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之世  第八百五十六章:意料之外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黃天之世 | 羅小明   作者:羅小明  書名:黃天之世  更新時間:2022-07-11
 
在哨音響起的下一瞬間,更多的火光從左側亮起。

大霧之中,傳來了沉重無比的踏步聲。

大地彷佛在震動,霧氣似乎也跟隨著節奏而上下起伏。

“希律律”

突如其來的火光和那刺耳尖哨聲,使得李乾座下的戰馬受到了驚嚇發出了一聲長嘶,高高揚起了前蹄。

李乾猝不及防之下竟然被戰馬摔落下馬。

而就在這時,如蝗般的箭雨已經是穿透了厚重的濃霧,向著官道之上一眾還處于驚慌失措的漢軍急射而來。

中箭的痛呼聲的此起彼伏,密集的箭雨之下,大量的漢軍中箭負傷,或是直接飲恨當場。

跟隨著李乾麾下的一眾騎卒也在箭雨的攻擊之下損失了不少。

戰馬因為火光和羽箭而受驚,盡管馬上的騎士竭力的控制著,但是仍舊是陷入了慌亂。

場面已經是完全失去了控制,李乾的突然落馬,很多人不明就里以為是中箭落馬。

也幸好跟隨著李乾的騎卒都是李氏的家兵,否則此時恐怕已經是陷入了崩潰。

只是當他們七手八腳將李乾救起之時,官道之上已經成了煉獄般的景象。

明軍的箭雨一波接著一波,他們似乎并沒有接戰的打算。

大霧彌漫,明軍選擇了最為保守的打法,以遠程弓弩壓制。

“吹角,傳令全軍,順著官道,一路向東走!”

“不要停下!”

李乾扶正了略微有歪倒的頭盔,他的神色獰猙的可怕。

“不管誰倒下,都不要停!”

“嗚”

沉悶的號角聲被緩緩吹響,只是一瞬間便傳遍了整個官道之上,在一眾刺耳尖銳的哨音之中顯得極為出眾。

官道之上,一眾漢軍皆是轉頭看向號角聲傳來的地方。

這一聲號角聲是一開始就約定好的信號。

如果遇到明軍伏擊,當號角響起來的時候,便再沒有了約束,所有人的只要順著官道一路向著東方逃亡。

官道之上,原本還殘存著秩序的漢軍軍卒在聽到號角聲的下一瞬間,所有人都瘋了似的向著前方狂奔而去。

但是他們還殘存著一些理智,他們并沒有丟下身上的兵甲。

兵甲雖然沉重,但是他們都很清楚,前方一定還有敵人在阻攔著他們,他們不能拋棄身上的兵甲。

他們每走出一段距離,便有人告訴距離目的地還有多遠,就在他們的前方就是接應他們的部隊。

只要和接應的部隊就能活下來!

“嗚”

官道之上,號角聲此起彼伏。

李乾被一眾甲騎護衛在正中央的位置。

天邊已經現出了曙光,世界正在變得明亮起來。

但是李乾的心卻是慢慢的墜了下去。

明軍的軍哨音不斷的響起,四面八方皆是明軍的軍哨。

大量的羽箭從左右兩側向著官道之上傾瀉而下。

護衛在李乾身側的騎兵不時便有人落馬,那不斷響起的哀嚎聲,猶如是陷入了鬼窟一般。

官道之上大量的漢軍軍卒倒伏在地,他們有的被箭失射殺,但是更多卻只是失去了行動能力,還沒有死去。

不斷有被箭失射中失去了再進能力的漢軍倒下,官道之上盡是漢軍慘厲而絕望的吼叫聲。

他們痛苦的哀嚎著,乞求著。

想要他們的袍澤帶他們一起逃離這無邊的煉獄。

但是這種情況之下,怎么會有人停下腳步……

這些跟隨著李乾的軍卒,他們大多都是乘氏人,他們很多人其實彼此熟識,甚至就是同胞兄弟,彼此連帶著血緣。

少有幾名停下腳步想要帶著袍澤逃亡的幾名軍卒被射倒在地之后,便沒有人再去顧及他的乞求聲了。

“隆隆隆”

馬蹄聲自西方傳來,明軍的騎軍已經踏上了官道,他們正順著道路一路向著東方殺去。

首當其沖,正是作為漢軍的殿后部隊。

號角聲響起的時候,已經是預示這前鋒遭受了不可承受打擊。

殿后部隊在聽到號角聲之后全部作了鳥獸散,李典本來想要再抵抗一二,但是他想起了李乾對他說過話。

雖然十分不甘,但是李典還是加快了馬速,向著前方一路狂奔而去。

大霧和夜色的雙重作用之下,官道之上的漢軍已經成為了一團亂麻。

而明軍的步卒也沒有踏上官道,明軍的騎軍則是自西向東殺來,為的就是防止兩軍誤傷。

伴隨著明軍的騎哨音,沿途的明軍紛紛停止了射擊。

明軍的騎兵猶如一柄快刀一般劃破了濃霧,也劃破了漢軍的隊列。

漢軍隊列猶如一條長龍一般擺鋪在官道之上,而明軍騎兵組成的尖刀卻是將其從尾部開始一分為二,一路切向頭部。

兩條腿的人怎么能夠跑過四條腿的戰馬。

那些中箭受傷倒伏在路邊,還殘存著氣息并未有死去的漢軍軍卒沒有得到活下去的機會。

明軍騎兵毫不留情的縱馬踏過他們的身軀,揮動著馬刀毫不留情的收割沒有來得及逃走的漢軍的軍卒。

漢軍實際上已經陷入了崩潰,他們一路潰逃,猶如喪家之犬逃離著明軍的追趕。

三里的距離,騎乘著戰馬轉瞬即至。

李乾看著四周的景象心中驚懼不易,但是他也不敢表露出來。

前方有大霧遮蔽,天還沒有完全亮起來,視野極為受限,但是聽到前方的交戰聲音。

“噠噠”

李乾心中一緊,他看了大霧之中浮現出了數團黑影,緊接著一陣急促馬蹄聲接著響起。

李乾面如死灰,他沒有想到明軍的騎兵居然如此之快,已經截到了他們的前面。

看來這一次,真的是天要亡漢,他們終究還是輸了……

“阿翁!”

前方傳來的一聲的大喊,讓本來已經心如死灰的李乾勐然打了一個激靈。

李乾定睛一看,此時那些黑影已經沖出大霧。

他看得真切,那些騎兵打著的是漢軍的紅旗,而不是明軍的黃旗,而領頭的一人正是他的兒子李整。

“阿翁快走,我幫你攔住追兵!”

“前不久偵騎回報在附近發現了明軍的蹤影,我也通知不上你們,他們沒有發現我們,所以我等到他們進攻的時候,向他們的后方發起了進攻,現在攔路的明軍陷入了混亂,阿翁你帶人先走,我幫你擋住追兵。”

李整縱馬上前,向著李乾快速的解釋道。

“做的好……”

李乾心中松了一口氣,正準備說什么,但是他卻是勐然想到李典還在后面。

“怎么不見曼成?”

李整此時也是發現平常跟在李乾的身旁李典不見了蹤影。

“以曼成的武藝不需要擔心,為今之計應當迅速撤離。”

李乾咬了咬牙,還是下定了決心。

現在就算是回去救李典也完全來不及了,只能希望李典能夠成功逃脫,將希望寄托在李典自己的身上。

“走!”

當斷不斷,反受其害。

李乾狠下心來一揮馬鞭抽打在了馬股之上,戰馬吃痛向著前方直奔而去。

其余的眾人也是跟著李乾一起向前奔馳而去。

李整向著后方的看了一眼,明軍的實力遠超他的想象。

有心算無心,他都沒有辦法擊潰明軍哪怕一陣的軍卒,僅僅只是纏住。

若是天明,明軍反應過來,大部隊趕到,只怕是他都沒有辦法走脫。

李整收回了目光,也跟隨著李乾向著東方奔馳而去。

霧氣彌漫,很快便他們的身影便徹底消失在了濃霧之中。

而此時的明軍,仍然沒有擅動。

伏擊的明軍是徐晃麾下的武卒營,他們埋伏在道路兩側的密林之中。

霧氣彌漫視線受阻,在這樣的大霧之下作戰,很容易出現混亂和誤傷,因此他們并沒有沖上官道。

在官道的最前方,本來有一曲約五百人的明軍武卒截住道路。

但是因為霧氣和夜色的原因,偵騎并沒有發現隱藏在山谷之中的接應的漢軍。

李整于是在明軍武卒列陣之時,帶領麾下軍隊突然從后方和側翼對其發動了突然的襲擊。

面對著后方和側翼突如其來漢軍,明軍的武卒雖然戰力強悍,猝不及防之下是吃了虧,漢軍的弓弩對其造成了不小的殺傷。

隨后到來的漢軍騎兵更是沖開了一些小隊組成的陣線,因此也給了李乾逃走的機會。

帶領著騎兵從西側踏上官道一路銜尾追殺的人正是麹義,徐晃麾下幾乎都是步兵,這追擊的任務自然是落到了他的頭上。

麹義并沒有沖鋒在前,而是帶著親衛游走在騎兵主力的邊緣。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色正在變亮,但是霧氣也在逐漸濃密。

霧氣彌漫,對于行軍作戰的影響極大。

麹義實在是不喜歡大霧天氣,他在涼州和冀州可沒有見過如此大的霧。

濃霧使得能見度降低,使得稍微一些的旗幟都無法看清,指揮起來極為艱難。

麹義聽著傳令兵的回報,神色微凝。

漢軍竟然在這里埋有一支接應的部隊這是他沒有想到的,鷹狼衛和偵騎都沒有注意到,歷城漢軍的主將似乎因此得以茍活,向著東面奔逃了而去。

“傳令前軍,繼續追擊。”

聽完了冰雹,麹義看了一眼前方,下達了軍令。

那傳令兵應了一聲諾,領命準備前去傳令,但是卻被一人攔住了去路。

“且慢。”

攔住那傳令兵去路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管亥。

麹義眉頭微蹙,面露不快。

自從洛陽之戰,因為他的失誤導致西涼營損失不小之后,管亥便謹慎了許多。

如今的這一場大霧,讓他心中有些揣揣不安。

“眼下霧氣漸重,視線受阻,前方若有埋伏只怕是……”

“歷城守軍棄城倉皇而逃,根本不知道我軍會在此設伏,這里接應的部曲不多,只是一開始漢軍為了保證歷城守軍能夠安全撤離的手段,前方有埋伏的可能幾乎沒有。”

“更何況這樣的大霧,就算漢軍真有埋伏,伏兵也無法看清道路,到時候亂戰成一團,有利的也是我軍。”

麹義語氣微冷,生硬的說道。

“這……”

管亥還想要勸諫,但是卻無從反駁。

麹義所說的話確實令人信服,分析的沒有什么問題。

漢軍設下伏擊的概率確實小之又小,而且這樣的大霧,就算是伏擊,雙方到時候根本就沒有陣勢可言。

“傳令前軍,繼續追擊。”

麹義再度重復了一遍軍令,受命的軍卒聞言連忙繞開了管亥向前行去。

“既然管將軍擔心伏兵,那么不如管將軍領西涼營壓后,我領先登營在前,也有照應。”

麹義看到傳令兵離開,管亥也沒有再繼續言語,語氣也緩和了許多。

管亥畢竟是太平道的舊將,麹義雖然官位比管亥高得多,但是他知道自己在許安心中的地位絕對是沒有管亥高。

管亥是許安的嫡系,麹義雖然不滿管亥當面忤逆他,但是也不愿意太過于得罪管亥。

他畢竟只是一名降將。

“諾。”

管亥也沒有再和麹義相對,而是應下了作為后隊的任務。

“那我帶領前軍前行一步。”

麹義不愿意和管亥繼續再待下去,說罷領著親衛便向著前方策馬而去。

麹義的判斷其實沒有什么錯誤。

霧氣彌漫,伏兵難以發動。

而漢軍自然也不能假定明軍百分百會發現撤離歷城的守軍。

李乾毫無一點詐敗的痕跡,因為這確實是真敗。

李乾不僅把自己的親侄李典丟在了陣中,甚至差點把自己都差點沒有逃出去。

而正是李乾的這一真敗,更讓麹義篤定前面沒有伏兵。

而陳宮原本的計劃,其實也不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動伏兵。

他的本意是要么李乾借助這大霧撤離歷城,讓此時心高氣傲的明軍更為自大,然后占領了歷城之后快速向著臺縣和東平陵兩地挺進。

然后利用南部山陵隱蔽的地形,截斷明軍的行軍隊列,吃掉作為先鋒的麹義,以此打擊明軍的士氣。

如果李乾被發現,就將李乾當作棄子丟掉。

既然被明軍發現,那么李乾絕對逃脫不掉。

畢竟李乾終究只是外將,無關緊要。

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當初為了安撫李乾,讓李整在東側山谷內接應,卻是成為了讓李乾逃生的關鍵。

于是一個所有人都沒有預料的局面就這樣出現了。

李乾此時領著歷城的敗軍一路向著東奔逃,而緊隨其后便是麹義帶領的兩千余名先登營騎兵,在其后方則是管亥帶領殿后的三千西涼營騎兵。看黃天之世請瀏覽https://m.shuhaiju/wapbook/73694.html,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