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之世  第六百零一章:烽火連天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黃天之世 | 羅小明   作者:羅小明  書名:黃天之世  更新時間:2021-10-19
 
初平二年(191年),七月。

中原對峙的局面出現在今年的一月,到現在已經過了五個月的時間,

六個月的時間,剛到半年,這個時間并不算長。

但是六個月的時間,中原的局勢卻已經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在許安于涼州定鼎,安撫了一眾羌胡部落,抵達了晉陽不久,中原群雄之間的搏殺也已經進入了白熱化。

六個月來,中原的紛爭幾乎一刻都未有停息過。

初平二年,三月七日。

經歷了初陣戰敗的兗州軍再度被集合了起來。

兩萬兗州軍在兗州刺史陳群的帶領下,向圍困濟北國治所盧縣的泰山黃巾軍再度發起了進攻。

泰山黃巾軍陳兵十數萬于盧縣城南,陳群領兗州軍于西,雙方列陣于原野之上展開大戰。

兩軍激戰多日,泰山黃巾軍連連失利。

陳群麾下的兗州兵,有不少是孫堅留下的豫州精銳,曾經跟隨過孫堅一路南征北戰。

孫堅將這些軍兵留給陳群,一開始是為了戒備北方的袁紹,但是沒有想到,袁紹沒有先打過來,反倒是盤踞在泰山的黃巾軍先攻了過來。

泰山黃巾成分復雜,是由兗、青、徐、豫四州沒有跟上大部隊遷移的黃巾軍組成。

許安沒有辦法管控泰山黃巾軍,當初為了掩護四州黃巾起事,千里轉移,四州太平道的鷹狼衛幾乎全都走到了臺前,這也導致現在鷹狼衛在四州的力量空前虛弱。

泰山郡內,屬于鷹狼衛的衛所只有一所,整個泰山鷹衛一共只有七人。

許安現在和泰山黃巾軍的聯絡因為道路的遙遠和各地的諸侯的封鎖,幾乎是零。

泰山黃巾軍現在的首領名為盧盛,曾經是豫州葛陂黃巾軍軍中的軍司馬,跟隨紀昂。

但是在前往青州平原郡時,遭遇了豫州軍的阻截,雖然最后取勝,但是盧盛卻是身負重傷。

黃巾軍中醫療條件極為簡陋,最后實在沒有辦法,盧盛和其余的傷兵,還有十余名黃巾軍的軍卒被留在了山中。

渾渾噩噩不知道過了多少天,盧盛身上的傷口都結了痂,從死亡的邊緣被拉了回來。

但是這個時候,大部隊已經遠去。

經過了數次的長途跋涉,但是他們卻離大部隊越來越遠,各郡的官兵都在圍追堵截他們。

盧盛帶領著麾下的數十名軍兵,一路北上從魯國進入了泰山郡。

沿路沒有跟上大部隊的黃巾軍也越來越多,他們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滯留了下來。

數十萬的人轉移,實在是難以面面俱到。

盧盛收攏了這些黃巾軍,部隊也慢慢的擴大。

而這個時候,四州黃巾軍主力渡過了黃河的消息傳來,盧盛也明白了他們已經沒有希望跟上大部隊了。

不過盧盛并沒有放棄,因為那個時候,跟隨在他麾下的人已經超過了五萬人,這五萬人,有老有弱,有長有幼,他不能放棄。

于是盧盛便在泰山郡和瑯琊國的交界處盤踞了下來。

四州黃巾軍的主力離開,這時四州的漢軍也隨之展開了清剿。

盧盛的名聲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圍剿之下越來越響亮,四州的絕大部分黃巾軍高層幾乎都加入了四州黃巾軍的轉移隊伍,滯留在各地的黃巾軍群龍無首,盧盛的出現給了他們一個微薄的希望。

再然后,越來越多的人投奔盧盛。

盧盛麾下也聚集了十余萬人。

盧盛盤踞在山區,漢軍難以剿滅,經歷了數次的失敗之后,當時臧霸不愿意損耗麾下實力,于是統領徐州軍按兵不動,而兗州軍看到徐州軍按兵不動,也不想做那個出頭之鳥。

四州黃巾軍的殘部就這樣順理成章的保全了下來,甚至還不斷的發展壯大。

之后發生的一切就很簡單了,當孫堅北伐兗州之時,鷹衛的緹騎適時送來了消息,也讓盧盛看到了機會。

盧盛趁機率領麾下的黃巾軍大舉進攻泰山郡,駐守在泰山郡的漢軍一共只有兩千人,盧盛長時間在泰山山區內活動,之前幾次大規模的進攻也是針對徐州,沒有針對兗州,所以他們有些懈怠。

正因為懈怠,正因為軍力稀少,所以泰山郡毫無懸念的被盧盛所攻下。

這個時候的兗州卻是一片混亂,泰山郡就在這種情況被盧盛堂而皇之,輕而易舉的占據了。

隨后盧盛從容的布置的防御,再之后董卓派遣大軍出函谷關,進攻洛陽八關,孫堅只能率兵返回,就更加沒有精力去管盤踞在泰山郡的黃巾軍。

泰山黃巾軍也因此越發的發展壯大,盧盛的手段比許安要激進的多。

為了軍資,為了糧草,泰山郡內的世家豪強幾乎被盧盛殺盡。

盧盛將大量的田土發給了窮苦的農民,還有那些解放的努力,隨后更是在泰山郡的治所奉告開倉放糧,收獲了民心,大量的泰山郡民加入了黃巾軍的序列之中。

這一次進攻濟北國,盧盛集結了超過十萬人的龐大隊伍。

兗州軍戰敗之后,濟北國所有城邑幾乎都被盧盛占據,只剩下治所盧縣尚存。

濟北相鮑信帶著最后的三千余名漢兵堅守城池。

不過陳群不知道是之所以盧縣能尚存,并非是鮑信堅守的原因,而是因為盧盛暗地里藏著銳利的尖牙。

三月十四日。

兗州軍在陳群的帶領下,再次擊敗了盧盛統領的泰山黃巾軍。

這一次盧盛沒有在成功聚攏軍將,泰山黃巾軍陷入了崩潰,軍陣瓦解。

陳群自然是不想放過這樣的機會,立刻命令麾下的軍將趁勝追擊。

在陳群看來,泰山黃巾軍不過是仗著人多勢眾,這幾日連番的敗績已經讓泰山黃巾軍膽寒,泰山黃巾軍的潰敗理所當然。

趁勝追擊,正是一舉擊潰泰山黃巾軍,收復泰山郡的機會。

但是曹操卻發現了一絲端倪,勸諫陳群收兵,他發現了泰山黃巾這幾日似乎并沒有全力用兵。

陳群雖然因此有所疑慮,但是泰山黃巾軍并不像是詐敗,猶豫之下,還是派遣了軍兵追擊,只是也留下了曹操帶領麾下的部曲殿后。

追擊不過十里,斥候來報,在他們的側翼盧縣的南方突然出現了大股的敵軍。

而很快追擊的漢軍也遭到了一股生力軍的進攻,這股生力軍和黃巾軍打扮完全不一樣,而且勇猛非常,披掛著的都是漢軍的制式盔甲。

兩面夾擊,兗州軍大敗,猝不及防之下軍陣被沖散。

兗州刺史陳群深陷重圍,被流矢射中,曹操帶領著麾下的軍將拼死救下了陳群,但是潰敗之勢已經無法挽回。

最后只有八千余名兗州軍退回了東平國的富城。

三月十五日。

泰山黃巾軍攻破濟北國。

陳群也得知了那股怪異的援軍是來自何方。

泰山黃巾軍的援兵,正是如今盤踞在徐州北境依附于袁紹的臧霸。

兩面夾擊,兗州軍大敗,猝不及防之下軍陣被沖散。

兗州刺史陳群深陷重圍,被流矢射中,曹操帶領著麾下的軍將拼死救下了陳群,但是潰敗之勢已經無法挽回。

最后只有八千余名兗州軍退回了東平國的富城。

三月二十日。

泰山黃巾軍占據了濟北國全境。

陳群身上的箭傷潰爛,高燒不退,曹操只能臨危受命帶領著兗州軍堅守城池。

三月二十三日。

泰山黃巾軍連攻三日不克,兗州軍援軍至,盧盛遂引兵退去。

兗州的戰事落下了帷幕,但是青州、揚州、幽州、豫州的戰事并沒有平息。

十數萬人的兗州大戰,僅僅只是初平二年混亂的序幕罷了。

五月六日。

就在兗州大戰剛剛落幕了不到十四天,一場大戰也在幽州爆發。

此前二月之時,陳都派遣使者前往幽州。

公孫瓚當時已經擒獲了劉虞,使者到來,他反而誣告劉虞此前與袁紹等欲稱尊號,意欲謀反,并于他之前與袁紹大戰之時,斷絕糧草,不肯援助。

公孫瓚脅迫了陳都派遣來的使者,將劉虞斬首。

故常山相孫瑾、掾張逸、張瓚等忠義憤發,相與就虞,大罵公孫瓚,公孫瓚將其一同斬首,此舉也是惹怒了幽州的一眾豪強世家。

公孫瓚扣住使者,并要求封其為前將軍,封易侯,并派遣海船運送軍資援助。

直到使者答應,這才放歸使者返回陳都。

劉虞為人寬厚、廣施仁義,深得民心,無論是幽州的百姓還是北境的蠻族,無不哀痛。

公孫瓚占據了幽州之后日益驕矜,不恤百姓,記過善忘,睚眥必報。

劉虞被殺,震動北域。

四月,劉虞的從事漁陽鮮于輔、齊周、騎督尉鮮于銀等人于漁陽郡北部起兵,發誓為劉虞報仇。

鮮于輔起兵之后,立刻便得到了鮮卑、烏桓各部的響應,麾下的軍卒迅速的膨脹,當抵達潞河之時,麾下已經有漢兵、胡兵數萬人。

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帶領抵抗,雙方戰于潞河之北,鮮于輔大敗公孫瓚軍,漁陽太守鄒丹戰死。

公孫瓚不得人心,三郡烏桓對其早有不滿,漁陽郡烽火驟起,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余騎反叛,

烏桓峭王和鮮于輔合兵一處,南下進攻涿郡。

公孫瓚于是領軍北方,意圖先剿滅了幽州的叛軍,再去進攻袁紹。

但是此時袁紹已經通過麾下的情報機構魑魅和烏桓峭王、鮮于輔達成了共識,為的就是引誘公孫瓚北上救援涿郡。

袁紹將麾下的精銳盡皆交給了麴義,命令麴義從渤海郡進軍。

公孫瓚于桓峭王、鮮于輔兩人軍隊于鮑丘遭遇,雙方爆發大戰。

就在鏖戰之際,麴義領大軍趕到,公孫瓚軍不敵潰敗,鮑丘一戰,袁紹軍斬首二萬余級。

代郡、廣陽、上谷、右北平各殺公孫瓚所置長官,與鮮于輔聯合。

公孫瓚屢戰屢敗,麾下部曲卻土崩瓦解,根本無法力敵,最后只能是率領殘部逃回易縣堅守。

公孫瓚連番遭逢大敗,自覺無望爭霸,在易縣堅守不出,屯田自保。

同月,十七日。

孫堅兵出轘轅關,與徐榮兩軍于河南尹交戰。

徐榮軍五萬,孫堅軍四萬,雙方圍繞偃師、鞏縣、緱[gōu]氏三地爭奪不休。

袁紹麾下的豫州刺史周昂亦領兵八千相助。

五月二十九日。

久戰無果,雙方軍卒都露出了疲態,但是雙方都不想輕易退后。

三城的歸屬,決定著洛陽的歸屬。

這三城無論是對于孫堅還是對于董卓來說,都至關重要。

徐榮此時終于是下定決心,亮出了最后底牌。

陳兵偃師以南,與孫堅對峙。

孫堅也調集重兵,雙方于偃師爆發大戰。

徐榮指揮著西涼軍步步為營,緩步推進,雖然西涼軍之中有很多的新募的軍兵,但是董卓占據司隸富裕之地,麾下軍兵的武備比之孫堅麾下的豫州兵要好上不少,而孫堅麾下的也有不少新募的軍兵。

戰場的天秤慢慢的向著西涼軍一方緩緩偏斜。

最先崩潰的袁術麾下的南陽兵,南陽郡富裕人口眾多,但也正因為如此南陽郡出身的軍兵,意志力也稍微薄弱了一些,他們大多都是沒有經歷過多少戰陣的軍兵。

徐榮沒有放棄機會,立即派遣華雄帶領精銳的西涼騎對著袁術麾下的南陽兵發起了突擊。

新式馬具的消息在這個時候已經泄露,距離涼州之戰已經有了六七個月的時間,天下并沒有不透風的墻。

華雄帶領的西涼騎雖然沒有如同黃巾軍的主力騎軍一般,配備著整套新式馬具,但是基本都裝備著雙腳馬鐙。

精銳的西涼騎轉瞬之間便擊潰了南陽兵的軍陣,雙腳馬鐙使得馬上的騎士能夠更為輕易的操縱戰馬,更好的使力,這也使得騎軍沖擊力大增。

南陽兵軍陣潰散,孫堅心如死灰。

一旦南陽兵徹底潰敗,那么萬事皆休,洛陽地區將會再度落入董卓之手。

但是這個時候,袁術的表現卻是出乎了孫堅的意料。

關鍵時刻,袁術并沒有撤退,而是指揮著麾下的親衛列陣反擊。

西涼騎沖散了南陽兵的前陣,沖鋒之勢本來就已經是減緩。

袁術指揮親衛以強弩攢射,西涼騎沖鋒之勢為之一阻,對于麾下的親衛,袁術沒有吝惜半點錢財。

他麾下的親衛盡皆是身披重甲,帶堅盾,配利戟,皆是選拔著健勇之士。

就算其余軍眾皆潰,袁術麾下的親衛也沒有崩潰。

西涼騎在袁術親衛甲士的軍陣前方撞了一個頭破血流。

袁術頂盔摜甲,親持長戟上陣殺敵,終于是喚醒了剩余南陽兵的血勇,戰局也因此重新的穩定了下來。

而孫堅抓住這轉瞬而逝的機會,截住了華雄的去路。

華雄猝不及防之下,被孫堅于陣中斬殺,西涼騎因此土崩瓦解。

而救援的中郎將張濟在半途之中,竟然被一名不知名的漢將生擒。

當時張濟周遭有數十名甲騎環繞,但是卻沒有一人能擋住那員漢將。

那漢將突入陣中,直接便將馬上的張濟從馬上拖拽而下,張濟的親衛和麾下的部曲,也被后續趕來的豫州兵沖散。

轉瞬之間,攻守之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也幸虧西涼軍的主將是徐榮。

徐榮當機立斷,壯士斷腕,立即下令放棄偃師城,指揮大軍脫離戰場,步步為營,生生的止住了潰勢,最后帶領著兩萬余名殘兵返回了洛陽城。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