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稱心  第一百六十一章 老裴神武(上)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大唐稱心 | 苦瓜炒蛋花   作者:苦瓜炒蛋花  書名:大唐稱心  更新時間:2021-05-22
 
可以說對于羅逸而言蘇定方裴行儉以及老薛都是名將,三人里坐下更多的是談論的兵法。

而在這一點上羅逸知道就是老薛的短處了。至于裴行儉在這方面這是侃侃而談,讓人相當敬佩。

羅逸知道裴行儉是大唐的后浪之一,顯然得到的資源是和老薛這家道中落的子弟不大一樣的。

老薛更勝在的是勇猛的實力之上。

說起老薛的勇猛,就不得不說起老薛暴揍東突厥的事了。

歷史上的682年,歸附大唐已經50年的東突厥也反了。

李治把前幾年,因為在百濟吃了敗仗而被貶到今天廣西的薛仁貴又叫到了京城。

此時的薛仁貴已經69歲高齡了,多年的流放生涯,讓他的身體已經接近了崩潰的狀態。但是接到李治的詔書以后,他根本顧不得身體的不適,憋足了渾身的力氣,快馬加鞭3000里,一口氣從廣西狂奔到了長安。

他要報仇,報兩次失敗之仇,他要證明自己,證明他還是那個被李世民特意夸贊過的名將。他要與時間賽跑,他已經明顯的感覺到自己沒有幾年歲月了。

所以,剛剛回京見過李治,他就又馬不停蹄的狂奔了2000里,到達了云州前線。

阿史那骨篤祿聽說裴行儉已死,高興的直想墳頭蹦迪,自以為唐朝已經沒有了能打的將軍。所以,這次他沒有等唐軍進攻,反而派出了手下大將阿史德元珍打云州去了。

剛到前線,就有人要找打,薛仁貴當仁不讓,率著大軍就沖出了城去。

雙方擺好陣勢,正準備開打,也不知道哪個突厥人看多了,就嘴賤地問了一句:來將何人,報上姓名?

薛仁貴就很配合的回了一句:我乃龍門薛仁貴也!

沒想到,對面一聽到這個名字立刻嚇傻了,因為他們真的是被薛仁貴給嚇大的。20年前,薛仁貴三箭定天山打的實在是太狠了,導致以后的幾十年里,突厥的爸媽哄不住小孩哭的時候,就拿薛仁貴來嚇唬他們。

試想一下,你爸媽拿來嚇唬你的人,要和你同擂臺干一架,你啥反應?

眼看還沒有開打,突厥兵就要崩盤了,幾個當年見過薛仁貴的突厥人,趕緊出來給大伙打氣,大場喊道:“大家不用怕,薛將軍流放到象州已經死了,怎么可能還活著!”

聽到對方說自己死了,薛仁貴也不生氣,也不怕對方朝自己放個冷箭,脫掉頭盔一拍馬腿就沖到了突厥軍前。那幾個見過薛仁貴的人,一看還真是他本人來了,腿立刻就軟了。仗也不敢打了,急忙下馬就拜,拜完之后,騎上馬就整隊整隊的往回竄。

已經將近10年沒有打過大勝仗的薛仁貴,怎么可能放過這么好的機會。

只見薛仁貴率領大軍在后面一通狂追,斬殺了一萬多突厥軍,俘虜兩萬多人,牛馬羊三萬多頭,最后,因為馬實在是跑不動了,才悻悻而歸。

但是,這一戰也徹底的耗干了薛仁貴的精力,先跑了3000里,又跑了2000里,又打了一大仗,馬上70的人了,怎么可能受得了這種折騰。所以云州大捷的第二年,薛仁貴就病死在了前線,享年70歲。

那么羅逸如何評價老薛呢?

雖然他打過兩次敗仗,但羅逸始終認為老薛依然是當之無愧的名將。因為只要我們細想一下就會發現,真正的戰場之上,哪有幾個常勝將軍。

華夏上下幾千年以來,像韓信、霍去病、李靖這種只勝不敗的天才型將領,恐怕兩只手都能數得過來。

另外,名將不單單是指那些只會打勝仗的人。那些經歷過失敗,在痛苦中不斷掙扎,不斷反省,不斷自責,最后依然戰勝了對失敗恐懼的人,依然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敬。

老薛用他最后的戰績,證明了他的堅韌、勇敢與無畏。名將之名,實至名歸。

那么此時說到蘇定方的徒弟裴行儉,羅逸也是有話要說的。若是說老薛是勇猛過人,那么裴行儉在羅逸看來他的經歷就像是開了掛一般。

羅逸可以說裴行儉簡直就是前期的大唐高富帥,后期的勵志典型代表。

裴行儉被評為史上最牛氣的64員名將之一,他的一生堪稱傳奇。

可以說他的一生都在逆境中求生存,剛剛出生,父親就被殺害。30多歲因為得罪武則天,被流放連疆,但是他并沒有被生活所打倒,60歲時終于一戰成名,兵不血刃平定數十萬大軍的叛亂。61歲時他又率軍30萬大軍橫掃北疆,演繹了李治時期最后的輝煌。

公元670年和678年,大唐和吐蕃砍了兩次,結果失敗了兩次,所以信用值一下子就跌到了低谷。已經歸附大唐19年的西突厥見狀,馬上就表示了不服。

公元679年,西突厥左廂五部落老大阿史那都支、右廂五部落老大李遮匐,因為唐時突厥人被賜姓李,私底下和吐蕃結了盟,準備一起武裝上訪,攻打大唐的安西都護府。

左廂五部落和右廂五部落,就是以中亞的楚河為界,西突厥分為了兩個部分,河西為右廂,河東為左廂,蘇定方當年滅了西突厥之后,唐朝在那里分別設置了濛池都護府和昆陵都護府。

西突厥反叛的消息傳到長安的時候,李治正在為兵敗吐蕃的事情而揪心。所以,一聽說西突厥也要反,他當場就火冒十幾丈,嚷嚷著要打回去不可。

但是,還沒等李治發完火,又一個60歲的老頭站了出來,提出了反對意見。

那就是裴行儉,他爹是大名鼎鼎的裴仁基,當年就是裴仁基帶著兒子裴行儼,大將秦叔寶和羅士信投降的李密。

這四個人全都屬于“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蒼龍”那種類型的猛男,但是裴仁基要更優秀一些,比其他三個人腦瓜子更靈敏。

如果李密最后聽了裴仁基的意見堅守不出,王世充必死無疑,唐朝肯定也不會那么快統一天下。

可惜李密不聽勸告,裴仁基和裴行儼父子因此被王世充所俘,619年又被殺害于洛陽。

也就是父親和哥哥雙雙遇害的后一年,小小的裴行儉作為遺腹子出生了。

不過,與我們想象中的孤兒不同,裴行儉并沒有因此而十分的凄慘。因為他爹還給他留下了一大筆財富——人脈。

他們家屬于河東裴氏,本身在隋唐時期就牛的上秒天、下秒地,要知道唐朝一共22個皇帝,河東裴氏就出了17個宰相。

再加上他爹裴仁基對秦叔寶、羅士信等名將都有大恩,李世民滅了王世充之后,還是羅士信親自出資,把他爹給埋到了洛陽的邙山。

所以,裴仁基從小就受到了各種牛人的格外照顧,剛到上小學的年紀,他就被送到了弘文館學習。

我們在講唐朝科舉制度的時候說過弘文館,這就是朝廷給皇親國戚,國之重臣的孩子開的小灶,講課的全是唐朝一等一的大師,學生們也不用參加科舉考試,百分百畢業,百分百包分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這種貴族學校的學生一般都是紈绔子弟,上學時只會打架泡妞,畢業后只會混吃等死,但你如果細心觀察就會發現,事實可能與大家的印象正好相反。

貴族學校畢業的學生往往還是貴族,平民學校畢業的學生往往還是平民。因為人與人的競爭并不只是學歷的競爭,身世、人脈、機會、能力、格局往往比學歷更加重要。

更何況,貴族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往往還要更優異。例如我們現在講的裴行儉。

他在弘文館不僅熟讀了歷代經典,還學會了陰陽八卦。注意,這里的陰陽八卦可不是咪著眼睛算卦瞎叨叨,而是屬于天氣預報專業,以后他打仗的時候我們會提到。

除此之外,他還練就了一手的好字。把唐高宗李治還發展成了他的小迷弟,李治每次看他寫字,就跟后世的年輕人看美女搞直播一樣,忍不住就給他刷大游輪、大火箭。

有皇帝當粉絲,裴行儉慢慢的也飄了,經常對人吹牛皮說:“如果沒有好筆、好墨,褚遂良一般不寫字,只有我和虞世南,不挑筆墨,拿起來就能寫。”

褚遂良、虞世南在書法界什么地位?初唐四大書法家啊,裴行儉有自信和他們一較高下,大家想想那字得有多漂亮。

更牛的是,畢業以后,他就被分配到了禁軍,擔任了八品的參軍。當然,這個職位并不牛,禁軍里一抓一大把。但是,在這里他遇到了人生中的大貴人,砍人界的杰出代表人物蘇定方。

正四品的蘇定方,一見到裴行儉就覺得這小伙骨骼驚奇、天賦異稟,非要把自己的絕世武功傳授給他。

這么有才,這么牛氣,又這么傳奇的人物,自然要被重用。所以他在30多歲的時候,就已經擔任了長安縣的縣令。

但可惜的是,在他36歲的這一年,李治非要把武則天立為皇后。按說這種事跟一個小小的縣令怎么也扯不上關系,但是裴行儉聽說之后,那叫一個義憤填膺,找到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就發了一大通牢騷。

剛好這件事又被武則天的狗腿子袁公瑜給聽到了。于是,前途一片光明的裴行儉,一下子就被貶到了西州吃葡萄去了。

而這一貶就是10年。

但再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裴行儉簡直就是一個神人,在得罪武則天的情況下,在被貶到老少邊窮的情況下,竟然還能步步高升。等到665年的時候,他靠著一身才華,就已經升為了安西大都護,如今的新疆、中亞五國、阿富汗等數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由他管轄。

唐朝有個優良的傳統,就是邊疆大吏做出成績之后,就會被調到中央委以重任。裴行儉自然也不例外,很快他就又被調到了吏部,擔任了二把手。武則天拿他竟然一點辦法也沒有。

不過,裴行儉剛被調走,西域就出了亂子。670年,吐蕃軍攻陷了安西都護府。673年,唐朝又奪了回來。679年,又有了我們文章開頭講的那一幕,西突厥在吐蕃的慫恿下,準備造反了。

作為曾經的安西都護府大都督,裴行儉給李治提出了一個廢人利用的好主意:“波斯王的兒子泥涅師正好在長安,陛下可以派個使者,假裝護送泥涅師回波斯繼承王位,從突厥和吐蕃經過的時候……嘿嘿嘿嘿……”

這里說的泥涅師,是位于伊朗高原的薩珊王朝的亡國之君的兒子。

632年,阿拉伯帝國創始人穆罕默德死了以后,他的繼任者開始四面出擊,同時對東羅馬和薩珊王朝發起了進攻。

薩珊王朝的倒數第二個皇帝——亞茲德格爾德三世,十分不扛揍,竟然把希望寄托在了唐朝的身上,從公元638年到648年,10年間給李世民寫了四封求救信。

李世民一看地圖,差點想罵娘,從長安到伊朗高原20000多里地,中間還是一個沙漠挨著一個沙漠,如果大軍能夠隨隨便便派過去,他早就統一歐洲了,哪里還有穆罕默德什么事。所以,李世民連續拒絕了他4次。

但是,薩珊王朝的國王仍然不依不饒,亞茲德格爾德三世被殺以后,他的兒子卑路斯,又向李治求救了兩次。

剛開始,李治也認為太遠了,不愿意派兵去救,但后來實在受不了人家的百般請求,就派過去了一名使者,隨便應付了一下,把卑路斯封為了波斯都督府都督以及波斯王。

675年,薩珊王朝徹底被阿拉伯帝國吞并之后,卑路斯拿著李治當年給他冊封時的印信,帶著兒子泥涅師一溜煙跑了幾萬里,到長安要求再就業去了。

出于人道主義考慮,李治就給他找了個右威衛將軍的工作,好吃好喝的養了他兩年。677年,他終于病死在了長安,他的兒子泥涅師也就成了一個比花瓶強一點的廢人。

現在要把泥涅師送走,李治自然是很高興,即便平定不了西突厥,省一個人吃飯那也是省啊。

所以,按照誰出主意誰干活的原則,很快李治就讓裴行儉帶著詔書和泥涅師上路了。

當年夏天,裴行儉一行經過5000多里的跋涉,終于溜達到了西州,也就是裴行儉工作過10幾年的地方。

升官的老領導回來了,按照官場上的優良傳統,西域各個屬國的官員們,自然要好吃好喝的巴結一番。

裴行儉也毫不客氣,走到哪,吃到哪,玩到哪,結果是越玩越嗨,越走越慢,最后干脆一屁股坐下不走了,理由是酒太好,人太美,天太熱,要等到秋高氣爽之后再走。

西突厥的兩個造反派,雖然沒有什么文化,但人家還是知道啥叫假途伐虢的,所以,剛聽說裴行儉要去波斯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隱隱約約的感受到了危險,所以,老早的就派人盯緊了裴行儉。

但是,當裴行儉胡吃海喝,說要等到秋天再走的以后,他們終于還是放松了本就不太敏感的神經。

眼看敵人已經上當,裴行儉立刻決定對西突厥發起突然襲擊。但是,他的手下們不干了,因為兩個字——沒兵。

原來護送泥涅師回國,為了避免打草驚蛇,裴行儉只帶了幾百人。而當時西突厥兩個部落加起來將近10萬大軍,這幾百人也許都是以一當百的戰狼,可對方不是東吳的孫十萬啊。帶著幾百人沖上去,肯定破不了當年張遼的世界記錄。

當時西域還駐扎了23萬的唐軍,調動他們也可以,但是如此大規模的調兵遣將,又必然會引起西突厥的警惕。

既想調兵,又不想打草驚蛇,怎么看都是一個難以解決的難題。但是,裴行儉卻用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給破解了。

他把龜茲、于闐、疏勒、碎葉等安西四鎮的酋長都叫了過去,表于自己吃飽了、喝足了,但是手癢癢又想去打獵了,希望大伙能派點人陪陪他。

領導要打獵,酋長們自然又想趁機去巴結,所以,這些人回到老家以后,有人的找人,沒人的想辦法找人,硬生生的給湊出了一萬多人。

裴行儉大喜過望,立刻調轉馬頭就向左廂五部落的老大阿史那都支撲了過去。

幾天之后,這支打獵隊經過數百里的急行軍,終于趕到了距離阿史那都支的營帳,僅有10幾里的地方。

而此時的阿史那都支對此依舊渾然不知,還正在吃著火鍋唱著歌。如果趁機進攻,一定能夠大獲全勝,繳獲無數金銀珠寶,但出人意料的是,在這最緊要的關頭,裴行儉竟然停了下來。

和以往的無數名將一樣,裴行儉深刻的知道,有時候,比起殺人,更重要的還是誅心。殺過去固然解恨,但是這一殺必然要失去民心,唐軍一走,西突厥必然再次反叛。

所以,裴行儉只是給阿史那都支派去了一名溫文爾雅的使者,講解了一下,抗拒就死全家的優待政策,阿史那都支還沒聽完,就舉起雙手投降了。

緊接著,裴行儉又如法炮制,挑選了幾千名精銳騎兵,迅速地撲向了右廂的李遮匐。李遮匐那是一個標標準準的好漢,從來不吃眼前虧,聽說阿史那都支投降之后,當場也就慫了。

隨后,裴行儉在碎葉城刻石記功,將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一起押送到了長安。

至于泥涅師,裴行儉當然也沒有忘記,幫他招募了幾千人之后,就讓他自己回波斯去了。但是,這幾千人顯然不是阿拉伯人的對手,不久之后,泥涅師就又被打回了長安。

就這樣,裴行儉幾乎不費大唐的一兵一卒,就搞定一場中外勾結的叛亂。雖然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金戈鐵馬、大砍大殺,但是他的一舉一動,仍然充分體現了一個名將所應有的品質:冷靜、機智、勇猛、果斷、堅強。

啥叫人才?不是說萬事俱備,只等你一聲令下,沖去大砍四方,才叫人才。這種無中生有、暗度陳倉,在沒有辦法的時候找到辦法,在不可能處創造可能的人,才是更大的人才。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此人不成,何人能成?

回到長安之后,正在為名將凋零而發愁的李治,又一次興奮的直想拍武則天的大腿,不僅親自設宴招待了裴行儉,還同時把他授予了文臣、武將兩種官職——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

但是,還沒等李治和裴行儉高興幾天,大唐的邊疆又傳來了一道十萬火急的軍情——東突厥24州全部反叛,數十萬敵軍正在南下,大唐名將蕭嗣業被打得大敗而回……

想來那時候的李治著急的看了看裴行儉,露出了一副慈祥的微笑……

所以羅逸一直就說,李治這個人就是腹黑小正太起家的。

請:m.lvsetxt.cc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