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之世  第五百五十九章:計差一疇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黃天之世 | 羅小明   作者:羅小明  書名:黃天之世  更新時間:2022-01-01
 
轘轅關外,刀兵已休。

原本的碧綠的草地現在已是變成了鮮紅的血色,身穿著紅衣的漢軍騎兵橫七豎八的倒伏了一地。

一面面土黃色的旌旗在勁風之中鼓蕩,黃巾軍的步卒手持著利刃,警惕的觀察著戰場上的情況,渡步在血潭之中仔細的清掃著戰場。

尸橫遍野,血聚成潭。

倒伏在地的軍卒多是漢軍的騎兵,幾乎沒有多少黃巾軍的騎軍和步卒。

漢軍的騎軍并不多,粗略的統計不過只有兩千余人。

那兩千多名騎兵趁著大霧,一舉殺入了守備頗為松懈的西涼營騎軍的營壘。

廣宗、下曲陽,一路走過,許安一直以來都是謀定而后動,力求萬全。

這一次進攻轘轅關,雖然六關在手,按理來說關內絕對不可能出現敵軍,但是許安還是十分謹慎,將西涼營和驍騎營留在關外接應,為的就是防止漢軍可能隱藏著的漢軍。

洛陽地區被董卓一把大火燒成了焦炭,燒成了丘虛,后來經過了孫堅移民,修繕,但是卻并沒有恢復多少的元氣。

許安攻下了洛陽之后,立刻出兵八關,就是為了和漢軍爭搶時間。

黃巾軍雖然有配重投石機這樣的大殺器,但是關隘之地,就算沒有了關墻的庇護,守軍仍然占據非常大的優勢,更何況很多地方配重投石機根本沒有辦法展開,沒有辦法發揮功效。

一旦孫堅帶領漢軍回援,那么便再想攻下洛陽外圍的關隘,必然要付出極重的代價。

因此黃巾軍對于洛陽地區的控制實際上無限趨向于零,這也是為什么漢軍的騎軍可以長驅直入的原因。

只可惜,許安是這么設想,賈詡也覺得安排沒有問題,但是麾下的一眾軍將卻是并不如此作想。

洛陽有八關,廣成關獨立于南,在伊闕、大谷以南。

實際上想要進入洛陽,必須經過,函谷,伊闕、大谷、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七關。

除轘轅外,其余六關皆在黃巾軍的手中。

原本前幾日,管亥是沒有松懈,每日都巡視營壘,檢查武備,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安遲遲沒有調令。

只是將并州營調往了轘轅關內之外,再無一道軍令傳出轘轅關,管亥便開始慢慢的有些松懈了起來,這也讓長驅直入,一路奔襲而來的漢軍騎軍找到了機會。

大霧消散,陽光重新照耀在轘轅關中。

“可惜了……”

皇甫嵩緩步行走在鮮血淋漓的關墻之上,嘆息了一聲。

“終究是沒有成功的留下許安……”

火光映紅了皇甫嵩的臉頰,也映紅了一眾漢軍的眼眸。

轘轅關第十關重新被皇甫嵩奪回了手中。

第十關的關隘建立在兩山之間,西側有一條山道長約四十余米,僅能供十余人同行,當初黃巾軍就是在這樣狹隘的地形之下行軍,一路挺進到關隘所在之處,攻破了轘轅關的第十關。

而在第十關西面的關墻之外,大量的石快將狹隘的山道幾乎填滿,山道兩側皆是燃著熊熊的大火。

火勢雖然沒有蔓延到山道之上,但是山道附近的溫度卻讓驅虎吞狼人難以忍受。

轘轅關第十關的地勢險峻,但是又十分獨特。

關隘、城池之中多有藏兵之所,因此許安每攻占一處關隘便會仔細的檢查關隘之中有無藏兵之所。

但是轘轅關第十關的藏兵之所并不是僅僅在關隘之中,還在那西側兩面的山坡之上,那些滾木和擂石便是藏兵洞之中的漢兵在黎明時分滾落而下,而那大火也是他們所放,大火雖然無法蔓延到關內造成多少的殺傷,卻是可以讓打擊士氣。

滾木擂石斷絕援軍,燃放大火消磨士氣。

那從山上滾落而下的大量落石和滾木徹底截斷了山道,斷絕了黃巾軍的援軍。

第十關關隘之中本來就無法容納多少的軍兵,又沒有了援兵,徹底成為了一支孤軍。

但是饒是這樣,在皇甫嵩的指揮之下,漢軍死傷了整整近三千人才攻下了只有八百名黃巾軍銳士駐防的第十關關隘。

漢軍在后方的督戰隊所斬殺的逃兵起碼都有上百人。

可惜的是,不僅許安已經不在第十關之中,第十關之中軍職最高的黃巾軍軍將也不過只是一個軍司馬。

徐晃留在了第八關之中,而許安已經是連夜退出了轘轅關。

皇甫嵩凝望著遠處的山道,山道兩側的大火正在漸漸熄滅。

轘轅關第十關外的兩側的山嶺都是石山,樹木并不多,燒上了一陣,卻難以蔓延。

“可惜了……”

皇甫嵩閉上了眼睛,倚靠在關樓的墻壁之上。

最好的情況,許安留在轘轅關的第十關中,被漢軍圍殺。

許安的威望現在早已經比昔日的張角還要恐怖,皇甫嵩很清楚許安的重要性。

在許安的帶領之下,太平道如今聲勢如日中天,跨洲連郡,鼎盛無比,猛將如云,精兵如雨,似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但是太平道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除了許安之外,再無第二個人可以領導太平道。

閻忠的聲望是除了許安之外在太平道之中最高的,但是也不足以讓眾人皆信服,更何況他已經是垂垂老矣,就算有心也是無力。

除此之外,太平道之中,便只有劉辟和龔都兩人尚有一些名望,但是他們都難以服眾。

可以說現在的太平道興衰盛亡皆系于許安一生。

傳言之中,許安早已經被神化,早已經是脫離了凡人的范疇。

這傳言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一點,太平道的傳播更為能讓人接受,人們會因為許安的威望聚集到太平道的旌旗之下,因為傳言而相信太平道是真正的天命所歸……

但是弊端也是在于此。

許安的威望太高了,一旦其有什么不測,那么對于黃巾軍和太平道來說便是最為致命的打擊。

站的有多高,摔得便有多慘。

許安如今的威望可以說所以已經攀升到了一個極高的程度,一旦失敗,那么猜忌、質疑等等負面的情緒便會轉瞬間蜂擁而來。

太平道就此一蹶不振,也并非是什么虛妄之事。

只可惜。

終究是計差一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