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只想做演員  第一百九十八章 互聯網大數據+電影?

類別: 都市 | 娛樂明星 | 一開始 | 我只想做演員 | 油炸大金   作者:油炸大金  書名:一開始,我只想做演員  更新時間:2021-10-28
 
第(1/2)頁

麻花鐵三角:王擰、艾倫、常遠…

其中王擰是最早開始影視劇就表演的。

早到什么程度?

沈林那版《神雕俠侶》,他演郭靖的弟子武敦儒,甚至演過《赤壁》的漢獻帝!

按理說王擰也應該出現在《西虹市首富》演員名單里!

沈林之所以沒想到王擰,原因很簡單:他不記得這個人了!

原時空,麻花其實很捧他的,你想想,《歡樂喜劇人》第一季沈藤帶隊,第二季按理來說應該艾倫帶隊,但是換成了王擰!

但他自己選擇了解約,然后越來越不行了…

你沒有給大林子留下記憶,那就沒你了唄!

沒辦法,開心麻花確實人才濟濟!

這也是沈藤牛逼的地方,能在這么多人才里面裝十年的逼,沒點才華根本不可能…

不過,這個事落在麻花頭上,就要討論一下了,畢竟王擰也算麻花的招牌之一…

《西虹市首富》開啟籌備工作,吳孟達客串了二爺,金先生則找了廖啟智——把背景從臺灣換成了香港!

至于王擰…

沈林壓根不知道麻花內部的事情,根本沒人跟他說!

對了,《西虹市首富》定檔明年春節檔,制作周期還挺緊張的,所以,找了閆飛、彭大魔擔任副導演…

讓他倆組建項目組,大概三月份正式開機。

沈林這在公司跟陳婧算賬。

字面意思。

《陽光依舊兇猛》的總票房是26.7億,院線結賬,片方獲益12.4億,扣除成本,凈利潤超過10億!

按照投資比例,時光傳媒、嘉禾、邵氏、中影、星輝影業五大出品方,分別是5:1:1:1:1的比例,還剩一成比例這是沈林個人投資…

帳不能這么算!

還有補充的分紅條款,海外發行扣除2600萬美元的宣傳、發行費,宣發投入接近1.6億,沈林導演費500萬,但是分紅高達25…

這么一算賬,嘉禾盈利只有不到4000萬…

這只是票房啊分紅,還有網絡版權以及海外分賬呢!

網絡版權賣了7000萬人民幣!

為什么開價這么高?

這是頭部資源啊!

因為電影已經在院線有過一輪發行,新媒體渠道(網絡版權)只是補充,所以電影新媒體版權價格相比電視劇來說較低,也沒有哪家視頻網站有獨占電影播放權的布局,一般是由第三方版權運營方來進行版權分發。

插一句,這個第三方版權運營方就是時光視頻…

時光視頻開價7000萬買斷,然后版權分發,通過騰訊視頻、PPTV、愛奇藝、樂視視頻、優酷、百視通等8家平臺收回了6156萬的成本…

考慮到二輪及多輪售賣,收回成本不成問題。

時光傳媒的大部分電影新媒體版權都交給時光視頻處理,它們開價非常合理!

這也是時光視頻一項收入來源。

原時空,國產電影的新媒體版權分銷大都交給華視網聚,人家是廣電系統的親兒子!

不過時光視頻從成立之后就一直有做版權分銷,跟各大下游分發渠道關系良好,算是搶占了先機…

電影的海外分賬不高,最多也就幾百萬美元…

所以,沈林在《陽光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依舊兇猛》這個項目,最終盈利‘只有’不到兩億!

算完賬,陳婧讓工作人員端來咖啡,沈林喝了一口,還行。

有苦味,也有香味…

突然想到了《一點就到家》,三個伙伴一起合作賣咖啡,這個電影跟《中國合伙人》很像,但整體核心不一樣,《中國合伙人》有點美國夢,是往外走,往上走,到城市去,去華爾街上市,《一點就到家》這是中國夢——回到家鄉,扎根農村,把東西賣出去。

這個項目可以做一下…

正想著呢,陳婧忽然開口:“你現在有多少錢?”

沈林看了她一眼:“…你問這個干嘛?”

“好奇!”

“反正我應該能隨時調出來50億以上的現金…”

“你說你賺這么多錢干嘛?”

“搞投資啊!”

“然后呢?”

沈林愣了一下:“哪怕心里有個高舉高打的浪漫主義,覺得那才是畢生所求,不過往根上刨,純潔的夢想還得是拿惡臭的錢堆起來的…賺錢當然是為了夢想!”

“你知道就好!”

陳婧滿意的點了點頭:“你可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

“放心,我不會的!”

陳婧拿出院先的排片表,然后道:“我們以前以為做電影要么做高概念的大制作,要么老老實實按照電影創作基本功打造一部作品…”

“不對嗎?”

“你自己看看五一檔的電影!”

沈林看了一下,《歸來》、《催眠大師》…

還有一部《同桌的你》!

“真沒想到一首歌居然也能改編成電影?”

“現在糕小松可有名了,《曉說》每期的熱度、點擊量都超過2000萬,按照百度給出的數據分析,《同桌的你》票房至少5個億!”

“數據分析?”

“百度出的大數據分析…”

陳婧接著道:“百度還推出了百發有戲認籌平臺…第一個項目是《黃金時代》,說了不僅《黃金時代》片方提供的套餐權益,投資還能獲得固定保底收益的回報——不低于8。《黃金時代》的票房越高,消費者能獲得收益率越高,最高收益率將高達半年期16…”

沈林皺眉:“這不就是基金炒作嘛!”

“對,”陳婧嘆了口氣:“他們說這是互聯網大數據電影,新玩法!”

“哪有什么新玩法…如果電影這么容易做,它就不叫冒險行業了。”

陳婧猶豫一下:“我們不管?”

“…陳姨,你以為時光電影APP里面的票房預測都是瞎預測的嗎?我們也有大數據支撐的,只不過我們只做票房預測,而且是基于市場反饋得出判斷…”

陳婧嘆了口氣:“《紙牌屋》帶來的效應太明顯了!”

“陳姨,這么跟你說吧,我是奈飛最大的個人股東,《紙牌屋》這個項目完全就是奈飛押注成功,跟大數據沒有什么關系…而且,奈飛第一部原創劇集并不是《紙牌屋》,而是《利勒哈默爾》,只不過這個劇集沒法跟大數據扯上關系,所以,被刻意忽略了…”

《紙牌屋》能成,主要源于它的故事形態、編劇的高超以及導演的能力,這些都不是用數據做得出來的。

國內一堆媒體為什么熱炒大數據這個概念?

高級唄!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