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攻打合肥,引發逍遙津之戰。曹操部將張遼在此戰大顯身手,打得吳軍措手不及,還把孫權包圍在亂軍之中。(昨晚看了一夜榮耀之夜,EDG牛逼~爺青回!……3:2險勝韓國!厲害了~)
凌統見形勢危急,于是率領三百軍士拼死作戰,這才讓孫權突出重圍,但自己卻全軍覆沒。那凌統是如何拼死救孫權呢?
凌統是孫吳名將凌操之子,因此自幼深受其父影響,驍勇好斗。建安八年(203年),凌操隨孫權參加夏口之戰,卻因為輕敵冒進,被劉表部將甘寧射死。
當時凌統只有十五歲,才剛成年。孫權因為凌操是因公殉職,加之其子凌統很有才能,于是讓凌統擔任別部司馬、破賊都尉,還讓他統領其父舊部。
甘寧因為不受劉表及其部下江夏太守黃祖重用,于是轉而投靠孫權。凌統深恨甘寧,為了報殺父之仇,便決定除掉他。
甘寧知道凌統要害自己,于是日夜提防,就是不與他相見。孫權為了化解二人的矛盾,命凌統不得仇恨甘寧,但效果不大。最后孫權只得把甘寧調到遠方駐守,以避開凌統。
凌統隨孫權攻打山越,在攻破保屯的戰斗中立了大功。孫權見山越大部已被平定,于是得勝回朝,留凌統、張異圍攻麻屯的山越余部,還命他們限期破敵。
凌統與張異、陳勤等人聚會喝酒,由陳勤監督酒令。陳勤平時持勇驕橫,因此借著酒令戲弄眾人,罰酒不按規矩。
凌統對陳勤此舉十分不滿,于是故意不聽他的命令,還斥責他傲慢無禮。陳勤聽了大怒,于是怒罵凌統與其父凌操。
凌統聽了,想起父親早亡,因此又氣又怒,流淚不答。眾將見了,也對陳勤是敢怒不敢言,只得悻悻離去。
陳勤見凌統痛哭流涕不敢回懟,認為他是怕了自己,于是變本加厲,繼續大罵侮辱凌統。凌統實在是忍無可忍,于是怒上心頭,砍死了陳勤。
然后吳軍攻打麻屯,凌統自知自己犯下重罪,決定以死贖罪,于是率領部下拼死向前。在凌統的激勵下,吳軍拼死作戰,一舉攻克了麻屯。戰后凌統主動到有司那里領罪,孫權則贊嘆他驍勇善戰,準許他將功贖罪。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攻打荊州牧劉表,發起了江夏之戰。凌統擔任先鋒,率領數十名心腹乘一艘戰船先行到達右江,斬殺敵將張碩,還將其部下全部俘獲。
然后凌統回去向孫權稟報敵情,擔任大軍向導,引領他們前行。當時呂蒙大敗荊州水軍,凌統因此乘勝奪取江夏,為此戰勝利立了大功!
不久曹操南下攻打江東,與孫權爆發赤壁之戰。孫權因此任命凌統為承烈都尉,讓他隨周瑜抵御曹軍。凌統先隨周瑜擊退曹操,再隨他攻打曹仁,因功升為校尉。凌統在軍中親近與接納賢人,輕財重義,因此獲得人人稱贊,稱他有國士之風……(PS:有人說菠蘿為何不按照順序來介紹,一會兒這個一忽兒那個的,其實吧,小說本身就是講述故事,陳述歷史,如果說按部就班,不如把上下五千年直接搬上來,是不是這個意思?)
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攻打皖城,凌統在破城的戰斗中立下大功,因此升任蕩寇中郎將、沛相。隨后孫權得知劉備已取益州,于是派呂蒙、凌統西取荊州,與關羽發生沖突。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攻打漢中,劉備為了連孫抗曹,于是把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讓出。凌統在取得三郡后升任右部督,隨孫權攻打合肥。
張遼在逍遙津對孫權發動突襲,打得吳軍驚慌失措,四處逃竄。孫權見了有些害怕,于是急命人去找救兵。
凌統見形勢危急,于是親自率領三百士卒護衛孫權,掩護他突圍。曹軍毀掉逍遙津的浮橋,兩邊各只剩下一塊木板。孫權于是策馬疾馳,跳橋逃走。
凌統則返回戰場,繼續與曹軍死戰。最后凌統部下全部陣亡,他自己也深受重傷,料定孫權已經安全,這才退走。
凌統見一路兇險,到處有曹軍追兵,于是跳入河中潛行。孫權逃走后在船上安歇,看見凌統,急忙派人將其救起。
凌統在軍醫的努力救治下得以蘇醒,哀嘆部下全部戰死。孫權聽了,安慰他說:“死者已矣,只要你還在,還怕沒有人嗎?”然后孫權重賞凌統,委任他為偏將軍,還讓他統領更多的軍隊。
有人把凌統的老鄉盛暹推薦給孫權,稱贊他比凌統更有才能。孫權聽了說:“只要他能與凌統一樣就行了。”一天晚上,盛暹前去拜訪凌統。當時凌統已經睡下,聽到盛暹來了,急忙起床出去迎接。二人相見,凌統對盛暹就像對好朋友一樣,一點也不嫉妒她。
凌統認為山越人驍勇好斗,可以對他們恩威并用,讓他們為孫吳效力。孫權因此派凌統去招撫與征討山越,還讓各地郡縣聽從凌統號令。
凌統素來以仁義出名,許多山越人于是慕名前往投靠,他因此一路向東恩威并施,招募到了一萬多精兵。凌統到了家鄉余杭,受到縣令熱情款待,便與眾親朋好友相見,不久病逝。
總的來說凌統是江東十二虎臣之一,驍勇善戰,不懼生死,逍遙津之戰中尤其勇猛,率領三百士卒勇戰張遼,拼死突圍,打得自己全軍覆沒,但救出了孫權,使得江東得以繼續同曹操對抗!
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交戰不休,季漢時期除了劉備,前有諸葛亮,后有姜維,數次北伐給曹魏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使得雍涼一帶馬不歇鞍,兵不卸甲。
而在東吳與曹魏的交戰中,讓人印象較深的一直是曹魏壓進更多,而東吳北伐較少,特別是張遼在時,更是打得東吳抬不起頭來,還留下了張遼止啼的典故。
但實際上,東吳也有多員名將能抗擊曹魏,讓曹魏不可小覷,像是陸遜、丁奉。除此以外,東吳也有一員大將給曹魏留下了不小的陰影,讓曹魏忌憚不已......
這位能讓曹魏忌憚的名將就是東吳大將朱桓!(這家伙,太厲害了……總而言之……可以說是“一介書生”!)
他是在孫權剛接替孫策統領江東時被孫權啟用,被任為余姚長。
朱桓在任上十分稱職,即便有大規模的疾病疫情發生,也能有效分配人手去治療和配送粥餐,因此很受人們愛戴。其后,又被任命為蕩寇校尉,統管吳、會稽兩郡的軍隊,他收散士卒,僅一年時間就把手里的兵從兩千變成了一萬。
后來,丹陽、鄱陽的山賊起兵叛亂,場面一度不可收拾,而他領兵到了就平定了,因功升為裨將軍,封新城亭侯。
可以看出,這名大將文治武功都很有水平,妥妥的東吳良才,將大有可為。但可惜的是,凡事都很難有完美的,而這個人才也有個毛病——爭強好勝。
三國之中,頗有知名度的魏延我們都知道就是性格高傲,脾氣不好,曾和同事楊儀大動干戈,和老員工劉琰鬧得不可開交,就連諸葛亮不采用他的進兵策略都遭到了他的諷刺,可見這個人傲到了什么程度,所以當時人人都避其鋒芒。
然而和朱桓比起來,魏延檔次就差多了,這位傲已經到了病態的程度:
桓性護前,恥為人下,每臨敵交戰,節度不得自由,輒嗔恚憤激。
也就是說,這人一碰到帶兵出戰,只要受人管制,不能按自己意思行動的話,輕則埋怨發怒,重則操刀砍人(下面會說到)。
要說傲的人大多有才,這倒真不假,朱桓敢這樣傲確實是有資本的。
黃武元年(222年),夷陵之戰剛結束,魏國就大舉伐吳,東吳三方受敵,有一路就是大司馬曹仁,率領幾萬步騎進攻濡須,濡須守將正是朱桓。
曹丕這次對東吳可是有備而來,雖然陸遜沒有追擊劉備及時收兵守御,但曹丕還是大舉伐吳了。
荊州那邊朱然被曹真引大軍圍城狂攻,曹休那邊又大破呂范,東吳兩線潰敗,可以說曹丕險些得逞,但幸好,濡須這邊出了奇跡。
老將曹仁這回玩了把新鮮的,本來是去攻打濡須,他卻來了個聲東擊西,佯作要攻打羨溪,蔣濟帶著兵就奔羨溪去了。這回朱桓沒能看出其中門道,分兵去支援羨溪,軍隊出發不久,突然探子來報,曹仁數萬兵馬離濡須僅有七十里了。朱桓一聽立馬明白過來了,趕快派人叫支援羨溪的部隊回來,但遠水救不了近火,轉眼曹軍壓境,而自己身邊僅剩下五千人馬。
城中諸將得知消息后都惶恐不已,一時間人心惶惶。而這時正是大將發揮自己本領的地方,朱桓召集諸將,發表了自己的戰前動員:
凡兩軍交對,勝負在將,不在眾寡。諸君聞曹仁用兵行師,孰與桓邪?兵法所以稱客倍而主人半者,謂俱在平原,無城池之守,又謂士眾勇怯齊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馬罷困,桓與諸軍,共據高城,南臨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勞,為主制客,此百戰百勝之勢也。雖曹丕自來,尚不足憂,況仁等邪!
那意思說,兩軍交戰,兵不在多,在乎將之調遣。你們看曹仁用兵能和我比嗎?(口氣夠大)兵法說我軍只有敵方一半而能加以阻擋,講的是在平原作戰,沒有城池可守,勝負取決于眾將士是否夠勇敢、共進退。而他曹仁根本不是智勇足備的將領(夠損),他的士卒不僅膽怯還千里跋涉,人困馬乏,而我們占據高大堅固的城池,依據南江北山的有利地形,以逸待勞,打主場,簡直就是百戰百勝的優勢。就算他曹丕自己來也不怕,何況他曹仁(夠狂)?
接著,朱桓便下令城上偃旗息鼓,向曹仁示弱,就等他曹仁來攻。
曹仁這邊前面安排得都挺順暢,成功迫使朱桓分兵,但這里就開始玩昏招了。曹仁派親兒子曹泰突襲濡須城,自己領一萬人坐鎮橐皋(鴕高~拼音就是這個讀音……),這沒什么毛病。但問題在于,他也分了五千兵,讓將軍常雕督領諸葛虔、王雙等人乘坐油船去襲擊中洲,也就是朱桓部眾的妻子兒女所在的地方。
攻打敵人家小所在的薄弱之處,正是兵法上所講攻敵所必救,能有什么問題?這就讓謀士蔣濟來給你講講:
賊據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為自內地獄,危亡之道也。
敵軍在西岸,將船列于上游,現在如果分兵打位于下游的沙州島,那無異于自取敗亡。
看到了吧?蔣濟已經看出如果打沙州島,那上游的敵軍肯定不會無視,容易被敵人在上游順流而下關門打狗,這是自取其敗的出兵方式,勸曹仁不要這樣做。
但曹仁不管,自以為兵多,根本不聽。
朱桓一看,你自己不來攻城也不說了,在這里也分起兵來了?那這回該輪到我了吧?于是,朱桓充分以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戰前預測有多準,他派將軍嚴圭等先領一軍去襲擊攻打沙州島的敵軍油船,拖住敵軍。他親自領兵對陣曹泰,并突然殺出城來燒了曹泰的營寨,將其擊退。
曹泰退了后,攻打沙州島的常雕等人就尷尬了,此時深入敵后的他們進退兩難。
朱桓那邊又領兵過來與嚴圭、駱統等人兩路夾擊,大破曹軍,陣斬常雕、諸葛虔,生擒王雙,曹軍陣亡及淹死的達一千余人,其余三千余人盡皆被俘,朱桓大獲全勝。
后來,曹仁也因軍中有發生疫病而被迫撤軍。
戰后,孫權嘉獎朱桓的功績,封他為嘉興侯,奮武將軍,領彭城相。這一戰打得是如此威風,以至于魏軍都對這位東吳大將印象深刻。
黃武七年(228年),鄱陽太守周魴下血本設計引誘魏國大司馬曹休,曹休輕易地相信了他,便統率十萬步騎到皖城接應周魴。
結果周魴沒見到,卻發現了東吳大軍,大都督陸遜帶領左右都督朱桓、全琮各領三萬兵馬前來迎擊。
曹休這才發現自己上當了,但他跟曹仁同學都天真地抱著一個同樣的想法——我人多。因此,在中計了的情況下仍不迅速撤離,還尋求與吳軍決戰,結果被吳軍大破于石亭。朱桓趁機獻計:
休本以親戚見任,非智勇名將也。今戰必敗,敗必走,走當由夾石、掛車,此兩道皆險厄,若以萬兵柴路,則彼眾可盡,而休可生虜,臣請將所部以斷之。
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勝長驅,進取壽春,割有淮南,以規許、洛,此萬世一時,不可失也。
是不是有點眼熟?
同樣指出曹休是關系戶,同樣指出進軍路線夾石、掛車,同樣準備生擒曹休后,趁虛進攻壽春,割據淮南,再進圖許昌、洛陽,借此成就大業,簡直就是夾石版“子午谷奇謀(出自《魏略》)”。
當然,這里的目標是以消滅曹休有生力量替代了攻取長安。
但結果,也是被陸遜否決了。朱桓當時有沒有說陸遜膽怯我們不知道,但從后來賈逵在夾石接應曹休來看,這個計策雖然頗有進取性,但考慮得并不全面。
當然,在陸遜引軍的追擊下,曹休也付出了一萬多人和大量輜重的代價,才狼狽逃走。
嘉禾六年(237年),魏國廬江的主簿呂習請求東吳出兵支援他,他作內應。
全琮和朱桓共同領兵前往,但到達后,發現事情已經敗露,呂習被斬殺,廬江的魏軍已有準備,勞而無功,兩人只得領軍撤退,朱桓親自領兵斷后。
當時,在撤退的必經之路上有條溪水,離城一里,寬三十多丈,深的地方八九尺,淺的也有四五尺,而廬江太守李膺便準備在吳軍渡河時以兵法“半渡而擊之”發動襲擊。
這位太守想得很好,然后登上城樓想觀察一下吳軍什么時候準備渡水,沒想到看來看去卻看到了令他驚恐的一幕——朱桓的節蓋。
想必這位太守應該是參與過當時的濡須之戰的,至少是了解過這場戰爭的,所以當他看到朱桓的旗號后,果斷放棄了出戰的打算,可見朱桓的那一戰的軍威有著怎樣的影響力,頗有點“東吳張遼”的味道。
此次出征,全琮是統帥,他見此次出征勞而無功,覺得有些虧了,琢磨了半天,準備把部隊分給諸將,在撤退前在魏國四處偷襲撈一把!(哈哈哈,等于說是四處撒網,見到不妙,收拾東西走人……)
此時已是前將軍,假節的朱桓前往問詢全琮后面有何打算,在得知他已經有所計劃的時候,朱桓怒了,下一步行動都不跟我商議不算,還做出這樣的計劃,這不把我當事兒啊?當即就要和全琮理論。全琮和朱桓共事多年,知道他的毛病,也怕這個,當時正好孫權派偏將軍胡綜傳達命令,參與軍事,全琮便不厚道地把責任全推給了他:
上自令胡綜為督,綜意以為宜爾。
主公讓他來督軍,都是他干的!
全琮估計本意也是甩個鍋,以免朱桓糾纏不休,但沒想到這次闖禍了。這次看來朱桓是真的是氣瘋了,恨得不得了,回去就準備找胡綜來解恨。還在胡綜到營門口時吩咐左右:
我縱手,汝等各自去。
我一揮手,你們就退下去。
沒想到其中有一個人見此情景擔心出事兒,就轉身去跟胡綜說了。都是同事,這位的脾氣誰不知道,這還了得,簡直就是鴻門宴啊,胡綜聽完轉身就跑了。
這邊朱桓滿心怒氣地出門迎接,卻發現胡綜早已不見人影,不用想,就是自己人做的了。朱桓這下徹底爆發了——老子要泄憤,你反而給老子再堵一把是吧?于是,他轉身就把那個人給砍了,參軍見此一驚心說壞事,將軍瘋了!趕忙上來勸阻,卻不想撞到槍口上,朱桓都不聽他的,手起刀落,他無緣無故成了第二個朱桓泄憤的犧牲品。這下誰都不敢勸了,都躲得遠遠地。
朱桓雖然剛才兩下砍完后心里爽快多了,但事后冷靜下來后知道自己闖禍了,于是,借口自己癲狂病發作,被孫權接回建業調養。(老朱真的厲害,不信大家可以看看影視劇,三國演義!咱們斌哥主演的曹操……)
吳國和蜀國的情況不同,蜀國那邊諸葛亮總攬軍政大權,所以魏延出事兒總是諸葛亮居中調節。而東吳這邊,誰當都督都是我最大,所以還得孫權來。
而孫權得知事情經過后,雖然知道朱桓犯了軍法,但由于愛惜他的才華,念想他以往的功績,也沒有治他的罪。經過幾個月的調養,朱桓準備回中洲,孫權親自送他,并對他說:
今寇虜尚存,王涂未一,孤當與君共定天下,欲令君督五萬人專當一面,以圖進取,想君疾未復發也。
說明孫權很了解朱桓的個性,這次為了照顧他,準備專門給他撥五萬人,讓他獨自領軍,可自行方便,這樣他應該就不會再發病了。
朱桓也知道這是老大在照顧他,但還是不忘狂人本色:
天授陛下圣姿,當君臨四海,猥重任臣,以除奸逆,臣疾當自愈。
雖然拍了孫權馬屁,但還是不忘表示,你要是對我委以重任,那我的病肯定就能好了。
孫權不知聽了這話作何感想,恐怕也是哭笑不得吧,畢竟是東吳難得的大將,狂點就狂點吧。
要說孫權照顧朱桓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朱桓這個人輕財重義,善于供養士卒和贍養其親屬,所得的賞賜都與將士們共享,因此深得將士們及其家屬的喜愛(是不是又有點眼熟?)。而且,朱桓還有著超強大腦,任何人見一面,幾十年都不會忘,他手下一萬人,不僅這一萬人他都叫得出,就連他們的妻子兒女也都認識,這也難怪朱桓病重的時候,全營上下都為他擔憂了。
赤烏元年(238年),朱桓病死,享年六十二歲,家無余財,孫權親自資助他辦后事。而他的部下不論男女,無不為其痛哭。
朱桓作戰勇猛果斷,遇敵不亂,頗有大將風范。
在與曹魏兩員大將曹仁、曹休作戰中都立了大功,更因為濡須一戰使魏軍為之膽寒,可以說是吳軍中為數不多的能與曹魏周旋的大將。雖然為人狂傲不羈,但輕財重義,頗有國士之風,確實是東吳能排得上號的名將!
(PS:菠蘿老媽今日出差一趟浙江義烏,所以現實中……需要辦理各種通行證以及健康碼還有疫苗生成二維碼……(寫書咱們就不請假了……主要就是有點麻煩)、另外今天的加更可能會延遲……但是拖欠的章節……應該會加更到930章往后……至于加更規則……500幣打賞1更……白銀的話……一個月都給你了……悠著點……關節炎……又重發了……晚上還有5更……大概3萬字……)
請:m.yqt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