迅速和準確。

通常在陸地上面,最精銳的英軍能一分鐘兩次發射。

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

畢竟這可不是現代的那種你后膛大炮,打開閥門,塞進去,關上閥門,一拉就放炮出去,再把閥門打開,炮彈殼就退出來,然后繼續第二輪的那種。

現在的前裝滑膛炮麻煩得很。

打完了之后,還要人拿一根毛布拖把塞進炮口去,把里面的黑火藥殘渣全部清理干凈之后,再塞入激發火藥的那種。

就這樣,都是一分鐘兩發,簡直不知道多牛皮了!

所以你能看出英軍搞的這一套的先進之處。

這么好的方法,柳銘淇怎么可能不學?

于是大康的炮組也是六人,訓練模式也按照英軍的來。

“預備……開始!”

隨著丁卓的吩咐,訓練出來的一組炮手們先把大炮推出了工坊,面對著對面的大河,麻利的開始了準備工作。

柳銘淇心中默默的數著數,只見差不多一分鐘的時間過后,第一輪的炮擊就發出去了。

“轟”

一個實心彈從炮口轟出,柳銘淇用千里眼看到,它落到了三百米開外,越過了整條河不說,還直接彈跳著飛了數十米,才緩緩的停下。

“轟”

第二個開炮的是開花彈。

開花彈的射程稍微近一點,只有一百多米,但是威力卻驚人,一片豎立起來的厚厚木板,全部被散飛的彈子給擊碎。

“轟”

“轟”

就這么的,炮組一共打了三十多炮,打得炮管都發紅發燙了之后,才停了下來。

他們總共用的時間,也沒有超過半個時辰,也就是一個小時。

這讓柳銘淇還是感到滿意的。

這么一尊大炮,在戰爭中起的作用不是很大。

可如果你有幾十門、上百門一起開炮,那整個兒的效果就不用說了。

哪怕是千軍萬馬,都會被直接打得崩潰掉。

對了,歷史上決定大明和大清國運的那一戰,大凌河戰役,明軍就是這樣被清兵轟跨的。

奇妙吧?

其實清軍玩大炮比明軍要好太多了,所以山海關外面的那些城池,他們才能一個個的啃下,最終打掉了大明的有生力量,入主中原。

現在大康裝備了上百門火炮,直接帶著一路往東北,照樣是可以轟掉室韋的所有城池,將室韋趕到更加冰冷的北方森林里去的。

但打仗可不僅僅是這么簡單,還要看消耗。

大康軍隊出了遼西走廊,一路向北的上千里路程里面,還要有各種行軍保護,要消耗大量的糧草物資……等等,至少要耗費掉江南的一年稅賦和糧草。

這還不包括整個戰役之中的傷亡撫恤等等。

所以,打室韋之前,還得先把糧食準備夠,把銀子準備好,把各種物資準備好。

這才能慢慢的進行戰爭。

那種突如其來的戰爭,只能是草原人發起的。

就像是鐵木真一樣,直接一路橫推過去就行了,反正打到哪兒吃到哪兒,就地補給,又不用有什么后勤輜重等等。

收回了心思,看著他們收拾著把大炮收回去,柳銘淇問丁卓:“具體的生產怎么樣?”

“如果您這邊確認了可以使用,那就可以批量制造了。”丁卓說道:“我們這邊都有模具,而且制作標準也是按照您的規定指定好了,要打造起來很快。

在材料充足的情況下,最多一個月就能鑄造十門15厘米口徑短炮。而更大尺寸的就會時間長一些,如果您給分配的人手多一點,那么速度還能快一點。”

“嗯……”

柳銘淇沉吟了一下。

下個月苗炎就會交付第一批的四桅帆船給陳小薇和小舅了。

現在把炮給拉到船艦上面去,還是來不及的。

只有等到下一批四桅帆船開始試航之前,才把它拉過去,試著裝備和開炮嘗試。

至于說陸地上,現在好像也沒啥地方可以用。

要不先試一試在西北的嘉峪關、銅德府這些地方安置城防炮?

可惜現在還達不到做迫擊炮的技術標準。

不然讓柳銘璟他們帶著小型迫擊炮去攻擊南詔,那會更加的順利。

這么想起來,這種攜帶方便的迫擊炮,也是應該納入設計和制造的日程了啊!

畢竟南詔之后的驃國、邏國等等地方,地理環境比起南詔來,還要更加的惡劣。

如果特種小隊有迫擊炮,那么就算是只有一個百人隊,也敢面對上萬的土著了!

別笑!

人家歐洲人在中世紀開船去征服土著們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一兩百人的規模。

當初荷蘭還想用三百人的軍隊征服我大明呢!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