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世界日報》報道;
新內閣面臨統合世界最大城市紅河谷的艱巨挑戰,這不但是人口資源,工業,金融和教育產業重新配置的問題,也是重新整合后發揮11大于2的現實問題,這座崛起于澳洲的世界級大都市,成為考核新內閣執政能力的新課題……
英國《泰晤士報》對此報道;
大洋王國擬議中的城市重組,試圖創造一個比倫敦更加龐大的大都會區,不得不承認,他們很有可能完成這一艱巨目標,給世界帶來大驚喜。
德國《法蘭克福郵報》報道;
紅河谷正在雄心勃勃的試圖成為領導世界的最大城市,以一種倫敦不愿意看見的捷徑完成超越,城市重組后,將誕生一個超過500萬人口的巨大都市群,將倫敦,紐約和巴黎甩在身后,而這必將成為世界城市發展史上不可磨滅的記錄。
米國《紐約時報》報道;
密歇根湖邊傷痕累累的芝加哥蹣跚著想要重新站起來,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卻用一種新的方式完成超越,世界級城市紅河谷將吸收周邊的4座城市,創造出世界第一個人口超過500萬的超級大都市,再次吸引人們的眼球。
國內外新聞媒體的交口贊譽,讓世界把關注的目光投向紅河谷大都市區,卻忽視了另外一個耀眼的經濟明星~松江市。
經歷30余年發展,松江市輕重工業和金融業高速增長,已經超越了長期排名第二的布里斯班,從1899年97.2萬人口一路迅猛增長到1910年186萬人口,位居帝國第二大城市。
在世界范圍內
松江市將扶桑大阪擠出了世界十大城市的排名,位列第10位,距離第9位的維也納189萬人口,相差僅僅3萬余人。
作為帝國內門類最齊全的工業城市,松江市輕重工業齊頭并進發展,191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7億金洋,誕生了一大批世界級企業,不愧為帝國工業城市排頭兵。
該市輕工業的支柱是毛紡產業,在帝國范圍內僅次于朱雀市位居第二,建有面向歐洲出口的毛紡產業基地,大大小小二百二十多家毛紡企業,相關從業人員超過36萬人。
松江市重工業的支柱是汽車產業,機械產業和設備制造業,起步早,發展規模大,技術先進,產業集群程度高,涉及面廣,都是松江重工業發展的標簽,是世界頂尖的先進工業城市。
該市工業的龍頭企業是澳洲通用機械公司,大眾汽車公司,皇冠汽車公司,澳洲重工,海潮動力公司,斯科特變速箱公司,固特異橡膠公司,福順泰塑膠公司,鳳凰自行車廠,國民自行車廠等數十余家大企業,形成汽車,拖拉機,橡膠制品及自行車優勢產業集群,產品遠銷海內外,在各自領域都是世界排名前列的佼佼者。
經歷三十多年的發展,松江企業形成了世界領先的機械生產能力,產生很強聚集效應,輻射和帶動了周邊城市新興機械行業發展,成果喜人。
多年以來
依托松江工業優勢,緊鄰的姑蘇市發展出以星輝汽車廠,拜納姆工業公司,太平洋變速器公司為首的機械產業,成為一座具有很強實力的新興工業城市。
杭州發展出廣昌塑膠公司,大昌自行車廠,精工紡織機械廠,寧波市發展出富民農機廠,寧波紡織機械廠,福順祥水泥公司。。
福州市發展出福田汽車廠,福州塑膠公司,福廣昌機械公司等一系到中大型企業,引領區域經濟發展,形成世界范圍內都堪稱先進的機械產業圈,工業門類配套齊全,產業聚集效應十分明顯。
松江市帶動了周邊城市升級換代,形成了以松江市為核心的“松江城市群”,實力完全可以與世界著名的德國魯爾區相提并論,并且擁有獨到的競爭優勢。
松江除了汽車,橡膠和機械行業的優勢之外,還擁有年產七百五十萬噸鋼鐵,年產二千萬噸煉焦煤,年產60萬載重噸船舶的重工業生產能力,不愧為帝國工業長子,實力極為突出。
在昆士蘭皇家直屬領地中,位于最南方的北侖市華麗晉升為帝國第四大城市,僅次于人口147萬的布里斯班,1910年最新統計的人口規模為138.97萬人。
自從澳洲南北統一之后,北侖是這個原本對峙的前線地區,搖身一變成為澳洲肚臍眼,溝通南北經濟區的重鎮,經濟活力被充分的激發出來,經濟發展一路順風順水,高歌猛進。
歷經九年悉尼海灣大橋的建設,在新世紀來臨之前終于峻工,為北侖和悉尼這兩座澳州本土中部雙子城搭建起交通大動脈,增強了兩地間人員流動和經濟往來,互為臂助,其優勢正日益顯現出來。
原本的缺陷變成了優點,得益于溝通澳洲本土南北方的優越地理位置,北侖市的發展比布里斯班更加強勁,輻射并帶動了周邊威斯康辛,汕頭,五羊市,茂名,愛丁堡市,北海,新羅西斯克等城市發展,形成了以“北侖~悉尼”為龍頭的城市產業帶。
北侖市是皇家海軍最重要的艦艇建造基地,擁有帝國范圍內實力最強的數家大型造船企業,其建造的“索馬里”級戰列艦,“昆士蘭”級戰列艦是皇家海軍的實力中堅,“花月”級通用巡洋艦,“勇敢”級快速巡洋艦,3.5萬噸自由輪,2萬噸級礦砂船都是享譽世界的產品。
在輕重工業基礎上,北侖市發展出來的電子產業讓人眼前一亮,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北侖市如今擁有數10家電子企業,其中既有生產無線電測距儀的保密企業,也有生產暢銷世界電子管收音機的無線電廠,同時在電臺設備,電話設備和交流電機領域擁有很強的生產能力。
在昆士蘭皇家直屬領地中,已經形成了從北到南的三大經濟圈,北方是“紅河谷~布里斯班”經濟圈,中部是“松江經濟圈”,南部是“北侖~悉尼經濟圈”,共同構成了大洋帝國核心工業城市帶。
而這些光芒閃耀的工業城市大多位于皇家直屬領地,每年產生的巨額稅收和難以計數的租賃收入,源源不斷進入皇家內務府,令皇室財政無比充裕。
所以有能力開啟西洋戰爭,在獲得呂宋群島作為皇室直屬領地后,連年大手筆的投入建設,令其面貌一新,快速的進入工業化進程。
與之相對應的帝國財政方面,隨著青島,悉尼,墨爾本,天樞,三馬林達,巴厘巴板,塞穆達,西安,虎門,首爾,七曲等一系列城市的崛起,經濟總盤子一擴再擴,財政收入自然也變得富裕起來。
最鮮明的例證就是1908年9月3日爆發“羊毛戰爭”后,大規模的戰爭動員和遠征軍費開支高達十幾億金洋,帝國財政和皇家財政分擔之后,輕松的消化了這筆巨大額外開支。
而在戰爭勝利后,不但為帝國贏得了崇高聲望,也贏得了巨大的戰爭紅利用于開展為期五年的大規模基礎建設,為拉動帝國總體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經過四個多月的醞釀,1911年6月6日,重組后的紅河谷市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區域內常住人口550余萬,位列世界第一,也是帝國第一大都市。
排行第二的是松江市,總人口186萬,同時位列世界第十大城市,僅次于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
排行第三的是布里斯班,總人口147萬,經歷了35年的大發展,該城市逐漸呈現出后勁不足的疲態,面臨著眾多百萬人口新興工業城市的競爭,有可能地位不保。
排行第四的是北侖市,總人口138.97萬人,發展后勁十足。
排行第五的是青島,總人口從1900年度的77.2萬人發展到119.21萬人,是昆士蘭北部耀眼的經濟明星,依托豐富煤、鐵、牛肉和世界第一的磷酸鹽資源,發展的腳步走得非常堅實。
排行第六的是婆羅洲所屬東加里曼丹州的三馬林達,常住居民人口從1900年度73.6萬,迅猛增長到1910年度111.8萬人,這座曾經的荷蘭人區域統治中心城市,帶有鮮明的西北歐特色,是帝國內發展最快的城市,沒有之一。
帝國投入重金建設巴厘巴板油田已持續14年,數十萬建筑工人和移民涌入,給這座婆羅洲大城市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城市規模一再擴大,新的鐵路和公路編織出暢通的交通環境,到處都涌動著建設的熱潮。
近20年來
三馬林達城市人口1890年約42萬人口,至1900年暴增約30萬,達到73.6萬人規模,從原本排行第14位一下子躍居第八大城市,10年之后再度躍升兩位,傲然雄居帝國第六大城市。
這一切的改變,至于對巴厘巴板油田開發的不斷深入,帝國原油產量從600萬桶至3000萬桶,然后一路猛增至1.4億桶。
石油大化工產業群已形成規模,能夠生產數以百計的石油化工產品,來自底特律的數家大型化工廠設備落戶三馬林達,不但填補了化工領域門類的空白,而且使其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更上一個臺階,達到世界級水平。
這座城市的特產從傳統的香料,蔗糖,可可轉變為化工產業,新增加了石油化工設備生產能力,為這座化工城帶來了新的活力。
大洋帝國第七大城市是莫桑比克的首爾,1900年人口75萬,至1910年人口達到103.4萬,是帝國第7座人口突破百萬級的大城市,這是一座以棉紡織業為核心產業的輕工業城市,該市數十家棉紡織廠擁有36萬紗錠,生產的莫桑比克棉布遠銷帝國本土,是首爾城的經濟支柱產業。
與帝國本土的毛紡織業不同,首爾城的棉紡織業依托莫桑比克中部高原的棉花生產優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業鏈,為替代進口英國棉布做出了卓越貢獻。
南部非洲發生的第2次英布戰爭,是首爾城發展中的一次重大機遇,羊毛戰爭的勝利則是首爾城發展的第2次重大機遇,將莫桑比克棉布的銷售市場拓展到南北美地區,擺脫了英國人桎梏,迎來一次發展的黃金機遇。
在莫桑比克的大大小小棉花種植園里,全都在大力增加棉花種植面積,紡織廠增加紗綻,招收工人,呈現出欣欣向榮發展的勢頭。
10年只不過是歷史的一瞬間,大洋帝國從1900年的紅河谷和布里斯班兩座百萬級城市,發展到如今的7座百萬級城市,城市規模迅速擴展,工業化進程日益加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帝國發展的歷程,一步一個腳印走得非常踏實。
排行第八的是南方大都市墨爾本,這座原本澳洲第一大城市1900年居民人口69.15萬人,到了1910年增長到94.46萬人,這座南方大都市重新恢復了昔日光彩,并且尤甚往日。
維多利亞州憑借著豐富的金礦資源,數千家大大小小的牧場,近年來發展的羊毛紡織業,輕松超越新南威爾士州經濟總量,在澳洲本土僅次于昆士蘭州,排行第二。
該州向來以富裕而聞名,如今風采不減當年。
墨爾本及其周邊地區拓殖歷史已超過百年,城堡莊園林立,發展基礎好,基礎設施條件完善,風景秀麗迷人,是貴族領地集中區域。
維多利亞州的經濟支柱是采礦業和毛紡織業,港口貿易發展迅速,墨爾本毫無疑問的分享了最大的蛋糕,因而經濟發展十分穩健。
排行第九的是天樞市,城市人口從65.2萬人發展到87.7萬,這座東香州的最大城市是清水河流域經濟發展排頭兵,沿清水河一字排開的七座城市和數十座城鎮,是帝國重要的糧食和特色農產品產區,以天樞市為龍頭,工業經濟成分主要是糧食深加工及煙草業,內河船舶制造業,著名的皇家行政大學就坐落于此。
建立在本地資源優勢基礎上的糖廠,卷煙廠,面粉廠,食品廠,造船廠,農機廠等等,受地區需求局限性較大,除了卷煙廠之外附加值低,發展前景有限。
因此城市發展進入緩慢增長階段,穩健確實穩健了,但可惜爆發力不足。
下一步,深入工業化并找準方向才是天樞市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國內排行第十的是七曲市,城市人口從1900年64.8萬人發展到如今的88.8萬人,只能說進步穩健,,但是在兄弟城市的映襯下并不耀眼。
作為莫桑比克地區最重要的工業城市,七曲市擁有豐富的鐵礦、鋁礦、煤礦、錫礦資源,在非洲大總管吳墨舟伯爵時期,就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門類。
莫桑比克各城市發展建設的需要,七曲市的鋼鐵生產能力達到150萬噸,隨著帝國推行基建大開發政策,該市將迎來新的重大發展契機。
莫桑比克也是基建大開發的重點區域,對鋼筋水泥及各項工業產品的需求旺盛,而這一切只能依靠以七曲市為核心的周邊工業城市提供,巨大的內需將推動工業大發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七曲市的大發展在第2次英布戰爭時期抓住了機遇,實現了第1次騰飛,帝國推行的基建大開發政策,是七曲市第2次騰飛的契機。
但是要看到受限于非洲落后而窄小的市場,七曲市工業規模的前景有限,潛力也有限,由于地理位置限制,尚不具備大規模向外輸出工業產品的能力,這是七曲市發展的最大難題。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