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之世  第七百二十二章:南疆三郡、釜底抽薪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黃天之世 | 羅小明   作者:羅小明  書名:黃天之世  更新時間:2022-03-05
 
漢庭內部風云涌動,漢魏大戰一觸即發。

寒冬雖然暫時隔絕了漢魏兩方的爭鋒,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一旦春天到來,冰雪消融之時,便是大戰爆發。

漢魏梁庭都在趁著冬季厲兵秣馬,調動軍卒,籌集軍資,儲備軍糧。

中原動蕩許久,從原來的群雄割據,逐漸演變成了漢魏兩庭,南北兩方的交鋒。

初平三年,波及了數百萬人的東郡之戰爆發,大戰曠日持久,連綿不絕,影響了數州千萬之民。

兗州、青州、徐州、司隸、并州皆是成為了交戰的戰場。

戰局連變,許安擊破董卓,攻占了關中之地。

袁紹獲取了洛陽地區,稱帝建制。

漢庭暫且穩住了局面,平定了內部的叛亂。

自此,天下之勢從群雄紛爭逐漸演變為三足鼎立。

初平四年,兗徐之役、旋門之戰爆發,漢魏雙方動用了超過二十萬的大軍進行交鋒。

大戰一直持續到了初平四年的年底才宣布結束,漢軍占據上風,魏軍進攻受挫,漢軍趁勝追擊欲要再度發起第二次北伐。

袁紹有著幽冀青三州豪強世家的支持,軍力強盛,物資充足。

而漢庭雖然占據五州之地,但是徐州、兗州、豫州三州在當初四州黃巾復起之時遭受了大規模的動蕩,損失慘重。

冀州雖然曾經是漢軍和黃巾軍交鋒的主戰場,也經歷了多次的動蕩,但是冀州的豪強世家勢力并沒有被削弱太多,他們在危險到來之前便已經遠離了危險所在的地方。

冀州之地本就是數一數二的富庶之地,其后來在韓馥的施政之下很快便恢復了生機。

在財力之上,實際上魏庭還是要占據了上風。

漢庭軍力之上要勝過魏軍,漢軍軍中并不缺乏驍勇善戰只講,漢軍軍中也不缺乏沖鋒陷陣之士。

雙方厲兵秣馬,初平五年(194年)的春天很快便將到來,漢魏兩庭皆是竭盡全力,以籌備戰爭,這一戰,無論是漢庭還是魏庭都無法承擔失敗。

袁紹甚至將原本關押在獄中的田豐提出了監獄,命令其前往青州,主持青州兵事,編連青州兵,想要增強青州兵的戰力,同時命令鞠義領幽州騎萬騎渡過黃河,進駐青州樂安國。

又命高覽領步卒萬人,烏桓騎萬騎,進駐洛陽,戒備旋門關。

就在漢魏兩庭在中原地區爭斗之時,太平道在許安的帶領之下,如今已經徹底占據了益州之地。

益州十二郡一百一十八城邑盡歸太平道之中,各地改旗易幟,除漢中郡外,皆是遵奉太平道,并在城外修建太平道道觀。

雖然現在控制了整個益州,但是許安也沒有毀諾,強行讓漢中郡天師道的信徒改信太平道,甚至還允許天師道的道士前去太平道控制的其他州郡傳道,不過要想傳道,必須要通過太平道的考核。

如今太平道道內的規章制度逐步走向了完善,傳道的符祝需要熟讀經義,信念堅定,通過了考核,才會允許被派到地方傳道。

原來太平道中,只要修習到了一定的時間,便可以成為符祝,去各地布施。

但是那已經是當初張角時期太平道的事情了,明顯是不符合現在太平道的發展要求,因此許安在道內也設定了考試的機制。

天師道的道徒考試,被許安交給了張魯,讓張魯自行在漢中郡舉辦。

不過雖然許安履行了諾言,確實沒有干涉張魯在漢中傳道,甚至還允許天師道在其他的地方傳道。

但是張魯看到黃巾軍在數月之間擊破了益州的漢軍,南中五郡的豪強世家只差匍匐覲見,心中便再無半分不滿,本來提上了日程的傳道計劃也被張魯壓了下來。

太平道如此鼎盛,已經遠勝天師道多矣。

現在張魯才明白了,為什么當初田仲敢提出那么大方的條件,允許他們在太平道的轄內傳道。

他麾下的這些道眾怎么可能比得過現在那些太平道中的符祝,兩者之間已有天壤之別。

張魯心中最后的一點想法也就此磨滅,安心做著自己的漢中太守。

如今他這個漢中太守實際上也已經成為了閑職,許安派遣的官吏掌控著漢中郡的民政和軍事。

張魯麾下的軍將也大多都被替換,被安排進入了軍屯擔任典農官,許安以興義將軍張揚暫時主管漢中兵事,替換了張魯的弟弟張衛。

益州十二郡,除去漢中郡外,其余的郡國都已經換上了太平道出身的官吏作為郡守,一百多縣中除去了益州南部的少數幾個縣城以外,其余的縣城縣令都已經更換。

益州黃巾軍越有十數萬人,這其中大部分的益州黃巾軍都被遷到了益州的永昌郡、益州郡、犍為蜀國、越巂郡、牂柯郡南部五郡之中。

南中五郡的世家豪強雖然迫于黃巾軍強盛的軍力而屈服,但是因為南疆還有不少的蠻族部落存在,南疆郡國的世家豪強和這些蠻族部落其實相互之間交通來往已有多年。

南疆的豪強世家和那些蠻族的部落有些甚至都是主從關系。

三國演義之中,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了南中之亂。

但是實際上,真正引起叛亂的還是卻是南中的豪強世家。

南疆的部落多集中于永昌郡,雍氏為益州大姓,乃是漢什方侯雍齒之后,多年以來經營南疆,恩信著于南土,南土各部蠻族皆愿聽其調遣。、

雍闿(yōng,kǎi)為雍氏族人,暗中鼓動益州郡民,擊殺了益州郡郡守正昂,為了得到益州郡郡守的職位,派遣使者于各地周旋,還在暗中勾結孫權。

雍闿跋扈于建寧,肆意妄為,都護李嚴向雍闿寫了六封書信,解喻利害,勸告雍闿。

雍闿收到李嚴勸告他的六封書信,卻只是回了一封,態度可以說是簡直恣意妄為。

曰:“蓋聞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遠人惶惑,不知所歸也。”

《漢晉春秋》有載,劉備兵敗夷陵,雍闿在這個時間段看準了蜀漢內部空虛,于是起兵反漢,孟獲等一眾南疆部落云集而景從。

雍闿暗中降吳,吳遙署雍闿為永昌太守。

永昌郡在益州郡之西,道路壅塞,與益州腹地隔絕,易守難攻。

雍闿自以為蜀漢夷陵新敗,自己兵強馬壯,無人可以奈何。

但是不想諸葛亮揮師南下,三路共進,以摧枯拉朽之勢平定了南中的叛亂。

南土各部也因為此戰,將諸葛亮幾乎奉若天神,便是到了后世,南疆各地都還有諸葛武侯的故事流傳。

益州南中曾經爆發的這一次叛亂,許安自然是再熟悉不過了。

歷史上的南中叛亂,主要是以永昌郡、越巂郡、牂牁郡南疆三郡,所以許安遷移益州黃巾軍也多是遷往這三郡之中。

這些黃巾軍大多都是背井離鄉,他們雖是益州北部的郡民,但是他們卻是失去了所有的田產、祖產,所以許安想要將他們遷往益州南部,并說開展軍屯,發放農田之時,他們并沒有什么抗拒的心情。

雖說故土難離,但是他們早已經離開了故土不知道多久了,如今想要的其實只是活下去。

他們很多人其實真的不愿意參軍作戰,只是這個世道不愿意讓他們平凡的活下去,逼著他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許安為了鼓勵移民,還開出了大量優惠的政策,甚于為了讓這十數萬益州黃巾軍愿意遷到南疆三郡,明令表示,三年之內可以不收取任何的稅賦。

政令一出,一眾益州黃巾軍內心的抵觸情緒再次減弱,于是聽從許安的安排,跟隨著三郡太平道安排的郡守一起進入了南疆三郡。

黃巾軍現在軍隊分為四級。

第一級是指直屬于許安領導的部隊,諸如武卒、銳士一類,因為受許安直領,所以又稱為“道軍”

第二級則是指軍區之中的軍卒,稱為“正軍”。

第三級則是各地留守的守備部隊。稱為“守備軍”

第四級則是各處軍屯的軍卒。稱為“屯兵”

此次黃巾軍進攻益州,除去許安所帶領的道軍之外,還有不少的正軍,以及守備軍。

許安抽調了三支兩千人的守備軍跟隨著三郡的太守進入南疆三郡以穩定局勢,防備南疆各郡可能到來的叛亂。

除去遷移益州黃巾軍到南疆三郡之外,許安還在益州各地發布了招募文書,在益州各地征召民眾前往南疆三郡,實行軍屯。

南疆三郡因為其有大量的南蠻部落存在,所以比較特殊,不適合實行民屯。

黃巾軍的軍屯,也是要定期接受軍事訓練,并且能夠配備長槍等武器,只是沒有甲胄。

實際上黃巾軍軍屯中的屯兵,就相當于黃巾軍中的預備役一般,他們需要定期接受訓練,還可以參加考核,考核優秀者便可以升級,加入守備軍的序列。

黃巾軍中每三月便有一期考核,優者升,劣者降,考核優秀者,可以選擇升級。

屯兵守備軍正軍道軍,一名軍屯兵,最好的情況,可以通過四次考核便能夠稱為道軍中的一員,當然這是最好的情況。

而守備軍、正軍、道軍序列之中的軍卒,若是不想被淘汰,只有刻苦訓練,不要落于人后,只要兩期考核被評為最下等,便將會被降級。

黃巾軍中如今的這一升降級制度雖然還有缺陷需要進一步的完善,但是這一簡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黃巾軍軍隊的戰斗力,也為下級的軍卒提供一個上升的通道。

在南疆三郡并不缺乏土地,在其地實行廣泛軍屯,可以讓太平道更快的掌握三郡,穩定三郡的局面。

最主要的,一旦南疆三郡的世家豪強心有不滿,或者是被漢庭或是其余各方的使者游說,想要發起叛亂,太平道安排的三郡郡守便可以依靠麾下的軍兵還有三郡的屯兵據城而守,以為防御,不至于面對叛亂卻毫無反抗之力。

太平道目前的實力并不害怕南疆發生叛亂,就算是真的如同歷史上那般,南中的豪強世家聯合南疆各部發起叛亂,黃巾軍也能夠很快的將其撲滅。

如今黃巾軍的兵鋒正盛,山地作戰也廣有經驗,南疆各部的夷人雖然悍勇,但是他們的武備并不精良,甚至于差了一個時代。

而南疆三郡的豪強世家實力也沒有強到勝過黃巾軍。

南中的叛亂,只要黃巾軍穩扎穩打,打贏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有叛亂自然就會有十五遭到破壞,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出兵平定叛亂必然需要大量的錢財,勞師動眾,勞民傷財,就算是打贏,也耗費頗大。

所以許安填充屯兵進入南疆,就是為了穩定南疆三郡。

南疆三郡,太平道擁有足夠的力量,讓南疆三郡的豪強世家看不到可趁之機,便能斷絕其心中的一些不該有的念頭。

除去加強太平道的力量之外,另一條政令,便是真正意義上的釜底抽薪了。

南疆三郡叛亂,雖說豪強世家乃是主導,但是實際上兵力眾多的其實還是南疆夷人各部,

若是將南疆的夷人各部分化,那么只剩下豪強世家自然是孤掌難鳴。

而那個時候,便是對南疆三郡的一眾豪強世家動手的最好時機。

益州之地要想長治久安,那么就不能留下這些勢力強大,根深蒂固的豪強世家。

如今這些豪強世家手中的礦場,林場大多上交,但是實際上必定還有很多沒有上交,這一切將來都需要鷹狼衛去統計。

以軍屯維持穩定,以警察維穩治安,以狼衛巡視審查,以法司推行法令,以傳道收聚人心。

布政使施政,按察使監督,都護司安民。

這些政策在內地的郡國推行,可使得一個地方長治久安,很快歸攏到太平道的治下。

但是在南疆卻是還不夠,永昌郡大量的夷人部落,要想治理南疆,必須要解決夷人部落的問題。

釜底抽薪,便是要將這些夷人部落收歸己用,從根本上斷絕叛亂的可能,將益州南疆的那些豪強世家孤立起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