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裕喜家現在,其實就只有十多畝上官府名冊的良田。還有二十多畝才開荒不久的貧地。
田地里的那點出息有限,養活他們一家四十多口人,已經是特別不容易了。卻還得節衣縮食,供養顧崇左每日開銷,尤其是讀書寫字,以便讓他出人頭地。
這十多年里,顧裕喜全家人勤勤懇懇,節衣縮食,省吃儉用,在顧崇左一個人身上,至少花了將近30兩的白銀。
隨著顧崇左的年紀越發大了,他花錢也越來越猛了。
二十來歲的人卻只有童生的功名,連個秀才都撈不到,什么好處也沒給家里掙,顧裕喜家里為了他讀書的事兒,不知鬧了多少回。矛盾已經是日益尖銳。
尤其是二房三房的,他們現在已經開始鬧著要分家了。
因為二房三房的孩子多,如今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紀。按照這十里八鄉的風俗,這農家的男娃子一旦超過二十歲還沒娶到媳婦兒,那以后娶媳婦兒的代價,肯定就更加高。
這里重女輕男,大家伙們都覺得,養閨女不劃算。總認為閨女都是便宜貨,賠錢貨,都是給別人家養的。所以,絕大多數的農戶人家,都不愿意生養閨女。有了閨女后,都會想盡一切辦法,把她們給弄死。
極度的重女輕男,就造成了男多女少。
男多女少后,就有很多的男娃娶不到媳婦兒,于是,各家各戶為了娶媳婦兒,然后生它個十幾個兒子,他們都會用盡一切辦法給兒子攢彩禮錢,……
如今,顧裕喜家的幾個兒子們生的兒子,娶妻的事沒得著落。他家根本就掏不起任何一筆彩禮錢,所以,跟顧崇左差不多年紀的男娃子都覺得,不公平。
總認為,顧崇左天天讀書不做事,是在吸吮他們的血,吃他們的肉。
心里的不滿實在是太久太久了,這個時候的顧裕喜家,已然成了火藥桶。為了這掙錢的事,都爭的不可開交。
說話之間,都帶著不少的火氣。
瞧見這二叔還要三叔,以及四叔五叔家,都想爭一爭去學做飯的名額,顧崇左這個時候也是感覺特別為難。
……
為了讓這他們繼續給他供血,他現在只能讓自己爺爺一碗水端平,賣個人情給他們。
他心里暗想,只要以此為餌,用那位老太太劉氏閨女的手藝吊著他們,拖延時間,明年他一旦考取了秀才功名,那他就再也不用擔心了。
到時候,爺爺就算是開口,叫他們分家,他們都不可能答的。
于是,顧崇左就一臉認真的對著自家爺爺說道,“爺爺~,這掙錢的事,咱們也不能太急了,畢竟這事兒還是得看緣分的。因為那位老太太劉氏都說了,這能不能拜師學藝,不光是要交一筆錢,還得把孩子帶過去,讓那位好好的瞧一瞧……”
“就如同當日咱們這些兄弟,要去讀書一樣。這讀書做飯什么的,都是要講究天賦的。有些人頭腦靈活,心靈手巧,學本事的速度非常快。只要用心努力的學,興許只需要幾年就能出師做生意了。”
“而有些人,就不一定了。怎么教都教不會。人家師傅看了,心里肯定煩……”
聽到這話,在場的眾人表情各不一。
有些做父母的,自信異常。自家的兒子明明是個沒本事又不聰明,耐心還不足,脾氣還特暴躁的窩囊廢。可在他們眼里,自己兒子就是天之驕子,絕世天才。就算是這會兒沒多大成就,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這以后了,自家的兒子們說不定就會干出一番大事業呢?
其實在顧裕喜家,但凡是生了兒子了的,基本上都是這樣想的。以前有媒婆過來上門,說是給他家的幾個小子介紹幾個女娃子當媳婦兒,他們中午一大家子的人都不樂意。覺得那顧媒婆沒眼力勁,竟然給他們介紹村姑。
不過,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人家媒婆也不愿意上門自討沒趣了。如此一來,顧裕喜家孫子輩的,竟然都沒有娶妻生子。
眼見家里情況越來越不妙,他們這為人父母的,一個個的都急的上火。
如今這么個好營生擺在面前,顧崇左的二叔三叔四叔五叔,都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對著顧裕喜說道,“爹~,叫我家三娃去學吧!”
“他年紀小,最聰明。干啥都快。只要您愿意給他出學費,明年春天咱們就就可以上桐鎮賣包子掙錢!”
“爹~,還是選我家的孩兒吧!二哥他生的那幾個兒子,都蠢的出奇。嘴巴子還笨。一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的東西。你讓他們去做買賣,還不如讓他們在街上撿大糞……”
親眼聽見自己的三弟拆他臺,顧崇左的二叔當時就拉長了臉,特別生氣了。
“三弟,你說話就好好說,用不著死勁踩我。就你這種嘴巴不積德的,走到外邊得罪人都不知道。你這樣得理不饒人的性子,哪是個能做生意的?”
瞧見自家又開始吵吵鬧鬧起來,坐在一旁的顧崇左,就無聲的在心里嘆了一口氣。
得,最近一段時間,家里又要熱鬧一陣子了。
不管是哪個弟弟學本事,都損害不到他的利益。
只希望爺爺能早點下決定,將這事兒辦妥后,讓全家人都行動起來,叫他們好好種田賣包子。到時候,他才有足夠的錢去考試,和同學一起到外地游學。
出門一趟,他得保證自己有足夠的伙食費,交通費,交際請客費,筆墨費,置辦幾身體面的新行頭的費……
對了,他還得給自己買把拿得出手的扇子。
就在顧崇左琢磨著,顧家到底要給他準備多少錢的時候,顧裕安這邊的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因為老太太劉氏,還要顧家的那些族人一走,顧裕安就不高興了起來。
尤其是當陳萱萱和顧言璋回來之后,顧裕安就當著所有人的面,對他倆發了好大一通邪火。
“你們是怎么搞的?!人家拜師學藝就讓他們學,反正咱們鄉里鄉親,生活都不容易……,你們怎么就不能大方一點?”
“學做個包子就要收人家五百文,你們怎么就這么黑心?!這樣的事情傳出去了,我哪里還有臉面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