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喊我去盜墓  第八百六十七章 巖石層(4000)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曹操喊我去盜墓 | 我知魚之樂   作者:我知魚之樂  書名:曹操喊我去盜墓  更新時間:2022-12-10
 
吧唧……吧唧……

行走在淤泥之上,每一步都伴隨著濕粘的動靜,每一次抬腳都需要與淤泥對木板的吸力進行對抗。

吳良走得十分艱難。

才走了二三十米,雙腿就已經感受到了明顯的乏意,以至于之后他干脆用上了懶辦法,腳都不抬起來,就那么搓動著腳下的木板在淤泥上一步一步的滑動。

回頭在看看典韋。

吳良不由的羨慕起來,這個家伙在這片淤泥上行走雖不是如履平地,但明顯要比他輕松許多……這身體素質是真心強悍啊,比不了比不了,難怪當年典韋做長工的時候,主人家里的夫人情愿倒貼。

就這樣耗費了整整半個時辰,吳良才終于跨越了這一百來米的距離。

此刻他已是氣喘吁吁,只想找個地方坐下來好好歇息歇息,可惜在這滿是淤泥的河床之后,哪里有什么地方可以給他歇息。

而典韋則依舊面不改色,立于一旁神色嚴肅的四下張望警戒。

如此略微喘了口氣,吳良堅持著開始仔細探查面前的這條鎖龍柱。

之前站在河心島上俯瞰的時候,雖然看得出來這條鎖龍柱體積不小,但并未覺得有多宏偉高大,而此刻立于鎖龍柱之下仰視,這種感覺便立刻出來了。

如同之前看的那般。

鎖龍柱朝向河水下游的柱身,此刻正被一層厚厚的類似藻類與淤泥混合的濕滑物質包裹起來,看不清原本的樣貌,但朝向河水尚有的柱身,這種濕滑物質則明顯要少了許多,不難看到柱身表面的情況。

鎖龍柱的表面果然刻有一些東西。

吳良首先看到的便是一些位于鎖龍柱最下方的一大片云氣紋,確切的說這應該是云尾紋,也就是云氣紋的邊緣紋路。

再慢慢往上看,在一片云氣紋之間,吳良看到了一條巨大的尾巴。

這尾巴看起來像是魚的尾巴,上面還分布著類似魚一般的鱗片,不過沿著尾巴向上看,又會發現它似蛇一般修長。

如此繼續抬頭向上仰望,出現了一對鷹爪一般的利爪……

這肯定是傳說中的龍了!

雖然不論是這個時代還是后世,真正見過龍的人少之又少,甚至龍一度被當做杜撰出來的神話圖騰,但對于每一個天朝人而言,龍的形象卻是早已深入人心,隨便揪出一個人來都能利利索索的畫出一條龍,畫的好不好另算,但相關的主要特征絕對不會出現錯誤。

吳良繼續順著鎖龍柱向上望去,一條環繞在鎖龍柱上的神龍形象映入眼簾。

角似鹿、頭似駝、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耳似牛……細節上略有一些出入,但這絕對是傳說中的神龍形象,天底下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具有如此特征的東西。

不過除了這些,這條神龍還多出了一對翅膀。

所以它應該是應龍,肯定是吳良等人此前見到過的那副應龍骸骨的復原形象,而與那副應龍骸骨相比,自然是這鎖龍柱上的形象更加雄壯威嚴,不過給人帶來的壓迫感卻是那應龍骸骨更強一些,那是一種與死亡息息相關的壓迫感!

繼續向上望去。

在這條鎖龍柱的上端,則依舊是大片的云氣紋,不過不同的是云氣紋之有四個突出的東西,看起來像是四根自東西南北四個方位釘入鎖龍柱中的巨大釘子,形成了一個交叉十字,如此使得只從一個方位看去,這鎖龍柱的造型竟有點類似于華表。

鎖龍柱……

吳良微微蹙眉,有些搞不清楚這鎖龍柱的作用。

為何這玩意兒看起來不像是為了斷絕地氣,而更像是為了釘住此前見過的那條應龍,使其永

遠留在這里無法上天呢?

而且這鎖龍柱與吳良在史書中了解到的鎖龍柱差別也很大。

據他所知,道教古籍中似乎便有相關的傳說,雖然在道教古籍的描述中,鎖龍柱也是一根石柱,上面也有云氣紋與巨龍浮凋,但那應該是傳統意義上的神龍,而并非吳良現在看到的巨龍。

并且道教古籍的鎖龍柱上,也并沒有這看起來像是四個巨大釘子的設定。

后世似乎有一條現存的鎖龍柱。

不過那條鎖龍柱位于天朝西南的蜀地,傳說當年大禹在巫山錯開峽一帶治水之時,有十二條龍頑固不化,危害生靈,將洪水越變越大,后來這些龍被大禹擒住,鎖于一石柱上斬殺,自此那斬龍的山嶺便叫做斬龍臺,而斬龍臺旁邊的一條巨大石柱則是鎖龍柱。

然而彼鎖龍柱與此鎖龍柱更是相差甚遠。

吳良曾去旅游看過,后世巫山的鎖龍柱一條天然形成的孤零零的石柱罷了,沒有任何刻紋,也沒有任何人工凋琢的痕跡。

想來相關的傳說故事,也只是人們杜撰出來的罷了。

心中想著這些。

吳良伸出帶著牛皮手套的手剝去鎖龍柱上覆蓋的那層淤泥,終于看到了這條鎖龍柱的本質。

初步觀察,這鎖龍柱所用材料應該是比較常見的砂巖。

這種巖石表面粗糙,結構沒有大理石和花崗巖那么穩固,相比較而言更加容易受到風與水的侵蝕,不過卻更容易凋刻塑型。

當然事無絕對,部分特殊環境下生成的砂巖依舊十分堅固。

像面前的這條鎖龍柱使用的砂巖便算是那種較為堅固的類型,否則就算黃河是近十來年才將入海口改道到了此處,也會對尋常的砂巖造成較大的損害。

而此刻這條鎖龍柱上面的紋路卻依舊十分清晰,只是部分原本應該棱角分明的地方變得圓滑了一些,如此可見一斑。

事到如今。

吳良便算是初步完成了對這條鎖龍柱的探查。

收獲并不算大,吳良又并不打算將這條鎖龍柱完全清理出來,這必將消耗不小的人力,因此只能暫時將其擱置。

典韋兄弟,將洛陽鏟取下來吧,我們就在此處下鏟試探一下。

回過神來,吳良對典韋說道。

他在出發之前已經提前準備好了洛陽鏟,為的便是驗證此前關于這里可能存在某個族群古墓的猜測。

典韋已經在瓬人軍中待了幾年,對與洛陽鏟的使用方法同樣駕輕就熟。

不消片刻他便已經將洛陽鏟組裝完畢,鏟頭插入松軟的淤泥之中,隨后與吳良配合起來,一截一截的將洛陽鏟敲入地下。

那又是什么東西?

看到這一幕,華佗像個好奇寶寶一般問道。

那亦是有才哥哥的發明創造,天下獨一份,不過具體的功用你便不用知道了,而且那東西也只有有才哥哥才用得了,尋常人就算得到也只是一個用不順手的鐵鏟。

諸葛亮保持著優越感,故弄玄虛的道。

不過他說的倒也不錯,洛陽鏟帶上來的土還真就只有吳良分辨的出來,瓬人軍眾人雖然時常操作動手操作,但依舊沒有掌握其中的秘訣。

而吳良也并沒有打算將其中的秘訣傳授出去,他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東西一旦在漢末就普及開來,對于天朝古墓絕對是一場災難,等到了后世恐怕便不只是漢墓十室九空的問題了,而是所有的古墓都十室九空。

吳太史真是我見過最奇特的人了。

華佗也并未在這個問題上刨根問底,只是感嘆道,能夠搞出這么多天下獨一份的發明創造……冒昧的問一

昧的問一句,吳太史恐怕不只是太史令那么簡單吧?你們恐怕也不是普通的官軍吧?

此話何意?

諸葛亮面露疑色。

瓬人軍眾人也是謹慎的看向了華佗,難道這個家伙已經看透了他們的底,猜到他們平時都在干些什么了么?

若是如此,可要看緊他了。

待出去之后再由公子決定究竟是將他納入瓬人軍,還是將他殺了滅口……

他們覺得吳良大概率會將華佗納入瓬人軍,畢竟此人剛剛得了扁鵲傳承,醫術必定已經達到了無人能及的地步,這樣的人對于瓬人軍而言自是很有用處,而吳良向來愛才,怎會舍得將他殺了?

何況長久以來,除了某些將他們逼到墻角,威脅到他們性命的人,吳良還是極少殺人滅口的……當然,他若是真要動手,那便必定是趕盡殺絕,一個活口都不會留下。

我覺得你們與武帝之前行走于世間的一個組織極為相像,尤其是吳太史,無論是他的能力還是氣質,都幾乎是那組織首領的翻版。

華佗說道。

不知華神醫說的是什么組織?

于吉接茬問道。

墨家。

華佗道,吳太史是你們的首領,像極了墨家的鉅子,而你們則是不善武力卻各有長處的墨辯,那些兵士則是墨家中赴湯蹈刃、死不旋踵的墨俠……至少我見過的任何軍隊,都不是你們這個樣子,出征時人員亦不會如此復雜。….

說到這里,華佗又看向了立于后面的大犬,面露笑意道:而且你們還盡力救治附近的漁民,對性命垂危的我亦是不離不棄……官軍可沒有這份閑心,因此在我看來,你們更像是一個俠客組織,并非簡單的官軍。

墨家么?

哈哈哈哈……

聽到華佗那自以為是的猜測,瓬人軍眾人皆是一愣,而后便相視大笑起來。

聽到瓬人軍眾人的笑聲,正在操作洛陽鏟的典韋側目看了一眼,面露疑惑之色。

吳良亦聽到了眾人的笑聲。

不過此刻他們有正事要辦,因此也只是看了一眼,見沒有特別的事情發生之后,便很是默契的繼續干活。

腳下的淤泥過于松軟。

兩人基本么費什么力氣,光是典韋一人憑借臂力便已經將第一截洛陽鏟插入了地下一米有余,不得不立刻又添上第二截。

第二截前半段亦是同樣的松軟,典韋使用手臂配合自己的體重用力一下,那鏟柄便又沉下去一大截。

不過到了后半段的時候,下面的鏟頭便已經接觸到了硬實的東西。

典韋像之前一樣用力向下壓了幾下,卻不見洛陽鏟出現絲毫繼續下探的跡象,因此只得暫時停下手來看向吳良:公子,似乎碰到什么東西了。

你下壓時的手感如何?

吳良問道。

觸碰到的東西應該不是夯土,夯土就算再實,在水下泡了這么久也必然會發生改變,而我方才強壓時洛陽鏟紋絲不動,應該是碰到了什么堅硬之物。

典韋認真的答道,公子,要不我砸一砸嘗試是否還能繼續下探?

堅硬之物。

吳良沉吟道,有可能是河床下面的巖石層,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異物,若是巖石層那還好說,最多也就是鏟頭卷了刃,可若是其他的東西,便可能在遭受蠻力時受到損壞……

既然推測這附近可能藏有某個龐大族群的古墓,吳良自然要更加謹慎一些,若是搞壞了一些具有考古價值的古物他也會心疼。

如此沉吟片刻,他終

于說道:不急,我們先將洛陽鏟收回來看看再說,若是下面有什么東西,通過上層帶回來的泥土同樣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典韋應了一聲,隨后牽住連在洛陽鏟頭上的繩索向上提起。

不久之后洛陽鏟便被完全提了起來,同時也將下面的泥土一同帶了上來。

吳良立刻上前查探。

洛陽鏟頭帶出來的泥土全是淤泥,與古墓的夯土毫無干系。

這些淤泥要比河床表面淤泥的含沙量高了不少,而且越往下含沙量就越高,這是黃河河水大浪淘沙的必然結果,倒沒什么好在意的。

不過……

檢查鏟頭淤泥的時候,吳良還是注意到了一個極易忽略的細節。

只見在靠近鏟頭的淤泥之中,混雜了極少量的灰色巖石渣滓,這些灰色渣滓大的也就和小米粒相當,小的則干脆就是如同灰塵一般的粉末。

最重要的是,這渣滓的外表很新,極有可能是典韋剛才用力向下壓時,洛陽鏟鏟頭自下面的硬物上強刮下來的碎片。

吳良捏起幾粒渣滓靠近了查看。

這是已經探到了河床下面的巖石層,還是…….

我知魚之樂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